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模拟卷2

2014-5-11 0:31:52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模拟卷(二)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Al:27  Cl:35.5  Ca:40  Cu:64

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在航天器中的抗氧化陶瓷复合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提倡使用乙醇汽油主要是为了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

C.赤潮、潮汐、酸雨、臭氧层空洞都是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现象

D.香烟包装用的“锡纸”是在纸上镀锡制成的

2.某同学利用中学化学教材中提供的数据或图表进行如下推理和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依据中和热的数据,推算一定量的H2SO4和NaOH的两种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B.依据沸点的数据,判断将两种互溶的液态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依据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能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熔沸点的高低。

D.依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可以推知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赤铜矿的成份是Cu2O,辉铜矿的成份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以下反应:2Cu2O + Cu2S  6Cu + SO2↑,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6

C.每生成1 mol Cu,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的电子为2 mol

D.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4.室温下,某无色透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为1×10—24,则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HCO3、Al3+、Na+、SO42    B.I、NO3、K+、NH4+

  C.MnO4、Cl、Fe2+、K+      D.SiO32、SO32、Na+、Cl

5.下列实验操作或者仪器的用法中正确的是

 

6.右图中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相邻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e

f

A.b、c、e三种元素的单核离子半径大小关系:e>b>c

B.六种元素中,d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C.c的氢化物沸点比f氢化物的沸点低

D.b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7.在90℃时,将pH=12的NaOH溶液V1 L与pH=l的H2SO4溶液V2 L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11,则V1∶V2为(已知:在90℃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

A.2:9      B.101:9    C.9:2    D.9:101

8.已知NaHSO3显酸性,NaHCO3溶液显碱性,现有浓度为0.1mol/L的NaHSO3和NaHCO3溶液两种,两种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或C),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c(Na+)>c(HRO3)>c(H+)>c(RO32-)>c(OH

 B.c(Na+)+c(H+)=c(RO32-)+c(OH)+ c(HRO3

 C.c(Na+)=c(H2RO3)+2c(RO32-)+ c(HRO3-

D.c(H+)+c(H2RO3)=c(RO32-)+c(OH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将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硫酸铝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用1mol·L-1稀硫酸滴定,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A~B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 + SO42- = BaSO4

B.B~C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 + OH- = H2O

C.D点所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是: Al(OH)3、 BaSO4

D.E点所表示的溶液中:n (Na+) = n (Cl-)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4g白磷晶体中含有的P-P键数是0.6NA

B.100g的98%的浓H2SO4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4NA

C.1molC20H42的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62NA

D.10.0mL、16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Cu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16NA

11.下列物质发生变化,因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生成物的是

①SO2和Ba(OH)2溶液   ②Na和O2   ③FeBr2和Cl2   ④C2H5OH和浓H2SO4

⑤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 ⑥AlCl3溶液和KOH溶液

A.①⑥    B.①④⑥    C.除②③外    D.全部

12.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

  B.铜片加入稀硝酸中:3Cu+8H++2NO3=3Cu2++2NO↑+4H2O

  C.1L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2.5molCl2:2Fe2++4Br+3Cl2=6Cl+2Fe3++2Br2

  D.四氧化三铁粉末溶于足量的稀HNO3:Fe3O4+8H=2Fe2+Fe3+4H2O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共价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

B.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

C.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中,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一定减小

D.正盐的水溶液呈酸碱性是由于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所造成的

14. 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保持恒压的气球。关闭K2,将少量且等量的NO2通过K1、K3分别充入A、B中,反应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

[已知:2NO2(红棕色)   N2O4(无色) ; △H<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A、B中生成N2O4速率是v(A)> v(B)

B.若打开活塞K2,气球B将变大

C.如果将已开启的K2关闭,再向A、B中分别充入与初始量相等的NO2,则达到新平衡时,A中NO2的转化率将增大

D.保持K2关闭、室温和A、B体积都不变,将A套上一个绝热层,B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向真空的A、B中分别充入等量且少量的NO2,达到平衡时混合气颜色较深的是容器A

