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化学能力测试题[12]
[ ]1.下列四种烃的名称所表示的物质,命名正确的是
A . 2-甲基-2-丁炔 B . 2-乙基丙烷 C . 3-甲基-2-丁烯 D .2-甲基-2-丁烯
[ ]2.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为10-24;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CO32- B. NH4+ C. HCO3- D. NO3-
[ ]3.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mol·L-1 为
①. 1.0×10-7 ②. 1.0×10-6 ③. 1.0×10-2 ④. 1.0×10-12
A.①或② B. ③ C. ③或④ D. ④
[ ]4.主链含有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两个支链的烷烃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 ]5.常温下设a代表Ba(OH)2,b代表NaOH,c代表NH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的pH:a=b>c
B.相同pH时,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pH:a=b<c
C.相同pH、同体积的三种溶液消耗同浓度盐酸 的体积:a=b=c
D.相同pH时,稀释不同倍数、pH仍相同,三种溶液稀释的倍数:a>b>c
[ ]6.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的某种烷烃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目且主链也有4个碳原子的单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2H2O == 4OH-+O2↑
B.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O2+4H+=4Fe3++2H2O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 ClO-+H2O+SO2 == CaSO3↓+2HClO
D.向明矾[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 ]8.有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炔烃混合气aL,完全燃烧后生成bL和cL水蒸气
(温度、压强与原混合气相同),若a∶b∶c=3∶6∶4,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为体积比是1∶1的丙烯和丙炔 B.原混合气为任意体积比的乙烯和乙炔
C.原混合气为体积比为2∶1的丁烯和丁炔 D.原混合气为体积比为1∶2的乙烯和乙炔
[ ]9.已知化合物A(C4Si4H8)与立方烷(C8H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3 B.4 C.5 D.6
[ ]10.现有pH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pH仍相同,则m和n的关系是
A. m < n B. m > n C. m = n D. 缺少条件,无法确定
[ ]11.将pH=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42-)和c(H+)的比值约为
A. 1:1
B. 1:2
C. 1:10
D. 10:1
[ ]1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质
的量随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
确的是
①一定有乙烯;②一定有甲烷;③一定有丙烷;④一定无乙烷;⑤可能
有乙烷;⑥可能有丙炔。
A.②③⑤ B.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
[ ]13.一定量的铁粉与足量1mol/L的盐酸反应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产生气体的量可加入
A. 2mol/L的硝酸溶液 B. 少量CuSO4(s) C. 少量铜粉 D. 少量CH3COONa(s)
[ ]14.已知一种c(H+)=1×10-3mol/L的HA酸溶液与一种c(OH-)=1×10-3mol/L的MOH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生成的盐MA水解呈酸性 B. 原来浓度酸大于碱
C. 可能是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的反应 D. 反应后溶液中c(M+)<c(A-)
[ ]15.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种类。PVC被广泛地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装,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PVC单体可由PE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B.PVC保鲜膜属于链状聚合物,在加热时易熔化,能溶于氯仿
C.鉴别PE和PVC,可把其放入试管中加强热,在试管口放置一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如果试纸变红,则是PVC;不变红,则为PE。
D.等质量的聚乙烯和乙烯燃烧消耗的氧气相等
[ ]16.常温下PH=5的盐酸和PH=9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混合液的pH为
A.7.2 B.8 C.6 D.无法计算
[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pH=1的醋酸溶液中,CH3COO-和H+ 数目之和不为0.1 NA
B. 标准状况下,3.36L乙烯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为0.30 NA
C. 1 mol甲基(-CH3)所含电子数9NA
D. 1mol聚氯乙烯中含有的双键数目约为6.02×1023
[ ]18.有甲、乙两个烧杯,两杯中放等体积、等pH的溶液,甲中放盐酸溶液,乙中放醋酸溶液,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完全后收集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的锌比乙烧杯中的锌多 B. 甲烧杯中酸过量
C. 两烧杯中反应掉的锌的量不相等 D. 甲烧杯先反应结束
[ ]19.某链烃CnHm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反应。取不同体积的CnHm和氢气做实验(两者体积之和为一定值V)。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CnHm和H2占投料体积的百分率,纵坐标表示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根据图像可确定n和m的关系是
A.m=2n+2 B.n=m/2 C.m=2n-2 D.m=2n-6
[ ]20.在10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少量浓醋酸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C.加入少量的0.05mol/L的硫酸 D.加入少量NaCl溶液
[ ]21.向100mL0.2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O2448mL,则最终溶液中粒子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A. c(Na+) + c(H+) = c(HCO3-) + c(CO32-) + c(OH-) B.c(H+) + c(H2CO3) – c(CO32-) = c(OH-)
C. c(Na+) > c(HCO3-) > c(OH-) > c(H+) > c(CO32-) D. c(HCO3-) + c(CO32-) + c(H2CO3) = 0.2mol/L
[ ]2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
(均不为0),当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 、 0.3mol·L-1、 0.08mol·L-1 ,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 : c2 = 1: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 :2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的取值范围为 0<c1<0.14mol·L-1
[ ]23. 25℃时,0.1mol/L的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的一元碱BOH溶液的pH之和为13,现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HA溶液的pH不可能为1 B.混合溶液中c(A-)=c(B+)
C.混合溶液显碱性 D.碱BOH一定是弱碱
[ ]24.wg含有双键的不饱和烃X能与VL的氢气(标准状况)完全反应,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1 mol X中含有双键数目为
A.
