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化学上册第二次联考试卷

2014-5-11 0:31:49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化学上册第二次联考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下列关于生活化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放入生石灰

B.现在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为液化石油气,它们属于碳氢化合物

C.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毒剂,也可用来消毒自来水

D.保护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用沸水溶解洗衣粉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苯的硝化、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风化、铝的钝化等都是化学变化

B.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都是物理变化

C.甘油不是油,纯碱不是碱,干冰不是冰

D.水煤气、焦炉气、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3.A、B、C、D、E均为短周期元素。A、B、C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位置,它们分别与D形成的分子中都有10个电子,且A和C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E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A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与C和E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由A、C原子构成的分子和B、D原子构成的分子电子数相等

C.B、D两种单质相互化合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D.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属于无机盐

4.甲醇燃料电池(DMFC)可用于笔记本电脑、汽车等,它一极通入甲醇;电解质是质子交换膜,它能传导氢离子(H+)。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是:O2+4H++4e-=2H2O。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总反应是:2CH3OH+3O2=2CO2+4H2O 

B.负极的反应为:CH3OH+H2O-6e-=CO2↑+6H+

C.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通入甲醇的一极流出,经外电路再从通入氧气的一极流入。

D.电池工作时,H+由正极移向负极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SiO2

B.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Al2O3

C.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D.用于现代通讯的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硅

6.类比(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HCl的水溶液是强酸,HF的水溶液也是强酸

  B.CH4是正四面体结构,SiH4也是正四面体结构

  C.O2与Cu反应生成CuO,S与Cu反应生成CuS

D.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7.从宏观方面来说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方面来说物质由粒子构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Fe与Fe互为同位素

B.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C.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某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或一种离子

D.16g O2和16g O3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8.取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多   

B.盐酸与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盐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9.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溴化钠溶液(NaI)

氯水、CCl4

萃取、分液

B

氯化铵溶液(FeCl3)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C

二氧化碳(CO)

氧化铜粉末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苯(苯酚)

浓溴水

过滤

10.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d为阳极、c为阴极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

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足量)过程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pH逐渐增大

B.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应保持弱碱性范围,为了维持人体细胞内的酸碱平衡,人需要选择不同的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来加以控制。

C. 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2mol·L-1的溶液中,Al3+不可能大量存在

D. 室温下pH=6的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H3·H2O分子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Ba2++2OH+NH4++H++SO42=BaSO4↓+NH3·H2O+ H2O

B.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在NaOH溶液中通人少量的SO2气体:SO2+OH

D.碳酸钡中加入稀硫酸:BaCO3+2H+=Ba2++CO2↑+H2O

13.苏丹红是许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其中“苏丹红Ⅱ号”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苏丹红Ⅱ号”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中含有苯环       B. 化学式为C18H16N2O

C. 属于甲苯的同系物      D. 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4.a mol FeS投入到足量的稀硝酸中全部溶解,反应的方程式为:FeS+HNO3 →Fe(NO3)3+H2SO4+NO↑+H2O (未配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有3a mol的电子转移     B.参加反应的HNO3为6a mol

C.氧化产物只有Fe(NO3)3       D.被还原的HNO3为3a mol

15.可逆反应a A(s)+b B(g)c C(g)+d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

C、化学方程式中b c +d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16. 常温下将NaOH稀溶液与CH3COOH稀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pH>7,且c(OH-)>c(Na+)>c(H+)>c(CH3COO-)

B. pH>7,且c(Na+)+c(H+)=c(OH-)+c(CH3COO-)

C. pH<7,且c(CH3COO-)>c(H+)>c(Na+)>c(OH-)

D. pH=7,且c(CH3COO-)>c(Na+)>c(H+)=c(OH-)

17.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B.20gD2O中含有D—O键的数目为NA

  C.100mL、1mol/L的乙酸溶液中含有H+数为0.1NA

  D.2molFeC1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的胶粒数[Fe(OH)3]为2NA

18.将氨水滴加到盛有AgC1的试管中,AgC1逐渐溶解,对上述过程,下列叙述或解释中正确的有     

  A.所得溶液中c(Ag+)×c(C1-)<KSP(AgC1)

  B.所得溶液中形成了难电离的物质

  C.上述实验说明C1与NH4+间有很强的结合力

  D.上述过程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

19.工业生产苯乙烯是利用乙苯的脱氢反应:

(g)(g)                              

