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4-5-11 0:31:44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化 学 试 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Zn—65 Cl—35.5 Mn—55

第I卷(选择题  共46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第1至第8小题,每题2分;第9至第18小题,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伊朗核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所谓浓缩铀就是提取一定浓度的U,下列有关U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U不具有放射性               

B.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

  C. 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     

D. U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3,核外电子数为92

2.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包含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金属冶炼        B.点制豆腐         C.食物腐败        D.燃放鞭炮

3.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A.“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下成了Ca(HCO3)2的缘故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

  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4.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

药品橱

甲橱

乙橱

丙橱

丁橱

药品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红磷、硫

铜、锌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  )

  A.甲橱         B.乙橱              C.丙橱              D.丁橱

5.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在H2S溶液中滴加NaOH,S2浓度增大

  B.加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使N2和H2转化为NH3

  C.加压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D.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来快速制取氨气

6.下列括号内所选试剂达不到检验效果的是(  )

  A.K2SO3溶液是否被氧化(BaCl2)溶液    B.FeSO4溶液是否变质(KSCN溶液)

  C.KI溶液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D.Na2O2粉末是否完全变质(H2O)

7.在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2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B.若Y的原子序数为n,X的原子序数一定是n±4

  C.X和Y可属于同一周期,也可属于两个不同的周期

  D.X和Y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5.6LN2含有n个氮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一定约为4n

  B.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C.含有1mol碳原子的金刚石,C—C共价键数为2NA

  D.常温下1mol氯气与熟石灰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9.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2H2(g) + O2(g) == 2H2O(g); △H=-483.6kJ·mol1

则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为241.8 kJ·mol-1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2C(s) + 2O2(g) == 2CO2(g);△H1  2C(s) + O2(g) == 2CO(g);△H2,则△H1>△H2

  D.已知NaOH(aq) + HCl(aq) == NaCl(aq) + H2O(l); △H=-57.6 kJ·mol-1

则含20.0gNaOH的稀溶液和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

10.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

  B.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OH)2 +2H2O +O2 == 4Fe(OH)3

  C.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 + 2e → H2

  D.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

11.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H)4]、CO32

  B.在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C.在c(H+)=10-13mol·l-1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Ba2+ + 2OH + NH4+ + H+ + SO42 === BaSO4↓ + NH3·H2O + H2O

  B.硫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硝酸:S2 + 2H+ === H2S↑

  C.用Pt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l + 2H2O  Cl2↑+ H2↑+ 2OH

  D. K2CO3溶于水:CO32 + H2O === HCO3 + OH

13.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2NO(g) + O2(g) ;△H>0,达到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

  A.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的物质的量

  B.当X表示压强时,Y表示NO2的转化率

  C.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当X表示向容器中充入气体Ne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NO的物质的量

14.某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OH的性质,他所设计的下列实验中没有意义是( )

  A.取KOH、Ba(OH)2、Ca(OH)2溶液分别与酚酞试液作用,观察溶液颜色

  B.取NaCl溶液与酚酞试液作用,观察溶液颜色

  C.测定NaOH的溶解度,证明其易溶于水,并观察溶液的颜色

  D.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溶液的颜色

1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 + 2K2FeO4+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 2OH === Zn(OH)2 + 2e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 + 5OH === FeO42 + 4H2O + 3e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6.常温时,将V1mL c1mol/L的氨水滴加到V2mL c2mol/L的盐酸中,下叙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在V1=V2,c1=c2,则混合液中c(NH4+)>c(Cl)

  B.若混合液的pH=7,则混合液中c(NH4+) = c(Cl)

  C.若V1=V2,且混合液的pH<7,则一定有c1<c2

  D.若混合液的pH=7,则c1V1=c2V2

17.按下图装置实验,若x轴表示流入阴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可表示( )

①c(Ag+) ②c(AgNO3) ③a棒的质量 ④b棒的质量 ⑤溶液的pH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18.镁铁混合物4.9g,溶解在过量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完全反应得到标况下所体2.24L(假设气体全为NO),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则可生成沉淀的量是(  )

  A.6g           B.8g               C.10g              D.12g

II卷(非选择题 54分)

19.(12分)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温度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若t1=25℃,则KW1=_______;若t2=100℃时,KW2=

