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十月份月考试卷

2014-5-11 0:31:54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十月份月考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S 32 Cu 64 A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都属于有机物

B.空气、冰醋酸、盐酸都是混合物

C.氯化钠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一过程是化学变化

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

2. 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ClO >I2>SO42–

B.漂白粉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向氯水中加入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

D.次氯酸钠可以与亚硫酸钠共存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绝对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       △H=-184.6kJ/mol

   B.CH4(g)+2O2(g)=CO2(g)+2H2O(g); △H=-802.3kJ/mol

   C.2H2(g)+O2(g)=2H2O(l);       △H=-571.6kJ/mol

D.CO(g)+1/2O2(g)=CO2(g);      △H=-283kJ/mol

4. 下列“反应”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显色反应     B.焰色反应   C.颜色反应    D.水解反应

5. 现有三组实验:① 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   ② 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

 ③ 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6. 若某池(电解池或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Cu+2H+= Cu2+ +H2↑,关于此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池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B.该池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C.该池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D.该池只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硫酸铜

7. 将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此种电池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一般柴油发电机只有40%左右),产物污染也少。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

B.氢氧燃料电池常用于航天飞行器,原因之一是该电池的产物为水,经过处理之后可供宇航员使用

C.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则电池工作时的负极反应为

C2H5OH-12e=2CO2↑+3H2O

D.甲烷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若用H2SO4,则电池工作时H+向充入O2的一极移动

8. 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 mL 4 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 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4 mol   B.0.21mol    C.0.16 mol   D.0.14 mo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来吸收氯气:Cl2+OH=Cl+ClO+H

B.将金属Na加入冷水中:2Na+2H2O=2Na+2OH+H2

C.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3Fe+8H+2NO3=3Fe2+2NO↑+4H2O

D.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苛性钾溶液: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符合XOH(X代表某一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B、分子式为C6H6的物质一定是苯

C、最简单的烯烃一定是乙烯     

D、含碳量最高的烃一定是乙炔

11. 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C       CO       CO2       Na2CO3

    B.Cu         Cu(NO3)2溶液         Cu(OH)2

    C.Fe       Fe2O3         Fe2(SO4)3溶液

    D.CaO     Ca(OH)2溶液        NaOH溶液

12.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含有大量S2的溶液:ClO、Na、Cl、CO32

B.无色澄清溶液:MnO4、SO42、K+、Fe3+

C.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NH4、Na、SO42、Fe3+

D.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的溶液:HCO3、NH4、Cl、Ca2+

13. MnO2和Zn是制造干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软锰矿和闪锌矿联合生产MnO2和Zn的基本步骤为:

⑴ 软锰矿、闪锌矿与硫酸共热: 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

⑵ 除去反应混合物中的不溶物

⑶ 电解混合液MnSO4+ZnSO4+2H2O  MnO2+Zn+2H2S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⑴中MnO2和H2SO4都是氧化剂

B.步骤⑴中每析出12.8g S沉淀共转移0.8mol电子

C.电解时MnO2在阴极处产生

D.硫酸在生产中可循环使用

14.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Fe与含1mol HNO3的稀硝酸恰好反应,则被还原的氮原子数小于NA

B.1mol Fe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能生成NA个胶粒

C.0.0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电子数目为0.02NA

D.125gCuSO4·5H2O晶体中含有0.5NA个Cu2+

15.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 2NH3(g);

△H <0,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处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处的大

B.点 c处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

C.点d (t1时刻) 的n(N2)比点 e (t2时刻) 处的n(N2)大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此时画出的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大

16. 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中,2c(Na)=c(CO32)+c(HCO3)+c(H2CO3)

B.NaB溶液的pH=8,c(Na)-c(B)=9.9×10-7mol/L

C.pH相等的①NH4Cl、②(NH4)2SO4、③NH4HSO4三种溶液中,c(NH4)大小顺序

①=②>③

D.10mL 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至pH刚好等于7,所得溶液体积V(总)≥20mL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7. (6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A.向沸水中滴入少量浓FeCl3溶液,煮沸至呈红褐色,制取Fe(OH)3胶体

B.向盛有稀HNO3的试管中加入铜片,稍稍加热,观察生成的NO气体

C.将pH试纸湿润后用于鉴别NH3和HCl两种刺激性气体

D.用滴管吸取NaOH溶液滴入久置的FeSO4溶液中,制取Fe(OH)2

E.将充有NO2气体的密闭玻璃球放入热水中,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8.(12分)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冶炼金属锰。

