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一年级化学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2014-5-11 0:30:44下载本试卷

高一年级化学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化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

  1.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a 40

1.(8分)请将下列物质填入下表。

 (1)氢气、 (2)稀硫酸、  (3)氯化氢、 (4)甲烷、  (5)空气、

 (6)二氧化碳 (7)金属汞  (8)食盐、  (9)碳酸钙、 (10)氯气

编号

条件

物质序号

编号

条件

物质序号

1

混合物

4

电解质,熔化状态下和溶于水都导电

2

电解抽,但物质呈液态时不导电

5

非电解质

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6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2.(4分)在较稀的溶液中,NaHSO4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为Na+,H+,SO42。NaHSO4所属物质类别为       (酸、碱、盐、氧化物)。它的水溶液pH   7。在稀NaHSO4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可以得到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离子方程式为                        

3.(4分)下列各种物质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       

    A.AlCl3                   B.Na[Al(OH)4]    C.Al(OH)3               D.NaHCO3

4.(4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4分)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配制250ml0.2mol/L的溶液。根据计算需要称取Na2CO3·10H2O    g。配制溶液有下列操作:a溶液,b摇匀,c洗涤,d冷却,e称量,f转移,g贴标签,h定容,I装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e→a→     →f→    →h→    →i→     

6.(共18分)化学物质呈现五颜六色,化学变化色彩纷呈,以下过程中就涉及许多颜色变化:

氯化铁溶液呈黄色,①当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就变成浅绿色,②然后隔绝空气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③加入盐酸又变为浅绿色,④通入氯气变为黄色,⑤当加入铜后,黄色消失,溶液带有蓝色,⑥插入一根铁棒后,看到亮红色物质,溶液蓝色消失,变为浅绿色。

  (1)(12分)写出①~⑥化学反应方程式。

  (2)(6分)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填序号)       ,其中,铁元素被氧化的有         ,铁元素被还原的有           。

7.(6分)在新疆和青海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

  大作, 人畜往往遭雷击到下。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

  鬼谷”。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魔鬼谷”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         、

          、         。

8.(共19分)A、B、C、D、E五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物质A是一种淡黄色的

 
  固体。

 (1)(5分)写出A、B、C、D、E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2)(1分)试管壁上如果沾有A,应用    洗涤。

  (3)(10分)对于C:

①将C分别通入下列溶液时有何现象,并说明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A.澄清石灰水:现象          原因            

B.品红溶液:现象          原因            

C.石蕊溶液:现象          原因            

D.H2S溶液:现象          原因            

②若将C和氯气等体积混合,然后通入品红溶液,现象与①有何不同     ,用化学方程式或简要文字说明不同的原因           

  (4)(3分)浓的E溶液在常温下为粘稠的液体,且E具有强吸水性、强氧化性、强脱水性。则

  ①E表现吸水性时,可做干燥剂,下列物质可用E干燥的是         

    A.氨气      B.硫化氢        C.氢气  D.二氧化硫  E.碘化氢

②浓E溶液与铜反应时,E除了表现强氧化性外,还表现了      性。

9.(9分)下图是一种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信息处理方法。图1中两个圆分别代表金刚石和石墨的有关信息,两圆重叠区域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共同特点(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独有的特征(不同点)。请你在图下的空格内填写适当内容。(每处只要求填一点)

  (1)            ;(2)            ;(3)          ;

  (4)            ;(5)            ;(6)          ;

 
  (7)            ;(8)            ;(9)          ;

10.(9分)2004年末印度洋发生地震引发海啸,多国受灾。海啸会破坏灾区的供水设备,海水倒灌会使地表水无法饮用,死亡人畜及大量垃圾造成水源污染,幸存者脱离危险到达安全地点首先是要保障饮水安全。北京第一批派往海啸灾区的为际救援医疗队,迅速组成了包括骨科、神经外科、肝病专科、饮用水消毒、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专家医疗队。若你是他们的饮用水消费专家,你会为灾区带去哪些饮用水消毒剂?

  (1)请举出两种,简价药品的消毒原理(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表示)

    药品一:          原理                       

    药品二:          原理                        

  (2)请在你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带上飞机,并说明它的原因。

    选择             原因                       

11.(5分)往盛有适量溴化钾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发现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变为橙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继续向试管里滴加适量的碘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再向试管里滴加足量的四氯化碳液体,振荡后,液体分层,且四氯化碳层显       色。

12.(共10分)某同学做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下面是他整理的实验报告。

  (1)(4分)该实验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2)(2分)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量W随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V而变化,可用图像直

观地表达。请画出这一关系图象。


  (3)(4分)若该同学实验时共取了1000ml2mol/L的石灰水,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得到100g沉淀,那么,他通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可能为多少升?

参考答案

1.(8分)一个一分

(2)(5)

(8)

(3)

(4)(6)

(9)

(7)

1.(4分)盐 pH小于7。

  2H++CO32=H2O+CO2

3.(4分)CD (1个2分)

4.(4分)2Na+2H2O=2NaOH+H2↑,2Na2O2+2CO2=2Na2CO3+O2

5.(4分)14.3g。e→a→d→f→c→h→b→i→g 

6.(共20分)

 (1)(12分)写出(1)~(7)化学反应方程式。

 (1)2FeCl3+Fe=3FeCl2

 (2)FeCl2+2NaOH=Fe(OH)2↓+2NaCl

 (3)Fe(OH)2+2HCl=FeCl2+2H2O

 (4)2FeCl2+Cl2=2FeCl3

 (5)2FeCl3+Cu=2FeCl2+CuCl2

 (6)CuCl2+2Fe=Cu+FeCl2

 (2)(6分)1、4、5、6、,1、4,1、5

7.(6分)N2+O2=2N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8.(5分)

    A S  B H2S   C SO2  

  D SO3  E H2SO4

  (2)CS2或热的NaOH溶液。

  (3)(10分)①。每空1分

A.澄清石灰水:现象变浑浊  原因SO2+Ca(OH)2=CaSO3↓+H2O

B.品红溶液:现象退色  原因SO2具有票白性 

C.石蕊溶液:现象变红  原因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显酸性

D.H2S溶液:现象产生黄色沉淀 原因SO2+2H2S=3S↓+2H2O

②现象品红不退色  原因 SO2+Cl2+2H2O=H2SO4+2HCl

  (4)

① CD  (2分)

②酸   (1分)

9.(9分)每空1分

 (1)质硬,不导电 ;(2)与酸反应 ;(3)加热分解;

 (4)        (5)分散系  ;(6)      ;

 (7)易碎;     (8)硅酸盐、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9)水硬性 ;

10.(9分)选择1分,原理或原因2分

  (1)药品一:氯气、氯水、漂白粉、漂白液、原理能与水或水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下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药品二:二氧化碳、双氧水、臭氧等  原理 具有强氧化性

  (2)选择 漂白粉、漂白液 原因这些物质能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

作用,比其他药品易于存放运输,且安全

11.(5分)2Br+Cl2=2Cl+_Br2 2I+Br2=I2+2Br ,紫红

12.(共10分)

  (1)(4分)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

 
  (2)(2分)

  (3)(4分) 22.4L或67.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