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上期中调研测试试题
化 学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是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绕月轨道,实现绕月探测。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 2He,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 2He的形式存在。关于3 2He和4 2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88
A. 3 2He和4 2He互为同位素 B.4 2He比3 2He多一个质子
C. 4 2He原子核内有4个中子 D. 3 2He和4 2He是同一核素
2.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2.86
A.盐酸 B.烧碱溶液 C.氨水 D.KSCN溶液
3.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2.43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④正确 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64
A.不可能有非金属单质置换出金属单质的置换反应
B.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能用同一通式表示的几种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D.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产生
5.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2.52
①在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②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须要先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排空气的方法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气体,听爆鸣声
③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 以免污染实验室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⑤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⑥配制浓硫酸时,可先在烧杯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加入浓硫酸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②⑥
6.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2.46
| ||||
A | B | C | ||
D |
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为A>B>C>D
B.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为A>B>C>D
C.A与C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C32-、A2C42-
D.A、B、C、D的单质常温下均不导电
7. 将物质的量均为a mol的钠和铝一同投入mg水中(水足量),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ρ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42
A.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8. 往含0.2mol KOH和0.1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的体积V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1.63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 |
9. 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3.57
A.由红光外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2.20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Ba2++2OH-+NH4++H++SO42-=BaSO4↓+NH3·H2O+ H2O
B.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溶液:
Ca2++HCO3-+OH-===CaCO3↓+ H2O
C.在NaOH溶液中通人少量的SO2气体:
SO2+OH- =HSO3-
D.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iO2+2OH-+H2O ===SiO32- + 2H2↑
11.一定质量某硝酸钾样品中不含可溶性杂质。在10℃时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留固体的质量为250 g。若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20 g,70℃时为20 g。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10℃ | 40℃ | 55℃ | 70℃ |
溶解度 | 20 g | 65 g | 100 g | 140 g |
下列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2.20
A.样品为纯净物
B.样品中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C.70℃时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D.当温度在55℃左右时KNO3完全溶解
12.硒(Se)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其单质可用于制光敏电阻、复印机的硒鼓等等。工业上提取硒的方法之一是用硫酸和硝酸钠处理含硒的工业废料,得到亚硒酸(H2SeO3)和少量硒酸(H2SeO4),富集后再将它们与盐酸共热,将H2SeO4转化为H2SeO3,主要反应为:2HCl+H2SeO4 = H2SeO3+H2O+Cl2↑然后向溶液中通入SO2使硒元素还原为单质硒沉淀。据此正确的判断为2.21
A.H2SeO4的氧化性比Cl2弱
B.SeO2的氧化性比SO2强
C.H2SeO4的氧化性比H2SeO3强
D.浓H2SeO4的氧化性比HNO3强
1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2.68