针对上述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保持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充入较多的乙苯,可以提高乙苯的转化率

B.在保持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充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有利于提高苯乙烯的产率

C.在加入乙苯至达到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不断增大

D.仅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苯乙烯选择恒压条件优于恒容条件

20. 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 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为BeO

  B. 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为BeO

  C. 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

D. 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因此BeCl2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21.(4分)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        (填序号,选对1个得1分,选错1个倒扣1分,)

A.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稀H2SO4清洗

B.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了玻璃棒

C.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D.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于较浓盐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E.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 NaOH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10% NaOH溶液

F.不慎接触过多的氨,及时吸入新鲜的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G. 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H. 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中,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22.(14分)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现对溶液呈黄色的原因进行探究。

1、仅限选用的仪器和试剂有: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滴管、药匙;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硫氰化钾溶液 、硝酸银溶液 、淀粉碘化钾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 溶液呈黄色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___  ____引起的(填微粒的化学式,下同)。

  假设2 溶液呈黄色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_____ ___引起的。

 (2)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1和假设2的推断,请你以流程图的形式分别设计出实验方案:

   假设1方案:                             

   假设2方案:                             

(3)实验过程

   根据(2)中某一个假设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下表中填入有关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提示】Ⅰ.在答题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对应;

       Ⅱ.注意叙述简洁、规范、严密,确保不超过答题卡空间。

假 设

实 验 操 作

预期的实验现象

实 验 结 论

假设 

2、根据我们高中所学的知识判断,       (填“假设1”或“假设2”)的推断是正确的;若上述实验探究方案中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判断哪一个假设是正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_ 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3.(11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Al

Al2O3

Fe

Fe2O3

熔点/℃

660

2054

1535

1462

沸点/℃

2467

2980

2750

  I.(1)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答:        (填“合理”或“不合理”)

   (2)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在下列试剂中最适宜的试剂是       (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II.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上述现象说明溶液中____________结合OH的能力比    强(填离子符号)。

  (3)B与A的差值为        mol。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1)

24.(10分)(1)为了防止枪支生锈,常将制成的枪支进行“发蓝”处理,也就是将枪支入放入NaNO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迅速氧化,表面生成Fe3O4的细密的保护层,主要反应是:a:3Fe+ 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b:6 Na2FeO2+ NaNO2+5H2O=3Na2Fe2O4+H2O+NH3↑+7NaOH

c:   Na2FeO2+    Na2Fe2O4+    H2O =    Fe3O4+    NaOH

①请填入上面第3个方程式(c)中的各物质的系数。             

②温度升高,发蓝层会增厚,原因是                      

(2)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与NaHCO3混合溶液,测得溶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 在0→t1时间内,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                     

阴极                      。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明0→t1时间内,溶液pH升高比较缓慢的原因:                      

25.(11分) 工业生产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硝酸铵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已知N2(g) +3H2(g)  2NH3(g)  ΔH=-92.4kJ·mol1。请回答:

①在500℃、200atm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填“<”“>”“=”)92.4kJ,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为有效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实际生产中宜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A.降低温度    B.最适合催化剂活性的适当高温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E.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F.及时移出氨

(3)写出氨被加热的铂铑合金网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当温度升高时,K值______(增大、减小、无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将3mol H2和1mol N2混合,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气的压强是反应前的0.85倍,此时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26.(10分)亚硝酰氯(C1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与C1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在通风橱中制取亚硝酰氯,先查得其如下资料:

英文名称

nitrosylchloride nitrogenoxychloride

别名

氯化亚硝酰;氧氯化氮

分子式

C1NO

外观与性状

红褐色液体或黄色气体,具有刺鼻恶臭味,遇水或潮气分解成氮的氧化物和

氯化氢。

熔点

-64.5℃

沸点

-5.5℃

溶解性

溶于浓硫酸

危险标记

有毒气体,有机剧毒品

主要用途

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

及中间体

之后他们拟定了如下合成装置示意图:

净化、干燥

 

净化、干燥

 

A(铜与稀硝酸制NO)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C1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备 C12选用的装置是     (选填:甲、乙、丙),

(2) 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                 

(3) 写出亚硝酰氯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4) E装置中为什么选用冰盐水而不用冰水                 

(5)指导老师认为装置G不能有效除去有毒气体,为什么?如何改进尾气的吸收装置(画出装置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五、(本题只包括1小题,共10分)

