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化学11月月考试卷

2014-5-11 0:31:53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化学11月月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u-64    

卷(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6分)

1.设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NA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粉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产生11.2LSO2和1gH2,铁粉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B.124g白磷中含有P—P键的数目为4NA

C.含2NA个化学键的CnH2n+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3n+1)mol  

D.7.8gNa2S溶于水中,S2-的数目为0.1NA

2.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经粉碎的黄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得较快、较完全

 B.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盐酸,丁达尔效应减弱

C.NaOH溶液使酯水解比稀H2SO4使酯水解效果好

D.氨水的保存需要密封、低温保存

3.右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外压为1atm),其中▲代表的是

A.AsH3         B.HBr        C.H2Se        D.GeH4

4.通过复习总结,你认为下列对化学知识的概括合理的是

 A.氧化物不可能是还原产物,只可能是氧化产物

 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相同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C.原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高,分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D.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的粒子之间都一定存在化学键 

5.下列关于接触法制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为防止污染大气,从吸收塔出来的尾气常用NaOH溶液吸收

B.由于高压的条件有利于SO2转化为SO3,所以SO2接触氧化采用高压的反应条件

C.为提高SO3的吸收效率,吸收操作采取逆流形式,SO3从吸收塔的下部通入  

D.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6.K35ClO3晶体与H37Cl的溶液反应后,生成氯气、氯化钾和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

    B.被还原的K35ClO3和被氧化的H37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C.氯化钾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氯气11.2L,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

7.如图所示,a、b、c、d均为石墨电极,通电进行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烧杯中d的电极反应为 2Cl–2e=Cl2↑       

B.a、c两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电解

 
C.乙烧杯中发生的反应为 

2NaCl + 2H2O  2NaOH + H2↑+ Cl2

  D.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保持不变

8.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3B2C(气),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正反应方向△H <0,则T1> T 2     

B.压强增大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C.B一定为气体

D.A一定为气体

9.一定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NO、NO2两种气体(不考虑2NO2N2O4),已知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占HNO3总量的1/3,则还原产物中NO、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2       C.2∶3    D.1∶1

10.将下列每组内的四种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既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又有沉淀产生的一组是(酸均过量)

A.Na2O2、NH4Cl、NaCl、Na2SO4     B.FeO、AlCl3、Na2SiO3、硝酸

C.KHCO3、Ca(OH)2、MgCl2 、硫酸    D.Na2CO3、BaCl2、K2S、盐酸

化学键

Si—O

O=O

Si—Si

键能/kJ·mol-1

X

498.8

176

11.有关键能数据如表:

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O2(g)=SiO2(s);= -989.2/kJ·mol-1,则X的值为

   A.423.3     B.460       C.1165.2    D.920

12.某溶液中加入铝粉产生的气体只有氢气,该溶液中肯定可以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Na+、NO3-、Cl-、SO42-        B.Na+、K+、Ba2+、HCO3-

C.Na+、K+、Cl-、SO42-             D.Fe3+、H+、SO42-、Cl-      

13.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  W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H2YO4     

B.X与W可以形成W2X、W2X2两种化合物

C.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W<X<Z<Y    

D.Y、Z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14.利尿剂是2008北京奥运会违禁药物,顾名思义,此类药物有稀释尿液的功能。利尿剂现有15种,主要用于掩盖或“清洗”体内其它违禁药品的存在,以逃避兴奋剂检查。下图所示有机物是其中之一的结构简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利尿酸最多可与5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B.利尿酸分子式是C11H12O4

C.利尿酸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原子有10个

D.利尿酸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15.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

           MgxMo3S4        x Mg + Mo3S4  

在镁原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2向正极迁移       B.正极反应为:Mo3S4 + 2xe = Mo3S42x

   C.Mo3S4发生氧化反应      D.负极反应为:xMg-2xe = xMg2

16.两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A和B,在A中充入SO2和O2各1g,在B中充入SO2和O2各2g,加热到相同温度,发生如下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对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B>A       B.SO2的转化率B>A    

C.平衡时各组分含量:B=A   D.平衡时容器内压强B>A  

17.t℃时,NaCl的溶解度为ag,取该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VmL,测得其密度为ρg/cm3,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w (NaCl)=      B.n (NaCl)=

C.n (NaCl)=  D.c (NaCl)=

1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①铍(B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铊(Tl)既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Tl(NO3)3溶液的酸性很强;③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④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⑤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请将Ⅰ卷的答案填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非选择题,共64分)

