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班月考试题

2014-5-11 0:31:46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班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5-8页)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考生务必将第I卷的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Ba 137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 [: :]   B。 S2的结构示意图:

C.O-18的原子符号:18 8O        D。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2、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A.KOH B.NaC1  C.SO2  D.CH3COOH

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BaC12溶液具有酸性

4、下列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K+、C1O、I-          B.C1、NO3、Fe2+、Na+

   C.K+、Ba2+、OH、SO42-         D.Fe3+、NH4+、Br、NO3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B.用含4molHC1的浓盐酸跟足量二氧化锰反应,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为22.4L

 C.0.1mol金属钠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分子数为NA

6、在标准状况下① 6.72L CH4 ② 3.01×1023个HCl分子  ③ 13.6g H2S  ④ 0.2mol NH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abc       B.bcd        C.acd      D.abcd

2,4,6

 
7、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金属钠,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一粒钠。

    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配制100mL的质量分数10%的H­2O2溶液:取一支规格为100mL的量筒,先取

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溶液33.3mL,然后于加水至100mL刻度线

  C.检验某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离子: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

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后,及时

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容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8、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C1存在

  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不溶解,可确定有SO42-存在

  C.通入C1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D.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

9、在200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NA个硫酸根离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同时含有NA个金属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mol·L-1   B.2.5 mol·L-1  C.5 mol·L-1   D.7.5 mol·L-1

10、某溶液含有① NO3-            ② HCO3 ③ SO32 ④ CO32-  ⑤ SO42等五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A.①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11、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余固体是铜和铁

   B.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C.将残余固体加入到稀H2SO4中,有气泡产生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12、下列物质: Cl2  Na  Na2O2  NO2分别与水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 + Ca2+ + OH-= CaCO3↓ + 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OH- + NH4+  H2O + 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 + OH- = 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 + 2H+ + 2NO3- = Cu2+ + 2NO↑ + H2O

14、某液体分散系所表现出来的下列性质既可能是胶体所具有,也可能是溶液所具有的是

   A. 光线透过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 加入适量稀H2SO4,产生沉淀

   C. 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

   D. 装入半透膜袋中并将其浸入盛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结果袋外部有分散质微粒

1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②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③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④元素化合价降为0 ⑤生成的单质为氧化产物 ⑥生成的单质为还原产物 ⑦生成的单质既可能为氧化产物也可能为还原产物 ⑧该过程不一定非得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才能实现 ⑨该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⑩该反应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

A.③⑦⑧⑨⑩    B.①⑤⑩   C、②④⑥⑩    D、①②④⑤⑥

16、X、Y、Z三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XO3<H2YO4<HZO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X > Y > Z

B.元素的非金属性 X < Y < 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3X > H2Y > HZ

D.原子半径 X < Y < Z

文本框: 班级 姓名 考号 高三化学上学期复习班月考试题

             

题号

17

18

19

20

21

总分

得分

2,4,6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书写要认真规范。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7、(6分)实验室需要配制0.5mol·L-1的烧碱溶液500mL,根据溶液配制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

    仪器有:                

  (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           g

  (3)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有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填代号)。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片上称量;

B.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后,立即将溶液倒入容量瓶中;

C.将溶解氢氧化钠的烧杯中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

   瓶中。

  (4)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①                 

                    

18、(11分)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2—3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

  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甲同学的方案如上图所示:

  (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所进行的称量操作至少要进

           次;

  (2)甲同学重复测定了三次,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

Ⅱ.乙同学的方案是:从下图所提供的装置中选择实验装置,代替甲同学实验的

 
B、C,通过测定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来计算。

(1)选择最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2)产生的气体从装置⑤的          端进入。

Ⅲ.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

  (1)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           

  (2)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乙同学能否使用氯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         原因是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5分)

19、(11分)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B同主族,B、C、D同周期,A、B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C、D的原子序数之和,C的单质能分别跟B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请回答:

  (1)B和C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2)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用元素符号表示)为      

  (3)C单质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C单质与二氧化锰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B跟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两种盐的水溶液均呈碱性,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14分)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 I ) 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体且F的颜色为黄绿色,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 ①A、B分别为:A        ,B          (填化学式)

②写出能够证明氧化性F>E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Ⅱ) 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G产生。则:

①A、B分别为:A        、B         

②若将一充满m mL G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在相同

条件下测得试管中余下n 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G和氧气的体积分别为  

                                                          

21、(10分)A、B、C、X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

 


试回答:

  (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         

       a.S      b.N2        c.Na        d.Mg       e.Al

  (2)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B的化学式为          ;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3)若A、B、C为含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则B的化学式为            ,X的化学式可能为(写出不同类物质)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A  2. D 3. C 4. D 5. C 6. D 7. C 8. C 9. B 

10. A 11. B 12. C 13. B 14. B 15. A 16. B

二、第Ⅱ卷

17、(共6分)(1)500mL的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2分,错一种扣1分,扣完为止)

  (2)10(1分)

  (3)C(1分)

  (4)①搅拌,加速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

②引流液体(每空1分,共2分)

18.(共11分)

Ⅰ.(1)4(1分)

   (2)ABCD(2分,缺一种扣1分,扣完为止)

Ⅱ.(1)⑤⑦⑥(2分)

   (2)d(1分)

Ⅲ.(1)(2分)

   (2)不能,(1分)因为过量的Ca2+可能与OH-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沉淀而影响测定结果(2分)

19.(1)B:S C:Al (每空1分,共2分)

  (2)Na > Al  > S > O  (2分)

  (3)2Al + 2NaOH +2H2O = 2NaAlO2 + 3H2↑(2分)

     4Al + 3MnO2 = 2Al2O3 + 3Mn (3分,方程式2分,电子转移1分)

  (4)3S + 6OH = 2S2 + SO32 + 3H2O (2分)

20、(14分) 

 I.①Fe  HCl  

(每空2分,共6分)

Ⅱ.①Mg  (每空2分,共4分)

:0.8(m—n),: 0.2m+0.8n

:0.8m+0.6n,: 0。2m一0.6n (4分,即每项1分)以上要带单位

21.(10分)

  (1)de(2分)

  (2)FeC13(1分);2Fe3++Fe=3Fe2-(1分)防止Fe2-被氧化(1分)

  (3)A1(OH)3(1分);NaOH(或KOH)(1分);HC1(或其他强酸)(1分);

A13++3OH-=A1(OH)3↓(1分);A1O2- + H H2O=A1(OH)3↓(1分)

(其他正确答案可参照本标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