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试题
( )1、为纪念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钼。该元素最稳定的一种原子可以表示为258101Md,该原子所含中子的数目为
A、56 B、157 C、258 D、101
( )2、有五种微粒,它们分别是4019X、4018Z、4019Q+、4020R2+、4120M,则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的是
A、H2O与H2O2 B、D2和T2 C、12C与14C D、O2与O3
( )4、中新网2006年2月2日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进入实验状态后,内部将达到上亿度的高温,氘和氚在其中发生高密度碰撞,即发生核聚变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发生的核聚变反应是化学变化
B、人造太阳可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核聚变能源
C、氘和氚在人造太阳装置中可发生核聚变反应
D、太阳上的核聚变反应是不可控制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可实现受控核聚变反应
( )5、下列微粒中,跟NH4+的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相同的是
A、Ne B、F— C、CH4 D、H3O+
( )6、下列关与元素性质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N、O、F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Na、K、Rb、Cs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P、S、Cl、Ar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Na、Mg、Al、Si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ⅡA族中无非金属元素 B、Ⅷ族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
C、O族中无金属元素 D、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多
( )8、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所表示的各组原子中,能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11与9 B、17与17 C、16与8 D、2与8
(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种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到冷水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②将镁粉投入到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会慢慢退色;③将镁粉投入到液溴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④向含有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退去。下列关于镁粉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的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 )10、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B、增加锌粒的用量
C、不用锌粒,改用锌粉 D、加入少量的浓硫酸
(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时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的反应
B、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
C、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B、离子化和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C、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D、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1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所示插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装置子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乙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甲装置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D、乙装置中铜片表面有气泡生成
( )14、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正、逆反应不再进行 B、反应物的浓度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 )15、元素X能分别与元素B、N、O形成二元化合物(即只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68、71和54,在这些二元化合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是83.8%、80.3%、70.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是氢元素 B、X可能是钠元素
C、X可能是氟元素 D、仅依据上述条件还不能确定X是何种元素
16、(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2)已知阴离子aXm—和阳离子b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a、b、m、n之间的关系为a= 。
(3)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超过18种的是 。
17、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用的试剂如下,镁条、铝条、铝粉、钠、新制的Na2S溶液,新制的氯水,0.5mol/L的盐酸,3mol/L的盐酸,酚酞试液,
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 | 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
②将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分别投入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中 | 镁条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铝条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镁条消失比铝条快 |
③将新制的氯水滴加到新制的Na2S溶液中 | |
④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已用砂纸打磨过)和铝粉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和3mol/L的盐酸中 |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但铝粉消失比镁条快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③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由实验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由实验②可得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4)实验④中,因为铝粉消失所用的时间短,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铝比镁易失电子,该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5)通过实验④说明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 或 。
18、(1)根据氢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有人提议把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ⅣA族。那么根据NaH的存在,又可把氢元素放在 族。
(2)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单质2.8g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可得6g化合物XO2,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①Y、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 (填化学式)。
②与Y元素同主族且相邻的元素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9、已知A、B、C、D、E是短周期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零;C、D、E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以两两反应;A与C同主族;B与E同主族;E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
(1)请写出B、D元素的名称:B ,D 。
(2)画出C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3)写出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映当的离子方程式 。
(4)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⑸B、C、D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0、在50mLH2O2水溶液中加入2g二氧化锰,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反应还可用 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2)A、B、C各点所表示的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试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
(3)该H2O2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加热条件下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氯气。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若要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应使气体依次通过装有 和 的洗气瓶。
(3)该小组称取8.7g二氧化锰与足量10mol·L—1的浓盐酸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V1= L。
(4)若该小组量取了10mol·L—1的浓盐酸40mL,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理论上产生氯气的体积为V2(标准状况),则V1 V2(填“>”、“=”或“<”)原因是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