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下学期周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实现“绿色奥运”,下列环保建议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和柴油作为发动机燃料
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④分类回收垃圾
⑤开发利用无磷洗涤剂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2.用饱和NaHCO3溶液能把括号内杂质除去的是( )
A.CO2(HCl)
B.
C.CH3COOC2H5(CH3COOH) D.HCOOH(HCOONa)
3.能鉴别己烯、己烷、乙醇、乙酸和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
A.Na、FeCl3溶液、NaOH溶液
B.Cu(OH)2悬浊液、紫色石蕊试液
C.Na、紫色石蕊试液、溴水
D.溴水,Cu(OH)2粉末
4.下图所示对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Na2O2颗粒,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a中的Na2O2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
A.U形管内红水褪色 B.试管内溶液变红
C.气球a被吹大 D.U形管水位不变
6.将固体MnC2O4·2H2O放在坩埚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 | 25 | 50 | 75 | 100 | 214 | 280 |
固体质量/g | 17.9 | 17.9 | 16.1 | 14.3 | 14.3 | 7.15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5℃~50℃时,MnC2O4·2H2O未发生变化
B.75℃时,MnC2O4·2H2O失去部分结晶水
C.100℃时,坩埚内固体均为MnC2O4
D.200℃时,坩埚内固体为混合物
7.要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实验操作最合理的是 ( )
A.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加人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蒸发结晶
B.氢氧化铁胶体(氯化铁):加人足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C.乙酸乙酯(乙酸):加入适量乙醇和浓硫酸,加热
D.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放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人足量氯化镁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
8.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以NH3Cl为原料,实验室制取NH3
D.装置④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烯
9.2008奥运会吉样物福娃,其外材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羊毛与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
B.聚酯纤维和羊毛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C.该聚酯纤维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醇
D.聚酯纤维和羊毛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10.为证明盐的水解是吸热的,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加热后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B、乙同学:在盐酸中加入氨水,混合液温度上升,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C、丙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水温降低,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D、丁同学:在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溶液的pH变小,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11.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12.某溶液含有较多的 Na2SO4 和少量的 Fe2(SO4)3 ,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 H2SO4 溶液②加金属 Na ③结晶④加过量 NaOH 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聚是 ( )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② D.②⑥①③⑤
13.实验室利用Zn和稀HCl反应制取H2,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大盐酸的浓度 B.给反应液加热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D.向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
14.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氢气 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
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
15.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氢氧化钾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16.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 )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17.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 )
A.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乙酸和锌反应,速率比同浓度的盐酸慢
C.乙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D.乙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18.由草木灰提取钾盐并检验钾元素存在的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焰色反应
19.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容器(烧瓶)加入少许碎瓷片
B.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3mol·L-1H2SO4混合液
C.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下,以便控制温度
D.反应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20.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溴水一种试剂不能加以区别的是( )
A.苯、己烷、甲苯 B.硫化氢、SO2、CO2
C.苯、苯酚、乙醇 D.煤油、乙醇、CCl4
21.可用滴瓶存放较长时间的试剂是( )
A.溴水 B.溶液 C.NaOH溶液 D.浓盐酸
22.向某待测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结果溶液呈红色,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溶液中溶有NaOH
B.溶质可能是
C.溶液中一定不含离子
D.溶液呈碱性
23.有一NaOH溶液长期存放在试剂瓶中,结果瓶底溶液呈浑浊状,其原因主要是( )
A.吸收空气中所致 B.NaOH与玻璃作用,而后吸收
所致
C.NaOH中含有 D.溶液中的水分部分蒸发
