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化学下册第二次调研考试
化 学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含选做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 19 Cl 35.5 Al27 Ca 40 Cu 64
Fe 56 K 39 Mg 24 Na 23 Li 7 Zn 65 Mn 55 Ti48
第一部分 选择题(必做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7年4月,广、深两地连发化学品爆炸事故。广州化工厂仓库着火是在搬运桶装亚氯酸钠的过程中引起的;深圳化工厂的爆炸事件是由于仓库渗水,金属镁粉接触水后起火,并随后引燃废料房内的废油引发的。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亚氯酸钠属于易燃易爆的物质,搬运时应轻装轻卸,切勿猛烈撞击
B.上述两起火灾都可以用水或沙土扑灭
C.金属镁粉活性很强,其还原性比镁各强
D.由于镁粉与石油不能直接反应,故可以放在一起保存
2.2004年2月俄、美科学家同时宣称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3号和第115号元素,第115号元素的X原子在生成数微秋季后会衰变成
X。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15号元素变成113号元素是化学变化
B.X 和
X是两种核素
C.X 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74
D.113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8周期
3.以下对生活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厨房里洗涤油污,常用碱性洗涤剂,因为植物油会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B.食品添加剂虽然能改善食物的色、香、味,但由于他们对健康有害,均不宜食用
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人造丝和蚕丝,因为蚕丝是蛋白质,被灼热时会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高温消毒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而死亡
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2004年我国首创用CO2合成可降塑料聚二氧化碳,使用该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B.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状态。故超临界流体CO2是合成的新物质
C.澳大利亚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纳米泡沫”,其形似海绵,密度极小并有磁性。可以预见,这种新材料的化学性质与金钢石完全不同
D.雷达微波过滤器里使用的铁氧磁性体,如钇铁石榴石Y3Fe5O12(Y:IIIB族、+3价),其组成可表示为Y3O5·Fe3O4·Fe2O3
5.下列叙述的两个量,一定相等的是 ( )
|
B.质量相等的金刚石和C60中的碳原子数目
C.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SO2与SO3的分子数目
D.pH都为3的稀盐酸与FeCl3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离子数目
6.下列关于工业生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工业上将粗铜进行精炼,应将粗铜连接在电源的正极
B.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灰石、石英和纯碱
C.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因为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很高,所以不采用高压
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的是 ( )
A.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直接点燃,观察燃烧的现象
B.用消石为与NH4Cl固体混和加热,产生的气体用导管直接通入水中制取浓氨水
C.没入水下切割、取用少量白磷,剩余的白磷立即放回原试剂瓶中
D.做完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试管,直接用大量水冲洗
8.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g 10%H2SO4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
①托盘天平 ②10mL量筒 ③100mL量筒 ④烧杯
⑤玻璃棒 ⑥100mL容量瓶 ⑦胶头滴管
A.②③④⑤⑦ B.②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⑦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Mg2++2HCO+2OH—
MgCO3↓+CO+2H2O
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使SO反应完全
2Ba2++4OH—+Al3++2SO 2BaSO↓+AlO+2H2O
C.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2+CO+H2O
2HCO
D.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3Fe2++4H++NO 3Fe3++NO↑+2H2O
10.实验测得气态无水氯化铝在1.01×105Pa、不同温度(t3>t2>t1)时的密度()和气体摩尔体积(Vm)为
t/℃ | t1 | t2 | t3 |
| 5.00 | 2.67 | 1.48 |
Vm/L·mol—1 | 53.4 | 70.0 | 90.0 |
可见,t2℃时无水氯化铝存在形式的化学式为 ( )
|
C.Al3Cl9 D.Al2Cl6
|
11.某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NH、Fe3+、Ba2+、SO
、HCO
