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调研测试

2014-5-11 0:31:52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调研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i-28  S-32 Cu-64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化学家将研究气体与固体(或液体)在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对下列现象的研究不属于表面化学范畴的是

A.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       B.氢氧燃料电池中电极上的反应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氮气与氢气在铁触媒作用下化合

2.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12C    B.HF的电子式: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发、烘干可得无水氯化铝固体

B.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可区分出试剂盐酸和醋酸,导电能力强的是盐酸

C.做完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可用热的稀硝酸清洗,回收后的硝酸银溶液可再利用

D.除去硫酸铝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镁,可加入足量烧碱,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酸化

4.从石英砂制取并获得高纯硅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 SiO2+2CSi(粗)+2CO

② Si(粗)+2Cl2SiCl4

③ SiCl4+2H2Si(纯)+4HCl

关于上述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③是置换反应,②是化合反应

B.高温下,焦炭与氢气的还原性均强于硅

C.任一反应中,每消耗或生成28 g硅,均转移4 mol电子

D.高温下将石英砂、焦炭、氯气、氢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高纯硅

5.某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K、Cl、SO42        B.Cu2、Fe2、NO3、SO42

C.Na、Ca2、Cl、ClO       D.K、NH4、Cl、SO42

6.右图是一种形状酷似罗马两面神Janus的有机物结构简式,化学家建议将该分子叫做“Janusene”,有关Janusene的说法正确的是

A.Janusene的分子式为C30H20

B.Janusene属于苯的同系物

C.Janusene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8种

D.Janusene既可发生氧化反应,又可发生还原反应

7.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

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

8.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⑴C(s)+O2(g)=CO2(g)  ΔH 1=-393.5kJ/mol 

⑵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 2=-870.3kJ/mol

⑶H2(g)+O2(g)=H2O(l) ΔH 3=-285.8kJ/mol 

2C(s)+2H2(g)+O2(g)=CH3COOH(l) 的反应热(焓变)为

A.488.3 kJ/mol   B.-488.3 kJ/mol    C.-244.15 kJ/mol   D.244.15 kJ/mol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文本框:	
…	①	②	③	
…	④	⑤	

9.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①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⑤>④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③=⑤

10.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刚用酸充分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火焰温度太低不能使铝燃烧       B.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C.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       D.用酸处理时未能将氧化铝溶解

11.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发现所得溶液为蓝色,黑色固体未溶解。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所得溶液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铜与浓硫酸反应所得白色固体是CuSO4

B.加BaCl2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SO3

C.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D.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中含元素Cu、S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屑溶于足量稀硝酸:Fe+4H+NO3=Fe3+NO↑+2H2O

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HCO3+OH=CO32+H2O

C.金属钠溶于足量水中:Na+2H2O=Na+H2↑+2OH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1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 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0.2×6.02×1023

B.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6.02×1023

C.4.48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为0.2×6.02×1023

D.0.2 mol Cl2溶解于等体积的水中,转移电子数为0.2×6.02×1023

14.下列有关二元弱酸H2A的盐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B.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A、NaHA两溶液中,前者pH大于后者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A)>c(OH)>c(H)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2c(A2)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5.化合物KxFe(C2O4)y·3H2O(Fe为+3价)是一种光敏材料,实验室可以用如下的方法来制备这种材料并测定这种材料的组成。

Ⅰ.制备

K2C2O4

FeCl3

⑴结晶时应将溶液用冰水冷却并在黑暗处等待晶体的析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Ⅱ.组成测定

称取一定质量的晶体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和稀H2SO4,将C2O42转化为H2C2O4后用0.1000 mol·L-1KMnO4溶液滴定,当消耗KMnO4溶液24.00mL时恰好完全反应;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恰好将Fe3完全转化为Fe2,用KMnO4溶液继续滴定,当Fe2完全氧化时,用去KMnO4溶液4.00mL。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 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

MnO4+5Fe2+8H=Mn2+5Fe3+4H2O

⑶配制100mL 0.1000 mol·L-1KMnO4溶液及滴定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锥形瓶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两个滴定中,终点时溶液颜色为________色,且30 秒内不变色。

⑷该化合物KxFe(C2O4)y·3H2O中,x=_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8分)下图所示各物质是由1~20号元素中部分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其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条件未列出。已知C、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单质,物质J可用于饮水消毒。反应②和④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制备气体C的重要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物质E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⑵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③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物质A由三种元素组成,1molA与水反应可生成1molB和2molC,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7.(10分)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⑴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mol/(L·min)。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⑵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去除CO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2。某种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如下转化:2 CO2=2 CO+O2,CO可用作燃料。

已知该反应的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

则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2CO=2C+O2(△H>0、△S<0)来消除CO的污染。请你判断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8.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院士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和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他研制的多种石油炼制催化剂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石油化工产品的成本。

⑴使用催化剂进行石油裂化及裂解获得的主要产品是          

⑵“绿色化学工艺”的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利用率为100%。工业上,通过绿色化学工艺用CO、CH3OH和一种不饱和脂肪链烃合成CH2=C(CH3)COOCH3,该不饱和脂肪链烃的名称为        

