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化学第六次月考化学试卷

2014-5-11 0:31:50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化学第六次月考化学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试卷共8页,有6大题25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蓝、黑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卷Ⅰ、Ⅱ,考试时不能使用计算器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 Cl—35.5,Fe—56

I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分)

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

① 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 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 实验室的废酸液或废碱液需要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乙醇燃烧              B.碳酸钙受热分解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高温下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3.X、Y、Z三种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等物质的量的单质X2、Y2、Z2分别与足量钠反应时,反应热为△Hx2 > △Hy2 > △Hz2,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 < Y < 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可能为HZO4 < HYO4 < HXO4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 < HY < HZ

   D.气态氢化物的沸点HX > HY > HZ

4.从宏观方面来说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方面来说物质由粒子构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Fe与Fe互为同位素

B.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C.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的某粒子,可能是一种分子或一种离子

D.46gNO2和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5.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3Y(g)2Z(g);ΔH<0右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

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分子直径比Na+小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7.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 = 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H4+) = c(SO42)       B.c(NH4+) > c(SO42)

C.c(NH4+) < c(SO42)       D.c(OH)+c(SO42) = c(H+)+c(NH4+)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

9.表示下列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aHCO3的水解 HCO3+H2 O  H3O++CO32

  B.金属铝溶于NaOH溶液 Al+2OH- =A1O2-+H2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4OH- -4e-=O2↑+2H2O

  D.1 L0. 5 mol·L-1稀硫酸与1 L 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57. 3kJ的热量

  H2SO4(aq)+2NaOH(aq) = Na2SO4(aq)+2H2O(1);△H=-114.6 kJ/mol

10.下列反应中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溶液颜色变深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通入H2S气体      B.向Fe(NO3)2溶液中加入少许硝酸

C.向Fe(NO3)3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  D.向Na2SO3溶液中加入溴水

11.用惰性电极做NaCl水溶液导电性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时,只有Na+向阴极移动,Cl-向阳极移动

  B.阳极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氯气,阴极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还原产物氢气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无什么变化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12.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c(HCO3¯)都减少,其方法是

A.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B.加水

C.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13.在有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欲用试剂丙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甲离子,下表所加试剂丙能够对甲离子进行成功检验的是(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采用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选项

试剂丙

甲离子

乙离子

A

稀盐酸、Ba(NO3)2溶液

SO42

SO32

B

AgNO3溶液

Cl

I

C

KSCN溶液

Fe2+

Fe3+

D

稀氨水

Al3+

Ag+

14.化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可以收到直观形象、简明易记的效果。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中正确的是

A.常温条件下,酚酞的变色范围:

B.分散系的分类:

C.HCl和NaAlO2溶液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16.在120℃时,将质量均为m g的H2、CO、甲醛、甲酸甲酯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气体产物分别通过足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干燥管,干燥管质量增加依次为:m1、m2、m3、m4,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m1 = m2  = m3 = m4     B.m1 > m2  > m3  > m4

C.m1 = m2  > m3 = m4         D.m1 < m2  < m3  < m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9分)

17.(8分)A、B、C、D、E、F、G、H八种短周期元素,其单质的沸点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      ;上述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写化学式)      

  (2)上述元素中,某些元素的常见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这些单质的分子式是

         ▲   

(3)已知D、F、G三种元素的离子均具有跟Ne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这三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次序为       >        >       (用相关元素的离子符号表示)。

18.(5分)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SO4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 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 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 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 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据此推断它们是:

A__ ___、B__ ___、C__ ___、D__ ___、E__ ___。

19.(7分)复分解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1)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C6H5ONa

pH

8.8

9.7

11.6

10.3

11.1

11.3

复分解反应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一种较强酸与一种较弱酸的盐可以自发地反应,生成较弱酸和较强酸的盐,如: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若换个角度看,它同时还揭示出另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较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填编号);

A.CO2 + H2O + 2NaClO = Na2CO3 + 2HClO

B.CO2 + H2O + NaClO = NaHCO3 + HClO

C.CO2 + H2O + C6H5ONa → NaHCO3 + C6H5OH

D.CO2 + H2O + 2C6H5ONa → Na2CO3 + 2C6H5OH

E.Na2CO3 + C6H5OH → NaHCO3 + C6H5ONa

F.CH3COOH + NaCN = CH3COONa + HCN

(2)根据前述信息判断,浓度均为0.05mol/L的下列六种物质的溶液中,pH最小的是

    (填编号),其pH为    (填数值);pH最大的是    (填编号);

① C6H5OH  ② CH3COOH  ③ HCN  ④ HClO  ⑤ H2SO4  ⑥ HClO4

(3)一些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还遵循其他的规律。下列转化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① 工业上将石灰乳与纯碱溶液混合可制得苛性钠溶液

