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科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第一卷(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NH3 ) = 0.010 mol/(L·s) B.
(O2) = 0.0010
mol/(L·s)
C. (NO) = 0.0010
mol/(L·s) D.
(H2O) = 0.045 mol/(L·s)
2.碰撞理论是一种较直观的反应速率理论,下列有关碰撞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分子碰撞就能发生反应
B.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具有最高的能量
C.有效碰撞是活化分子在一定方向上的碰撞
D.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称之活化能
3.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4.已知: H+(aq)+OH-(aq)=H2O(l) △H=-57.3 kJ·mol-1。现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和1L 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和△H3的大小关系为( )
A.△H1=△H2>△H3 B.△H3>△H2>△H1
C. △H3>△H1>△H2 D.△H2>△H1>△H3
5.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
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则反应P4(白磷)+3O2= P4O6的反应热△H为( )
A.-1638 kJ·mol-1 B.+1638 kJ·mol-1
C.-126 kJ·mol-1 D.+126 kJ·mol-1
6.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熵增加反应 D.熵增加或者放热反应
7.C+CO22CO
ΔH1>0,反应速率v1,N2+3H2
2NH3 ΔH2<0,反应速率v2。如升
温,v1和v2的变化是(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少 C.v1增大,v2减少 D.v1减少,v2增大
8.如右图所示,一定条件下将1mol A2气体和3molB2气体充入一
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滑动的活塞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恒温恒压下发生如下反应:A2(g)+3B2(g)
2AB3(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活塞位置如图2所示,则平衡时A的转化率是( )
A.20% B.40% C.60% D.无法确定
9.在可逆反应中,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的限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K越大,反应程度越大 B.K越大,反应程度越小
C.K的大小与反应程度无关 D.K越大,反应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10.在3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一定量O2,反应生成SO3气体,当进行到6min时,测得n(SO2)=0.4mol,若反应只进行到3min时,容器内n(SO2)为( )
A.小于1.2mol B.0.8mol C.大于0.8mol D.小于0.8mol
11.对于可逆反应:A(g) +2 B(g)
2C(g) ΔH<0的平衡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B.降低温度,V正、V逆都减小,V正减小的倍数大于V逆减小的倍数;
C.使用催化剂,V正、V逆都改变,变化的倍数相同
D.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小于V逆增大的倍数;
12.对于反应A2(g) + 2B2(g) 2AB2(g)
ΔH>0,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变化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有1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先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3.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活化能增加
C.体系能量增加 D.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
14.一定条件下,反应2NO2N2O4 △H=-57kJ·mol-1达到平衡后,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增大体积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移走一部分N2O4气体。
15.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
△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16.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氯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
Cl+O3=ClO+O2 ,ClO+O=Cl+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将氧原子转变为氧气 B.氯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氯原子不参与反应
17.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 +3B
2C(g),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
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正反应方向△H >0,则T1 > T 2
B.压强增大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增大
C.A可能为气体 D.B不一定为气体
18.已知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含量
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9.已知胆矾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释放出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 CuSO4(固)+5H2O ΔH= +Q2kJ,则Q1 、Q2的关系为( )
A. Q1 <Q2 B. Q1 >Q2 C. Q1 =Q2 D.无法确定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0.(2分)将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CO(g)+ H2O(g)CO2(g)+
H2(g),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25%,平衡混合气体的密
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倍数是 。
21.(10分)用50 mL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
中进行中和反应。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 t2/℃ | 温度差 (t2-t1) /℃ | |||
HCl | NaOH | 平均值 | |||
1 | 25.5 | 25.0 | 25.25 | 28.5 | 3.25 |
2 | 24.5 | 24.5 | 24.50 | 27.5 | 3.00 |
3 | 25.0 | 24.5 | 24.75 | 26.5 | 1.75 |
![]() |
(1)在该实验中,量取50 mL 盐酸或NaOH 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装置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__ _。
(3)某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其中记录的终止温度是 。
(4)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 如果用50 mL 0.55mol/L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通过测得的反应热计算中和热,其△H会偏大,其原因 。
四、(本题包括4小题,共27分)
