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二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5-11 0:31:25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10分 

说明:

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Cl-35.5,Cu-64,Fe-56,N-14,C-12,Na-23

2.重点中学的同学和普通中学重点班的同学附加题必须做,其他同学附加题可以不做。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使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CO2,铂起催化作用

B.汽车尾气中NOx在铂表面发生反应的产物是N2

C.CO在铂表面可能和O2、NOx反应

D.NOx、CO、CO2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2.正确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氢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H2O=H3O++HS-  B.Na2S的电子式:

C.NH4Cl的电子式为:    D.丙烷的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     

3.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它们的              

A.H+的物质的量相同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D.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4.叠氮酸钠(NaN3)是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合成过程中的中间活性物质,3mol NaN3受撞击会生成4mol 氮气和一种离子化合物(Na3N)。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N3受撞击时,NaN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叠氮酸(HN3)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于8个电子稳定结构   

C.Na3N中N3半径比Na半径大      

D.NaN3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5.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发现和证实了碳的另一类单质,它们是由一系列偶数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其中C60(足球烯,分子中含有30个双键)最具代表性。下图所示为n个C60连接而成的物质X。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难溶于水              B.一定条件下X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X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D.X的摩尔质量为720n

6.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              

A        B           C          D

7.对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SO42—,Br,OH,Ba2+

B.在c(H+)=10—14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Na+,AlO2,CO32—,SO32—

C.在常温下加入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可能含:K+,Na+,H+,NO3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中可能含:K+,Na+,Ca2+,HCO3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AlO2+4H+ Al3++2H2O

    B.石灰水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HCO3+Ca2++OH CaCO3↓+H2O

    C.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

2H++SO42—+Ba2++2OH BaSO4↓+2H2O

  D.FeSO4溶液中加H2O2:2Fe2+ + H2O2+ H+ = 2Fe3+ +2H2O

9.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装置中锌片都发生氧化反应

B.两装置中溶液的pH均减小

C.两装置中铜片的质量均逐渐减小

D.两装置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10.始祖鸟烯(Pterodactyladiene),形状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其键线式如右图,其中R1、R2为烷烃基。则下列有关始祖鸟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始祖鸟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B.若R1=R2=CH3,则其化学式为C12H16

C.若R1=R2,一定条件下烯烃双键碳原子上的氢也能取代,则始祖鸟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10种

D.始祖鸟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

其褪色原理是一样的

11.1mol气态烃A最多和2mol HCl加成,生成氯代烷B,1mol B与6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氯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A的分子式为                               

   A.C2H2                     B.C3H4                  C.C3H6                     D.C4H6

12.桶烯(Barrelene)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桶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桶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C.桶烯与苯乙烯(C6H5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

D.桶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得产物只有两种

13.已知共轭二烯烃(两个碳碳双键间有一个碳碳单键)与烯烃或炔烃可发生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如:1,3 ─丁二烯与乙烯反应可表示为: 


则异戊二烯(2 ─甲基─1,3 ─丁二烯)与丙炔反应,生成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14.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大于c(Na+),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H+)<c(OH)         B.c(CH3COO)+c(CH3COOH)=0.2 mol·L-1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1mol·L-1

15.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 H2OH+OH 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Al2(SO4)3溶液

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将水加热到100°C,使pH=6

16.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17.如右图所示,一定条件下将1mol A2气体和3molB2气体充入一

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滑动的活塞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

恒温恒压下发生如下反应:A2(g)+3B2(g)2AB3(g)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活塞位置如图2所示,则平衡时A的转化率是

A.20%     B.60%    C.40%    D.无法确定

18.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g)+2Y(g) 2Z(g),若要使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等,且用X、Y作反应物,则X、Y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应满足:

A.1<X/Y<3;                    B.1/4<X/Y<2/3  

C.3< X/Y <4;                     D.1/4< X/Y <3/2

(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包含两小题,共12分):

19.I.(2分)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0mol/L KMnO4溶液;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 g干燥的NaCl固体;

③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④配制Al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⑤将未经湿润的pH试纸浸到某溶液中,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该溶液的pH;

