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Zn 65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近20年来,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做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
B.1H216O在相同条件下比1H218O更易蒸发
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
2.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用NaOH和HCl 反应测得的中和热,推算一定量稀H2SO4和NaOH 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B 用沸点数据推测两种液体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 用沸点数据来分析分子的稳定性
D 用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或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
3.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可以用作漂白剂,也可用做潜艇上氧气的来源
B 光学玻璃、水泥、新型陶瓷的主要成份都是硅酸盐
C 合金的熔点往往比各组成金属熔点低。
D 在硝酸与铜的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也表现出酸性
4.金属钠不仅跟氧气、水等无机物反应,还能跟酒精、醋酸等有机物反应。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没有用到的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5.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用平行光线照射蓝黑墨水,确定墨水是否为胶体。
C.在水泥厂的上空架设高压电网防止尘埃扩散。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6.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c(H+)=1×10— 7mol·L-1的溶液 B.pH=14—pOH的溶液
C.c(OH—)=1×10—6mol·L-1的溶液 D.pH= pOH的溶液
7.下列反应:①Na + H2O、②Na2O + H2O、③NO2 + H2O、④Cl2 + H2O、⑤F2 + H2O、⑥SO2 + H2O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A.①③ B.②⑥ C.③④ D.④⑤
8.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9.设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L NO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A
B.标准状况时,22.4L 四氯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为4NA
C.1 mol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数目约为6.02×1023
D.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10.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
主要:Cu2++ CO32—+H2O==Cu(OH)2↓+CO2↑
次要:Cu2++ CO32—==CuCO3↓
(2)CuSO4+Na2S
主要:Cu2++ S2_==CuS↓
次要:Cu2++ S2_+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比较中,正确的是
A. Cu(OH)2> CuCO3> CuS B. CuCO3> Cu(OH)2> CuS
C. CuS > Cu(OH)2> CuCO3 D. CuS > CuCO3> Cu(OH)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先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1氨水中, c(OH—)<c(NH4+)< 0.1mol/L
B.室温时10mL 0.02mol·L-1 HCl溶液与10mL 0.02mol·L-1 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mol·L—1 CH3COONa溶液中,
c(OH—)=c(CH3COOH)+c(H+)-c(CH3COO-)
D.0.1mol·L—1某二元弱酸碱性NaHA溶液中,
c(Na+)=2c(A2—)+c(HA—)+c(H2A)
12.中国四川盛产五倍子,五倍子在药物合成上有很大的作用,以五倍子为原料可制得化合物X。X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X分子中至少含有4种官能团
B.1 mol X最多能与4 molBr2反应、最多能与6 mol NaOH溶液反应
C.1mol X水解后能生成2mol
相同的有机物
D.X是一种易溶于水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
13.如图所示,活塞a开始时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 滴入试管乙中,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活塞,可发现试管甲中的水立即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 的组合可能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氮 B、水、二氧化碳
C、氯化钠溶液、氨气 D、新制氯水、甲烷
14.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州六号”,实现了双人多天太空旅行。这标志着中国人的太空时代又前进了一大步。发射“神六”时用肼(N2H4)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NO2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N2(g) + 2O2(g) = 2NO2(g); △H = + 67.7kJ/mol
N2H4(g) + O2(g) = N2(g) + 2H2O(g); △H = – 534kJ/mol
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N2H4(g) + 2NO2(g) = 3N2(g) + 4H2O(l);△H = – 1135.7kJ/mol
B、2N2H4(g) + 2NO2(g) = 3N2(g) + 4H2O(g);△H = – 1000.3kJ/mol
C、N2H4(g) + NO2(g) = 3/2N2(g) + 2H2O(l);△H = – 1135.7kJ/mol
D、2N2H4(g) + 2NO2(g) = 3N2(g) + 4H2O(g);△H = – 1135.7kJ/mol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NO3-、I-、Fe2+、K+
B.与铝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SO42—、Cl-、Fe3+、Mg2+
C.pH=14的溶液中:SO32—、S2—、Na+、K+
D.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中:CO32—、SO42—、Na+、K+
1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
B.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加盐酸:3Fe2++4H++NO3-=3Fe3++2H2O+NO↑
C.少量固体Mg(OH)2溶于饱和NH4Cl溶液中:
2NH4++Mg(OH)2=2NH3·H2O+Mg2+
