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入第II卷的答案表格中。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第I卷 (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s22s22p3 B.铵根离子的电子式:NH4+
C.烧碱的化学式:NaOH D.甲酸的结构简式:CH2O2
2.在消毒剂家族中,臭氧(O3)和过氧乙酸的贡献并驾齐驱。臭氧(O3)利用其强氧化性可以杀灭病菌,反应后放出无污染的O2。下列关于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O3与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O3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
C.O3与O2是同系物 D.O3与O2的化学性质相同
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非金属性、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4.我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于今年10月24日成功升空,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又走向一个新的高度。据科学家预测,整个月球大约共有100万吨3He。月球上以3He形式蕴藏的能量比地球上所有矿物燃料(石油、煤、天然气)的总和还多10倍。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 2He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 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3 2He的质量数为4
C.3 2He和4 2He互为同位素 D.3 2He原子核内有3个中子
5.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①在沥青公路上翻晒粮食;②香肠中加过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③用生活用煤直接烧烤鸡、鸭;④出售含“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的猪肉;⑤用福尔马林保鲜鱼肉等食品。以上的做法会导致食品污染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g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B.室温下22.4 L H2中含质子数为2NA
C.含0.1molNaAc的溶液中,Ac—的数目为0.1NA
D.某条件下将1molN2和3molH2 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分子数为2NA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小苏打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CO32-+2H+→CO2↑+H2O
B.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CO32-+CO2+H2O→2HCO3-
C.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2OH-→AlO2-+H2↑
D.大理石溶解于醋酸溶液中 CaCO3+2H+→Ca2++CO2↑+H2O
8.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0~18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X<Y<Z
B.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按X、Y、Z顺序增强
D.元素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变大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可溶于水 B. 水溶液能导电
C.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D.具有较高的熔点
10.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晶体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溶于水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11.最近,美国Lawrece Liermore国家实验室(LINL)的V·Lota·C·S·Yoo和H·cynn成功地在高压下将CO2转化为具有类似SiO2结构的原子晶体,下列关于CO2原子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原子晶体和干冰分子晶体的晶体结构相似
B.在一定条件下,CO2原子晶体转化为分子晶体是物理变化
C.CO2原子晶体和CO2分子晶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D.在CO2原子晶体中,每个C原子结合4个O原子,每个O原子结合2个C原子
12.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是我国支持“人文奥运”的重要体现。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有关该物质及其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分子中所有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B.1 mol该物质与H2反应时,最多消耗7 molH2
C.加入FeCl3溶液呈紫色,因为该物质属于酚类物质
D.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可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13.下列叙述表示可逆反应N2 + 3H2
2NH3一定到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N2、H2、NH3的百分含量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2,同时消耗3a mol H2
C.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温度一定下,反应在定容的密器中进行,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14.下图表示反应
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关系。由图判断,SO3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1-t2 B.t3-t4 C.t4-t5 D.t6-t7
15.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4H是共价化合物 B.NH4H与水反应时,水作还原剂
C.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碱性 D.NH4H中的H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
16.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c(Na+ )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中Na+ 数目减小,有O2放出
C.溶液的pH增大,有O2放出 D.溶液的pH不变,有H2放出
17.有一酸性溶液可能含有SO42—、Br—、H2SO3、NH4+ 等微粒,对该溶液进行实验:
(1)取少量溶液加热,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2)取原溶液加碱液使溶液呈碱性,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取原溶液加氯水,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微粒,不能确定其在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是
