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专题测试卷

2014-5-11 0:31:53下载本试卷

2008届高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专题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2.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消石灰和氯化铵加热制氨气  

B.磷酸二氢钾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 

C.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HF酸溶液  

D.溶液与溶液反应  

4. 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 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 冰融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 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5.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

原子

N

S

O

Si

半径r/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0.80×   B.1.10×  C.1.20×   D.0.70×

 6.最近科学研究表明,用氯气杀灭自来水中的病菌并非良好方法,氯胺()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是一种更好的强消毒剂,氯胺的消毒原理之一是( )

A.       B.

C.            D.

7.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

,与上述反应在氧化还原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8. 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9.一定温度下,向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X和3molY,发生如下反应:X(g)+Y(g) mZ(g)+nR(g),达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维持温度不变,若把3molX和2molY放入另一体积相同定容的密闭容器,达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则关系为(  )
A.<     B.>      C.=      D.无法判断

10. 在aL的密闭容器里,于一定温度进行2A(气)+B(气)   2C(气)的可逆反应。容器内开始加入下列各组物质,在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最大的一组物质是( )

  A.2molA和1molB    B.1molA和1molB    C.1molA和2molB    D.1molB和1molC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0分)

11.可逆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速率分别用v表示,逆反应速率用v¢表示,速率单位为mol/(L·min).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确的关系是(  )

A.V(SO3)=V¢(SO3)  B.V(O2)=V(SO2)=V(SO3)   C.V(O2)=V¢(SO2)  D.V¢(SO2)=V¢(SO3)=V¢(O2)

12.关于合成氨工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的,所以合成氨时温度越低,对氨的工业生产越有利。

B.根据合成氨,增大压强能提高氨的生产率,所以在合成氨工业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大压强。

C.生产中常使用某种廉价易得的原料适当过量,以提高另一原料的转化率。

D.使用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度,不影响平衡移动,因此对合成氨产量无影响。

13.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H2 中含中子数为2 NA

C 1molH2O2 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完全分解,电子转移数为2 NA

D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 NA

14.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PH3<SiH4<NH3<HF       B.微粒直径大小:S2->Cl->Mg2+>Al3+
  C.酸性强弱:盐酸>乙酸>碳酸>次氯酸    D.熔点高低:石墨>食盐>干冰>液溴

15.气态反应A+B   C+D,其它条件不变,在有催化剂条件(a)时和无催化剂条件(b)时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的量(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的变化情况错误的是(  ) 
    

    


16.今有反应X(g)+Y(g)   2Z(g)+ △H<0若反应

开始经t1秒后达到平衡,又经t2秒后,由于反应条件的

改变使平衡破坏,则t3时又达到平衡,如图表示,试分

析,以t2到t3秒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增大了X和Y的浓度

B.使用了催化剂

C.增加了反就体系的压强

D.升高了反应的温度

17.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18.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   )

A 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 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 Na2CO3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  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19.有关2SO2+O2     2SO3反应的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20.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3分)

21.(13分)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离子。

22.(12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23.(8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
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
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0.7

50

20

36

250

4

0.10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1.0

50

20

35

125

7

0.10

1.0

50

35

50

50

8

0.10

1.1

50

20

34

100

9

0.10

1.1

50

2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四、(本题包括小题,共47分)

24、(共7分)现有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1)分子数之比为    , (2)原子数之比为     ,(3)氧原子数之比为    

(4)物质的量之比为    , (5)体积之比为     ,(6)平均摩尔质量是   

(7)混合气体的密度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       

25.(10分)有四种同主族物质,它们的沸点(℃,1.01×105pa)如下表所示:

He  -268.8

Ne  -249.5

Ar  (x)

Kr -151.7

F2  -187.0

Cl2  -33.6

(a)  58.7

I2  184.0

HF  (y)

HCl  -84.0

HBr -67.0

HI  -35.3

H2O  (z)

H2S  -60.2

(b)  -42.0

H2Te -1.8

试根据上表回答:

⑴a为          色液体,b的分子式是:       

⑵写出②系列中物质主要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任定一种):            

能够说明该递变规律的化学事实是(任举一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⑶除极少数情况外,上述四种系列中物质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关系,该

关系是:                                   

⑷上表中,和两种物质的沸点较同系列其他物质反常,反常的主要原因是          

                                       

26.(10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

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

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7.(10分)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工业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成SO3: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

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    K(B)

(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表示),放出的热量为     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 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                 (不必配平)。

28.(10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⑵.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 原子晶体  ② 离子晶体  ③ 分子晶体  ④ 金属晶体

⑶.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  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YW2气体通人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届高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专题测试卷答题卷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3分)

21.(13分) (1)          

(2)                                        

(3)                                        

(4)                                         

(5):               (6)       

22.(12分)

(1)       

(2)①

             

                           

(3)                。(4)                   

23.(8分)

(1)                                

(2)    ;(3)            

(4)                                     

四、(本题包括小题,共47分)

24、(共7分)

(1)        , (2)         ,(3)       , (4)       

(5)        ,  (6)        ,(7)       

25. (10分)⑴                 

                                           

                                        

                                  

                                               

26.(10分) (1)K=             (2)        (3)    

(4)                        

27.(10分) (1)①       。②        

(2)          ,            kJ。

(3)                             

28.(10分)

(1)______     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

(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届高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专题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B

B

C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C

BC

D

BC

AD

D

A

A

B

BD

21. (13分)(A)(1)a、b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氢两种气体
(4)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4NH3十5O24NO+6H2O
(6)NH4  NO3

22.(12分)(1)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给分)

(2) ①

  ③NH3·H2ONH4+OH  (3)PCl5  (4)P3N3Cl6


23.(8分)(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1和2
(2)1、3、4、6、8;2、5
(3)反应温度;6和7;8和9
(4)因为所有反应中,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且硫酸过量,产生热量相等,所以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

24、(7分)(1)1:2(2)3:4(3)1:2(4)1:2(5)1:2(6)42.7mol/L(7)21.35

25.(10分)(1)深红棕色(1分);H2Se(1分)

(2)氧化性逐渐减弱(2分);Cl2+2Br-= Br2+2 Cl-(2分)

(3)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沸点逐渐升高(2分)

(4)HF,H2O分子间易形成氢键(2分)

26.(10分)(1)K=c(CH3OH)/c(CO)·c2(H2)  减小
(2)2nB/3tBmol·(L·min)-1
(3)b c
(4)Cu2O+CO2Cu+CO2

27.(10分)(1)①80L·mol-1 ②= (2)1.60N ,173.4

(3)MFe2Ox+SO2→MFe2O4+S

28.(10分)⑴.N≡N;⑵. ;第4周期,第VIII族

⑵.① ③;⑶.CH4;NH3 ;NH3 + H3O ==== NH + H2

⑷.3SO2 + 2NO + 3Ba2 + 2H2O ==== 3BaSO4 ↓ + 2NO + 4H ;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