27.(10分)己二酸[HOOC(CH2)4COOH]制造尼龙66、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润滑剂、增塑剂等的重要中间体,工业生产上需求很大。己二酸的传统生产方法是从石油或煤中提取的苯为原料,经下列反应合成的:

文本框: 炼制 文本框: 浓HNO3
文本框: x 文本框: O2


文本框: ④文本框: ③文本框: ②文本框: ①石油、煤      苯    环己烷     环己酮和环己醇      己二酸

  (1)上述流程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除了④外还有___(填序号)。

  (2)这种合成己二酸的方法曾被认为是现代合成有机化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然而从绿色化学的要求看,这一工艺存在严重缺陷,它们是:原料来源(石油、煤)是不可再生的、氧化过程中使用了具有腐蚀性的浓HNO3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现代化学家已开发出了生产己二酸的生物技术路线:由淀粉(或纤维素)制取的葡萄糖[CH2OH(CHOH)4CHO]为原料,利用DNA重组技术改进的细菌,将葡萄糖氧化为己二烯二酸(HOOC-CH=CH-CH=CH-COOH),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制备己二酸,请你完成该合成路线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2CH2OH(CHOH)4CHO+O2     2HOOC-CH=CH-CH=CH-COOH+6H2O

                                    

六、选做题(考生在2829小题中任意选做一题,如果两道题都做,则按第28题给分)

28.(10分)新型节能材料高温超导体的最先突破是在1987年从新的钇钡铜氧材料的研究开始的。在制备钇钡铜氧高温超导体的同时,偶然得到了副产品——紫色的硅酸铜钡。凑巧的是,后者正是发现于中汗代器物上的被称为“汗紫”的颜料,还发现于秦俑彩绘。

钇钡铜氧的晶胞结构如图。研究发现,此高温超导体中的铜元素有两种价态:+2价和+3价(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

  (1)写出铜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和族)         

  (2)写出Cu3+的核外电子排布:             

  (3)根据图示晶胞结构,推算晶体中Y,Cu,Ba和O原子个数比,确定其化学式为:           

  (4)根据(3)所推出的化合物的组成及各元素的化合价 (该化合物中Y、 Ba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2价),计算化合物中两种价态Cu原子个数比为:       

(5)在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氨气,小心蒸发,最终得到的[Cu(NH3)4]SO4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除了普通共价键外,还有              

29.(10分) 2005年以来全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

口增多,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全球石油储量下降。寻求和制备代号称“黑金”的新能源

已经成为紧迫任务,化学工作者正在研究以天然气和醇类合成优质汽油的方法。已知:

 (1)凡与醛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称为α—H原子,在稀碱溶液的催化作用下,一个醛分子上的α—H原子连接到另一个醛分子中醛基的氧原子上,其余部分连接到羰基碳原子上生成羟基醛,如:

(2)


(3)

合成路线如下:


填空:

(1)在反应②~⑦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E → F:                                 

H → G:                                  

 (3)H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生成的有机物能否在Cu或Ag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被空气氧化   (选填“能”或“否”)。

 

文本框: 学校 考号: 座号: 姓名: 

……○……密……○……封……○……线…………○……密……○……封……○……线……○…………密……○……封……○……线……○


化 学 答 卷

21.(4分)       

22.(14分)

1、(1)

  假设1 ___  _   ___。  假设2 _____ _   __

  (2)

  

假设1方案:                             

  

假设2方案:                             

(3)

假 设

实 验 操 作

预期的实验现象

实 验 结 论

假设 

2、_         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3.(11分)

I.(1)              (2)       

 

                              

   

(3)       

II.(1)                                

 

(2)                                 

 

                  结合OH的能力比      强。

  

(3)        mol。

24.(10分)

(1)①填系数:    +     +     ==      +      

②原因是                                

 

                                        

(2)①阳极                           

阴极                          

②原因:                               

 

                                       

25.(11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 ① _____ _, 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  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  _, K值_____  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        

26.(10分)

(1)     

(2)                                  

(3)                                  

(4)                                   

                                     

 

(5)                        

                        

 

                        

27.(10分)

(1) ____          _;__         _。     26题装置图

                            

(2)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3)

   ①                                   

  

                                    

六、(10)(2829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请写出所答题号后再作答。) 


化学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20小题,共70分;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20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答案,答对1个且正确者可得2分,答2个答案只要有1个是错误则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D

