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化学10月考试题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平衡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O-16 N-14 Ca-40 Pt-195 Fe-56 S-32 Cl-35.5 Na-23 F-19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原子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
C、有新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都属同种元素
2、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流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中药、香料的萃取分离以及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氟利昂等具有重要价值。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CO2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B、超临界二氧化碳可能是一种原子晶体
C、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萃取物质,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3、可能存在的第119号元素,有人称“类钫”,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有关“类钫”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A、“类钫”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B、“类钫”属过渡元素,具有放射性
C、“类钫”单质的密度小于1g/cm3 D、“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4、(07年高考上海卷)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与
互为同位素 D、
与
互为同素异形体
5、(0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B、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3
C、在CS2、P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D、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6、(07年理综北京卷) 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 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7、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3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6 mol·L-1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B(g)
2C(g)+2D,此反应符合右图(其中C%是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t为反应时间)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是固体;
B、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是气体;
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是固体或液体;
D、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是气体;
9、(07年高考全国理综) 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
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10、(20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 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
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
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 多选时, 该题为0分;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两个选项, 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 选两个都正确的给4分, 但只要选错一个, 该小题就为0分)
11、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D、最高价含氧酸酸性依次增强
12.(07 江苏) 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 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 m
13、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数比为1:3,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是a和b,则a和b的关系可能是① a=b+5 ② a+b=8 ③ a+b=30 ④ a=b+8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4、(07年 理综 山东卷) 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15、(04 上海)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融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
16、可逆反应3A(g) 3B(?)+C(?) △H>0,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的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固体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B和C不可能都是气体
17、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O2(g)+2NO(g) △H>0 达到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A、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的物质的量
B、当x表示压强时,y表示NO2的转化率
C、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当x表NO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O2的物质的量
18、某密闭容器进行如下反应,X(g)+2Y(g) 2Z(g),若要使平衡时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相等,且用X、Y作反应物,则X、Y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应满足:
A、
B、
C、
D、
19.500℃、20 MPa时,将H2和N2置于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
率为0.005mol·L-1·min-1
B.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 min至
20 min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C.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25min 时,分离出0.1mol的氨气
D.在25min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NH3
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小
20.mA(s)+nB(g)
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室温条件下B%与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p
B.m+n<p
C.X点时混合物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X点比Y点混合物的反应速率快
第一卷 答题卡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第II卷 (非选择题 满分80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 共34分
21.(10分)(1)氯水是由多种微粒构成的混合物。请用方程式表示氯水中存在的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mL的针筒里吸入40mL氯气后,再吸进10mL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种变化 ;试用平衡观点加以解释:
。
22.(07年 海南化学卷) (10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金属 质量/g | 金属 状态 | C(H2SO4) /mol·L-1 | V(H2SO4) /mL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的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0.10 | 丝 | 0.5 | 50 | 20 | 34 | 500 |
2 | 0.10 | 粉末 | 0.5 | 50 | 20 | 35 | 50 |
3 | 0.10 | 丝 | 0.7 | 50 | 20 | 36 | 250 |
4 | 0.10 | 丝 | 0.8 | 50 | 20 | 35 | 200 |
5 | 0.10 | 粉末 | 0.8 | 50 | 20 | 36 | 25 |
6 | 0.10 | 丝 | 1.0 | 50 | 20 | 35 | 125 |
7 | 0.10 | 丝 | 1.0 | 50 | 35 | 50 | 50 |
8 | 0.10 | 丝 | 1.1 | 50 | 20 | 34 | 100 |
9 | 0.10 | 丝 | 1.1 | 50 | 35 | 54 | 40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____
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验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 ℃)相近,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Br2(g) 2HBr(g)。已知加入 1mol H2和 2 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HBr(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1)~(3)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编号 | 起始状态(mol) | 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 (mol) | ||
H2 | Br2 | HBr | ||
已知 | 1 | 2 | 0 | a |
⑴ | 2 | 4 | 0 | |
⑵ | 1 | 0.5a | ||
⑶ | m | n(n≥2m) | (n-m)a |
24.(8分)如图1,将2 mol SO2和1 mol O2混合置于体
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T1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H<0。
当反应进行到时间 t0时达到平衡状态,
测得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1 mol。
试回答:
(1)t0时SO3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_,
在图2中作出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气体的
物质的量随反应进行到t0时的变化曲线;
(2)当反应进行到t1时间时(t1>t0),给上述反应
容器加热到温度为T2 (T2>T1),反应在t3 时间时(t3>t1)重新达到平衡状 态,新平衡混合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________2.1 mol
(填“<”、“>”或“=”)。
(3)若起始时加入0.6 mol SO2、0.3 mol O2和x mol SO3,保持温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后,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上述平衡状态相同,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 共28分
25、(07年高考上海卷) (14分)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T |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
X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
Y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Z |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 ,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 ,理由是 。
26.(07年高考理综重庆卷 ) (14分) 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e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 e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Z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ab-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 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 共18分
27.(07年高考上海卷) (10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
CO(g)+2H2(g) 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
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在500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 (H2)= 。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8、(07年高考理综山东卷) (8分)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
2SO3(g)。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 (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
将2.0 mol SO2和1.0 mol O2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 = 4NO(g)+CO2(g)+2H2O(g);H =-574 kJ/mol
CH4(g)+4NO(g) = 2N2(g)+CO2(g)+2H2O(g);H =-1160 kJ/mol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_____(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x<4,M = 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不必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10月考试题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平衡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二选择题(1~10小题每题3分,11~20小题每题4分,共7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C | B | D | C | C | D | A | D | C | B | B | A C | A | C | B D | C | B | B | BC | AC |
21.(10分)(1)Cl2+H2OHCl+HClO ,HClO
H+
+ClO- (2)气体体积缩小,溶液呈浅黄绿色;气体体积进一步缩小,气体、溶液均变为无色;氯水中存在着:Cl2+H2O
HCl+HClO ,由于HClO逐渐分解平衡不断向右移动,最终Cl2耗尽全部转化为O2,导致气体体积减小,黄绿色消失.
22、(10分)(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或4和5)。
(2)1、3、4、6、8;或2和5。 (3)反应温度; 6和7,8和9。 (4)可能是硫酸过量,金属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
23.(6分)(1)2a (2)0,0.5 (3)2(n-2m)
24.(8分)(1) 1.8mol (每条曲线1分)
(2)> (2分)
(3)大于零的任意值 (2分)
![]() |
25、(14分)(1)6; 。 (2) 。 (3)Cl; b。 (4)H2CO3; 弱酸性或非氧化性酸(合理即给分)。
26、(14分)(1)S。
(2)CH4<NH3<H2O; 共价键和离子键; 离子晶体; 。
(3)CO32 -+H2OHCO3- +OH- 或 C2O42 -+H2O
HC2O4- +OH-。 (4)0.3 mol Na2O2、0.1 mol Na2CO3
27、[10分](1)K=; 减小。 (2)
mol·(L·min)-1。 (3)b、c。
(4)Cu2O+CO2Cu+CO2。
28、[8分](1)①800
L·mol-1。 (2)1.60NA(或1.6NA);173.4。
(3)MFe2Ox+SO2MFe2O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