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9月份月考试卷
化 学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6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Cu—64
Zn—65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计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B.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离子晶体在常温下均为固态 D.原子晶体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a(OH)2溶液吸收过量的CO2:OH—+CO2=HCO3—
B.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C.锌与6mol/L HNO3溶液反应:Zn+2H+=Zn2++H2↑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在溶液中NO3—与S2—两者不可大量共存
B.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弱电解质一定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D.由于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4.有关各种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直径介于1—100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某些胶体带电,可以发生电泳现象
C.通直流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运动
D.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
5.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
A.氯化钠和蔗糖的熔化 B.镁和硫的熔化
C.二氧化硅和氧化镁的熔化 D.碘和干冰的升华
6.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D.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7.下列物质中,化学式能准确表示该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
A.氯化铵(NH4Cl) B.二氧化硅(SiO2)
C.葡萄糖(C6H12O6) D.碳化钙(CaC2)
8.在SiO2+3C SiC+2CO↑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 )
A.5:3 B.1:2 C.2:1 D.7:6
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K+、Ba2+、OH—、SO42— B.Ag+、NO3—、Cl—、K+
C.H3O+、NO3—、Fe2+、Na+ D.Cu2+、NH4+、Br—、OH—
|
A.Zn(s)+CuSO4(aq)=ZnSO4(aq)+Cu(s);△H=-216kJ·mol—1,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B.CaCO3(s)=CaO(s)+CO2(g);△H=+178.5kJ·mol—1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C.101kPa时,2H2(g)+O2(g)=2H2O(l);△H=-571.6kJ·mol—1,H2燃烧热的571.6 kJ·mol
D.H+(aq)+OH—(aq)=H2O(l);△H=-57.3kJ·mol—1,含1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11.下列反应中,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有颜色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氯化钡溶液、硝酸与硫酸钾溶液混合
B.电解含酚酞的饱和食盐水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D.工业上合成氨气
|
( )
13.下列性质中,可以较充分说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 ( )
A.具有较高的熔点 B.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硬度较大,不溶于水 D.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
14.用含有少量银和锌的粗铜做阳极,纯铜片做阴极,硫酸铜溶液做电解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质量减少了x g,则 ( )
A.电解液质量增加x g B.阴极质量增加x g
C.纯铜质量增加< x g D.电解液中Cu2+的浓度不变
15.下列有关CsCl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个Cs+同时吸收6个Cl—
B.Cs—、Cl—之间为离子键,Cl—、Cl—之间为共价键
C.CsCl为强电解质,易溶于水
D.CsCl晶体熔化后,Cs+、Cl—之间作用力完全消失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计15分)
16.据报道,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为:2CH3OH+3O2+4OH— 2CO32—+6H2O,则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32—+6H2O
D.充电时每生成1 mol CH3OH转移6 mol电子
1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3(g)
SO2(g)+O2(g);△H1=+197kJ/mol和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
2SO3(l);△H2=-a kJ/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97 B.a<197
C.a=197 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18.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4mol氧化铜后恰好恢复至电解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是 ( )
A.1.6mol B.1.2mol C.0.8mol D.0.4mol
19.已知1mol N2(气态)与适量H2(气态)反应,生成NH3(气态),放出92kJ的热量,且形成1mol N—H键时放出391kJ的热量,完全断裂1mol H—H键吸收436kJ的热量,则1mol N2断键时吸收热量的 ( )
A.946 kJ B.135 kJ C.1130 kJ D.780 Kj
20.某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H2SO4和NaCl,物质的量之比为1:3,用铜作电极电解该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阴极产生的气体是H2 B.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
C.电解的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D.阳极产生的Cl2的物质的量大于O2
|
|
三、填空题(共计22分)
21.(6分)在101 kPa时,8.0g硫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74 kJ的热量,硫的燃烧热为 ,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2.(6分)按要求写方程式
①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入硫到氢钠溶液,至钡离子完全沉淀。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向上述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硫酸氢钠溶液。写出此时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3.(10分)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氮气流中,通
|
SiO2+ C+ N2 Si3N4+ CO
(1)配平上述方程式。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被1mol氧化剂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属于 (填晶体类型)晶体;将下列物质熔点由高到低排序:①单晶硅;②N2;③氮化硅;④C60 (填序号)。
四、推断题(共计12分)
24.(12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
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把Z的氯化物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红褐色液体,且该液体具有丁达尔效应。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Z的氯化物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红褐色液体”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 。
①原子晶体 ②离子晶体 ③分子晶体 ④金属晶体
(3)U、V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填化学式) ;
(4)YW2气体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填化学式) 。
五、实验题(共计21分)
25.(6分)化学反应常伴随热量变化,即反应热。反应热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沉淀热等多
种形式。中和热测定提供了一种测定反应热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该实验步骤为:①制作量热计;②量取50mL 0.50mol/L盐酸并测定初始温度;③量取50mL 0.50mol/L NaOH溶液并测定初始温度;④混合酸碱溶液,搅拌,测混合液最高温度;⑤重复②③④三步骤;⑥数据处理:计算中和热。(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溶液密度为1g/mL)某学生做此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初始温度t1/℃ | 混合液最高温度t2/℃ | |
盐酸 | NaOH溶液 | ||
1 | 19.9 | 20.0 | 23.5 |
2 | 20.0 | 20.1 | 23.7 |
(1)计算中和热△H= 。
(2)中和热的理论值为△H=-57.3kJ/mol,造成该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小烧杯口高于大烧杯口 B.整个过程动作慢了
C.用环形铁制搅拌棒代替玻璃搅拌棒 D.可能存在稀释热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所加入的A的化学式及加入A的作用是 (填字母);
a. Fe2O3;抑制Fe3+水解
b. CuO;与H+反应,调节溶液pH在4—5间使Fe3+完全水解
|
(2)步骤②中所用部分仪器如图所示:则A应接直流电源
的 极。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3)在确定电极质量增生a g的操作中,下列实验操作属于不
必要的是 (填字母)。
A.称量电解前电极的质量
B.电解后电极在烘干前,必须用蒸馏水冲洗
C.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称量
D.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E.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电解后向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5)铜的相对质量的计算式为 。
(6)步骤②的变化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是 能转化为 能。
参考答案
1—5 CACDD 6—10 CCBCA 11—15 BCDCC 16—20 AACAA
21.296kJ/mol S(s)+O2(g)=SO2(g),△H=-296kJ/mol
|
(2)H++OH—=H2O
23.(1)3,6,2,1,6 (2)N2, (3)原子,③>①>④>②
24.(1)Fe3++3H2O=Fe(OH)3(胶体)+3H+
(2)①③ (3)CH4
(4)3SO2+3Ba2++2NO3+2H2O=BaSO4↓+2NO↑+4H+
25.(1)-55.176kJ/mol (2)ABC
26.(1)b (2)负,4OH—-4e—=2H2O+O2 (3)C
(4)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5)11200a/V (6)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