D.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l-+2H2O H2↑+Cl2↑+2OH-
17.科学家预言超级原子的发现将会重建周期表,2005年1月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铝的超原子结构A113和A114,并在质谱仪检测到稳定的A113- 、Al142+等。A113、A114的性质很像现行周期表中的某些主族元素,已知这类超原子当具有40个价电子时最稳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113与卤原子性质类似,A113- 性质不活泼
B、A114在气态中与HI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A114+3HI=HAl14I3+H2
C、A113超原子中A1原子间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
D、All4与ⅡA族元素性质相似,容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的All42+
18.化学上鉴定S2O32- 的方法之一,是使用AgNO3溶液作试剂。将AgNO3 溶液逐渐滴入含有S2O32- 的溶液中时,会有以下反应发生:
Ag++2S2O32-=[Ag(S2O3)2]3-
3Ag++[Ag(S2O3)2]3-=2Ag2S2O3↓(白)
Ag2S2O3+H2O=Ag2S↓(黑)+H2SO4
对于鉴定S2O3-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鉴定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进行
B.该鉴定只能在中性溶液中进行
C. AgNO3必须过量
D. S2- 对该鉴定有干扰
1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
B |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
C | 测定同浓度Na2CO3、Na2SO4两溶液的pH |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
D | 用同一电路测定相同pH的盐酸、醋酸两溶液的导电性 | 比较盐酸、醋酸的酸性强弱 |
20.在体积都为1L,pH =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投入0.65g锌粒,则下图所示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1.(7分)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看不到浑浊现象。
经思考后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 注射器,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时产生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1)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 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
(2)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CO2快的原因是 。
(3)用图一装置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若存在缺陷,其改进方法是(若你认为该装置没有缺陷,此空可以不填): 。
22、(12分)市售果汁通常是由鲜果汁加以各种辅料配制而成。某实验活动小组想探究果汁中的主要成份,经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学实验室条件,准备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和总酸量。
资料显示,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由如下反应原理测得:
C6H8O6+I2→C6H6O6+2H++2I-
⑴补齐下列步骤中所缺部分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
②将 式(填酸式、碱式)滴定管洗净后用待测果汁润洗二次,装入果汁。
③从上述滴定管中向两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各20.00 mL果汁,盖上橡胶塞备用。
④取一只③中装有果汁的锥形瓶,向其中加入10mL经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5mL6mol/L的醋酸,3mL0.5%的 作指示剂,用0.05000mol/L的碘水溶液滴定至溶液呈 色且半分钟不褪。记下所消耗碘水的体积为VmL。
⑤取③中所备另一只装有果汁的锥形瓶,用0.0500mol/ L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NaOH溶液12.80mL。
⑵回答下列问题:
①⑴中步骤④所加蒸馏水为什么要经煮沸后冷却再使用 ,若未经煮沸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
②现有两个实验小组用同一种果汁同时进行实验,两组的测定数据如下:
甲组 | 乙组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试样体积(mL)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标准I2液体积(mL) | 6.58 | 7.22 | 6.66 | 6.76 | 6.78 | 6.74 |
如果你是教师,你在准备实验时多次测定的平均值是V=6.82mL,根据上述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
A、你对 小组的评价更高,理由是 。
B、以你认为较为可靠的一组数据计算该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单位:g/L)。
③中学实验室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常用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本实验中测定果汁中总酸量时应选用 做指示剂?理由是 。
23.(11分)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粒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性质,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
(1)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HCl和O2。请设计实验证明有O2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一致,认为氯水中存在的几种粒子都有可能。请你设计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提出问题 | 收集资料 | 提出假设 | 验证假设 | 得出结论 |
氯水中何种物质能使湿润的红色布褪色? | ①氯气有强氧化性 ②氯气与冷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③次氯酸有强氧化性 | 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 H2O使布条褪色 | 实验1:把红色干布条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布条不褪色; 实验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3:把红色布条放在水里,布条不褪色。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平衡常数表明了封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在给定的温度下进行的程度,对于同一个类型的反应,平衡常数越大,表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H2CO3
HCO3- + H+ Ka1(H2CO3)
= c(HCO3-)·c(H+)/c(H2CO3)
= 4.45×10-7