A.SO42— B.Br— C.H2SO3 D.NH4+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A.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B.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C.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D.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19.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苯(硝基苯):加少量蒸馏水振荡,待分层后分液
B.乙醇(水):加新制的生石灰,蒸馏
C.CO2(HCl、水蒸气):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D.乙烷(乙烯):通入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0.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制备乙烯实验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加热时应使温度缓慢上升至170℃
B.向苯酚钠稀溶液中,不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溶液最终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C.将溴乙烷滴入NaOH溶液后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再加入AgNO3溶液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D.分别向三支盛有乙酸乙酯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水,同时在水浴中加热,三支试管中香味持续时间按加入氢氧化钠、稀硫酸、水的顺序依次增长
21.2005年是勒夏特列(1850-1936)诞生155周年,他发现的平衡移动原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应用。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由H2(g)、I2(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体积缩小后颜色加深
C.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在合成氨工业中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提高生产效率
22.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gM和
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C.t2℃时,M、N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D.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高三教学调研
化学试卷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考生注意:请将第I卷第一、二、三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表中:
题号 | 1 | 2 | 3 | 4 | 5 | |||||||
答案 | ||||||||||||
题号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答案 | ||||||||||||
题号 | 18 | 19 | 20 | 21 | 22 |
|
| |||||
答案 |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下表列出了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名称表示):
H | |||||||||||||||||
B | C | N | O | F | |||||||||||||
Si | P | S | Cl | ||||||||||||||
锗 | As | Se | Br | ||||||||||||||
锑 | Te | I | |||||||||||||||
铋 | At | ||||||||||||||||
117 |
(1)表中用元素符号所列出的元素除H外,其余非金属元素原子 (填序号)。
a.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b.主族序数等于周期数
c.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电子层数
(2)以下关于元素的性质或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P、S、Cl等元素的化合物常用来制取农药
b.硅(Si)、锗(Ge)可用于制半导体材料
c.F是最活泼非金属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3)以下方法可以比较S、Cl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填序号)。
a.分别测定Na2S溶液和NaCl溶液的pH
b.将Fe分别与S、Cl2反应,分析产物中Fe的化合价
c.将H2S通入氯水中,观察到有淡黄色固体析出:H2S + Cl2 → 2HCl + S↓
(4)美俄科学家2006年10月5日宣布他们已制得了118号元素。试分析,若制得117号元素(位置见表),按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它应是一种 (选填“金属”、“非金属”)元素,写出1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式 。
24.一定温度下,当弱酸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存在一种定量的关系。若。式中:K为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为各微粒在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
酸 | 电离方程式 | 电离平衡常数K |
CH3COOH | CH3COOH | 1.76×10-5 |
H2CO3 | H2CO3 HCO3— | K1==4.31×10-7 K2==5.61×10-11 |
H2S | H2S HS— | K1==9.1×10-8 K2==1.1×10-12 |
回答下列各题:
(1)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 (填“促进”或“抑制”)弱酸的电离,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那么K值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关系是 。
(3)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都看作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
(4)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同一种多元弱酸的K1、K2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此关系是 ,由此关系可看出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 步电离决定。
25.已知N2O4 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平衡:-Q(Q>0)。100℃时,将0.200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测定,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浓度(mol/L)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c(N2O4) | 0.100 | c1 | 0.050 | c3 | a | b |