C

B

C

A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C

A

C

BD

B

AD

A

B

BD

AC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21.(4分)B、D、F、G(答对1个得1分,答错1个倒扣1分,扣完为止,本题不出现负分)

22.(14分)

CCl4上层几乎无色

下层橙红色1、(1)Br2;Fe3+  (每空1分)

(2)方案一:黄色溶液    

KSCN溶液


方案二:黄色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每个方案2分)

     (3)(每项1分,共3分)

假 设

实 验 操 作

预设的实验现象

实 验 结 论

假设1

取少量(2~3mL)黄色溶液加入试管中,再用滴管滴入少量

(1~2mL)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橙红色

溶液黄色是由Br2

引起的

假设2

取少量(2mL)黄色溶液加入试

管中,再用滴管滴入硫氰化钾溶液1~2滴,振荡后,静置。

液体变为(血)红

溶液黄色是由Fe3+

引起的

2、假设2;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使溶液都变蓝,无法得出结论。

(每空1分,共3分)

3、2 Fe2+ + 4 Br- + 3Cl2 == 2 Fe3+ +2 Br2 + 6Cl-  (2分)

23.[共11分,除Ⅱ第(2)三种离子、(3)2分外,其余每空1分]

Ⅰ(1)合理  (2)NaOH溶液 ;  2Al+2OH+2H2O=2AlO2+3H2↑。(3)B

  Ⅱ(1)H++OH=H2O  (2)NH4++OH=NH3·H2O ; Al3+、Fe3+、H+ (全对得2分;答1、2个且正确者得1分); NH4+     (3)0.008 

四、无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1分)

24.(每空2分,共10分)

(1)①1,1,2 =1,4 ②加热有利于a、b两个反应中NH3的逸出,促进a、b两个反应向右进行,生成更多的Na2FeO2和Na2Fe2O4 ,进而促进c反应向右进行,生成更多的Fe3O4

(2) ①阳极:2Cl--2e-=Cl2↑    阴极:2H++2e-=H2↑ 或 2H2O+2e-=H2↑+2OH-

 ②阴极产生的OH-与HCO3-反应:HCO3-+OH-=CO32-+H2O,使溶液pH升高缓慢

25、[共11分,除第(2)②、(4)小题2分外,其余每空1分]

(1)可做氮肥等;

(2)①<;在1atm和298K条件下,1mol氮气和3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氨气,放出92.4kJ热量,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完全,又因为反应温度为500℃,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  ②C、E、F(全对得2分;答2个且正确者得1分;多1个错误答案扣1分,扣完为止)。

(3)4NH3+5O24NO+6H2O(g), K= , 减小。

因为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K会减小。

(4)30% (2分)

26.(10分) 除(1)空1分、(5)空3分外,其余每空均2分。

(1) 甲

(2) 防止(右侧装置中)水蒸气进入U型管使CNO分解

(3) 2C1NO十H2O===2HCl十NO↑+NO2

(或写作:2C1NO +H2O===2HCl + N2O3)

(4 ) 因亚硝酰氯(C1NO)的沸点为-5.5℃,冰盐水可使亚硝酰氯(C1NO)液化而冰水(0℃)不能

(5)氢氧化钠溶液只能吸收氯气和C1NO不能吸收NO;(1分)在F、G之间加上如图所示的装置(2分) (其它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

五、有机题(本题只包括1小题,共10分)

27.(10分)  (1)H2(2分)    ③(2分)

  (2)氧化过程中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氮氧化物)(2分)

文本框: 催化剂


(3)①(C6H10O5)n+nH2O      nCH2OH(CHOH)4CHO  (2分,不写反应条件不扣分,但化学式写错则全部扣分,未配平扣1分,下同。但只写C6H12O6给1分,还须写“葡萄糖”)

 ③HOOC-CH=CH-CH=CH-COOH+2H2 HOOC(CH2)4COOH  (2分)

六、选做题(10分)

28、(1)第四周期,IB族;(2分)

(2)[Ar]3d8 或1s22s22p63s23p63d 8 (2分)

(3)YBa2Cu3O7 (2分) (4)Cu2+:Cu3+=2:1 (2分) (5)离子键,配位键 (2分)

29、[共10分,第(1)小题各1分,其它每空2分]

⑴ ③⑤⑦ (1分); ②④ (1分)

(2分)

 

(2分)

 

(2分)

 


⑶                              

否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