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模拟卷(一)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Al:27 Cl:35.5 Ca:40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
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Fe、Cu的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d64s2 3d104s1
③Al、N原子结构中单电子数分别为:1、3
④SiO2、NaCl、S、He不能代表一个分子,不是分子式,而CO2、C60代表一个分子,是分子式
⑤在CS2、P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甲烷的最简式为:CH4
⑦21H2、11H2互为同位素,其摩尔质量分别为:4、2
⑧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⑨聚乙烯有固定沸点
⑩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氯化氢不易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⑤⑦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Ca(HCO3)2 、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氯化钠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
④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
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腐蚀
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单甘油酯、混甘油酯、苛性钾、次氯酸、氯气
⑧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 C.①③④⑤⑥⑦⑧ D.②④⑦
3.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4.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记)。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
A B
C
D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有( )
①用10 mL量筒准确量取稀硫酸溶液8.0 mL;
②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③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用HNO2溶液作导电试验,灯泡很暗
④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
⑤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得Fe(OH)3胶体;
⑥圆底烧瓶、锥形瓶、蒸发皿加热时都应垫在石棉网上
⑦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⑧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⑨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A.3个 B.4 个 C.5个 D.6个
6.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②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稍过量浓溴水反应过滤
③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
④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
⑤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少量O2
⑥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⑦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⑧除去CO中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
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⑤⑧ C.③⑤⑥⑦ D.②③⑥
7.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工业上冶炼钼的 原理为
①2MoS2+7O22MoO3+4SO2;
②MoO3+2NH3·H2O=(NH4)2MoO4+H2O;
③(NH4)2MoO4+2HCl=H2MoO4↓+2NH4Cl;
④H2MoO4MoO3+H2O;
⑤用还原剂将MoO3还原成金属钼。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oS2煅烧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空
B.Mo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C.H2MoO4是一种强酸
D.利用H2、CO和铝分别还原等量的MoO3,所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
8.、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①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g)=2HCl(g)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4g的C2H4和C3H6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 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10.化学中用类比的方法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同是相对的,推测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下面5个推测中,正确的有( )
①由NH4ClNH3↑+HCl↑推测:NH4I
NH3↑+HI↑;②由CO2+Ca(ClO)2+H2O=CaCO3↓+2HClO推测:SO2+Ca(ClO)2+H2O=CaSO3↓+2HClO;③由2CO2(过量)+Ca(ClO)2+2H2O=Ca(HCO3)2↓+2HClO推测:CO2(过量)+NaClO+H2O=NaHCO3+HClO;④由Na2SO3+2HCl=2NaCl+H2O+SO2↑推测:Na2SO3+2HNO3=2NaNO3+H2O+SO2↑;⑤由2Na2O2+2CO2=2Na2CO3+O2推测:2Na2O2+2SO2=2Na2SO3+O2。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1.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 ® 8CO2+10H2O
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C4H10+26e-+13O2-=4CO2+5H2O
12.在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先加过量NaI溶液,再加入足量的Na2S溶液,得到的沉淀是( )
A.A12S3、I2 B.Fe2S3、I2 C.S、FeS、Al(OH)3 D.Fe(OH)2、Al(OH)3
13.在水电离出来的[H+]=10-2.5mol/L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大量共存的是( )
A. Ag+ K+ Ba2+ I- B. AlO2- S2— PO43— Na+
C. NH4+ Fe3+ Br— SO42— D. Fe2+ Cu2+ Mg2+ NO3—
14.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0.1 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1 L 0.l mol·L-1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
c(SO42-)>c(NH4+))>c(Cu2+)>c(H+)>c(OH-)
C.0.1 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c(H2CO3)=c(HCO3-)+c(CO32-)+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
c(Na+)>c(HX)>c(X-)>c(H+)>(OH-)
15.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投入50mLb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16.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人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
17. 某实验小组测定某常用食醋的酸量(g/L),拟采用以下方法:
⑴甲同学粗测食醋的酸度: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方法是
。
⑵乙同学较精确的测定食醋的pH:所用仪器是 。
⑶丙同学由乙同学所测结果(pH=2.00)计算得该常用食醋的酸量为0.6 g/L,明显低于正常含量(30~50g/L)其原因是:
⑷丁同学认为以上方法均不能准确测定食醋的酸量并提出中和测定法。甲同学用pH试纸 (填能、否)粗略测得食醋的酸度;要在滴定时准确判断滴定终点,还必须对食醋作何处理?
