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1

2014-5-11 0:30:41下载本试卷

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l-35.5 Na-23 H-1  S-32 O-16 K-39 N-14 Fe-56  Rb-85.5  Cs-133  Li-9  C-12  Cu-64

一、选择题(满分30分,每一小题2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氧元素的得失

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D.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吸收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副产物,如氧自由基等,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中国科学院尝试用含硒(Se)的化合物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在消除活性氧时,Na2SeO3作用是

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还原剂

C、氧化剂            D、以上均不是

3.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2SO3→SO2           B.HCl→Cl2

C.H2SO4(浓) → SO2      D.SO2→S

4.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1)C+CO2=2CO、(2)C+H2O=CO+H2

(3)CO+H2O=CO2+H2  据此判断,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A.CO>C>H2   B.C>CO>H2 

C.C>H2>CO   D.CO>H2>C

5.下表中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

NaOH

CuSO4

BaSO4

CH3COOH

弱电解质

H2O

CaCO3

CO2

非电解质

酒精

水银

O2

CO2

6.下列叙述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难溶于水         B.熔化时不导电

C.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

D.溶液中存在已电离的离子与未电离的分子

7.下列关于试剂保存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B.碱金属钠在水中储存

C.碱金属锂在煤油中储存

D.固体过氧化钠敞口放在广口瓶中

8.在显碱性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 Ca2+ HCO3- NO3-    B. Na+ Ba2+ Cl- SO42-

C.K+  Na+  Cl-   Cu2+    D. Na+ Ba2+ NO3- I-

9.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 Na+2H2O==2NaOH+H2

B.Cl2+ H2O==HCl+HClO

C.HCl+NaOH==NaCl+H2O

D.Cl2+H2==2HCl

10.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l2+ H2O==HCl+HClO

B. HCl+NaOH==NaCl+H2O

C. NaCl+AgNO3==AgCl↓+NaNO3

D.Cu(OH)2+2HCl==CuCl2+2H2O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中加入铁粉Fe+2H+==Fe3++ H2

B.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aCO3+2H+==Ca2++CO2↑+H2O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酸 AgNO3+ HCl== AgCl↓+HNO3

D.金属钠和水反应 Na+H2O==Na+ +OH- +H2

12.进行颜色反应后的铂丝需用下列物质洗涤

A. H2SO4  B.HCl   C. HNO3   D. H2O

13. 在Fe2(SO和 FeSO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a%   B.1-5a%   C.2a%  D.0.5a%

14.下列粒子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 Fe2+   B. H+   C. Cl-    D. Na+

15.下列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生成的是

A.置换   B分解   C. 化合   D.复分解

.选择题 (满分30分,每一小题3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6.将7.8g 过氧化钠加入到92.2克水中,完全反应后,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大于8%  B. 小于8%  C. 等于8%  D.无法判断

17.已知氢化钠(NaH)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NaH+ H2O= NaOH+ H2­,有关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化钠是还原剂    B.氢气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

C.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水是还原剂

18.下列物质能用来鉴别 Na2CO3  和 NaHCO3 溶液的是

A . CaCl2   B. Ca(OH)2       C.石蕊试液 D. CO2

B19. 铷和另一种碱金属的合金4.6g和足量的水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0.2g,则合金中另一金属一定

A.锂     B.钠    C.钾   D.铯

20.在2H2S+SO2=3S+2H2O 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A.2 :1  B.1 : 2  C. 1 : 1  D.3 : 2

 
21.一定质量的钠、钾分别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盐酸中,产生气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投入的Na、K一定等质量

B.  投入的Na的质量一定小于K的质量

C.  曲线a的为Na,b为K

D.  稀盐酸的量一定是不足量的

22.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H+  OH-  Cl-    B. Na+ OH-  H CO3- Cl-

C. Na+ H+ Ag+  Cl-    D.K+ Mg2+ NO3- Cl-

23. 将7.2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2.1g  B.3.6g   C.7.2g    D.不可求

24. 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述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A.钡可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钡可从冷水中置换氢

C.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锌离子

2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质量减少了7.44g,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产生CO2 5.28g     B原混合物中含NaHCO3 20.16g

C原混合物中一定含Na2CO3 12.72g

D无法根据上述数据求出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三、填空题

26.碱金属元素中和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填元素符号),等质量和水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填元素符号)

27.H2O的摩尔质量   

28.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在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还原产物是        ,被还原元素是      当有64gCu全部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将该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29. 0.2molH2O分子中含     mol H,10gNaOH的物质的量为   mol

30.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溶于水后与盐酸完全反应放出CO2,用“增大”或“减少”填空:

(1)若纯碱中含NaHCO3,则所需盐酸用量    ,产生的气体      

(2)若纯碱中含K2CO3,则所需盐酸用量       ,产生的气体    

31.将7.8g 过氧化钠放到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使得1个Na+周围有 9 个H2O 分子,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四,推断题

32.化合物中均含有某种金属元属,经焰色反应均为紫色,其中

(1)   XY+CO2+H2O   (2) X+Z===Y+H2O 

  (3) Z+CO2===Y+H2O   (4)Z+CO2===X

写出化学式X      Y       Z     

写出(1)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五.实验题

33.某溶液中可能有Na+ K+  CO32-  SO42- 等离子中的全部或几种,先进行以下连续操作:(1)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无气体放出,在加入硝酸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无法确定的离子是            

34.现有一定量含有氧化钠杂质的过氧化钠试样,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涉及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

可供选用的反应物有:碳酸钙  盐酸  水

 

(1)  请写出实验中氧化钠,过氧化钠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应选用的装置是            

(3)所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高一年化学试题答题卡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二.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26.(2分)            27 (2分 )               

28.(6分)                                   

 

                                   

29 (4分)                            

 

30. (4分)(1)               

    

      (2)               

31. (2分)         

四.32 (7分) X       Y      Z         

                                

                                

 五

33    (6分)                        

 

                

34    (7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