A.0.1mol Fe 与0.1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NO2和11.2 LN2O4的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1.5 NA
C.2.0gD2O中所含中子数为0.1NA
D.常温常压下,22 g 氧气和26 g 臭氧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 NA
14.可用右侧示意图象表示的是2.25
反应 | 纵坐标 | 甲 | 乙 | |
A | 等质量钾、钠分别与水反应 | H2质量 | 钠 |
|
B | 相同质量氨,在同一容器中 2NH3 | 氨气的转化率 | 400℃ | 500℃ |
C | 体积比1:3的N2、H2,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2NH3 | 氨气的浓度 | 活性高的催化剂 | 活性一般的催化剂 |
D | 2mo1SO2与lmo1O2,在相同温度下2SO2+O2 | SO3的物质的量 | 105Pa | 2×105Pa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5.(8分)工业上从海洋中制溴,先把盐卤(海水中氯化钠被分离后剩下的母液)加热到363K后控制pH为3.5,通入氯气把溴置换出来,再用一种气体X把溴吹出以碳酸钠吸收,这时溴就歧化生成溴离子和溴酸根离子,最后用硫酸酸化,单质溴就从溶液中析出,用此办法从1 t海水中可制得约0.14kg溴。4.41
根据上述信息研究下列问题:
(1)把溴吹出的气体X,工业上最适宜选用( )
A.C2H4 B.空气 C.氩气 D.CO2
(2)用气体X把溴吹出,而不直接利用有机溶剂把溴萃取出来,你认为其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
(3)用硫酸酸化,单质溴从溶液中析出后,若实验室进行提取溴的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和化学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4)提取溴的工厂往往会因为溴的挥发而造成周围空气污染。请你设计一种检验这种被污染的空气中是否还含有单质溴的简单实验方法: 。
16.(12分)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并探究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7.00
![]() |
Ⅰ.制取乙醛。拟用右下图(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装置制取乙醛。
(1)实验前,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___________。
(2)分别向试管A中加入乙醇(乙醇沸点为78.50C),C中加入水。实验时,先加热B装置中的玻璃管,约1 min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撤走酒精灯,若反应物的流量控制适当,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若反应物量不足,铜丝红热现象就消失。如果需要提高产生乙醇蒸气的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认真研究该实验方案后,某同学认为装置中存在不安全之处,建议装置B、C之间接上D装置,你认为这一改进是否合理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制得的乙醛是一种常用的有机试剂,在碱性和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银镜的光亮程度与反应条件有关。
(5)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分组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录入下表:
![]() |
若只进行实验1和实验3,其探究的目的是 。
(6)若还要探究银氨溶液的用量对出现银镜快慢的影响,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7.(10分)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如下表:7.83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 |
T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
X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 |
Y | M层比K层少1个电子 |
Z |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
(1)写出元素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 元素Y与元素Z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填序号)。
a.Y单质的熔点比Z单质低
b. Y的化合价比Z低
c. Y单质与水反应比Z单质剧烈
d. Y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强
(3) T、X、Y、Z中有两种元素能形成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
(4)元素T和与氢元素以原子个数1:1化合形成化合物Q,元素X与氢元素以原子个数1:2化合形成常用于火箭燃料的化合物W,Q与W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X单质和T的另一种氢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
![]() |
下图中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E、J三种物质为单质;A、B、D、F常温下为气体,D的摩尔质量比F小16,F为一种大气污染物;K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难溶于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4.05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K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B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 |
19.(8分) M5纤维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超高性能纤维,它比现有的防爆破材料轻35%,用它制成的头盔、防弹背心和刚性前后防护板,在战争中保住了很多士兵的生命。下面是M5纤维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未注明条件):4.32
