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二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6

2014-5-11 0:31:25下载本试卷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  化学(选修)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4题,共48分)、非选择题(第15题~第21题,共72分)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考试证号等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 16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下列举措中违背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加大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力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研制乙醇汽油(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技术,降低机动车辆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

C.生产、生活中,努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D.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石油、煤、天然气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求

2.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3.核磁共振谱是测定有机分子结构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在有机分子中,不同的氢原子在质

  子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有机分子中氢

  原子的种类。下列有机分子中,在质子核磁共振谱中只给出了一种峰值(信号)的是

   A.CH3COCH3     B.HCOOH             C.C(CH2OH)4     D.CH3COOCH3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5.下列四组物质中只用溴水不能鉴别的是

A.苯、四氯化碳       B.乙烷、乙烯

C.苯、酒精         D.乙酸、乙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7.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8.能使H2OH++OH-电离平衡向正向反应方向移动,而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A.将水加热到100℃,使水pH=6   B.在水中加入氯化铜固体

C.在水中加入小苏打         D.在水中滴入稀H2SO4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二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

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 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 浓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C.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10.某种药物主要成分X的分子结构如下:

下列关于有机物X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X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X不能跟溴水反应

C.X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X的水解产物能发生消去反应

11.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在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等物质组成的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 Zn + 2 MnO2十H2O = ZnO + 2MnO (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锌极发生的反应为Zn - 2e- = Zn2+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氧化剂作用

C.当 0.lmol Zn 完全溶解时,电池中转移的电子个数为 1.204×l023

D.电解液中的阴离子流向正极

1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主要设备中采取的措施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化学工业

主要设备

措施

目的

A.

电解食盐水

电解槽

阳离子交换膜

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B.

合成氨

合成塔

500℃左右

提高氨的日产量

C.

接触法制硫酸

接触室

加入催化剂

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D.

石油炼制

分馏塔

减压

降低馏分的沸点

13.平衡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和Y,发生如下反应:2X+Y2Z,不同温度时产物Z的生成情况如右图所示:a为T1℃时的情况,b为T2℃时的情况,c为T2℃时从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Z一定为气体,正反应放热

B.Z为气体,X、Y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

C.Y、Z为气体,X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D.X、Y、Z均为气体,正反应吸热

14.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CH3COO、Na四种离子,且其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OH)>c(CH3COO)>c(H),则原溶质可能为

A.CH3COONa         B.CH3COONa、NaOH

C.CH3COOH、CH3COONa   D.CH3COOH、NaOH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2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5.(6分)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 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又已知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08 kJ。

则H2O(l)=H2O(g) 的ΔH     kJ•mol-1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

                                  

16.(10分)已知1mol某链状酯A在酸性条件下完全水解,生成2mol B和1molC

E

 

B

 
                   新制Cu(OH)2      CuO

                             Δ

D

 

A

 
       H+/H2O    


C

 
(酯C6H8O4Cl2)              NaOH溶液


(1)写出结构简式:C     ▲    、D      ▲      

(2)已知B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F与稀硫酸反应生成G,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聚合,生成链状高分子H。

写出G→H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的二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4)写出A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17.(12分)

(1)实验室在临时配制一些FeCl2的溶液时,常将氯化亚铁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是为了                 

   稀释后还需要加入一些铁粉,其目的是                    ,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氯化铁水溶液呈    性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Fe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如果要从氯化铁溶液得到纯氯化铁固体,常采用的方法是                  

18.(11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正向为ΔH ▲ 0;若该正向反应在某一温度压强下不自发进行,推测其熵变ΔS 0(选填“<”或“>”)。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0.9·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原化学平衡向  ▲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一定量的CO与H2O混合加热到830℃下达到平衡。若反应开始时CO与H2O的浓度分别为0.200 mol·L–1和0.100 mol·L–1,平衡时CO的转化率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9.(10分)某学生在实验室用化学方法来鉴别乙醇、乙醛、苯酚、乙酸4种无色溶液,其方法和操作步骤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向盛这4种溶液的试管A、B、C、D中分别加入试剂①,其中C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其他3支试管中无变化;

步骤2:分别对步骤1中的4支试管进行操作②,只有D试管中产生红色沉淀;

步骤3:另取同样编号的盛4种溶液的4支试管,分别加入试剂③,其中B试管有白色沉淀出现,其他3支试管无明显变化。

(1)试剂①是   ▲   ,操作②是   ▲   ,试剂③为   ▲  

(2)试管中分别盛的有机物是:

A   ▲    ,B    ▲   ,C    ▲   ,D   ▲   

20.(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生为了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和证明乙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进行了下述一些实验:

(1)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关系

该校学生先组装了右图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①某生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先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向U型管内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液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若U型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你认为该学生的操作正确与否?   ▲   (填“正确”或“错误”)  

②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为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有学生认为②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他的理由是   

             ▲           。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     

             ▲             

(2)证明乙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①现有pH=3的乙酸溶液、蒸馏水、pH试纸,选用适当的仪器和用品,简述证明乙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的实验方法           ▲             

                                      

②根据以下信息,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弱酸弱碱盐溶于水中后,由于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都会发生水解,生成相应的酸或碱。溶液的酸碱性比较复杂,但主要还是由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决定。如氢氟酸比氨水强,则氟化铵溶液呈酸性;醋酸与氨水相当,则醋酸铵溶液显中性;氢氰酸比氨水弱,则氰化铵溶液则显碱性。

某学校学生的一次探究实验中发现:在pH约为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待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甲、乙两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甲组同学观点:醋酸钠水解呈碱性,因而使溶液的pH增大;

乙组同学观点:醋酸钠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因而pH增大。

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观点正确,你认为可以向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中的  (填写编号),然后测定溶液的pH即可。

A.醋酸钾固体   B.醋酸铵固体   C.氨水   D.氯化铵固体

(a)如果甲同学的观点正确,当加入你所选的物质后,溶液的pH  ▲ 

(b)如果乙同学的观点正确,当加入你所选的物质后,溶液的pH  ▲ 

六、(本题包括1小题,9分)

21.将0.3 mol NaCl固体与0.1 mol CuSO4•5H2O固体混合溶于水,配成1000ml混合液。然后取出200ml溶液,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不考虑水解)。试回答:

(1)电解过程分为 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发生的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长时间电解后,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变为       ▲       

(3)若Cl-正好全部变为氯气逸出时,阴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标准状况下)?

              ▲

(4)若Cl-正好全部变为氯气逸出时,所得溶液的pH为多少(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