24.有些固体药品长期存放时,若因密封不严,则瓶内会逐渐积聚一定量液体,以下各组中的每种药品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一组是( )
A.无水硫酸铜,生石灰,烧碱 B.红磷,烧碱,无水氯化钙
C.纯碱,芒硝,熟石灰 D.氯化镁,明矾,氯化钠
2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①中和滴定时,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移液管和锥形瓶,并在锥形瓶内滴入l mL指示剂
②配制物质的量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溶质溶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待溶解后立即倾入容量瓶中,继续进行洗涤和定容
③用NaOH溶液和可溶性铝盐溶液大量制取
④制取时,吸取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的末端应插入
溶液中,再逐渐注入NaOH溶液
⑤蔗糖加稀硫酸水解后,将水解液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即可见银镜( )
A.①②③ B.②⑤ C.④ D.以上都不正确
26.有甲酸、乙酸、乙醛、乙酸乙酯、乙醇、溴乙烷6种无色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便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蒸馏水 B、FeCl3溶液 C、Cu(OH)2浊液 D、NaOH溶液
27.有三组物质:①NO2和溴蒸气;②乙醛、苯、硝基苯三种无色液体;③CaC2、CuSO4(无水)、CaCO3、Na2SO4、干燥的碱石灰(加有少量酚酞)五种固体,只要有水就能区别开的是( )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8.验证乙酸乙酯密度,溶解性和水解三项性质的合理实验是( )
A、将其滴入水中,随即滴加碱液并迅速加热至沸腾
B、将其滴入沸腾的碱液中观察
C、将其滴入水中观察片刻,再滴加含有酚酞的碱液并缓缓加热
D、将其滴入沸腾的水中观察
29.下列各选项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pH=11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C.无色试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出现红色沉淀,说明该试液中含有醛。
D.用石墨电极电解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减小。
3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
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
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3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化
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
标签破损,如右图。某同学根据中学化学知
识,对该试剂可能是什么物质的溶液进行了
如下猜想和验证,选择你认为完全正确(包括猜
想物质的化学式、检验需要的试剂、操作、现象
及结论)的选项 (多选倒扣分)。
序号 | 猜想物质的化学式 | 检验需要的试剂 | 操作、现象及结论 |
A | Na2SO4 | 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是Na2SO4。 |
B | Na2CO3 | 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品红溶液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是 Na2CO3。 |
C | Na2SO3 | 稀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如果产生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一定是Na2SO3。 |
D | Na2SiO3 | 过量稀盐酸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溶解,则原溶液是Na2SiO3溶液。 |
E | Na2S2O3 | 稀盐酸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如果溶液变浑浊(或产生淡黄色沉淀),并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原溶液是Na2S2O3溶液。 |
除上述五种可能之外,写出你认为还有可能物质的化学式(1种): 。
32.(8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金属的知识后,为了解Cu的常见化合物性质,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提出如下的问题,进行探究。请你协助该小组的同学完成下列研究。
【提出问题】
① Cu的金属活泼性小于Al,Al(OH)3具有两性,Cu(OH)2也具有两性吗?
② 通常情况下,+2价Fe的稳定性小于+3价Fe,+1价Cu的稳定性也小于+2价Cu吗?
③ CuO能被H2、CO等还原,也能被NH3还原吗?
【实验方案】
⑴ 解决问题①需用到的药品有CuSO4溶液、 、 (填试剂),同时进行进行相关实验。
⑵ 解决问题②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取98gCu(OH)2固体,加热至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g。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据此可推得,A的化学式为 。
⑶ 为解决问题③,设计的实验装置为(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装置未画出):
实验中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
【实验结论】
⑴ Cu(OH)2具有两性。证明Cu(OH)2具有两性的实验现象是 。
⑵ 根据“实验方案⑵”,得出的+1价Cu和+2价Cu稳定性大小的结论是 ; 。
⑶ CuO能被NH3还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中生成的红色物质是Cu,也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中生成的红色物质是Cu和A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NH3与CuO反应中生成的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A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33.(8分)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金属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该反应中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而没有发现Cu单质生成。但某同学心中在想,会不会是因为生成的Cu较少而被蓝色沉淀所覆盖从而没有被发现呢?于是想课后到实验室继续研究,希望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假如该同学是你,请你写一份实验准备单交给老师,要求老师提供必需的用品。
(1)实验探究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必需的用品:小刀、玻璃片、滤纸、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金属Na、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该同学在探究实验中意外地发现生成的蓝色的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黑色沉淀,而所使用的药品均没有问题。你认为该黑色难溶物是_____________,生成该黑色难溶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1)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设计了从该污水中回收纯净的金属铜的方案。
①甲、乙、丙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得到纯净的金属铜?