根据上述合成M5纤维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合成M5的单体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 在①~⑦的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由四种元素组成的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与D含有相同官能团,且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___种。
20.(10分) 下列有机化合物有如下图转化关系:6.14
![]() |
(1)有机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如下信息:
![]() |
请设计以苯、丙醛为原料合成Z的合理方案(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示例如下: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1.(6分) 用酸碱滴定法可以测定氮肥或土壤中的含氮量。某农科人员称取一氮肥0.4000 g于蒸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将产生的氨气通入40.00 mL 0.1004 mol/L的硫酸溶液中,氨气被全部吸收。然后用0.1600 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余量的硫酸,消耗NaOH标准溶液20.11 mL。求2.49
(1)吸收氨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氮肥试样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钠是活泼金属,受热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课本在生成物过氧化钠旁注明,指的“是反应的主要产物,由于空气中还有其它成分,因此可能还有一些同时发生的其它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据此进行了有关探究。2.27
【猜想】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氧化钠,还有氮化钠。
【查阅资料】氮化钠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和氨气。
【实验】①取11.5 g钠单质放在一块薄铁皮上,上扣一玻璃罩(玻璃罩内为干燥且无酸性气体的空气),用酒精灯加热薄铁皮,钠燃烧;
②将燃烧产物投入水中,得到0.224 L(折算成标准状态)气体和1000 mL溶液;
③经检验,该气体为纯净的氧气;
④从1000 mL溶液中取出25.00mL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加入1.00 mol·L-1HCl溶液至13.50 mL时恰好红色褪去。
【结论】(1)通过计算确定钠的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氮化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卷 73.48 选择题 34.97
高三期中调研测试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A 2.B 3.D 4.D 5.B 6.C 7.C 8.D
9.D 10.AB 11.BD 12.BC 13.D 14.A
15.(1)B (2)吹出之前Br2含量较低,用萃取剂进行萃取,效率低下 (3)分液漏斗、烧杯、CCl4 (4)将被污染的空气通入AgNO3 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沉淀
(每空2分,共8分,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16.(1)向A、C试管中加入少量水,使A中进气管形成液封,用手捂住试管A一会儿,观察试管C中玻璃导管是否有气泡生成并形成液柱
![]() |
(2)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将试管A浸在70~80℃的水浴中
(4)合理 防止试管C中溶液可能出现倒流 或不合理 实验过程中不断通入气体,C中不会产生倒吸现象
(5) 比较乙醛用量不同时生成银镜的时间(速度或质量均可)
(6)乙醛的用量、水浴温度、反应混合溶液的pH
(每小题2分,本题共12分,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17.(1)
(2)Na C、D (3)
(4) N2H4十2H2O2==N2+4H2O (每空2分,共8分)
![]() |
18.(1)Al2O3 (2分) (2分)
![]() |
(2)3Fe +4H2O (g) Fe3O4 +4H2 (3分)
(3) 2Fe2++NO2+2H+=2Fe3++NO+H2O
或 3Fe2++3NO2+2H+=3Fe3++2NO+NO3—+H2O (3分)
![]() |
(本题共10分)
19.
(2)①②⑤⑥⑦ (4) 5 (每空2分,共8分)
20.(1)CH3CHOHCH3 (2分) (2)浓硫酸、加热 (2分)
![]() |
(3) (6分) (本题共10分)
21.(1) 2 NaOH+H2SO4 = Na2SO4 + 2 H2O
n(H2SO4)=n(NaOH)= ×0.1600 mol/L×20.11 mL=1.609×10-3 mol
吸收氨消耗的H2SO4 的物质的量为
0.1004 mol/L×0.04000 L-1.609×10-3 mol=2.407×10-3 mol (2分)
(2)2NH3 +H2SO4 =(NH4)2SO4
n(N)=n(NH4+)=2n(H2SO4)=2×(0.1004 mol/L×40.00 ×10-3 L-1.609×10-3 mol)
=4.814×10-3 mol (2分)
N%=×100%=16.85% (2分)
(本题共6分,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22.(1) n(Na)=0.500 mol c(NaOH)=0.500mo1·L-1
25 mL溶液中n(NaOH)=1.25×10-2 mol
n(HCl)=1.35×10-2 mol
n(HCl)> n(NaOH)
说明溶液中还有碱性物质—氨水,所以燃烧产物中含有氮化钠 (2分)
(2) n(O2)=0.0100 mol
2Na2O2+2H2O=4NaOH+O2↑
0.0200 mol
0.0100 mol
n(Na2O2)=0.0200 mol (2分)
原1L溶液中
n(NH3·H2O)=(1.35×10-2 mol -1.25×10-2 mol )×=4.00×10-2mol
Na3N+4H2O=3NaOH+NH3·H2O
4.00×10-2
mol 4.00×10-2mol
n(Na3N)=0.0400mo1 (2分)
n(Na2O)=(0.500 mo1-0.0400 mo1×3-0.020 mo1×2)/2=0.170 mo1 (2分)
燃烧产物中Na2O2、Na2O、Na3N的物质的量之比==0.0200 mol:0.170 mo1:0.0400mo1
=2:17:4
(本题共8分,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