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二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

2014-5-11 0:31:17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分子质量:H—1; O—16;Al—23;S—32;Ba—137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⒈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碱石灰    B.铝热剂    C.赤铁矿   D.冰晶石

2.高炉炼铁时,加入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                 (  ) A.除去硫和磷  B.形成合金  C.除去碳   D.做为助熔剂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导电的是             (  )

A.稀硫酸         B.液态溴化氢   C.铝        D.蔗糖

4.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熔化时不导电       B.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5.在CH3COOH    H+CH3COO的电离平衡中,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氢离子浓

  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入NaOH       B.加入盐酸     C.加水       D.升高温度

6. 把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  )

A.盐酸     B.氨水    C.烧碱溶液    D.纯碱溶液

7.1 mol 下列物质,在水中能电离出3 mol 离子的是               (  )

  A.H2S         B.Fe2(SO4)3         C.Ba(OH)2     D.NaCl

8.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  )

A.HCO3- + H2O  H2CO3 + OH-      B.HCO3- +OH- ==== H2O + CO32-

C.NH3 + H+ === NH4+                D.NH3·H2O  NH4+ + OH-

9.铁制容器能盛放浓硝酸而不被腐蚀得原因是                 (  ).

A.浓硝酸具有强酸性            B.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C.铁不能跟酸反应            D.铁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10.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  ).

A.1×107mol·L1                 B.1×1012mol·L1.

C.1×102mol·L1                 D.1×1014mol·L1.

11.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  )

A 含H+的溶液              B 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 pH<7的溶液              D C(OH-)<C(H+)的溶液

12.两份铝屑,第一份与盐酸反应,第二份与氢氧化钠反应,在相同状况下产生H2的体积比为1:2,则这两份铝的质量比是                     (  )

A.1:1     B.1:2     C.1:3     D.2:1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钢铁电化腐蚀的两种类型其主要区别在于水膜的pH不同引起的负极反应不同

D.无论哪种类型的金属腐蚀,其实质都是金属被氧化

14.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加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  )

A.Fe粉和HNO3              B.Fe3O4和HNO3

C.FeCl3溶液和Fe粉           D.FeCl3和AgNO3的混合溶液

15.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微热,反应完毕后发现铜有剩余,则

  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

A.Cu2+ Fe3+         B.Cu2+ Fe3+ Fe2+  C.Fe2+ Fe3+     D.Cu2+ Fe2+

16.用水稀释0.1摩/升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
A.                      B.

C.[H+]和[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

1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pH=1的溶液中 Na+、 S2-、K+、 MnO4-

B. pH=7的溶液中.Fe3+、Cl-、SO42-、HCO3-

C. pH>7的溶液中 Na+、S2–、SO32-、K+

D. pH=0的溶液中Na+、、K+、Fe2+、ClO-

18.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CO3+OH-=H2O+CO32
B. 2HCO3+Ba(OH)2=BaCO3↓+2H2O+CO32
C. HCO3+Ba2++OH=H2O+BaCO3
D .2HCO3+Ba2++OH-=BaCO3↓+2H2O+CO32
19. 为了配制NH4+的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

(1)适量的   (2)适量的   (3)适量的氨水  (4)适量的
A. (1)(2)    B. (3)         C. (3)(4)      D. (4)
20. 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如何变化         (  )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21.能使铁溶解,又不生成固体和气体的是               (  )

①稀H2SO4 ②稀HNO3 ③Fe2(SO4)3溶液 ④CuSO4溶液 ⑤浓H2SO4 ⑥氨水

A.②③    B.④⑤    C.①④⑥    D.③ 

22.将适量的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离子和Fe2+离子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离子和未反应的Fe3+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  )

A.2:3       B.3:2      C.1:2       D.1:1

23.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

A.2mol·L-1H2SO4溶液           B.18 mol·L-1H2SO4溶液  

C.6 mol·L-1KOH溶液                   D.3 mol·L-1HNO3溶液

24.有一块铝铁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用过量的Na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完全变成红色粉末,经称量红色粉末和合金的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铝的含量为                  (  )

A.70%            B.30%        C.47.6%      D.52.4%

二.填空题(共32分)

25.(6分)使直流电通过含少量酚酞的饱和食盐水,阳极会放出有__________并能使碘化钾淀粉溶液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阴极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同时还可观察到阴极附近溶液___________,说明溶液里有碱性物质生成,这种新物质是____________

26.(10分)在FeCl3溶液中存在着平衡体系:Fe3++3H2O     Fe(OH)3+3H+,改变条件,填写下表。(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及“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Fe3+的浓度

n(H+)

c(H+)

加少量盐酸

加少量NaOH

加少量Na2CO3

加水稀释

升高温度

27.(6分)现有铁、氯气、盐酸、氧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五种物质,从中选择有关物质,设计简单合理的方法由铁制取氧化铁,试用有关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5分)铝片的表面有一层保护膜,成份是_______(填化学式),除去保护膜的铝片涂以

Hg(NO32溶液后,铝片上产生少量的___________,将此铝条放置空气中片刻后表面出现________________现象,此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分) 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3-六种离子。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     、        。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 (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          ,可用来浇灌农田。

三、实验题(本题10分)

30.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2+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

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

还需加入                。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        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

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

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

四、计算题(本题10分)

31.(4分)现有铝铁合金粉末13.9g,投入500mL2mol/L的稀盐酸里充分反应后,剩余的盐酸用50mL6mol/L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求铝、铁的百分组成。(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2.(6分)今有稀盐酸和稀硫酸混合液100ml,当加入8.55g氢氧化钡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得沉淀4.66g,所得溶液PH=13(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仍为100mL)

(1)求原混合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2)求原混合酸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

(3)在滤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氢气多少升?

 

闸北新八中高二期中考试答题卷

一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填空

2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Fe3+的浓度

n(H+)

c(H+)

加少量盐酸

加少量NaOH

加少量Na2CO3

加水稀释

升高温度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9.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三、实验题

30.(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1)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31.

32.

答案

⒈D 2D 3B 4.D 5D 6 C 7C8B9B10B11D12B13D14D15D16B17C.18.C19.B20.C21D22A23A24B

26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Fe3+的浓度

n(H+)

c(H+)

加少量盐酸

向左

增大

增大

增大

加少量NaOH

向右

减小

减小

减小

加少量Na2CO3

向右

减小

减小

减小

加水稀释

向右

减小

增大

减小

升高温度

向右

减小

增大

增大

30、(1)稀H2SO4铁屑  煮沸  (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

方法二(1)稀H2SO4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