、Cl—、S2—,为检验其成分,先对溶液进行初步分析。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存在大量Fe3+ B.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Ba2+
C.溶液中不存在大量HCO和S2— D.溶液可能呈强碱性
12.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2S2O+O2+xOH—
Fe3O4+S4O+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每生成1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mol
B.Fe2+和S2O都是还原剂
C.1mol Fe2+被氧化时,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1/3mol
D.x=2
|
则X元素为 ( )
A.Fe B.Cu
C.N D.C
14.以水为溶剂进行中和滴定的原理是:H3O++OH—
2H2O。已知液态SO2和纯水的导电性相近,因为液态SO2也能发生自电离:2SO2 SO+SO2+;△H>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若以液态SO2为溶剂,用SOCl2滴定Na2SO3,该滴定反应可以表示为:
SO+SO2+
2SO2
B.在一定温度下,液态SO2中c(SO)与c(SO2+)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C.液态SO2中自电离的存在,说明SO2是离子化合物
D.适当升高温度,液态SO2的导电能力增强
15.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恒定为2L的密闭容器里充入2mol M和一定量的N,发生如下反应:M(g)+N(g) E(g);当反应进行到4min时达到平衡,测知M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4min时,M的转化率为80%
B.4min时,用M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8mol·L—1·min—1
C.4min后,向容器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稀有气体,M的物质的量减小
D.2min时,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
16.有下列五个化学方程式(X、Y、Z均为正值):
①C2H2(g)+H2(g) C2H4(g)
|


③C(s)+2H2(g) CH4(g);△H=-X kJ·mol—1
④C(s)+
H2(g)
C2H2(g);△H=-Y kJ·mol—1
⑤C(s)+H2(g)
C2H4(g);△H=-Z kJ·mol—1
当温度下降时①式平衡向右移动,②式平衡向左移动。据此判定③—⑤式中关于X、Y、Z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X>y>Z B.X>Z>Y C.Y>X>Z D.Z>X>Y
17.X、Y、Z为短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原子序数比X的原子序数多5,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多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Y>Z>X
B.Z单质与X单质直接反应可生成两种化合物
C.工业上,电解X和Y形成的化合物制取Y单质
D.Y、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互相反应
18.下列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
A.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2Fe(SO4)2 ②(NH4)2CO3 ③(NH4)2SO4,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③>②
B.常温时,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后,pH=7,则c(NH4+)>c(Cl—)
C.0.2mol·L—1Na2CO2溶液中:c(OH—)=c(HCO3-)+c(H+)+c(H2CO3)
D.0.1 mol·L—1的NH4Cl溶液与0.0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Cl—)>c(NH4+)>c(Na+)>c(OH—)>c(H+)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pH=2H2SO4与pH=12 NH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和液pH<7
B.将pH=12 Ba(OH)2与pH=14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和液13<pH<14
C.pH=13 Ba(OH)2与pH=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7
D.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1×10—12,若使pH=1 H2SO4与pH=12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两者的体积比为1:10
|


甲组:向B烧杯中逐滴浓盐酸
乙组: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40%NaOH溶液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组操作过程中,C2做负极
B.乙组操作过程中,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I—-2e—=I2
C.两次操作过程中,微安表(G)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D.甲组操作时该装置为原电池,乙组操作时该装置为电解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必做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的名称是: 。
|
(3)请从上图中选取必要的仪器,画出操作③的装置图(支持仪器和热源不必画出)。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剂的名称:X ;装置B,D的作用是:B ,D 。
(2)实验开始时,为使反应有效地进行,下列实验操作的顺序是: (填编号)