B.
C.
D.
[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 ]2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
nB(g)
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V)时,B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D.化学计量数:m>n
[ ]27.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Al、Cu、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式为:2H++2e-= H2↑
B.由Al、Mg、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Mg-2e- = Mg2+
C.由Fe、Cu、FeCl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式为:Fe3++e- = Fe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 = Cu2+
28.(1)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现象是 ,
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是 ;
(2)若继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现象是 ,
原因(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是 。
29.有0.1mol/L的①NaX、②KY、③NH4Z三种盐溶液,常温下测得其pH关系为pH(NaX)>pH(KY) = pH(NH4Z) = 7,则(1)①HX、②HY、③HZ三种酸中肯定是强酸的是 (填序号,下同);
(2)①X-、②Y-、③Z-三种离子中最难结合H+的是 ;
(3)三种盐溶液中的c(H+)最小的是 ;
(4)下列反应一定可以发生的是
① Z- + H2O HZ +
OH- ② KY + H2O
KOH
+ HY
③ HY + X- = HX + Y- ④ HZ + X- = HX + Z-
30.已知A、B为气体单质,D为固体单质,C为化合物,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1)试写出A、B、C、D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写出C的水溶液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检验F中阳离子的试剂是 现象是 :
(4)E+NaOH的现象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1)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 ;
② ;③ 。
(2)设V(Cl2)/V(CH4)=x,若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
化氢,则x值的取值范围为
(3)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 。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编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
(5)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
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
(6)E装置除生成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 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E.CCl4
32.有X、Y、Z三种元素。已知:①他们是周期表的前20号元素,Y和Z不在同一周期;②它们可以组成化合物XY2、YZ2和XZ;③X的阳离子和Z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④XY2能和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将浆状物过滤得到的溶液与Y的氧化物YO2反应,可以得到另一种白色沉淀A。奇怪内写出下列空白:
⑴ X是 ,Y是 ,Z是 ,A是 。
⑵ XY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3.将1 mol I2(g)和2mol H2(g)置于某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I2(g) + H2(g) 2HI(g);
<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Φ(HI)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Ⅱ)所示:
(1)达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 L – 1。
(2)若改变反应条件,在某条件下Φ(HI)的变化如曲线(I)所示,则该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入下列条件的序号)。
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3)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相同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I2(g)、b mol H2(g)和c mol HI(g)(a、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0,则a、b、c应满足的关系(用一个含a、b、
c的代数式表示)为
34.图中C至L分别表示反应中的一种常见物质,E、F、I在通常情况下是气体单质,其中E有刺激性气味,X、Y是常见的金属单质。W是由甲、乙元素按1∶1的比例组成的,其中甲元素的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K层的一半,乙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水已从图中略去)填写空白:
(1)E是___________(化学式),Y元素在周期表中
的位置是 。
(2)写出K+GH+J+C的离子方程式
_
(3)写出W+LJ+C+I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 5B 6A 7B 8D 9D 10B 11C 12C 13C 14D 15A 16C 17D 18A 19B 20D 21A 22C 23D 24A 25D 26A 27B
28.(1) 溶液变红
CO32- + H2O HCO3-
+ OH-
(2) 红色消失,产生白色沉淀 Ba2+ + CO32- = BaCO3↓ 导致以上平衡逆向移动
29.(1) ②
(2) ②
(3) ②
(4) ①③
30.(1)Cl2 H2 HCl Fe
(2)2H++Fe = H2↑+Fe2+ 2Fe3++Fe = 3Fe2+
(3)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Fe(OH)3沉淀产生
(4)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FeCl2+2NaOH = Fe(OH)2↓+2NaCl 4Fe(OH)2+O2+2H2O= 4Fe(OH)3
31.(1)①控制气流速度 ②均匀混合气体 ③干燥混合气体
(2)≥4
(3)吸收过量的氯气
(4)C、D
(5)CH4+2Cl2C+4HCl
(6)分液; A、B
32. ⑴ Ca, C, S, CaCO3
⑵ CaC2+2H2O Ca(OH)2+C2H2↑
33.(1)0.05;
(2)③⑤
(3)2b-4a=c
34.(1)Cl2 第四周期第Ⅷ族
(2)3AlO2-+Fe3++6H2O=3Al(OH)3↓+Fe(OH)3↓
(3)4Na2O2+4FeCl2+6H2O=4Fe(OH)3↓+8NaCl+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