15.已知(1)胆矾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CuSO4(s)+5H2O(l);  △H=+Q1kJ/mol 

(2)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s)=Cu2+(aq)+SO42(aq);△H=-Q2kJ/mol 

(3)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则Q1与Q2的关系是(Q1、Q2为正数)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确定

16.如图的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通过了0.02mole-。若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两容器产生的气体体积不相同

B.(1)、(2)溶液的pH值均减小

C.(1)中阳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4OH—4e=2H2O+O2

D.(2)中负极析出0.02g H2

卷(非选择题 72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7.(4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多选倒扣分)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溴水

B.不宜用瓷坩埚烧氢氧化钠或碳酸钠

C.蒸馏石油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碎瓷片,立刻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

D.圆底烧瓶、锥形瓶、蒸发皿加热时都应垫在石棉网上

E.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F.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时,加热后无水硫酸铜粉末表面发黑,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G.为了提高纯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可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CuSO4溶液

H.中和热测定实验,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所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高

G.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I.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0mol/L KMnO4溶液

18.(16分)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

       b接                 a

     ⑵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         

     ⑶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           

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⑤。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

      之间(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             

⑸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其他溶液。你认为可将溶液换成              ,如果观察到               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9. (10分)有常见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B多一个。甲、乙、丙是3种含氧酸的钠盐,甲中含B元素,乙中含C元素,丙中含A元素,甲、丙溶液pH>7,乙溶液pH<7;丁为气体,戊为淡黄色固体。甲、乙、丙、丁、戊、己六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

(1)写出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 ___,戊的电子式________;

(2)用有关化学用语解释:丙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甲溶液+乙溶液(足量)→己溶液________;②乙溶液+丙溶液→丁____________。

20.(10分)钨是我国丰产元素。自然界钨主要以钨(+6)酸盐的形式存在。黑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FeWO4、MnWO4)。黑钨矿传统冶炼工艺流程图如下:

⑴已知上述转化中W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则产品C的化学式    ;如何将其冶炼成单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一般有           三种。

⑵写出第一步转化中“Mn2+→MnO2”的离子方程式           

⑶我国钨化学研究的奠基人顾翼东先生采用另外的反应制得了一种蓝色的、非整比的钨氧化物WO3-x。这种蓝色氧化钨具有比表面大、易还原的优点。一般认为,蓝色氧化钨的颜色和非整比暗示了在化合物中存在五价和六价两种价态的钨。已知x的值0.1,则蓝色氧化钨中这两种价态的钨原子数之比为   

五、(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8分)

21.(8分) (1)室温下,pH=2的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等体积的pH=12的Ba(OH)2溶液后,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室温下取0.2mol·L-1HCl溶液与0.2mol·L-1 M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6,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 混合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0.2mol·L-1 H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填“>”、“<”、或“=”)。

② 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

   c(Cl-) — c(M+) =          mol·L-1 

   c(H+) - c(MOH) =         mol·L-1

22. (10分)将2molSO2和1molO2混合置于体积可变,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当反应进行到时间t1点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1 mol。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反应进行到t1时,SO2的体积分数为  

⑵若在t1时充入一定量的氩气(Ar),SO2的物 质的量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⑶若在t1时升温,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新平衡混合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1mol(填“<”、“>”或“=”),并简单说明原因        .