HCO3- CO32- + H+ Ka2(H2CO3)
= c(CO32-) ·c(H+)/ c(HCO3-) = 5.61×10-11
HClO H+ + ClO- Ka(HClO) = 2.95×10-8
请依据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在下列条件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将少量的氯气通入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氯气和碳酸钠按照1∶1的比例恰好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过量的氯气通入到少量的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4.(10分)将2molSO2和1molO2混合置于体积可变,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H﹤0,当反应进行到时间t1点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1 mol。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反应进行到t1时,SO2的体积分数为 。若平衡时容器体积为1L,则平衡常数K= 。
⑵若在t1时充入一定量的氩气(Ar),SO2的物质的量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⑶若在t1时升温,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新平衡混合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1mol(填"<"、">"或"="),并简单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其它条件不变,在t1时再加入0.2molSO2、0.1molO2 和1.8molSO3,在图中作A从t0→t1→t2点这段时间内SO2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
25.(8分)我国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
未列出):
![]() |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已知0.5 mol甲烷和0.5 mol水蒸气在t ℃,p k 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在合成氨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将生成的氨从混合气体中及时分离出来,并将分离出氨后的氮气和氢气循环利用,同时补充氮气和氢气。请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说明采取该措施的理由: 。
(3)当甲烷合成氨气的转化率为75%时,以5.60×107 L甲烷为原料能够合成 L 氨气。(假设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 |
(4)已知尿素的结构简式为 ,请写出两种含有碳氧双键的尿素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 ,② 。
26、(12分)氢氧化钠由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制得,根据所用电极和电解槽的不同,分为隔膜法和汞阴极法两种。
Ⅰ、隔膜法以石墨为阳极,以铁丝网为阴极,并用石棉隔膜将阳极区和阴极区分离开来。
(1)除发生我们熟知的主反应外,还会发生一些对生产不利的副反应。例如:
①在食盐水浓度不高时,阳极生成的氯气将溶于盐水中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其原因是 。
②在食盐水浓度不高时,阳极还会发生一个电极反应,其电极方程式为 。
(2)电解后的电解液含氢氧化钠130—145Kg/m3,通过蒸发浓缩,
(写化学式) 以晶体析出,过滤后,再蒸发浓缩母液,可得到固体氢氧化钠。
Ⅱ、汞阴极法是以流动的液态汞(可循环使用)作阴极,以石墨作阳极,电解槽由电解室与解汞室两部分组成。
(3)在电解室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钠汞齐。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NaCl+2nHg=Cl2↑+2(Na·nHg)。
请写出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
|
(5)在解汞室中,钠汞齐与水反应的必需条件是 ,其原因是 。
五、(本题包括2小题,9分)
27.(10分)
(1)下表为烯类化合物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相对速率(以乙烯为标准)。
烯类化合物 | 相对速率 |
(CH3)2C=CHCH3 | 10.4 |
CH3CH=CH2 | 2.03 |
CH2=CH2 | 1.00 |
CH2=CHBr | 0.04 |
据表中数据,总结烯类化合物加溴时,反应速率与C=C上取代基的种类、个数间的关系(请写出3点) 。
(2)下列化合物与氯化氢加成时,取代基对速率的影响与上述规律类似,其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填代号)。
A.(CH3)2C=C(CH3)2, B.CH3CH=CHCH3
C.CH2=CH2 D.CH2=CHCl
(3)烯烃与溴化氢、水加成时,产物有主次之分,例如:
下列框图中B、C、D都是相关反应中的主要产物(部分条件、试剂被省略),且化合物B中仅有4个碳原子、1个溴原子、1种氢原子。
上述框图中,B的结构简式为 ;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填框图中序号),属于消去反应的有 (填序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主要产物,标明反应条件): 。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28小题为“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的试题,29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试题)
28.(10分) 石油裂解气中含有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乙烯和1,3-丁二烯,用它们经过下面框图的反应流程,可以合成用于制造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的高分子化合物H。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反应⑤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④中有一反应是与HCl加成,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编号),设计这一步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物质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下表列出前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性质的一些数据:
元素 性质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原子半径 (10-10m) | 1.02 | 2.27 | 0.74 | 1.43 | 0.77 | 1.10 | 0.99 | 1.86 | 0.75 | 1.17 |
最高价态 | +6 | +1 | — | +3 | +4 | +5 | +7 | +1 | +5 | +4 |
最低价态 | -2 | — | -2 | — | -4 | -3 | -1 | — | -3 | -4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10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填编号)