(5)该实验小组欲测定某市售食用白醋的总酸量(单位:g/100mL),设计实验如下:
Ⅰ.试剂和用品
白醋样品100mL、0.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蒸馏水、0.1%甲基橙溶液、0.1%酚酞溶液、0.1%石蕊溶液
100 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50 mL酸式滴定管、50 mL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100 mL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pH计
Ⅱ.实验步骤
①用50 mL酸式滴定管移取10mL市售白醋样品,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煮沸除去CO2并迅速冷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即得待测食醋溶液。
②用酸式滴定管量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 mL。
③盛装标准NaOH溶液,静置后,读取数据,记录为NaOH标准溶液体积的初读数。
④滴定,并记录NaOH的终读数。重复滴定2~3次,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 | 1 | 2 | 3 | 4 |
V(样品)/mL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V(NaOH)/mL(初读数) | 0.10 | 0.30 | 0.00 | 0.20 |
V(NaOH)/mL(终读数) | 20.08 | 20.30 | 20.80 | 20.22 |
V(NaOH)/mL(消耗) | 19.98 | 20.00 | 20.80 | 20.02 |
Ⅲ.数据处理与问题讨论
①本实验需要的试剂是 ,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过程中使用pH计将溶液的pH变化情况记录如下表。
V(NaOH)/mL | 0.00 | 10.00 | 18.00 | 19.80 | 19.98 | 20.00 | 20.02 | 20.20 | 22.00 |
溶液pH | 2.88 | 4.70 | 5.70 | 6.74 | 7.74 | 8.72 | 9.70 | 10.70 | 11.70 |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0.1%)内,pH突变的范围为______,所以可选择_______作指示剂。
③甲同学在处理数据过程中计算得到平均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
V(NaOH)==20.20 mL
他的计算合理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市售白醋样品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mol·L-1,样品总酸量为___________g/100mL。
18.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钛白(TiO2)是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制备TiO2和Ti的原料是钛铁矿,我国的钛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含有Fe2O3的钛铁矿(FeTiO3)制取TiO2的流程如下:
(1) Ti的原子序数为22,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2) 步骤①加Fe的目的是 ;
步骤②冷却的目的是 。
(3) 上述制备TiO2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 ;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废液中应加入 处理。
(4) 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
已知:① C(s)+O2(g)=CO2(g); DH=-393.5 kJ·mol-1
② 2CO(g)+O2(g)=2CO2(g); DH=-566 kJ·mol-1
③ TiO2(s)+2Cl2(g)=TiCl4(s)+O2(g); DH=+141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DH= 。
反应TiCl4+2Mg=2MgCl+Ti 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
19.⑴镁.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镁的氢氧化物只溶于强酸,而锌和铝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42+。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_______________。
a.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b.硫酸铝和氨水 c.硫酸锌和氢氧化钠 d.硫酸锌和氨水
⑶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锌的原_ _。
⑵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20.X、Y、Z、W为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已知:① X可分别与Y、W形成X2Y,X2Y2、XW等共价化合物;
② Z可分别与Y、W形成Z2Y、Z2Y2、ZW等离子化合物。
请回答:
(1)Z2Y的化学式是 。
(2)Z2Y2与X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溶液的ZW饱和溶液,C(Ⅰ)、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
接通S1后,C(Ⅰ)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此时:
C(I)的电极名称是 (填写正极或负极);
C(II)的电极反应式是 。
(4)铜屑放入稀硫酸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X2Y2,铜屑可逐渐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五、推断题
21.化合物A是一种重要的光化学试剂,属不含结晶水的复盐。A~H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已知:A中含二种阳离子和一种带二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1:3。阴离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与C相同且式量是C的2倍。C、D都为气体且含有元素种类相同,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E是一种红棕色的颜料,F的焰色反应呈紫色,I能使苯酚溶液显紫色。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电子式 。