⑷若其它条件不变,在t1时再加入0.2molSO2、0.1molO2 和1.8molSO3,在图中作从t0→t1→t2这段时间内SO2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      

六、(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4分)

23.(6分)某石墨回收厂,为将回收的石墨棒处理成疏松状的碳粉,采用浓硫酸蒸煮废石墨棒的落后生产工艺,这种落后工艺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是排入水体的废酸液导致严重环境污染。试完成下列问题:

⑴写出用浓硫酸蒸煮石墨发生的化学方程式。这种方法除废酸污染水体外,还将对大气有什么危害?。

⑵ 该厂每天向附近溪水中排放400吨废酸液,某环保组测得该溪水中污染指数如下:

pH值

水中悬浮物(mg/L)

氟化物(mg/L)

化学需氧量(CODmg/L)

1.8

7143

3100

2670

以上数据表明氟化物是国家规定允许排放标准的310倍,COD是国家规定允许排放标准260倍。为净化这条溪水,除责令该厂停产整顿外,主管部门决定,建在这条溪水上游的某水库开闸放水以稀释污染物。请计算上游水库排放的流量应为每秒多少立方米时才能使该溪水中氟化物、COD指标达到国家规定允许排放标准? (设废酸液密度为1 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4.(8分)工业上利用焦炭在石灰窑中燃烧放热,使石灰石分解生产CO2。主要反应如下:    C+O2CO2 ①       CaCO3CO2↑+CaO ②

⑴纯净的CaCO3和焦炭混合物m g在石灰窑中完全反应,所得CO2的物质的量范围是

           

⑵纯净的CaCO3和焦炭按①②完全反应,当窑内配比率=2.20时,窑气中CO2的最大体积分数为多少?(设空气只含N2与O2,且体积比为4∶1。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下同)

⑶某次窑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如下:O2 0.2%,CO 0.2%,CO2 41.6%,其余为N2。则此次窑内配比率为何值?

模拟卷(二)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1.A   2.C  3.B   4.D  5.C  6.A  7.A  8.D 

9.BC  10.A  11. D  12.B  13.AC 14.CD 15.A 16.A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7.(4分)BEFG

18.(16分,每空2分)⑴b接efdc接a。   ⑵CuSO4   ⑶吸收Cl2 

 ⑷①③;湿润的KI淀粉试纸(或润湿的有色布条)  

⑸紫色石蕊试液(其他合理答案给分);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褪色

(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9.(10分,每空2分)⑴    

   ⑵  CO32+H2OHCO3+OH

⑶AlO2+4H=Al3+2H2O    2H+CO32=H2O+CO2↑ 

20.(10分,每空2分)⑴WO3   WO3+3H2  W+3H2O

热分解法、热还原法、电解法

⑵2Mn2+O2+4OH=2MnO2+2H2O    ⑶1∶4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8分,每空2分)

⑴Ba2++2OH+2H++SO42  BaSO4+2H2O

⑵① >   ② 9.9×10-7   1.0×10-8

22.(10分,每空2分)⑴9.5% ⑵ 增大

⑶>  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

⑷注意:t0到t1时只要起点在坐标(0,2) 、平衡点在坐标(t1,0.2)处的示意图均给分;t1到t2 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起点必须在(t1,0.4)。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3.(6分)⑴C+2H2SO4(浓)  2SO2 ↑+ CO2 ↑+ 2H2O    (2分)

       SO2污染大气形成酸雨;产生CO2,加剧温室效应。 (2分)

⑵应选择超标量倍数大的氟化物计算   1.43 m3/s     (2分)

24.(8分)⑴mol< n(CO2)<mol (2分)

⑵设n(C)=1mol,n(CaCO3)=2.2 mol,当空气O2中与C完全反应生成CO2时,所得窑气中CO2体积分数最大。

 C + O2 → CO2    CaCO3→CO2↑+CaO

1   1  1     2.2  2.2

CO2体积分数=×100%=44.4%   (3分)

⑶设窑气为100mol,则n(N2)=100-41.6-0.2-0.2=58mol,总共有n(O2)=58/4=14.5mol;故参加反应的n(O2)=14.5mol-0.2mol=14.3mol;

2C + O2 → 2CO      C + O2 → CO2    CaCO3→CO2↑+CaO

2  1  2    1  1   1     1   1

0.2 0.1  0.2   14.2 14.2 14.2   27.4  27.4

n(CaCO3)=27.4mol;n(C)=14.4mol;

=1.90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