(2)上述⑤、⑥、⑦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一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物质可能是 (写分子式)。元素⑨和⑩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它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推测它应是属于 晶体;元素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是 。
(3)元素③有一种单质为O3,其分子呈V形结构,键角116.5°。三个原子以一个为中心,与另外两个原子分别构成一个非极性键,中心原子再提供2个电子,旁边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构成一个特殊的共价键——三个原子均等地享有这四个电子,这种特殊的共价键的类型是 键(填σ或π),在高中化学中有一种常见分子的结合方式与O3相同,它是 (填分子式)。
(4)③和⑨两元素比较,非金属性较弱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你的结论的是下列中的 (填序号)。
A、气态氢化物的挥发性和稳定性
B、单质分子中的键能
C、两元素的电负性
D、含氧酸的酸性
E、氢化物中X—H键的键长(X代表③和⑨两元素)
F、两单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答题卡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29)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
|
(1)原因可能是:
。
(2)原因是
。
(3)方法是
。
22、(12分)
⑴②将 式④ 作指示剂,呈 色。
⑵① ,影响 。
②A、你对 小组的评价更高,理由是
。
B、计算:
③选用 ,理由
。
23.(11分)
(1)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_ 。
|
(2)提出假设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实验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
(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__。
24.(10分)
⑴SO2的体积分数为 ,
平衡常数K= 。
⑵SO2的物质的量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⑶总物质的量 2.1mol,原因
_______ ____
_______ _。
⑷如右图
25.(8分)
(1) 。
(2)理由:
。
|
26、(12分)
(1)① ;
其原因是 。
② 。
(2) (写化学式) 以晶体析出
(3) 。
(4) 。
(5)条件 ,其原因是
。
27.(10分)
(1)①
②
③ 。
(2) (填代号)。
(3) B ;取代反应 ,消去反 ;
|
化学方程式 。
六、选做题(请在选做题号后打上“√” :28[ ],29[ ] )
28.(10分)
(1)反应①____ ___ ______,反应⑤______ _________。
(2)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
物质C _________ _________。
(3)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9.(10分)
(1)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填编号)
(2)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化学式为 ,
属于 晶体;电子排布式是 。
(3)是 键(填σ或π),是 (填分子式)。
(4)非金属性较弱的是 (填名称),下列中的 (填序号)。
考试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C | B | C | A | D | C | D | A | C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BD | C | D | C | BC | C | A | BD | AC |
![]() |
21.(7分)
(1)(2分)制气装置产生SO2速度快(1分),SO2直接与Ca(OH)2生成了可溶于水的酸式盐(或Ca(HSO3))而看不到沉淀(1分)
(2)(3分)SO2溶解度大(1分)因而与石灰水反应也快(1分),同时生成的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1分)
(3)(2分)用导管将尾气(1分)通入NaOH溶液中(1分)[或添加NaOH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
22、(12分)⑴ ② 酸(1分) ④ 淀粉 , 蓝 。(每空1分)
⑵ ①煮沸是为了赶走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其氧化维生素C(1分)。偏低。(1分)
②A 乙组评价较高(1分),理由是
乙组的精确度较高,说明其操作的稳定性较好。(2分)
B计算:(2分)
③酚酞(1分) 果汁中含有有机酸,一般为弱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呈弱碱性(1分)
23.(11分)(1)将盛满氯水的无色矿泉水瓶倒置在水槽中,光照一段时间后,瓶底有无色气体生成。将瓶子倒转过来,用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检验气体,若木条复燃,证明HClO分解生成的气体为氧气。(3分)
(2)提出假设:①氯气使布条褪色 ② HClO使布条褪色 ③盐酸使布条褪色(3分)
验证假设:②把红色布条伸入稀盐酸中,红色布条不褪色(1分)
结论:次氯酸使布条褪色(1分)
(3)①Cl2+2CO32-+H2O=2HCO3-+Cl-+ClO- (各1分)
②Cl2+CO32-+H2O=HCO3-+Cl-+HClO
③2Cl2+CO32-+H2O=CO2↑+2Cl-+2HClO
24.(10分)(1)9.5%(2分) 810L/mol(2分); (2)增大(1分);(3)>(1分);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即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2分)。
(4)(图略)(2分)。注意:t0到t1时只要起点在坐标(0,2)、平衡点在坐标(t1,0.2)处的示意图均给分;t1到t2 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起点必须在(t1,0.4)
25.(8分)(1)CH4(g)+H2O(g)CO(g)+3H2(g);△H=2a
kJ/mol (2分)
(2)增大氮气和氢气的浓度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减小氨气的浓度,增大氮气和氢气的浓度都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分)
(3)1.12×108 ;(2分) (4)
(2分)
26、(12分)
Ⅰ、(1)①Cl2+H2OHCl+HClO(1分);氯离子浓度减小后,氯离子对氯气和水反应的抑制作用减弱。(2分) ②4OH——4e—=2H2O+O2↑。(1分)
(2) NaCl (1分)
Ⅱ、(3)Na++nHg+e-=Na·nHg。(2分)
(4)2(Na·nHg)+2H2O= 2NaOH+H2↑+2nHg 。(2分)
(5)热水,(1分) 在电解室钠汞齐与水反应缓慢,能安全流入解汞室;在解汞室中,升高水的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能使钠汞齐较快转化为氢氧化钠产品。(2分)
27.(10分)
(1) ①C=C上甲基(烷基)取代,有利于加成反应 (1分) ②甲基(烷基)越多,速率越大; (1分) ③C=C上溴(卤素)取代,不利于加戊反应 (1分) (2) D (1分)
(3) (CH3)3CBr (1分) ①② (2分) ③ (1分)
|
|
|
CH2=C(CH3)2+H2O → (CH3)3COH (2分)
28.(10分)
(1)加成反应(1分) 消去反应(1分) (2分)
(2)③ (2分);保护A分子中C=C不被氧化;(2分)
(3)(2分)
29.(10分)(1)②
(2)PCl3或CCl4 ; Si3N4, 原子; 3s23p6。
(3)π; SO2
(4)氮; CE (最后一空2分,其它每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