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终模拟

2014-5-11 0:31:45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终模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序号统一填写到答题卷中)

1. 2008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这次奥运会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其中“绿色奥运”是指

A.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合成材料 

B.严禁使用兴奋剂,使运动员公平竞争

C.所有奥运用品和食品全都是绿色的 

D. 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2+、SO3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肯定不含I-  ②肯定不含Cu2+  ③肯定含有SO32- ④可能含有I-

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B.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OH)2+2H2O+O2=4Fe(OH)3

  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

  D.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

4.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5. X、Y、Z分别是三种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M、N、R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具有高熔点,而且有如下反应(条件未标出,方程未配平):

⑴X + Z → N;⑵M+X → N;⑶ M+Y→ R+X 。若X是非金属,则组成Y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ⅣA族      B.第二周期ⅥA族 

C.第三周期ⅡA族      D.第三周期ⅣA族

6.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最能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A. 已经制得了IBr、ICl等卤素互化物    B. 已经制得了I2O5等碘的氧化物

C. 已经制得了I(NO3)3、I(ClO4)3·2H2O等含I3+离子的离子化合物

D. 碘单质(I2)在通常情况下为具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固体

7. 14C是碳的一种同位素,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mol14CH4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7g14C原子形成的石墨中所含质子数为3NA

C.17g甲基(-14CH3)所含电子数为9NA  D.常温常压下,22.4L14CO2其分子数为NA

8.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序号

CO2

SO2

石灰水

HCl

CO2

石灰水

CO2

SO2

Ba(NO3)2

NO2

SO2

BaCl2

CO2

NH3

CaCl2

A.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或错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下列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各反应有如图所示的对应关系:

(1)N2(g)+3H2(g)2NH3(g);ΔH<0(曲线Ⅰ)

(2)H2(g)+I2(g)2HI(g);ΔH>0(曲线Ⅱ)

(3)2SO3(g) 2SO2(g) +O2(g);ΔH>0(曲线Ⅲ)

则下列y轴的表达意义均符合上述三个平衡状态的是(  )

A.平衡混合气中一种生成物的体积分数 B.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体积分数;

C.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10.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1 L 0.l mol·L1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

c(SO42)>c(NH4) >c(Cu2)>c(H)>c(OH)

 C.0.1 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 =c(HCO3)+c(CO32)+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

c(Na)>c(HX)>c(X)>c(H)>(OH)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CaCO3↓+H2O

    B.用铜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2OH+Cl2↑+H2↑     

C.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  Cu2++NO↑+2H2O

    D.铝片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6H2O=2[Al(OH)4]+3H2

12.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Mg(OH)2和Al(OH)3热分解生成的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分解产物MgO和Al2O3能较快地与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反应,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无机阻燃剂。

B.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C.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D.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13. “魔棒”常被用于晚会现场气氛的渲染。其发光原理是利用H2O2氧化草酸二酯产生能量,该能量被传递给荧光物质后便发出荧光,草酸二酯(CPPO)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草酸二酯属于芳香烃     B.草酸二酯的分子式为C26H23O8Cl6

C.草酸二酯难溶于水      D.1mol草酸二酯最多可与4molNaOH反应

14.常温下,某酸HA溶液和某碱BOH溶液的pH之和为14,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编号

HA

BOH

溶液的体积关系

强酸

强碱

V(HA)<V(BOH)

强酸

强碱

V(HA)=V(BOH)

强酸

弱碱

V(HA)>V(BOH)

弱酸

强碱

V(HA)>V(BOH)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72分)

三、本大题共两题,计20分

15、(10分)氟化钠是一种用于农作物杀菌、杀虫剂和木材的防腐剂。实验室可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以氟硅酸(H2SiF6)等物质为原料制取氟化钠,并得到副产品氯化铵;

已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氟化钠的溶解度为2g,Na2SiF6微溶于水:

(1)流程①中H2SiF6和NH4HCO3反应得到的NH4F与H2SiO3组成浑浊液,请写出流程②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够发生上述反应的原因:                     

(2)操作I和IV是相同的,请指出其名称                 

(3)操作II中洗涤沉淀的过程是将漏斗中母液全部滤出后,        

                       

(4)流程①中NH4HCO3必须过量,其原因是         

16、 (10分)某同学用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可能含有MnO2、NH4Cl、ZnCl2等物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 操作③灼烧滤渣时所用主要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            

(2) 操作④的试管加入③中所得滤渣,试管中迅速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由此推测滤渣含有MnO2,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操作③灼烧滤渣中的黑色固体时,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测滤渣中除含有MnO2外,还存在的物质为:       

(4) 已知氯化锌与稀氨水反应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Zn(OH)2可以溶于稀氨水生成可溶性的Zn(NH3)4(OH)2;下列是该同学对操作②的滤液主次成分进行探究的过程:

(一)    [猜想I]:主要成分为氯化铵;

[验证(操作)过程]:取少量滤液加入NaOH固体,并加热;

[实验现象]:闻到有轻微的氨味;

[判断猜想]:       (填“猜想I成立”或“猜想I不成立”);

(二) [猜想II]:主要成分为氯化锌;

[验证(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判断猜想]:猜想Ⅱ成立;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滤液中的主次成分:           

                                 .