10-12则0.05mol·L-1的Ba(OH)2溶液的pH=_______。

(2)已知25℃时,0.1L0.1mol·L-1的NaA溶液的pH=10,则NaA溶液中所存在的化学平衡有(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25℃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4的硫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pH=9,则NaOH溶液与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4)100℃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碱的pH(pH)与强碱的pH(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pH(酸)+pH(碱)=_______________。

20.(12分)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首先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E两处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为:C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C、D、E三个装置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一个虚框部分的装置,则对于下列三步操作正确的先后顺序是(用操作编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的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4)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D装置的右管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且E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可以充分说明产生的气体中有CO2。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4分)(1)A、B、C、X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试回答:

①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________。

a. S    b. N2     c. Na    d. Mg

②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必要的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元素价态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Y、Z、W为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已知:X可分别与Y、W形成X2Y、X2Y2、XW等共价化合物:Z可分别与Y、W形成Z2Y、Z2Y2、ZW等离子化合物。请回答:

①Z2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Z2Y2与X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溶液的ZW饱和溶液,C(I)、C(II)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1后,C(I)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脱离电极),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此时:C(I)的电极名称是________(填写正极或负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II)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铜屑放入稀硫酸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X2Y2,铜屑可逐渐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如图所示

某容器分隔成A、B两部分,A容积固定不变,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A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在B中通入2molSO3和1molN2,在相同温度下均发生反应:

2SO2(g) + O2(g)  2SO3(g)

请根据下列要求填写空白:

(1)如果活塞位于3处不动,达到平衡时,设A中压强为PA,B中压强为PB,则PA和PB的关系是PA______PB(填“<”、“>”或“=”)

(2)若要使A中与B中平衡状态相同,活塞左端应处于刻度________处。

(3)若活塞左端移到刻度5处,达平衡后,B中SO3为xmol,A中SO3为ymol,则x和y关系为x_____y(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现有Cu、Cu2O、CuO组成的混合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其组成情况,向混合物中加入1L0.6mol·L-1HNO3溶液刚好使其溶解,同时收集到2.24LNO气体(标准状况)。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解题过程)

(1)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

(2)如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x,则x的取值范围为


高三一轮教学质量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第1至第8小题,每题2分;第9至第18小题,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2.B  3.B  4.C  5.B  6.A  7.C  8.B   9.D  10.C  11.A

12.A  13.B  14.C  15.C  16.B  17.D  18.C

II卷(非选择题 54分)

19.(12分,每空2分)

(1)1014;11

(2)H2O  H+ + OH(1分),A + H2O  HA + OH(1分);

c(Na+)>c(A)>c(OH)>c(H+)

(3)1:9

(4)pH+pH=13

20.(11分)

(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止水夹a和b,关闭止水夹c,用手捂热(或微热)圆底烧瓶A,若C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或热源)后,C处导管内有水上升,则证明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分)

(2)品红试液;澄清的石灰水(2分)

(3)③①②(2分)

(4)品红溶液褪色(2分)

(5)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不褪色或变浅(1分),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分),除去SO2并检验SO2已被除净(2分)。

21.(14分)

(1)①d  e(2分)

②FeCl3  (2分); 2Fe3+ + Fe == 3Fe2+(1分)

用试管取少量C溶液,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再滴加氯水(或硝酸),溶液呈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2+存在。(2分)。

(2)①Na2O(2分)

②2Na2O2 + 2H2O = 4NaOH + O2↑(1分)

③(3分,每空1分)负极  H2 + 2OH = 2H2O + 2e  Cl2 + 2e = 2Cl

④ Cu + H2O2 + 2H+ = Cu2+ + 2H2O(1分)

22.(各空2分,共8分)

(1)< 

(2)3

(3)<; 活塞处于3处,两平衡相同,移到5处,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左移,SO3减少。

23.(8分)

解:(1)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3Cu2O + 14HNO3 = 6Cu(NO3)2 + 2NO↑+ 7H2O

CuO + 2HNO3 = Cu(NO3)2 + H2O

又据题意:HNO3刚好完全反应,所以据原子守恒知

n[Cu(NO3)2]=[n(HNO3)-n(NO)]×=(1×0.6-)×=0.25(mol)(4分)

(2)据电子守恒和电子守恒可得:

n(Cu) + 2n(Cu2O) < n[Cu(NO3)2](Cu元素守恒)

2n(Cu) + 2n(Cu2O) = n(NO)×3(电子守恒)

    n(Cu) + 2n(Cu2O) < 0.25mol

得:

    2n(Cu) + 2n(Cu2O) = 0.3mol

解得:0.005mol<x<0.015mol(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