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4-5-11 0:31:46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化 学 试 卷

 时间:70分钟  总分:100   命题人:邵明昇  校对人:刘君

可能用到的数据:H:1 C:12 N:14 S:32 O:16 Cl:35.5 Cu:64

注意:将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第五、六、七页

第Ⅰ卷 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2007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十七个部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仪式,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民节能减排氛围。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催化剂

 
   A.将煤液化、气化,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B.在汽车上安装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CO+2NO  2CO2+N2

   C.在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的同时,研究开发太阳能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D.在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中,要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 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是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    B.CO2是氧化产物

C.H2SO4在反应中做氧化剂       D.1 mol KClO3 参加反应失去2 mol 电子

3.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1:7。若乙气体是C2H4,则甲气体可能是        (  )

    A.N2O         B.H2S        C.O2         D.HCl

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来吸收氯气:Cl2+Ca(OH)2=Cl+ClO+Ca2+H2O

B.将金属Na加入冷水中:2Na+2H2O=2Na+2OH+H2

C.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3Fe+8H+2NO3=3Fe2+2NO↑+4H2O

D.在少量的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苛性钾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5.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氢化物的氢键与它的稳定性没有直接的关系

C.熔融状态时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有极性键,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非极性键

6.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A与C同主族,A与B同周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A<B<C     B.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显酸性

C.单质A能被单质B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D.A的氢化物最稳定

7.室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溶液与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

c(NH4) + c(NH3·H2O ) =c(Cl)

B.pH=8 的NaB溶液,c(Na)-c(B)=0.99×10-6mol/L

C.pH=12的氨水溶液与pH=2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

c(NH4)>c(Cl)>c(OH)>c(H+)

D.Na2CO3溶液中,c(OH)=c(HCO3)+c(H2CO3)+ c(H+)

8.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

    A.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原溶液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

    B.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以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

    C.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D.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称量三次

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1 mol Cl2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 NA

B.1L 0.5mol/L的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为0.5NA

C.常温常压下,16g 14CH4所含质子数为10NA

D.常温常压下,22g氧气和26g臭氧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 NA

10.以下实验操作将导致所测结果数据偏高的是             (  )

   A.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酸碱一次性混合搅拌,待半分钟后读出温度

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读数时仰视液面

 C.用滤纸放在托盘天平托盘上称量NaOH固体,配制100mL 0.1mol/L溶液

 D.中和滴定测量未知酸溶液的浓度,锥形瓶未用待装的酸溶液润洗

11.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温(500℃),可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电解精炼铜时,粗铜极得到的电子等于精铜极失去的电子

C.硫酸工业中,在吸收塔里用98.3%的硫酸可以提高SO3的吸收效率 

D.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在工业上只能用于制取烧碱

1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86

0.143

0.099

0.089

0.071

主要化合价

+1

+3

+7、-1

+2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单质的还原性:L>R

B.L、M、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间有三个反应

C.Q、T两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都存在氢键 

D.L、T形成的简单离子中L的简单离子半径小

13.室温下,由水电离得到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24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Fe2+、Br、Cl     B.AlO2、K+、NH4+、Na+

C.K+、I、NO3、H+       D.K+、NO3、SO42、OH

14.铜的冶炼大致可分为: ⑴富集:将硫化物矿进行浮选;      (  )

⑵焙烧,主要反应为:2CuFeS2+4O2=Cu2S+3SO2+2FeO(炉渣); 

⑶制粗铜,在1200℃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u2S+3O2=2Cu2O+2SO2; 2Cu2O+ Cu2S=6 Cu+SO2↑;

⑷电解精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述灼烧过程的尾气均可直接排入空气 

B.由6mol CuFeS2生成6molCu,反应共消耗15molO2

C.在反应2Cu2O+ Cu2S=6 Cu+SO2↑中,氧化剂只有Cu2O

D.在反应中2Cu2S+3O2=2Cu2O+2SO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3:2

15.从教材中可知氨气分子的结构为三角锥形,而CO2为直线型,请你从最外层电子成键的特点分别推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16.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  )

A.Be2+离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B.21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2CO3溶液中的Na+和CO32-   D.CaC2晶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17. 常温下,将两个铜电极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过一段时间后,在阴极产生a mol气体,恢复到常温,同时有沉淀析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消耗的水为a mol     B.该沉淀的颜色是白色的