①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后的H2O2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 (10分)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5)KMnO4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的反应式:

                               

20. (12分)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甲可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乙为金属单质,F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G为酸,乙在G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有的反应中生成物未全部给出,反应条件也未注明。

⑴若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有大量白烟生成;甲为一种淡黄色固体,D、F的溶液均呈碱性。则

①1.7 g A与O2反应生成气态的B和C时放出22.67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与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的水溶液和F的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一样大  (d)不知浓度,无法比较

⑵若B为红棕色固体,C能使品红试液褪色,D的水溶液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

①工业上反应Ⅰ在____________中进行,反应Ⅲ在___________(均填设备名称)中进行。

②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甲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D和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知烯烃的交叉复分解反应机理为双键断裂,换位连接。如:

 500℃

 
CH2=CHR1+CH2=CHR2CH2=CH2+R1CH=CHR2

又已知:①R-CH2-CH=CH2+Cl2      R-CHCl–CH=CH2+HCl

②F是油脂水解产物之一,能与水任意比互溶;K是一种塑料;I的分子式为C9H14O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4H8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2)分子式为C4H8的所有烯烃通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后生成的C5H10    种结构

(3)请写出物质I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C→D:                             

(5)K中的链节是        ;K属于       (线型、体型)结构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2. (7分)某同学查资料得知α-AgI是一种固体导体,导电率很高。他为了研究α-AgI究竟是Ag+离子导电还是I­-离子导电,设计一个如下图所示(用铅蓄电池做电源)的电化学实验。已知铅蓄电池总反应: Pb+PbO2+2H2SO4  2PbSO4+2H2O


(1)该电解池的阳极电极方程式:                

铅蓄电池的正极电极方程式:               

(2)若Ag+导电,α-AgI本身质量将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若I­-导电,阳极附近的α-AgI晶体密度将会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3)若通电一段时间后铅蓄电池中消耗了1molH2SO4,则电解池的阴极增重    g。

23.(7分)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的起始浓度都为零,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1·min-1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1,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且c3   1.0 mol·L-1(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十月份月考答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7.(6          

18.(12(1)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是                           

 离子方程式                          

(3)①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0 (1)                         

(2)              ,               

(3)             mol

(4)                       

                         

20.(12分)

 (1) ①                          

                          

         

  (2) ①              ,                

   ②             或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 (1)         种; (2)          种;

(3)

                     

  ⑷C→D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2.(7

                                

                               

(2)                    

(3)           g。

23.(7

 (1)             mol/L•min

 

  (2)       mol/L                      

 

 (3)V3     V1  C3      1.0mol/L

(4)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A

D

D

B

C

A

C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D

C

AC

B

AB

BC

17.ACE

18. (1)2Al+6H = 2Al3+3H2↑或2Al+3Cu2 = 2Al3+3Cu;(2分) 

2Cu+O2+H2O+CO2 = Cu2(OH)2CO3。(2分)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2分,现象完整才给分) 

Al3+3OH = Al(OH)3↓,(1分)Al(OH)3+OH = AlO2 +2H2O。(1分)

(3)①3MnO2+4Al3Mn+2Al2O3。 (2分)

②MnO2+H2O2+2H = Mn2+O2↑+2H2O。(2分)

19. (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酸性 氧化性    (3)0.6mol

(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5)MnO4-+ 8H++5e-=Mn2++4H2O

20. ⑴①4NH3(g)+5O2(g)=4NO(g)+6H2O(g);ΔH=-906.8 kJ·mol1
②2Na2O2+2H2O=4Na+4OH+O2↑   ③(b)

⑵①沸腾炉  吸收塔  ②点燃  光照  ③Fe+2Fe3=3Fe2

21. (1)3(2分);(2)2 (2分) (3)(2分);(4)CH3CH=CH2+Cl2eq \o(\s\up 2(500℃————→Cl-CH2CH=CH2+HCl(2分,方程式要求全对才给分)

;(5),线型; (各1分共2分)

22. (1)Ag-e=Ag,PbO2+4H+SO42+2e=PbSO4+2H2O(4分)

  (2)不变,变大(各1分,共2分) (3)108 (1分)

23. (1)0.013。(2)1.0 催化剂。(3)> >。

(4)吸热;因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