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②在能制得铜的方案中,哪一步操作会导致环境污染?_________________。应增加哪些措施防止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MgCl2·6H2O晶体在空气中加热时,释放部分结晶水,同时生成Mg(OH)Cl(碱式氯化镁)或生成MgO。下列是关于MgCl2·6H2O的综合利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图中的括号内填写适当的反应条件。
②Mg(OH)2固体存在如下溶解平衡:Mg(OH)2(s)Mg2++2OH-。向体系中加入(至少填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 、________,有利于Mg(OH)2溶解。
③依据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的概念(即化学反应的原料中每个原子都参与反应并全部转化为产物),203 kg MgCl2·6H2O原料,可以获得29.8 kg MgO、________kg 36.5%的盐酸和________kg MgCl2。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35.(10分)某同学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试管中先加入3mL ,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 mL 和2 mL乙酸,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几粒碎瓷片。按上图连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大试管小心均匀加热,当观察到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2)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这位同学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
① ,② 。
(3)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乙酸与乙醇反应得到的酯(未用饱和Na2CO3溶液承接)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中和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但他们的结果却不同:
①甲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中性酯;
②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
③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
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现象的原因
。
(4)下图是某同学探究“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混合物”实验操作步骤流程图。
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在方框内填入所分离的有关物质的名称。
36.( 10分)仔细体会下列有机合成过程中碳骨架的构建及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完成下题:
肉桂醛F(分子式为C9H8O)在自然界存在于桂油中,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调味油,工业上主要是按如下路线合成的:
已知:反应⑤为羟醛缩合反应。请回答:
(1)肉桂醛F的结构简式为: 。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2)反应①~⑥中符合原子经济性的是 。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 ,
③ 。
写出有关反应的类型:② ⑥ 。
(4)符合下列要求的E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其中有一个甲基在对位且属于酯类)。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37.(10分)由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A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若测得混合气体中仅含两种元素,A、B都
是无机物时,化学式分别为 、 ,
A、B都是有机物时,化学式分别
为 、 。
(3)某混合气由A、B等体积混合而成,将其与适量氧气混合,引燃后反应物均无剩余,将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H2SO4(减少的体积恰好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足量碱石灰(体积减半),又知通过浓H2SO4与通过碱石灰所减少的气体体积之比为5∶2。气体体积均在105℃和1.01×105Pa条件下测定的,据此确定混合气体的组成。
|
高二化学周考试题 参考答案
1、C 2、AC 3、C 4、C 5、C 6、D 7、D 8、A 9、B 10、A
11、D 12、B 13、D 14、C 15、D 16、C 17、C 18、D 19、AC 20、A
21、B 22、D 23、B 24、B 25、C 26、C 27、D 28、C 29、D 30、D
31.答案:ABE Na2ZnO2、Na2C2O4、 NaOOCCH2COONa等从中任选1个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探究试题。向该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原溶液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Na2SO3,故C错误;向该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溶解,则原溶液不是Na2SiO3溶液,因为白色胶状沉淀硅酸不溶于盐酸,所以D错误。从标签破损处,可猜测该试剂还可能是Na2ZnO2、Na2C2O4或 NaOOCCH2COONa等。
32.【实验方案】⑴ HCl溶液、NaOH溶液 ⑵ Cu2O
【实验结论】
⑴ Cu(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⑵ 在高于1000℃时,+1价Cu比+2价Cu稳定;在溶液中+2价Cu比+1价Cu稳定(各1分)
⑶ 3CuO+2NH33Cu+N2+3H2O
【问题讨论】
取NH3与CuO反应中生成的红色物质少许,加入稀H2SO4,若溶液出现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A,反之则无
(本题共12分,除标注为1分的外,其余每空2分)
33. (1)验证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
(2)Cu(OH)2可溶于盐酸而Cu不溶
(3)镊子 烧杯 CuSO4溶液 盐酸或稀硫酸 CuO Na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生成的Cu(OH)2部分分解
解析:(1)该学生怀疑Na也与CuSO4发生了置换反应而生成了Cu,因而他实验探究的目的是验证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2)当Na不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时,沉淀只含有Cu(OH)2;当Na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时,沉淀中既有Cu(OH)2,又有Cu。根据Cu(OH)2可溶于盐酸而Cu不溶,只要是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沉淀是否全部溶解即可。(3)