c(NO2) | 0.000 | 0.060 | c2 | 0.120 | 0.120 | 0.120 |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表中c1= ,c2=
;a b(填“=”,“>”或“<”)。
(2)在0—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
(3)请在右边的坐标图中画出四氧化二氮的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4)若要测定NO2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在下列条件下测定时可以减小误差的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五、(本题共24分)
26.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 HA物质的量浓度(mol/L) |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 | 混合溶液的pH |
甲 | 0.2 | 0.2 | pH=a |
乙 | c1 | 0.2 | pH=7 |
丙 | 0.2 | 0.1 | pH>7 |
丁 | 0.1 | 0.1 | pH=9 |
请回答:
(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 。
(2)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1 (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0.2mol/L,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 酸(填“强”或“弱”)。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做近似计算): c(Na+)-c(A—)= mol/L。
27.已知室温下乙醛的沸点为20.8℃,且与水互溶。用HgSO4做催化剂,在75℃左右,乙炔可水化为乙醛,但HgSO4遇到某些特定物质常会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催化作用,H2S就是其中一种:现用乙炔水化法,只用块状电石、浓硫酸、水、NaOH溶液、HgO粉末五种物质制取乙醛,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仪器A中盛放电石,B中应装 ,其作用是
。
(2)仪器D中盛放水,其作用是 。
(3)蒸馏烧瓶F中应加入HgO和另外两种试剂,若将三者分别直接加入,请按加入的先后顺序写出包括HgO在内的各试剂的名称 。将HgO加放到F中的操作方法是 。
(4)装置图中,加热F的方法叫 ,所选用温度计F的量程表示正确的是
(填代号)。
A.0℃~50℃ B.0℃~100℃ C.0℃~200℃ D. 0℃~360℃
(5)检验乙醛已制出的操作及现象是
。
六、(本题共20分)
28.蒽()与苯炔(
)反应生成化合物X(X结构中三个苯环呈立体对称结构),如下图:
(1)蒽与X都属于 (填编号)。
a.环烃 b.不饱和烃 c.烷烃 d.芳香烃
(2)苯炔的分子式为 ,苯炔不具有的性质 (填编号)。
a.能溶于水 b.能发生氧化反应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3)X的一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的所有同分异构体数为 (填编号)。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9.以石油裂解得到的乙烯和1,3-丁二烯为原料,经过下列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H,该物质可用于制造以玻璃纤维为填料的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
![]() |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上述指定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
反应① ,反应⑤ ,反应⑧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③、④中有一反应是与HCl加成,该反应是 (填反应编号),设计这一步反应的目的是 ,物质C的结构简式是 。
(4)写出A的同分异构体(要求不含甲基并能发生银镜反应) 。
七、(本题共16分)
30.下图为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物质量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试计算:
(1) 盐酸X和NaOH溶液Y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多少?
(2) 盐酸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31.已知3NO2+H2O→2HNO3+NO,NO+NO2+2NaOH→2NaNO2+H2O。
(1)将0.15 mol NO2气体缓慢地通入49.6 mL的水(密度为1.0 g/cm3)中,NO2与水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2)若上述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1 g/cm3,求所得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如上述NO2气体通入水中速度过快,部分NO2尚未与水反应便逸出,所得到的尾气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2:3,将些混和气体缓缓通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气体全部被吸收,求所得溶液中NaNO3和NaNO2的物质的量之比。
高三教学调研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三: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C | B | A | C | D | A | B | D | C | B | D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D | D | A | C | B | A | AB | B | D | AC | BD |
四、23.(1)c (1分) (2)a,b (2分) (3)b,c (2分) (4)金属 (1分) 7s27p5 (2分)
24.(1)促进、增大(2分)
(2)K值越大,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2分)
(3) CH3COOH HS- (2分)
(4)K1:K2≈1:10—5 (或K1远大于K2) 一 (2分)
25.(1)(1分);0.070, 0.100,= (3分)
(2)0.0015mol/L(1分)
(3)如图 (1分)
(4)AD (2分)
五、26.(1)a=7时,HA是强酸;a>7时,HA是弱酸 (2分)
(2)、不一定 (1分) c (2分)
(3)弱(1分) c(Na+)>c(A—)>c(OH—)> c(H+)(2分)
(4)10-5 (2分) 10-5-10-9 (2分)
27.(1) NaOH溶液,除去由A装置导出的气流中混有的H2S (2分)(2)吸收乙醛蒸气(2分) (3)氧化汞→水→浓硫酸(2分);将蒸馏烧瓶横置,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送至底部, 再慢慢竖立即可(2分) (4)水浴加热,B (2分)(5)取D中少量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若产生红色沉淀即可证明乙醛已生成。(2分)
六、28.(1)a、b、d (2分) (2)C6H4(2分) a、d (2分) (3)b(2分)
29.(1)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 (3分)
(2)+2NaOH→
+2NaBr
(2分)
(3) ③(1分) 保护A分子中C=C(碳碳双键)不被氧化(2分) (2分)
(4)HO-CH2CH2CH2CHO(2分)
七、30.(1)c(HCl):c(NaOH)=3:1 (3分)
(2) c(HCl)=0.9 mol/L (3分)
31.(1)0.1 mol (2分)
(2)c=2 mol/L (3分)
(3)n(NaNO3) :n(NaNO2) = 1 :9 (5分)
其它正确解法同样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