(2)A的化学式 。
(3)D+E→C+G的方程式 。
(4)H+H2O2→I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5)在A的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而在A的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呈红色。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六、(本题包含2个小题)
22.为确定某铝热剂(含氧化铁和铝)的组成,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1) 若取a g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同)体积为b 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品中铝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2) 若取a g样品将其点燃,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氧化铁与铝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
(3) 待(2)中反应产物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c L,该气体与(1)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c∶b=_____________。
23.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4亿吨,居世界首位。某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钢铁厂进行了调研,对从矿石开始到钢铁产出的工艺流程有了全面的感性认识。请您对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计算:
(1)将6.62 g铁矿石样品投入适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然后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得4.80 g Fe2O3。现以该铁矿石为原料炼铁,若生产过程中铁元素损失4%,计算每生产1.00 t生铁(含铁96%),至少需要这种铁矿石多少吨? (保留两位小数)
(2)取某钢样粉末28.12 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得到CO2气体224 mL(标准状况)。
①计算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分别加到100 mL相同浓度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I | II | III |
加入钢样粉末的质量/g | 2.812 | 5.624 | 8.436 |
生成气体的体积/L(标准状况) | 1.120 | 2.240 | 2.800 |
计算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若在实验II中继续加入m 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模拟卷(一)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B 3.C 4.A 5.B 6.C 7.D 8.C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A 10.B 11.BC 12.C 13.C 14.CD 15.AD 16.BD
三.(本题包括2小题)
17. ⑴用玻棒蘸取食醋滴到pH试纸上,30秒后与比色卡对照
⑵PH计
⑶醋酸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有醋酸分子。
⑷能 将食醋稀释或用活性炭脱色
⑸Ⅲ
①白醋样品100mL、0.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蒸馏水、酚酞溶液 锥形瓶
②7.74~9.70 酚酞
③不合理,因为第3组数据明显偏大,不应采用
④1.0 6.0
18. (1) 4; ⅣB
(2) 将Fe3+还原为Fe2+; 析出(或分离、或得到)FeSO4·7H2O
(3) FeSO4·7H2O; 石灰(或碳酸钙、废碱)
(4) -80 kJ·mol-1 ; 防止高温下Mg(Ti)与空气中的O2(或CO2、N2)作用
四、(本题包括2小题)
19.⑴ Zn+2NaOH=Na2ZnO2+H2↑[或Zn+2NaOH+2H2O=Na2Zn(OH)4+H2↑]
⑵ ①③④
⑶ Al3++3NH3·H2O=Al(OH)3↓+3NH4+ 氢氧化锌溶于过量的氨水
⑷ABC
20.(1)Na2O
(2)2Na2O2+2H2O=4NaOH+O2↑
(3)负极; Cl2+2e-=2Cl-
(4)Cu+H2O2+2H+=Cu2++2H2O
五、推断题
21. (1)
(2)K3Fe(C2O4)3
(3)3CO+Fe2O3===2Fe+3CO2
(4)2Fe2++H2O2+2H+=2Fe3++2H2O
(5)因为溶液中的草酸根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中的Fe3+与SCN—离子反应。
六、(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4分)
22.⑴2Al+2NaOH+2H2O=2NaAlO2+3H2↑ 9b/11.2
⑵2Al+Fe2O3=2Fe+Al2O3 80:27 ⑶2:3
23.(1)6.62 g铁矿石中铁的质量为m(Fe) = 4.80 g×= 3.36 g,
有: 矿石 ~ 生铁
=
,解得m(矿石) = 1.97 t。
(2)①n(C) == 0.010 mol,得m(C) = 0.12 g。
n(Fe):n(C) = :0.01 mol = 50:1。
②从表中可知,实验III中的H2SO4完全反应,所以有:n(H2SO4) = n(H2),
即:c(H2SO4)×0.1 L =,得c(H2SO4)
= 1.25 mol·L-1。
③H2SO4共0.125 mol,设再加入钢样的质量为m时酸反应完,则有:
n(Fe)总= (5.624 g + m)×= n(H2SO4)
= 0.125 mol,得m = 1.406 g。
a.若加入的钢样粉末过量(m≥1.406 g),H2SO4全反应,则:
m(余固体) = (5.624 g + m g)-0.125 mol×56 g·mol-1 = (m-1.376)g。
b.若加入的钢样粉末少量(m≤1.406 g),Fe全溶解,则:
m(余固体) = (5.624 g + m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