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Ⅱ试卷共8页,有26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蓝、黑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考试时不能使用计算器。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每小题3分,共60分)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①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风化 ②变色 ③燃烧 ④爆炸 ⑤白磷转变成红磷 ⑥工业制氧气 ⑦久置氯水变成无色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⑦
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金刚石,s)=C(石墨,s);△H=-1.90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
D.1 mol H2与0.5 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4.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可知
A.当X、Y都是金属时,X一定比Y活泼
B.当X、Y都是非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C.当X是金属时,Y一定是非金属
D.当X是非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6.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是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7、FeS与一定浓度HNO3反应,生成Fe2(SO4)3、Fe(NO3)3、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体积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Fe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4∶9 B.2∶9
C.2∶11 D.1∶7
8.密度为的氨水,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9.将标准状况下的a LHCl(气)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A. B.
C. D.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共存的是
①pH=0的溶液中:、
、
、
、
、
②使pH试纸变深蓝的溶液中:、
、
、
、
、
③水电离的C(H+)=10-10的溶液中:、
、
、
、
④加入Mg能放出的溶液中:
、
、
、
、
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
、
、
A.①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⑥
11.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少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B.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
C.氯气通入冷的烧碱溶液中:
D.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13.镁铁混合物4.9g,溶解在过量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完全反应得到标况下气体2.24L(假设气体全为NO),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则可生成沉淀的量是
A、6g B、8g
C、10g D、12g
14.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发生如下反应:2A(g)== B(g)+3C(g)。若已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则A的式量是
A.8.5 B.16
C.17 D.34
15.若某钠原子的质量是ag,12C原子质量是b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
B.mg该钠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C.该钠离子mg中所含的电子数是
D.该钠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
16.在MgCl2、KCl、K2SO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K+、Cl-各为1.5mol,Mg2+为0.5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
A.0.1mol B .0.5mol
C.0.15mol D.0.25mol
17.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氧气时质量为116 g,若充满二氧化碳时质量为122g ,充满某气体时质量为114 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34
C、32 D、44
18.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2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1gH2,则这种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是
A.Fe、Mg B.Mg、Al
C.Fe、Zn D.Fe、Cu
19.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有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a+有6个
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20..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O、S、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Na、Mg、Al、S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KOH、Ca(OH)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008届齐市八中高三第一次化学月考答题卡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每小题3分,共60分)
Ⅱ卷(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29分)
21.(12分)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叫做反应热。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许多种,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等。
(1)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直接测量,其测量的仪器叫做____ ______
(2)下列△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_____________ ____;
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___ ___ _ _ .
A. 2H2(g)+O2(g)=2H2O(l) ;△H1
B.C(s)+1/2O2(g)=CO (g);△H2
C.CH4(g)+202(g)=C02(g)+2H2O(g) ;△H3
D.C(s)+02(g)=CO2(g);△H4
E.C6H12O6(s)+1202(g)=6CO2 (g)+6H2O (l) ;△H5
F.NaOH(aq)+HCl(aq)=NaCl(aq)+H2O(l);△H6
G. 2NaOH(aq)+H2SO4(aq)=Na2S04(aq)+2H2O(l);△H7
H.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8
(3) 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液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水。已知室温下10g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446kJ,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是放热反应,当1molCl2参与反应时释放145kJ的热量,写出这个热化学方程式:
。
(5)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的热量为Q kJ,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燃烧1mol丁烷放出的热量是
22(8分)(1)边微热边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至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_ .
向以上所得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溶液,这一步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_ .
(2)在反应KClO3+6HCl==3Cl2+KCl+3H2O中,KClO3被 ,是 剂;Cl2是 产物 ,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3.(9分)某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A)取适量试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溶液;
(B)在(A)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C)在(B)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 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⑵ 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⑶ 判断沉淀乙成份的方法是
。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9分)
24.(7分)某校同学为探究Br2、I2和Fe3+的氧化性强弱,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①取少量KI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溴水,振荡,再加入CCl4, 振荡后静置,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红色;②取少量FeSO4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溴水,振荡,再继续滴加两滴KSCN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呈血红色。
(1)写出实验②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上述两个实验,对物质的氧化性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填序号)
_________ ;
A.Br2>I2 B.Fe3+>Br2 C.Br2>Fe3+ D.I->Br-
(3)已知Fe3+的氧化性强于I2,请你从所给试剂中选择所需试剂,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
①FeCl溶液 ②碘水 ③KI溶液 ④稀H2SO4 ⑤淀粉液
(友情提示: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5.(12分)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500mL 0.1mol·L-1的NaOH溶液。
①需称量______ ____ 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____________中称量。
②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填符号)_____________。
A烧杯 B量筒 C玻璃棒 D1000mL容量瓶 E漏斗
③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和②中列出的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
④ⅰ如果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配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要求的____
_ (填“偏高”或“偏低” );
ⅱ有位同学在定容时不小心多加了水使液面高于刻度线,于是他用胶头滴管吸出过多的上层溶液。这样将会使配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四、推断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26.(12分)同周期中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C、F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条件一定能判断出的元素有几种,请在下列写出相对应的元素符号:
A B C D E F 。
(2)已知 D单质在 F单质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化合物,请分别写出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
。
(3)若1 mol F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恰好完全反应,则
等物质的量的C的最高价氧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反应消耗 mol A
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高三月考化学试卷答案
选择题:1---5 C C B C A 6----10 D C C D B
11-15 D C C C B 16—20 B A A B A
21(1)量热计 (2)△H4,△H5;△H6
(3)SiH4(l)+2O2(g)=SiO2(s)+2H2O(l);△H=-1427.2kJ/mol
(4)2Cl2(g)+2H2O(g)+C(s)=4HCl(g)+CO2(g); △H=-290kJ/mol
(5)16Q kJ
22.(1)NH4++Al3++2SO42-+2Ba2++4OH-=Al(OH)3↓+ 2BaSO4↓+NH3+H2O
AI(OH)3+ OH-=AlO2- +H2O
(2)还原 是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5:1
23 Ag+、、Ba2+、Al3+、MnO4- ; AlO2-、CO32-、Na+;
(滤出沉淀)加入盐酸,若沉淀全部溶解则是BaCO3;若沉淀部分溶解则为BaCO3和BaSO4的混合物。
24.(1)2F2++Br2 = 2Fe3+ +2Br-
(2)A、C
(3)取少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KI溶液和淀粉液,振荡,淀粉液变蓝,证明Fe3+氧化性强于I2。
25 ①2, 烧杯 ②DE ③ 胶头滴管 500ml容量瓶 ④偏低,偏低。
26.(1)A Na B Mg C Al F C1
(2)2P+3C12
2PCl3 2P+5C12
2PCI5 (3)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