② 工业上将石灰乳与苦卤(主要溶质KCl、MgCl2)混合可得氢氧化镁固体

③ 侯氏制碱法中,向碳酸氢铵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可获得小苏打晶体

④ 蒸发KCl和NaNO3混合溶液,首先析出NaCl晶体

请根据上述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另一个规律    ▲    

将KI溶液与AgCl固体混合搅拌,固体变为黄色。该反应也遵循这一规律,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9分)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含有Fe2O3、SiO2等杂质,按下列操作从铝土矿中提取Al2O3

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物的化学式分别是a    ▲    、d   ▲    、f   ▲   

(2)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是  ▲  ;溶液c中所含的酸根阴离子是   

(3)加入的试剂A  ▲  ,通入的气体B    ,能否将B换成A

    ,其理由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1.(6分)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文本框: 溶解度/g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 NaCl   ▲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22.(7分)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是NO,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实验,并叙述实验步骤。

药品:稀硝酸、稀盐酸、锌粒、石灰石。

实验步骤:

①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固体CaCO3

  ③ 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稀硝酸,并迅速塞紧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 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并接近液面;

  ⑤ 将铜丝插入试管液面下与稀硝酸反应;

  ⑥ 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氧气)。试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②③制取CO2的目的是    ▲     

 (2)步骤④中“将导管插入试管内并接近液面”的目的    ▲     

 (3)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空气(氧气)的目的是    ▲     

 (4)步骤④中还有一个缺陷,应作如何改进?    ▲     

  (5)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所得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铜离子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另一同学提出溶液

呈“绿色”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3.(6分)已知两个羟基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它要发生脱水反应:            

  

现有分子式为C9H8O2X2(X为一未知元素)的有机物M,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X为    ▲    (填元素符号);

  (2)上述转化中其中属于氧化反应的共有   ▲    步(填数字);

  (3)M的结构简式为   ▲    

 (4)写出AF的化学方程式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4.(6分)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    

25.(6分)2.80g铁与100mL稀硝酸混合后充分反应,产生气体为NO,反应后铁、硝酸均无剩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0mL0.2mol/L的碘化钾溶液,恰好将溶液中的Fe3+全部还原。计算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高三第六次月考化学评分标准

I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C

C

A

D

B

A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B

A

D

C

C

A

卷(非选择题 60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9分)

17.(8分)(1)NaOH(2分)  HF(2分)

  (2)N2、O2、F2、Ne(2分,只写对一个不给分,写出两个给1分,写错没有分)

  (3)F>Na+>Mg2+(2分)

18.(5分)A:Na2CO3、B:A12(SO4)3、C:MgCl2、D:Ba(OH)2、E:NaHSO4[或Mg(HSO4)2]

19.(7分)(1)A D(选对一个得1分,共2分,多选倒扣分)

(2)⑤;1;①(各1分,共3分)

(3)复分解反应能够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1分);KI+AgCl=AgI+KCl(1分)

20.(9分)(1)SiO2、Fe(OH)3、Al(OH)3  (3分)

(2)Fe3+  Al3+,(1分)  AlO2(1分)

(3)稀HCl, CO2, 不行,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各1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1.(6分)(1)11.7(1分) (2)蒸发皿(1分) (3)35℃(1分,33~40℃均可得分)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2分)  (5)重结晶(1分)

22.(7分)(1)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NO与O2反应;(1分)(2)减少NO的逸出;(1分)

(3)证明无色气体是NO;(1分)(4)导管末端应连接一个尾气吸收装置;(1分)

 (5)不同意(1分),Cu2+浓度是相同的,(1分)

只要对绿色溶液加热,若有红棕色气体逸出且溶液变蓝(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3.(6分) (1)Br (1分)   (2)4(1分)  (3)        (2分)

  

(4)       +2Cu(OH)2       +Cu2O↓+2H2O  (2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4.(6分)(1)10.7% (2分) (2)0.25 (2分) (3)3︰2 (2分)

25.(6分) n[Fe(NO3)3]=n(I)=0.100L×0.2mol/L=0.020mol (1分)

n[Fe(NO3)2]=n(Fe)-n[Fe(NO3)3]=-0.020mol=0.030mol (1分)

根据电子守衡:n[Fe(NO3)3]×3+ n[Fe(NO3)2]×2=n(NO)×3 (1分)

0.020mol×3+0.030mol×2= n(NO)×3      n(NO)=0.040mol(1分)

根据氮元素守衡:n(HNO3) = n(NO)+ n[Fe(NO3)3]×3+ n[Fe(NO3)2]×2

            = 0.040mol+0.020mol×3+0.030mol×2 = 0.16mol (1分)

c(HNO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