C.阳极的氧化产物为a mol      D.电解后溶液中n(Na+)不变

18.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 Cu(s) == Cu2+(aq) +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电极X的材料是Cu;电解质溶液Y是AgNO3

B.银电极为电池的正极,

C.X端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D.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X电极。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6分)

注意:第Ⅱ卷答案填在题中的对应的位置上,其它地方不给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四个小题,共计46分)

19.(11分)现有A、B、C、D、E五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种离子不重复)。

阳离子

H+、 Na+、A13+、 Ag+、 Ba2+

阴离子

OH、C1、CO32、NO3、SO42

已知:

①用pH试纸检验A、B两溶液呈碱性;C、D、E溶液呈酸性。

②A溶液与E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A溶液与C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沉淀包括微溶物,下同)。

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C只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推断:B         C         (用化学式表示)

(2)请写出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沉淀)

 
(3)向含1mol的E溶液中逐滴加入B,以n(B)为横坐标以n(沉淀)(沉淀以教材的溶解性表为准,没有的看为溶液)为纵坐标。请在下图中画出相应的图像:

 

 

 

 

 

 

 

 

 

 

 

 

 

 

 

 

 

 

 

 

 

 

 

 

 

 

 

 

 

 

 

 

 

 

 

 

 

 

 

 

 

 

 

 

 

 

 

 

 

 

 

 

 

 

 

 

 

 

 

 

 

 

 

 

 

 

 

 

 

n(B)

 
 

0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4)写出C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0.(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含铁的废铝为原料制备氯化铝晶体,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④的操作中应在       环境中进行操作原因是           

                          

 (3)评价步骤②的操作中难以控制之处                    ,请你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方案(药品可任选)          

                   

(4) 若要制取硫酸铝晶体,则②③中应加入稀硫酸。下面是该同学用浓硫酸来配制稀硫酸过程的示意图,其操作中错误的是(填操作序号)          

21.(12分)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只有W为金属,W与X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Z同周期且相邻,X、Y和Z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比W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5。

  (1) 写出Y单质的电子式是        

(2) W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3)X、Y、Z、W中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写出三种)

(4) X、Y元素可以组成分子量为32的气体M,M可以作为高能燃料,若16g M完全燃烧生成Y,放出热量为a kJ(a>0),写出M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2.(11分)向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A、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

4A(g) + B(s)  3C(s) + 4D(g)

在高温下达到平衡,测得混合气体中D的浓度为0.3 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容器体积为10 L,反应经2 min达平衡,则以A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达平衡时A物质的转化率为    

(2)若压缩容器增大压强,则逆反应的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相对分子质量M (B)>3M (C),温度升高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正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4)在最初的容器中改充1.5 mol C、4.4 mol D,温度保持不变,要使反应达平衡时D的浓度为0.6 mol/L,则容器的体积是        L。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A

B

C

C

D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C

D

B

D

A

C

D

19.(12分)

  (1) B是Ba(OH)2 C是HCl

n(沉淀)

 
(2)CO32+H2OHCO3+OH

 

 

 

 

 

 

 

 

 

 

 

 

 

 

 

 

 

 

 

 

 

 

 

 

 

 

 

 

 

 

 

 

 

 

 

 

 

 

 

 

 

 

 

 

 

 

 

 

 

 

 

 

 

 

 

 

 

 

 

 

 

 

 

 

 

 

 

 

 

n(B)

 
 

0  1 2  3 4  5  6 

 
 

 

 

 

 

 

 

 

 

 

(3)

6

5

4

3

2

1

 


(4)Cl+Ag+=AgCl↓

20.(12分)

(1)2Al +2OH+2H2O=2AlO2+3H2

(2)HCl 防止氯化铝的水解

(3)使溶液的p H=8~9难以控制,    通入过量CO2气体;

..

 

..

 
(4)①④⑤(每空各2分)

..

 
21.(1) :N N:

(2)第三周期ⅠA族

(3)NaOH NH4NO3  NaNO3  NaNO2  NaNH2中的任意三种

(4)N2H4(g)+O2(g)=N2(g)+2H2O(L);△H=-2akJ/mol

22.(1)0.15 mol/(L·min)  75 %  (2)增大    (3)放热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