⑶右图表示某石油炼制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示意图。试在答题纸对应的图像中用虚线表示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后能量的变化情况。

⑷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流程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探究不同催化剂对石油裂解反应的催化性能。

石油气体

(一定温度)

催化反应器

检 测

尾气处理

①该探究实验的条件控制非常重要,检测装置中选择的检测试剂及必须注意的问题是               

②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本实验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六、(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19.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某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研究部门以它为初始原料设计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是一氯代物,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H5NO。

已知:

Ⅰ 

Ⅱ (苯胺,易被氧化)

请根据所学知识与本题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②的类型是 ___   ___ 

⑶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1个醛基和2个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________种;

⑸请用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出由和其他无机物合成最合理的方案(不超过4步),请在答题纸的方框中表示。

例:            

七、(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某化肥厂以氨和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为原料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

其中反应①为4NH3+5O24NO+6H2O

⑴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包括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⑶假设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分别为ab,反应③中氨的利用率为c、硝酸的利用率为100%,则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利用率是多少?


八、(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下列两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请你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如果两题全做,则按A题评分。

21.(A)【物质结构与性质】

氯化铬酰(CrO2Cl2)在有机合成中可作氧化剂或氯化剂,能与许多有机物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铬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铬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铬原子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一种金属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晶胞中含有金属原子的数目为     

⑵CrO2Cl2常温下为深红色液体,能与CCl4、CS2等互溶,据此可判断CrO2Cl2是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⑶在①苯、②CH3OH、③HCHO、④CS2、⑤CCl4五种有机溶剂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_(填序号),CS2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

21.(B)【实验化学】

甲基橙和酚酞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当溶剂沿滤纸流经混合物点样时,甲基橙和酚酞会以不同的速率在滤纸上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该原理将甲基橙和酚酞从混合溶液A中分离开来:

步骤 把0.1 g甲基橙和0.1 g酚酞溶解在10mL60%的乙醇溶液里,配制混合溶液A;另将10mL乙醇和4mL浓氨水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溶液B;

步骤 在一张圆形滤纸中心扎一小孔,将细纸芯插入滤纸中央(如图)。在距滤纸中心约1cm的圆周上,选择三个点,分别用毛细管将A溶液在该三点处点样; 

步骤 将滤纸覆盖在盛有B溶液的培养皿上,使滤纸芯与溶液接触,放置一段时间,点样逐渐向外扩散,形成黄环;

步骤 待黄环半径扩散到滤纸半径的二分之一时,取下滤纸,等滤纸稍干后,喷上饱和Na2CO3溶液,通过现象判断分离的效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本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叫_________,若分离淀粉胶体与氯化钠的混合液则可选用______法;

⑵步骤Ⅱ中若在滤纸上事先作点样位置标记,宜选用_____________笔(填“钢”或“铅”);

⑶步骤Ⅳ中喷洒Na2CO3溶液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实验中________在滤纸上移动速率更快(填“甲基橙”或“酚酞”);

⑷他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分离的效果。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D 3.C 4.D 5.A 6.D 7.C 8.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C 10.BC 11.AD 12.A 13.B 14.BD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5.⑴用冰水冷却有利于析出更多的晶体,黑暗可以防止晶体分解  ⑵过滤、洗涤

⑶100mL容量瓶、酸式滴定管 (紫)红  ⑷3 

(每空2分,共10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⑴ ⑵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⑶有白烟产生 ⑷CaCN2                         (每空2分,共8分)

 

17.⑴①0.225  ②                   

③C、D  ⑵2CO2+4e+2H2O=2 CO+4OH 不可行,该反应是一个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情况下不能自发进行                          (每空2分,共10分)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8.⑴轻质油和气态烯烃(或碳原子数较少的烃) ⑵丙炔 ⑶

⑷①试剂为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其浓度、体积在每次实验中均相等

②将剩余气态有机物点燃(每空2分,共10分)

六、(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19.⑴  ⑵氧化反应
 ⑶  ⑷6

(合成反应流程图4分,其他每空2分,共12分)


七、(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1)4NO+3O2+2H2O=4HNO3                           (2分)

(2)1/6(或16.7%)   (4分)

(3)解法一:假设消耗NH3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其中用于制取HNO3的NH3的物质的量为x mol,被HNO3吸收的NH3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xy=1、abxcy

解得:x

    y

氨的总利用率=(xabyc)/1=                        (4分)

解法二:假设第①步参加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则: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4abmol;

第③步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氨的总利用率=                         (4分)

八、(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1.(A)⑴1s22s22p63s23p63d54s1  K、Cu 4  ⑵非极性 ⑶①③ 直线形   (每空2分,共12分)

21.(B)⑴(纸上)层析法(或色层法或色谱法)  渗析  ⑵铅 
⑶内部为黄环,外部为红环   酚酞  ⑷色斑间的距离大小       (每空2分,共12分)

注:主观性试题合理答案都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