22.(5分)对于A+2B(g)nC(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______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为___ _态;当n=3时,A为______态。
(3)若A为固态,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则n_________。
(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热反应。
23.(8分)将2 mol SO3气体和2 mol NO置于1 L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应(不考虑NO2和N2O4之间的相互转化):2SO3(g) 2SO2(g)+O2(g)、2NO(g)+O2(g)
2NO2(g)。
⑴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O2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O2)=0.05 mol、n(NO2)=1.8 mol,则此时SO3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⑵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SO3和 ,或NO和 (填它们的分子式)。
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为起始时在2L容器中充入4molNO2和4 molSO2,则上述两反应达到平衡时,c (SO2)平= mol/L。
24.(8分)甲烷蒸气转化反应为:CH4(g)+H2O(g)CO(g)+3H2(g),工业上可利用此反应生产合成氨原料气H2。
已知温度、压强和水碳比[]对甲烷蒸气转化反应的影响如下图:
图1(水碳比为3) 图2(水碳比为3) 图3(800℃)
⑴该反应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降低反应的水碳比,平衡常数K__________。
⑶图2中,两条曲线所示温度的关系是:t1_____t2(选填>、=或<);在图3中画出压强为2 MPa时,CH4平衡含量与水碳比之间关系曲线。
25.(6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氨氧化制硝酸的过程中,查到如下资料:
①氨气催化氧化为NO的温度在600℃左右。
②NO在常压下,温度低于150℃时,几乎100%氧化成NO2。高于800℃时,则大部分分解为N2。
③NO2在低温时,容易聚合成N2O4,2NO2N2O4,此反应且能很快建立平衡,在21.3℃时,混合气体中N2O4占84.1%,在150℃左右,气体完全由NO2组成。高于500℃时,则分解为NO。
④NO与NO2可发生下列可逆反应:NO+NO2N2O3,N2O3很不稳定,在液体和蒸气中大部分离解为NO和NO2,所以在NO氧化为NO2过程中,含N2O3只有很少一部分。
⑤亚硝酸(HNO2)只有在温度低于3℃和浓度很小时才稳定。
试问:(1)在NO氧化为NO2的过程中,还可能有气体 (填化学式)产生。
(2)在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反应中,氨的催化氧化需要过量的氧气,但产物主要是NO,而不是NO2,原因是 。
(3)在处理尾气时,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不用水吸收,理由是 。
五、计算题(16分)
26.(16分)一定温度下,将3molA气体和1molB气体通过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 (g)xC(g)。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容器体积固定为2L,反应1min时测得剩余1.8molA,C的浓度为0.4mol/L。
①1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__;x=_________。
②若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_________0.8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平衡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为22%,则A的转化率是_________。
④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满足的关系:n(A)、n(C) 关系为______ _ ,n(A)、n(B) 关系为_ 。
(2)若维持容器压强不变
①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2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是原平衡的2倍,则应加入_________molA气体和_________molB气体。
五、附加题(化学实验班学生必做,8分)
27.(8分)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C和E均为2.0mol,设D为xmol、F为ymol。当x、y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
(1)若x=1、y=3,反应
(填A.正向进行
B.逆向进行
C.已达平衡状态)。
其理由是 。
![]() | ![]() |
(2)若 与 , 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 ,(填A相等、B不相等或C不能确定).其理由是: 。
高二化学科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化学科试题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
|
|
|
|
|
|
|
|
|
|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有1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答案 |
|
|
|
|
|
|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0.(2分) 。
21.(10分) (1) 。(2) ________________ 。
(3) ;(4) ;(5) 。
四、(本题包括4小题,共27分)
22.(5分) (1) ________; (2) ____ ; _____ _;(3) _________;(4) _______。
23.(8分) (1) ________ mol; (2) ____ ; _____ _;
(3) _________。
24.(8分) (1) ______ __; (2) ____ ; _____ _;
(3) _________。
25.(6分) (1) ________ 。
(2) ____ 。
(3) _________ 。
五、计算题(16分)
26.(1)①_______ _;___ ___;②__ ___;③__ ___;④_____ _
。 (2)①_______ __;②_______ ___;______ __。
五、附加题(8分)
27.(1)_________ , 。
(2) ____ , 。
高二化学科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化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C | C | D | C | A | D | A | B | A | A | B | AB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有1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先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答案 | CD | C | D | CD | AC | BC | A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0.(2分)11.5
21(10分)(1)量筒(2)减少热量的散失(3)28.0℃(4)偏大(5)氨水电离时吸热
四、(本题包括4小题,共27分)
22.(5分)(1) 固或液;(2) 固或液;气。(3) n>2或n≥3。(4) 放。
23.(8分)⑴0.1 mol ⑵SO2、NO2 ⑶1.9。
24.(8分)⑴ K=
;⑵增大;不变; ⑶ t1 < t2;图象如右:
25.(6分)(1)N2O3、N2O4。(2)高于500℃时,NO2分解为NO。 (3)若用水吸收,生成的亚硝酸在常温下不稳定。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
26.(16分)
(1) ①0.2 mol/(L·min),x=2。
② 小于。
③A的转化率是36%。
④n(A)+3n(C)/2=3 n(B)+ n(C)/2=1 n(A):3n(B)=3 。
(2)大于22%。
②6molA气体和2molB气体。
五、附加题(化学实验班学生必做,8分)
27.(8分)(1)C.已达平衡状态; D、E、F的物质的量总和为6mol,反应若正向进行或逆向进行,D、E、F的物质的量总和就不为6mol
(2)不相等; 因为D、E、F的物质的量总和不相等,要使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即平衡时D、E、F的物质的量总和都为6mol),这两种情况是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所以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