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周考试题7

2014-5-11 0:31:53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周考试题(七)

班级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

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O16 P31 Al27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50分,每小题5

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


A.    与           B.     与


C.乙醇与乙二醇          D.       与

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则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①取代 ②加成 ③消去 ④酯化 ⑤水解 ⑥氧化 ⑦加聚 ⑧中和

A.①②④⑤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⑥⑧         (  )

C.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D、全氟冰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4. 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            (  )             

  乙酰水杨酸       丁香酚        肉桂酸

① 银氨溶液 ②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 氯化铁溶液  ④ 氢氧化钠溶液

A.②与③       B.③与④         C.①与④      D.①与②

5.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和氧气,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负极反应为14H2O+7O2+28e====28OH

B.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周围的pH升高

C.每消耗1 mol C2H6 ,则电路上转移的电子为14 mol

D.放电过程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6.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              (  )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iCl4的熔点比SiC低  B.拆开1 mol晶体硅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176kJ

C.HCl的沸点比H2高   D.C—C的键能大于Si—Si

7.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标准状况下,22.4LC6H14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分子数为6NA

②36gD2O2中子总数为18NA 

③0.5L 1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数小于0.5NA

④62g白磷分子含有“P—P”共价键总数为3NA

⑤64gCu与足量的硫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⑥24gAl溶于浓硝酸放出1.5NA个H2分子

⑦电解足量的AgNO3溶液时,每放出22.4LO2(标准状况下)阴极析出4NA个Ag原子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⑦

9.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金刚石,s)=C(石墨,s);△H=-1.90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

  D.在稀溶液中H+(ag)+OH(ag)=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10.在25mL0.1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醋酸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比较正确的          (  )

A. 在A、B任一点(不含A、B),溶液中一定都有

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c(H+)

C.在C点:c(CH3COO)>c(Na+)>c(H+)>c(OH)

D.在D点:c(CH3COO)十c(CH3COOH)==c(Na+)

二、填空题58

11、(10分)在10℃和200KPa的条件下,反应aA(g)   dD(g)+ 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下表列出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

压强/ Pa

200KPa

500KPa

1000KPa

D的浓度/mol·L-1

0.085

0.20

0.44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从200KPa增大到500KPa时,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其理由是                             

(2)压强从500KPa增加到1000KPa,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其理由是                      。平衡之所以向该方向移动,这是由于                                  

12.(12分)为防止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

⑴用淀粉碘化钾溶液和稀硫酸可定性检验出食盐中的IO3,其原理是食盐中的IO3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的碘单质使淀粉变蓝。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若要确认食盐中还含有K,具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工业上以石墨和铁为电极电解KI溶液制取KIO3。电解时,石墨作_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电解过程中铁电极附近溶液pH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20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A逐滴加入B中:

(1)若A为浓硫酸,B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片状单质,其在常温下难与水反应,但在加热时可与水反应,C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溶液褪色,则B是      (写化学式),根据题意写出B与浓H2SO4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又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为             

(2)若B为Na2CO3,C为C6H5ONa溶液,实验中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酸A

应具有的性质是            ,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C两溶液pH大的是            (填化学式);然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是                

(3)若B是生石灰,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先形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当溶液恰好澄清时,关闭E,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出现光亮的银镜,

则A是          (写名称),C是        (写化学式)与乙醛的混合液,写出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仪器D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14. (16分)苏丹红一号(sudanⅠ)是一种偶氮染料,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它是由苯胺和2-萘酚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1)苏丹红-号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2)在下面化合物(A)—(D)中,与2-萘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填字母代号)

 
           (提示:             可表示为    )

 A       B      C       D

(3)上述化合物(C)含有的官能团是                

(4)在适当的条件下,2-萘酚经反应可得到芳香化合物E(C8H6O4),1mol E与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放出二氧化碳44.8L(标准状况),E与溴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只能生成两种—溴取代物,两种一溴取代物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E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若将E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生成一个化学式(分子式)为C12H14O4的新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周考试题(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

1、B 2、D 3、D 4、A 5、C  6、B 7、D 8、D  9、D 10、C

二、填空题(共58分)

11、(共10分,每空2分)

答案:(1)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D浓度增大的倍数(),小于压强增大的倍数(),平衡之所以向该方向移动

(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D浓度增大的倍数(),小于压强增大的倍数(),平衡之所以向该方向移动,是由于压强的增大,产物之一可能转化为固体或液体物质。

12. (12分)

⑴IO3+5I+6H=3I2+3H2O 3分) 取食盐做焰色反应实验,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说明有K答取上述反应后溶液进行实验不给分)   2分)

⑵阳极 2分) I+3H2O-6e=IO3+6H 3分)  变大  2分)

13.(20分,每空2分)

(1)Mg; Mg+2H2SO4 (浓)=MgSO4+SO2↑+2H2O;  C中溶液变红

(2)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Na2CO3;溶液由浑浊变成澄清

(3)浓氨水;   AgNO3

CH3CHO+2[Ag(NH3)2]++2OH   CH3COO+NH4++2Ag↓+3NH3+H2O;

防止倒吸

14、(16分)

(1)C16H12N2O  2

(2)(A)(B)(C)3

(3)碳碳双键   醛基2分)

(4)2+3分)

(5)3+1分)

       

13、水分子间存在一种叫“氢键”的作用(介于范德瓦尔斯力与化学键之间)彼此结合而形成(H2O)n。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的正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庞大的分子晶体――冰,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1mol冰中有    mol氢键。

(2)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其电离方程式为                

(3)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接。在冰晶体中除氢键外,还存在范德瓦尔斯力(11kJ•mol1)。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1,则冰晶体中氢键的能量是        kJ•mol1

(4)用xyz分别表示H2O、H2S、H2Se的沸点(℃),则xyz的大小关系是      ,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 2  (2) H2O + H2O    H3O+ + OH

  (3) 20   (4) xzy 水中含氢键,故沸点最高,硒化氢比硫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大,故硒化氢沸点高。

24.(1996年上海,30)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mol,C增加了n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A__________、B__________、D__________。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4.:(1)2 1 3  2 (2)气态 固态或纯液体 气体 (3)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