四、本题共两小题,合计21分

17、(10分)钼(元素符号Mo)是银灰色的难熔金属,常见化合价为+6、+5、+4,常温下钼在空气中很稳定,高于600 ℃时很快地氧化生成三氧化钼(MoO3);

辉钼精矿(主要成分为MoS2)是生产钼的主要原料。制取过程包括氧化焙烧,三氧化钼、钼粉和致密钼的制取等主要步骤,工艺流程如图:

(1).辉钼精矿在600℃下进行氧化焙烧转化为MoO3,同时产生SO2气体。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钼冶炼厂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于SO2气体,工业上处理该物质的主要方法是利用

      吸收后再用空气进行氧化,请写出处理过程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三氧化钼的制取 

将焙砂(主要成分:MoO3)用氨水浸出,与氨水反应生成钼酸铵[(NH4)2Mo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将所得钼酸铵[(NH4)2MoO4]溶液加热到55~65 ℃,用盐酸调节至溶液的pH为2,搅拌析出多钼酸铵[(NH4)2mMoO3·nH2O]晶体;为除去钙、镁、钠等杂质,将多钼酸铵重新溶于氨水形成钼酸铵,使氨挥发后生成仲钼酸铵晶体[3(NH4)2O·7MoO3·4H2O],将仲钼酸铵晶体脱水、煅烧得纯度为99.95%的三氧化钼(MoO3)。

(3)金属钼粉的生产: 

工业上在管状电炉中用氢气分两步还原三氧化钼得到钼粉:

① 在450~650℃下: MoO3 +H2 === MoO2 + H2O

② 在900~950 ℃下:MoO2 + 2H2 === Mo + 2H2O

某同学根据上述还原原理,认为还可用    等还原剂还原MoO3得到钼粉。

18.(11分)“嫦娥一号”登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梦想。

  (1)“嫦娥一号”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这种推进剂的优点是

                                   。(请写两条)

  (2)下列是298K时,氢气(H2)、碳(C)、辛烷(C8H18)、甲烷(CH4)燃烧的热学化方程式:H2(g)+1/2O2(g)  H2O(l) △H=-285.8kJ/mol

    C(g)+O2(g)=CO2(g) △H=-393.5kJ/mol

    C8H18(l)+25/2O2(g) 8CO2(g)+9H2O(l) △H=-5518kJ/mol

    CH4(g)+2O2(g)  CO2(g)+2H2O(l) △H=-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H2、C、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    (保留1位小数)。

  (3)已知:H2(g)=H2(l);△H=-0.92kJ/mol  O2(g) O2(l);△H=-6.84kJ/mol

    H2O(l)=H2O(g);△H=44.0kJ/mol

   请写出液氢和液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如果此次嫦娥一号所携带的燃料为45吨,液氢、液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总共释放能量      kJ(保留3位有效数字)。

  (4)氢气、氧气不仅燃烧时能释放热能,二者形成的原电池还能提供电能,美国的探月飞船“阿波罗号”使用的就是氢氧燃料电池,电解液为KOH溶液,其电池反应式为:负极:             ; 正极:            

    总反应式:                   

 

五、本题包括2小题(19分)

19.(10分)“C1化学”是指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物质为原料进行物质合成的化学。下图是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原料的合成路线流程图,其中“混合气体”的成分与水煤气相同;B的水溶液有杀菌防腐性能;D是C的钠盐,2mol D分子间脱去1mol H2分子可缩合生成E;H是F与A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的产物。

填写下列空白:

(1)天然气主要成分的电子式是       ;E的化学式是         

(2)D、G的结构简式是D           G             

(3)写出下列反应式的化学方程:

A→B                

A+F→H                

20.(9分)已知两个羟基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它要发生脱水反应:            

  

现有分子式为C9H8O2X2(X为一未知元素)的有机物M,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X为         (填元素符号);

  (2)上述转化中其中属于氧化反应的共有       步(填数字);

  (3)M的结构简式为      

 (4)写出AF的化学方程式        

(5)MA+B+C的化学方程式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2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若两题均做,只以第一题计算。)