这个实验需要首先完成Na和CuSO4溶液的反应,然后再进行沉淀与盐酸的反应。完成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需要的试剂是Na和CuSO4溶液,还需要的用品是镊子、烧杯。完成沉淀与盐酸的反应,需要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再需要别的用品。Na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Cu(OH)2受热易分解,因此,实验中意外发现的黑色沉淀应该是CuO。
34.答案:(1)①不能 不能 能
②丙方案的③步 增加冷凝回收装置
(2)①在干燥的氯化氢气流中加热
②酸类:HCl、H2SO4、HNO3等;强酸弱碱盐:CuSO4、FeCl3等;铵盐类:CH3COONH4、NH4Cl等
③149 24.2
解析:(1)①甲实验方案中的滤渣的成分是Mg(OH)2、Fe(OH)3、Cu(OH)2、Hg(OH)2,加热后的残渣为MgO、Fe2O3、CuO、HgO,经H2还原得到的铜含有MgO、Fe、Hg。乙实验方案中的滤渣的成分是Cu、Fe、Hg,加热后的残渣为CuO、Fe3O4、HgO,经H2还原得到的铜含有Fe、Hg。丙实验方案中加入过量铁粉后的滤渣成分是Cu、Fe、Hg,加入盐酸后的滤渣为Cu、Hg,加热后的残渣为CuO,经H2还原得到的铜不含杂质。
②丙实验方案能得到纯净的金属铜,其步骤③中产生有毒的汞蒸气,应增加冷凝回收装置。
(2)n(MgO)==745 mol
n(MgCl2)=-745=255 mol
即m(MgCl2)=255×95=24225 g=24.225 kg
据质量守恒:36.5%的盐酸质量=203-29.8-24.2=149 kg。
35.(1)乙醇,浓H2SO4
(2)①防止倒吸 ②使乙酸乙酯充分冷凝
(3)①甲同学加入的碱正好将过量的酸中和,所以蒸馏后得到中性酯;②乙同学加入碱量不足,所以蒸馏出来的有过量的酸,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③丙同学加入的碱过量使生成的酯已经水解为可溶性的醇和钠盐。
(4)
解析:向容器中加液体的方法是先加密度小的,再加密度大的。对加热液体易暴沸的应加碎瓷片。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是: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有利于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以提纯乙酸乙酯,所得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且有水果香气味的液体。
上述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使乙酸乙酯充分冷凝。
甲、乙、丙三位同学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甲同学加入的碱正好将过量的酸中和,所以蒸馏后得到中性酯;乙同学加入碱量不足,所以蒸馏出来的有过量的酸,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丙同学加入的碱过量,使生成的酯已经水解为可溶性的醇和钠盐。
由“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混合物”的实验流程图知: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b是稀硫酸;分离方法①、②、③分别是分液、蒸馏、蒸馏;A、B、C、D、E的名称分别是: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钠、乙酸钠、乙酸钠和乙酸、乙醇。
36.答案:(1)-CH=CHCHO 羟基、醛基
(2)① ⑤
(3)2C2H5OH+O22CH3CHO+2H2O
-CH2Cl+H2O
-CH2OH+HCl 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4)3
解析:本题为有机框图、信息推断题。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看懂信息,明确各类有机物的基本反应类型和相互转化关系。通过反应的条件和信息可知:
A为C2H5OH,B为CH3CHO,
C为—CH2OH,D为
—CHO,
E为—CH(OH)-CH2CHO,F为
—CH=CHCHO。知道了上述物质,题目即可做答。对于(4)符合条件的
—CH(OH)-CH2CHO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CH3——OOCCH3、CH3—
—COOCH3、CH3—
—CH2OCHO。
37.[思路分析](1)、(2)略
(3)根据题意,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7;水蒸气和CO2的体积比为5∶ 2;产物中的CO2和CO物质的量相等,设混合气体的平均组成为
CxHyOz ,则有:CxHyOz+y/2O2→x/2 CO2+ x/2 CO+ y/2H2O
z+y=x+ x/2+ y/2
12x+y+16z=37
y/2 ∶ x/2 = 5∶2
得:x=2 y=5 z=0.5
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式为:C2H5O0.5
结合A、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和30,可推得此混合气体可能为:
C3H8和CH2O或C2H4O和C2H6
[参考答案](1) 44
(2) N2O、NO , C3H8、C2H6
(3) C3H8和CH2O或C2H4O和C2H6
高二化学周考试题 参考答案
1、C 2、AC 3、C 4、C 5、C 6、D 7、D 8、A 9、B 10、A
11、D 12、B 13、D 14、C 15、D 16、C 17、C 18、D 19、AC 20、A
21、B 22、D 23、B 24、B 25、C 26、C 27、D 28、C 29、D 30、D
31.ABE Na2ZnO2、Na2C2O4、 NaOOCCH2COONa等从中任选1个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32.【实验方案】⑴ HCl溶液、NaOH溶液 ⑵ Cu2O
【实验结论】
⑴ Cu(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⑵ 在高于1000℃时,+1价Cu比+2价Cu稳定;在溶液中+2价Cu比+1价Cu稳定⑶ 3CuO+2NH33Cu+N2+3H2O
【问题讨论】
取NH3与CuO反应中生成的红色物质少许,加入稀H2SO4,若溶液出现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A,反之则无
33. (1)验证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
(2)Cu(OH)2可溶于盐酸而Cu不溶
(3)镊子 烧杯 CuSO4溶液 盐酸或稀硫酸 CuO Na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生成的Cu(OH)2部分分解
34.(1)①不能 不能 能 ②丙方案的③步 增加冷凝回收装置
(2)①在干燥的氯化氢气流中加热
②酸类:HCl、H2SO4、HNO3等;强酸弱碱盐:CuSO4、FeCl3等;铵盐类:CH3COONH4、NH4Cl等
③149 24.2
35.(1)乙醇,浓H2SO4
(2)①防止倒吸 ②使乙酸乙酯充分冷凝
(3)①甲同学加入的碱正好将过量的酸中和,所以蒸馏后得到中性酯;
②乙同学加入碱量不足,所以蒸馏出来的有过量的酸,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③丙同学加入的碱过量使生成的酯已经水解为可溶性的醇和钠盐。
(4)
36. (1)-CH=CHCHO 羟基、醛基
(2)① ⑤
(3)2C2H5OH+O22CH3CHO+2H2O
-CH2Cl+H2O
-CH2OH+HCl 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4)3
37. (1) 44 (2) N2O、NO , C3H8、C2H6 (3) C3H8和CH2O或C2H4O和C2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