⑥中和滴定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直接往其中注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II.(10分)下图所示装置中,a是盛有标况下224 mL空气 (氧气占五分之一)和10 mL 1.2 mol/L硝酸的烧瓶,b是未充气(实验开始前内部没有气体)装有0.384 g铜粉的气球,c是夹紧了的弹簧夹,d中盛有足量的过氧化钠,e是充有二氧化碳的注射器。整套装置经过气密性检查已合格。

 (1)将气球中的铜粉小心倒入烧瓶中,充分反   应后发现铜粉有剩余(设产生的气体不溶解于溶液中),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欲提高铜与硝酸反应的速率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措施,若用加入化学试剂法,下列试剂中可以使用的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蒸馏水      B.无水醋酸钠   C.石墨       D.硝酸银(少量)

  (3)将烧瓶充分振荡,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开弹簧夹c,将二氧化碳推入干燥管内,使反应充分进行。将烧瓶中反应的全过程用一个总的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使所有的铜粉都溶解,至少需要推入二氧化碳_________mL(设推入的二氧化碳全部反应)。

.推断题(7分):

20.下列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产物未全部注明,已知A、D为金属单质,其他为化合物。试推断:

(1)(3分)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  C:________  I:________

(2)(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C→F的离子方程式                        

  H→I的化学方程式                        

四.填空题(本大题包含两小题,共27分)

21.(8分)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5mol·L-1的四种溶液:①碳酸钠溶液 ②碳酸氢钠溶液 ③盐酸 ④氨水。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2分)上述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在发生水解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2)(1分)上述溶液中,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硫酸溶液反应的是       

  (3)(1分)取适量溶液④,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此时溶液中的值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4)(2分)将等体积的③和④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2分)取10mL溶液③,加水稀释到500mL,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mol·L-1

22.(9分)(1)(3分)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请写出:

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              

②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6分)剪约6cm长,2cm宽的铜片和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cm),将铜片与铝片分别和电流表的“+”、“-”端相连结,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取50mL两只小烧杯,在一只烧杯中注入40mL浓HNO3,另一只烧杯中注入40mL稀硫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电极同时插入稀H2SO4中,原电池的负极为         (填“铝”或“铜”)极,铝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两电极同时插入浓HNO3中,原电池的负极为           (填“铝”或“铜”)极,铝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3(10分)恒温下,将amolN2与b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 + 3H2 (g)  2NH3(g)

(1)若反应达平衡前某时刻t时,n(N2)=13mol,n (NH3)=6mol,则a=________mol。

(2)反应达平衡时,若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已换算为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n(起始):n(平衡)=          ;原混合气体中,a:b=       

(4)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2) : (H2) =      

五.附加题(共10分)

24.(10分)乙烯和乙烷混合气体共a mol,与b mol的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 g水。试求:

  (1)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_________。

  (2)当a=1时,且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2/3时,则b=______,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之比n(CO):n(CO2)=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D

D

B

D

B

B

C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

A

B

B

B

A

C

D

19.I.(2分)④⑥ 

II.(10分)

(1)溶液逐渐变蓝,烧瓶中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球变大         (2分)

(2)C D                              (2分)

(3)气球体积变小,瓶内气体颜色变浅   3NO2+H2O=2HNO3+NO     (2分)

(4)2Cu+4HNO3+O2=2Cu(NO3)2+2H2O                 (2分)

(5)44.8                                (2分)

20.(共7分)(1)(每空1分,共3分)A: Al;   C:Al2O3;  I:Fe(OH)3

(2)(4分)Al2O3+2OH=2AlO2+H2O;

          4Fe(OH)2+O2+2HO  4Fe(OH)3(每空2分)

21.(共8分,)

  (1)(2分)①② ①    (2)(1分)②

  (3)(1分)减小      (4)(2分)c(C1-)>c(NH4+)>c(H+)>c(OH-

  (5)(2分)10-12mol·L-1

22.(9分)(1) Zn-2e+2OH=Zn(OH)2 (2分);  增强(1分)

(2)铝 (1分); A1-3e=A13+  (2分);

  Cu (1分)  N­O3+e+2H+=NO2+H2O(2分)

23.(每空2分,共10分) (1)a=16 (2) 8mol (3) 5:4  2:3  (4) 1:2

24.(每空2分,共10分)(1)1:1 (2)3,  1:3 

(3)<a<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