21 A.《物质结构与性质》(12分)

下图为周期表中部分元素某种性质(X值)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

(1)短周期中原子核外p亚层上的电子数与s亚层上的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是____(写元素符号)。

(2)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X值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X值变化总趋势是_________。周期表中X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3)X值较小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_。a. 左下角 b. 右上角 c. 分界线附近

(4)下列关于元素此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代号)。

  a. X值可反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b. X值可反映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c. X值大小可用来衡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21B.《实验化学》(12分)

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或_________(填写化学试剂名称)的净化装置。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的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下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指出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妥之处,请在原实验装置图上作图完善,说明使用何种化学试剂,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框: 班级 考号 姓名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


 高三化学期终模拟答题纸

一、选择题答题处(1-8题每题3分,9-14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三、本大题两大题,共20分

15、(10分)(1)                  

原因:                            

(2)                 

(3)                             

(4)                             

16、(10分)(1)                 

(2)                 

(3)                

(4)(一)[判断猜想]           

(二)[验证(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滤液中的主次成分:                       

四、本题共两小题,合计21分

17、(10分)(1)                       

        

                               

(2)                           

(3)          

18、(11分)(1)                        

                        

(2)                        

(3)                         

                   

(4)负极:             ;正极           

总反应式:                  

五、本题共二题,共19分

19、(10分)(1)                  

(2)D             G           

(3)A→B                       

A+F→H                      

20、(9分)(1)      (2)       (3)         

(4)A→F                           

(5)MA+B+C的化学方程式                  

六、选做题(12分)(只选做一题,若两题均做,只以第一题计算。)

21A.《物质结构与性质》(12分)

(1)       

(2)                            

                           

(3)         

(4)       

21B.《实验化学》(12分)

(1)             

(2)                          

                    

                     

(3)现象:        色,                         

(4)                      

高三化学期终模拟参考答案

1. D 2、D 3、A 4、D 5、C  6、C 7、D 8、D 

9、AD 10、CD 11、AD 12 C 13、C 14、B

15、(10分)(1) ② NH4F+NaCl==NaF↓+NH4Cl (2分);NaF 的溶解度比NH4F的溶解度小得多(2分)  (2)过滤(2分)

 (3)再在滤纸上加蒸馏水至恰好浸没晶体,静置让其滤出,重复操作2-3次,以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2分)

 (4)必须保证①中H2SiF6能全部反应,防止导致②中生成Na2SiF6沉淀(2分)

16、(10分)(1)坩埚、三角架(或坩埚钳、泥三角等)(各1分共2分)

(2)方程式略(1分) (3) 炭(或碳、或C) (1分)

 (4) (一):[判断猜想]:猜想I不成立 (1分)

(二):[验证(操作)过程]:取少量滤液逐滴滴入稀氨水( 1分)

[实验现象]:先有白色沉淀、滴入过量稀氨水后白色沉淀溶解(2分)

[判断猜想]:结论:主要为氯化锌,其中含少量的氯化铵(2分。)

[若说成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混合物给1分;若说成只有氯化锌没有氯化铵0分]

17.(本题共10分)(1)2MoS2 + 7O2= 2MoO3 + 4SO2 (2分) ;

SO2(1分) ;石灰水(或氨水)(1分)方程式略(各1分合计2分)

(2)MoO3+2NH3·H2O=2NH + MoO+H2O (2分) ; 不是(1分)

(3)CO(1分)

18.(11分)(1)相同质量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1分);产物为水,无污染(1分)

  (2)H2(1分),4.4:1(1分)

  (3)H2O(l)+1/2O2(l) H2O(g);△H=-237.46kJ/mol(2分) 5.94×108(2分)

  (4)负极:2H2+4OH-4e 4H2O(1分)正极:O2+2H2O+4e 4OH(1分)

总反应式:2H2+O2  2H2O(1分)

19.第(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0分)

20.(9分) (1)Br (1分)   (2)4(2分)  (3)        (2分)

 

(4)       +2Cu(OH)2       +Cu2O↓+2H2O  (2分)

(5)

21A(1)O,Mg(2分);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X值逐渐减小(1分);逐渐增大(1分);周期性(1分);

(3)a(2分);(4)bc(3分)

21B. (1) _饱和食盐水 1稀盐酸 1’(填写化学试剂名称)

 
(2)碱溶液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2_。

 _3Cl2 + 6OH     ClO3 + 5Cl+3H2O 2_。

_M__1__(填写编号字母); _过滤 1’_ 

(3)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 1’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将石蕊氧化成无色物质 1

(4)理由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1’

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