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一化学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检测题

2014-5-11 0:30:42下载本试卷

高一化学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总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答题所需相对原子质量: O:16 Na:23  S:32 Cu:64 

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到乱砍乱伐,破坏生态平衡    B.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C.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         D.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

2.下列气体中,溶于水后,生成物是一种强酸的是     

A.SO2   B.SO3   C.CO2    D.Cl2

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SO2   B.NO2   C.CO2   D.可吸入颗粒物

5.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

A.BaSO3和BaSO4  B.BaS  C.BaSO3  D.BaSO4

6.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  D.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

7.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8.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硫发生反应,且硫作还原剂的是

A.O2  B.Fe   C.H2   D.Zn

9.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SO2与O2   B.NO2与NO  C.O2与N2   D.NO与O2

10.有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经测定此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32%。则此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A.36.8%  B.37.6%  C.22.0%   D.无法计算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通过实验观察,某气体有下列性质:①有刺激性气味;②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③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④通入浓硝酸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⑤可使溴水褪色。据此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A.HCl   B.NH3   C.Cl2   D.SO2

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将铜片投入到稀硝酸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B.将铁片投入到冷的稀硝酸中,铁片不溶解

C.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试管内气体的颜色变浅直至无色

D.打开盛浓硝酸的瓶盖,有白雾出现

13.在检验SO42-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先加入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

B.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

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

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

14.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a 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mol NaOH并加热,恰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 BaCl2沉淀反应恰好完全,则原溶液中NO3- 的浓度为

A   B  C   D  

15.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绿色化学主张在通过化学转换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因此它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够防止污染。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  SO2+NH3+H2O=(NH4)2SO3

B.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 NO2+NO+NaOH=2NaNO2+H2O

C.制CuSO4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制CuSO4 2Cu+O2=2CuO, CuO+H2SO4(稀)=CuSO4+H2O

16.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NH4+    B.Mg2+     C.Fe2+      D.Al3+

  17.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1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除尽       气体。

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文本框: 
图1 图2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20.7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_____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5分)

21.5分)

⑴下列事实反映了硫酸的什么性质:
①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②干燥氢气________________;

③浓硫酸溶解金属铜______________;④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_____;

⑤硫酸使蔗糖变黑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事实反映了硝酸的什么性质:

①硝酸应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②实验室制H2或SO2都不能使用硝酸       

③Ag与稀硝酸作用制取AgNO3       ;④可用稀硝酸与CaCO3作用制取CO2      

22.(7)

(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我国采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    中进行。

 (2)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为SO3,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 用 了多层催化剂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左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C处流出的气体为       ,A、B、C三处气体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3)在吸收塔中用           吸收SO3,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再次通入        ,进行第二次氧化,再进行一次吸收后将尾气中很少的SO2净化回收,以防污染大气。

23.6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NH4、K、Na 、Mg2、Ba2、 Al3、 Fe3、SO42、CO32、NO3 、Cl、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⑴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⑵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

  ⑶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⑷取部分上述呈碱性的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⑸将⑶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并回答: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肯定不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24. (7)下图是某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生成物中不含该元素的物质均已略去)。其中A是单质,D在常温下呈气态,F可用作氮肥。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       ,D           ,F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C                               

E→C                              

五、计算题(13分)

25.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⑴NO的体积为     L,NO2的体积为    L。

⑵将产生的气体全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1

⑶若铜与硝酸刚好反应完全,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1

文本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实验题(共18分)

19.11分)                                    

 ⑵                           

 ⑶A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除尽        气体。

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⑷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20.7分)

                             

                    

 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         

                       

 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共25分)

21.5分)⑴下列事实反映了硫酸的什么性质:
①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②干燥氢气________________;

③浓硫酸溶解金属铜______________;④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_____   

⑤浓硫酸使蔗糖变黑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事实反映了硝酸的什么性质:

①硝酸应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②实验室制H2或SO2都不能使用硝酸       

③Ag与稀硝酸作用制取AgNO3           

④可用稀硝酸与CaCO3作用制取CO2      

22.7分)

⑴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    中进行。

⑵C处流出的气体为       ,A、B、C三处气体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⑶吸收塔中用           吸收SO3,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再次通入

      ,进行第二次氧化。

23.6分)

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肯定不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24.7分)

(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     ,D        ,F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C                               

E→C                              

五、计算题(13分)

25.13分)

⑴NO的体积为     L,NO2的体积为    L。

⑵将产生的气体全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1

⑶若铜与硝酸刚好反应完全,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1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1

2

3

4

5

6

7

8

9

D

B

D

C

D

B

A

A

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D

D

C

B

C

AC

CD

AC

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实验题:

19.(1)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瓶B、C、D中出现气泡,熄灭酒精灯,瓶B、C、D中导管液面上升,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2H2SO4(浓)+CCO2↑+2SO2↑+2H2O

(3)无水硫酸铜        检验 H2O

      品红溶液         检验 SO2

       足量酸性 KMnO4 溶液   SO2

      澄清石灰水        检验 CO2

(4) 导管有气泡冒出;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瓶底有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20. (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氢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氢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21.

 ⑴.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强氧化性和酸性 ④强氧化性 ⑤脱水性

⑵①不稳定性  ②强氧化性 ③强氧化性和酸性 ④酸性 

22.

; 沸腾炉

(2)SO3、SO2、O2;C、B、A

(3)98%浓硫酸,氧化炉

23. I、NH4、Ba2;SO42、CO32、NO3 、Mg2、Al3、Fe3;K、Na 、Cl

[说明]由(2)中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中有I,又由于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无NO3;由(3)中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中无Mg2、Al3、Fe3;由(4)中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中有Ba2,则同时推知溶液中无SO42、CO32;由(5)中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中有NH4。K、Na 、Cl无法断定。

24. (1)N2   NO2  NH4NO3

(2)略

五、计算题:

25.⑴5.8;5.4。

⑵(aV·10-3+0.5)/0.14 

⑶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