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化学上册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

2014-5-11 0:31:49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化学上册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

化 学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第1题~第14题,共48分)和非选择题[第15题~第21题(其中第2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要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均作答,则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共72分]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 C12 Fe56 Cu64 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背景材料:①2006年5月信息时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钠的摄取量少于2000mg,长期过量摄入钠可能引起高血压、肾病、胃病;②2006年初夏,四川大部分地区进行人工降雨;③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改善空气质量称为“蓝天工程”;④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这次奥运会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相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是活泼金属,常常保存在煤油中,人们每天可以摄取量少于2000mg的金属钠

B.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C.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不利于“蓝天工程” 的建设

D. 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之一

2.氡(22286Rn)可从矿泉水、岩石、地下水、天然气、建筑材料中释放出来。它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停留在呼吸道中,放出α射线,其衰变产物还能放出β、γ射线。这些射线可诱发肺癌。关于氡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n的原子核内含有222个中子   

B.Rn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6周期ⅧA族

C.Rn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与任何物质都不能反应

D.新铺大理石地面的居室,可常打开门窗换气,以减少氡对人体的危害

3.2006年11月23日中科院网报道,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用于疾病的诊断,还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疾病的治疗。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在肿瘤鉴别诊断用磁共振造影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磁性纳米晶体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前景。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疾病的治疗

B.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6FeOOH +CO = 2Fe3O4 +3H2O + CO2

C.在反应②环丙胺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

D.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在适当溶剂中,它与溶液分散质直径相当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 Fe 与0.1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NO2和11.2 LN2O4的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1.5 NA

C.2.0gD2O中所含中子数为0.1NA

D.常温常压下,22 g 氧气和26 g 臭氧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 NA

5.下列有关比较中,大小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PH3>H2S>HBr>NH3

B.物质的熔点:石英>食盐>冰>汞

C.结合质子(H+)的能力:CO32->CH3COO->SO42-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6.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K、H、NO3、CO32、OH等6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u2、H、NO3       B.K、CO32、OH

C.CO32、OH、NO3-        D.K、H、NO3

7.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2+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 氧化剂是H3AsO3; ② 还原性:Cl>As; ③ 每生成7.5g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3mol;④ M为OH;⑤ SnCl62是氧化产物。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③

8.往含0.2mol KOH和0.1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的体积V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以下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中,A、B、C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D、E、F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常温下,D、E呈气态,F呈固态;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A、B、C中一定有一种是氧气     

B.A一定是金属单质

C.单质B肯定是氧化剂       

D.D、E中一定含有A的元素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在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pH=7

Ba2+OH+H+SO42=BaSO4↓+H2O

 B.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O2+4H=4Fe3+2H2O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 ClO+H2O+SO2 == CaSO3↓+2HClO

D.NH4Al(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11.将a g CuO和Fe2O3的混合物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b mL c mol/L的稀硫酸正好完全反应;另一份在加热的条件下用H2还原,反应完全时用去H2 d L(折算成标准状况)。则d等于

A.22.4bc×10-3              B.44.8bc×10-3 

C.22.4(3a-4bc×10-3)          D.22.4(3a4bc)×10-3

12.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纸、沾有KMnO4溶液滤纸均褪色都能证明SO2的漂白性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

D.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13.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SO4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据此推断

A.e中一定含有HSO4-         B.a中一定含有Al3+

C.d中一定有OH-           D.c中可能含有CO32-

14.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燃料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处于充满空气和少量氢气的玻璃槽中。由于气体可以混合从而省去了昂贵的燃料隔离膜,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边为该电池的负极

B.该电池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C.该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

D.该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2O2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2分)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B.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C.测量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润湿

D.用溴水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气体

E.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F.附着于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热碱液洗涤

G.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H.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2)下列实验没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有的仪器被放大)

     

A图中液面所示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mL,用上述四种仪器中的某种测量一液体的体积,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MmL,若M>N,则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标号)。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8分)某同一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单质的沸点数据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单质D的分子式为    。与元素C

同主族的元素N和氢能构成18e的分子,

其化学式为    

⑵短周期元素M与元素A同主族,M的

最简单氢化物(R)1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5.65 kJ的热量,则R的燃烧热为    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7.(10分)将A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物质的量相等的B、C、D、E四种气体,若冷却容器到一定温度时,发现有晶体物质X生成,此时原4种气体中只有B没有参加反应,且在相同条件下B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14,是有毒气体。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G为淡黄色固体,X、F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反应①中n(C) :n(D)=2 :1,反应①②③④在工业生产中均有重要应用,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未注明。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    F的化学式    C的结构式    G的电子式    

(2)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写出J的稀溶液与金属铜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8.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钒及其化合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被誉为“合金维生素”。已知钒的原子序数为23,回答下列问题:

  ⑴钒被认为是一种稀土元素,广泛分散于各种矿物中,钾钒铀矿中的化学式为K2H6U2V2O15(其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若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⑵测定钒含量的方法是先把钒转化成V2O5,V2O5在酸性溶液里转变成V02+,再用盐酸、硫酸亚铁、草酸等测定钒。请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VO2++____H2C2O4→___VO++___CO2+___H2O

  其中还原剂是____;若反应消耗0.9g草酸,参加反应的钒元素质量是____g。

六、(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9.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⑴ 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选填“A”、“B”或“C”)    

⑵ 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⑶ 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请在图Ⅱ中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⑷ 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断开1 mol 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 kJ·mol–1

197

360

499

X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378.0 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Ⅲ所示,则上表中X=        

七、(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含有Cl-、C1O-、C1O3-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1O-、C1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⑴t2时,Ca(OH)2与Cl2发生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该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mol。

⑶据分析,生成Ca(C1O3)2的反应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通入氯气的速度不同,C1O-和C1O3-的比例也不同。

若在原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的速度加快,则反应后    2(填“>”、“<”或“=”);若,则n(C1-)=    mol(用含a的代数式来表示)。

八、(本题分A、B两题,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本题共12分。特别说明:平时练习请将两题都作答

21A物质结构与性质

A、B、C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等于其基态电子层数,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snnpn,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同族元素中最大,并且高于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但其单质的熔点却低于同周期左右相邻元素的单质,D的价电子结构为3d64s2。请回答:

(1)C与A形成的最简单分子是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该分子再与A元素结合成离子时,键角∠A—C—A发生改变,其原因是        

                             

(2)在由A、B两元素形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中,若要求所有的原子都有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中,则对B原子成键轨道的要求是:     

(3)B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它们有的属原子晶体、有的属分子晶体、有的属混合型晶体,其中某种晶体的一个晶胞(如图1)中,含有    个B原子。原子晶体能否形成最密堆积结构,原因是                 

                              。 

(4)D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2):若D原子的半径是r cm,则晶体D的密度是    

21B.实验化学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如上右图Ⅰ、Ⅱ和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某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Ⅱ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铜溶解,则进一步所做的确认为:在Ⅲ中先加入        ,再加入           

(4)探究结果为                            

你认为除实验Ⅱ和Ⅲ所用的试剂外,还能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       

08届高三化学上册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

化 学 试 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D

D

D

A

B

A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AD

B

A

CD

AC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2分)

15.(1)AEFH(4分.选对1个得1分.选错、多选1个倒扣1分.本题不出现负分)(2)DE(4分.选对1个得2分.选错、多选1个倒扣2分.本题不出现负分)

(3)28.0(2分) C(2分)

16.⑴ Cl2 (2分) H2O2(2分)

⑵ 890.4(2分) CH4(g)+2O2(g)=CO2(g)+2H2O(l);ΔH=-890.4 kJ/mol

17. (1)NH4HC2O4 CO(NH2)2 ,(各1分,共4分)

催化剂

 △

 
(2)②4NH3+5O2══4NO+6H2O    ③2Na2O2+2H2O══4NaOH+O2↑。(各2分,共4分)

(3) 3Cu+8H++2NO3══3Cu2++2NO↑+4H2O(2分) 

18. ⑴K2O·V2O5·2UO3·3H2O(3分)(不必考虑物质的排列顺序)

  ⑵1、1、1、2、1(3分)  H2C2O4(2分)  0.51(2分)

19.

⑴ C(2分)

⑵ NO2(g)+CO(g)=CO2(g)+NO(g);ΔH=-234 kJ/mol(3分)

⑶ (见右下图) (3分)

⑷ 434(2分)

20. ⑴10Ca(OH)2+10Cl2=2Ca(C1O)2+Ca(C1O3)2+7CaCl2+10H2O(3分)

⑵5(2分)  ⑶<(2分) (3分)                  

21A.(1)极性(1分)NH3中有一对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强于成键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当孤对电子与H结合形成配位键形成NH4后,孤对电子成为成键电子,四个键等同,斥力也等同。所以HNH键的键角就由107°转变为109°28’ (1分)

(2)不能有sp3杂化轨道(或只能有sp和sp2杂化轨道)(1分)

(3)8(1分)  原子晶体是原子之间是以共价键结合的,共价键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一个原子不能形成12条共价键,所以原子晶体就不能形成配位数是12的最密堆积结构。(1分)

(4) g/cm3(1分)

21B.(1)H2O、H+、SO42-中的某一种粒子能够使CuO溶解(1分)

(2)水不能使氧化铜溶解,而是另外的H+、SO42-两种粒子中的一种粒子使CuO溶解(1分)

(3)Na2SO4(或K2SO4等)(1分),稀硫酸(1分)

(4)氧化铜固体溶于稀H2SO4是稀硫酸H+在起作用,而H2O,SO42-两种粒子都不能使CuO溶解。(1分) 硝酸或盐酸等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