19.(11分)分别取40mL的0.50mol/L盐酸与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如右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则测得的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__________;

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____________________;

(5)    (填“能”或“不能”)用Ba(OH)2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650℃

 

150℃

 
20.(9分)胆矾在受热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1000℃

 
CuSO4·5H2O=====CuSO4+5H2O    CuSO4======CuO+SO3

4CuO======2Cu2O+O2       2SO3    2SO2 + O2

取一定量硫酸铜晶体(CuSO4·XH2O)置于已知质量的坩埚中称重,测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ag。用酒精灯将坩埚充分加热,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重。经若干次加热、

班级     姓名      学号     

冷却称重,直到质量基本不变,称得坩埚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bg。

(1)在上述实验操作中,至少称量   次。

(2)该晶体中x的实验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实验值与根据化学式(CuSO4·5H2O)计算的结果比较,实验值大于计算值,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实验中部分固体溅出   b.加热温度过高  

c.部分样品已风化     d.硫酸铜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性杂质  

(4)另取25.0g胆矾(CuSO4·5H2O),缓慢升温到1000℃,

①在加热过程中,当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0g时,该固体可能的组成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1000℃时,除水外,其余气态产物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是(不考虑实        验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4分)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其中,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不含甲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

填写下列空白:

(1)A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C的结构简式是       

(2)C→D的反应类型是     (填标号)。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

(3)D+E→F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与D分子式相同,其中能与金属钠反应且苯环上有一个取代基(包括D)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5)A~F六种化合物中能与金属钠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填标号,下同);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CO2、H2O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为11:9:5的是    

22.(11分)核电荷数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Q。其中:在同周期元素中,Z的金属性最强,Q的非金属性最强;W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1)五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其中:固态时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填单质名称);

(2)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化学式);由Z、W、Q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X、W、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3)Y和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写出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由W所在主族元素形成的含有18e的四原子氢化物的电子式     

(5)由X、Y和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6H12Y6,已知:9g该化合物燃烧生成XY2和液态H2Y时,放出140kJ的热。写出该化合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3.(7分)将1 mol I2(g)和2mol H2(g)置于某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2(g) + H2(g) 2HI(g);<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Φ(HI)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Ⅱ)所示:

(1)达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 · L – 1

(2)若改变反应条件,在某条件下Φ(HI)的变化如曲线(I)所示,则该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入下列条件的序号)。

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3)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相同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I2(g)、b mol H2(g)和c mol HI(g)(a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0,则abc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24.(12分)用石墨电极电解200mL0.5mol/L的NaCl溶液,阳极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停止通电。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2)阴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为       L(标准状况);

(3)若将阳极生成的气体通入电解后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则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4)常温下,若将电解后的稀溶液稀释至1L,则溶液的pH约为       

(5)若将电解后阳极所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1mol/L500mLNa2SO3的溶液中,使之充分反应(假设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所得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多为      mol/L。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A

A

C

C

C

C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B

C

B

B

C

C

C

D

19.(1)NaOH(aq1/2)+1/2H2SO4(aq)=1/2Na2SO4(aq)+H2O(l);=-57.3kJ/mol  2'

(2)环形玻璃搅拌棒 1'  偏大  1'  

(3)A、C、E  3'

(4)*=-51.8kJ/mol      2'

(5)不能 1' 还发生了Ba2+和SO42-的反应,也会有热效应  1'

20.(1)3  1'

(2)80(a-b)/9b  2'

(3)a、b  2'

(4)CuSO4、CuO(都答对得2')  0.125 mol<n<0.175mol  2'

21.(1)醛基 1'   2' 

(2)b、c  2'

(3) + +H2O  3'

(4)5  2'

(5)C、D 2'  C、F  2'

22.(1)金刚石  1'   

(2)Na;1'  S2—>Cl>Na+  2' HClO4>H2SO4>H2CO3  2'

(3)2Na2O2+2H2O=4NaOH+O2↑  2'

(4)  1'

(5)C6H12O6(s)+6O2(g)=6CO2(g)+6H2O(1);△H=-2800kJ/mol  2'

23.(1)0.05; 2 '

(2)③⑤  2' 

(3)2b-4a=c 3'

24.(1)2Cl-—2e-=Cl2 ↑  2 '  4OH-—4e-=O2 ↑+2H2O 2 ' 

(2)3.36  2' 

(3)c(Na+)> c(Cl-)>c(ClO-)>c(OH-)>c(H+) 2'

(4)13  2'    (5)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