①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烧瓶中加入液体;②点燃装置A的酒精灯加热;
③点燃装置C的酒精灯加热,。
(3)反应开始后,装置C锥形瓶中的溶液先变浑浊,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当溶液变澄清时,停止反应;然后将所得混合液趁热过滤,经加热蒸发、冷却得到硫代硫酸钠晶体。
(4)实验时,也可先在装置C的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X和Y的混合物,然后按第(2)第(3)步制取Na2S2O3。要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则X+Y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许乙醇和乙酸。某学习小组利用图1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粗产品,再分析乙酸乙酯的含量。
乙酸乙酯 | 乙醇 | 乙酸 | |
沸点 | 77.1℃ | 78.5℃ | 117.9℃ |
操作步骤如下:
(I)准确称量20.0g乙酸乙酯粗品于锥形瓶中,用0.50mol
·L—1NaOH滴定(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40.0mL
|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I)中冷水从冷水凝管的 (填a或b)
管口通入。
(2)利用实验(I)、(II)测量的数据计算粗产物中乙酸
乙酯的质量分数为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粗产品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不
高进行讨论。
①有人认为是实验(II)带来的误差。建议将图2中
的锥形瓶改为三颈瓶,装置如图3,在三颈瓶的c、
d口装配相关的仪器并进行恰当的操作,可以提高测
定的精确度。你认为在三颈瓶的c、d口装配相关的仪
器或操作是: (填字母);
A.装上温度计,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B.实验中经常打开瓶口,用玻璃进行搅拌
C.在反应后期,用事先安装的分液漏斗添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
②还有同学认为改进乙酸乙酯的制取装置(图1)才能提高产率。拟出你的一条改进建议 。
四、必做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4.(9分)不同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不同。
溶液中被沉淀的离子 | Fe3+ | Fe2+ | Cu2+ |
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 ≥3.7 | 6.4≥ | ≥4.4 |
(1)实验室配制FeCl2溶液时,需加入少许盐酸和铁粉。
①只加盐酸、不加铁粉,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②同时加入盐酸和铁粉后,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哪些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考虑溶液的挥发),并指出是如何改变的: 。
|
①下列氧化剂中最适合做氧化剂X的是 (填序号)
A.NaClO B.H2O2 C.KMnO4 D.I2
②物质Y的化学式是 ;
③写出难溶物Z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
25.(10分)下列反应在210℃时达到平衡:
①PCl5(g)
PCl3(g)+Cl2(g);△H1>0 K1=1mol·L—1
②CO(g)+Cl2g COCl2(g);△H1<0 K2=5×104L·mol—1
③COCl2(g)
CO(g)+Cl2(g)
④2SO2(g)+O2(g) 2SO3(g);△H4<0
(1)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为 。
(2)要使反应①和反应②的K数值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号)。
A.降低反应①、②体系中Cl2浓度 B.反应①、②选择不同的催化剂
C.反应①、反应②同时升高温度 D.反应①、反应②同时降低温度
E.反应①降低温度,反应②维持210℃
(3)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④,甲恒容、乙恒压,温度相同且恒定。起始时甲中加入0.02molSO2和0.01molO2,乙中加入0.02molSO3气体,开始时两容器压强相等,最后分别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它们达到平衡状态后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体积:甲可能小于乙
B.SO3的物质的量:甲一定小于乙
C.压强:甲可能大于乙
D.浓度比c(SO2)/c(SO3):甲一定小于乙
(4)丙容器为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要求通过调节体系的温度使反应④达到平衡时,保持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mol。现向容器中加主xmolSO2,6.5mol O2,2.0molSO3。①若x=5.5,需要 (填“降低”“升高”或“保持”)体系温度,使反应在平衡时达到题设要求;
②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的取值范围为 。
26.(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一种镁铝合金,以下是部分实验。请完成填空。
[实验一]从镁铝合金片上剪下一小块,先称重,然后投到盛有10mL 10mol·L—1NaOH溶
液(足量)的锥形瓶里。
(1)从反应开始至反应结束,依次可观察到的现象有:①切口断面处先产生气泡,反应由慢到快;②小块合金在溶液中上下翻腾;③溶液升温;④反应后,溶液中残留黑色黑体。
(2)开始时产生气泡速率慢,其主要原因(除温度、电化学因素外)是 。
(3)写出所形成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4)欲利用此反应测定合金中铝的金属,理论上还应该测定哪些数据?请仿照方法①写出另一种不同方法所需数据。
方法 | 需测定的数据 |
① | 测定产生的H2的体积 |
② |
[实验二]向实验一的锥形瓶里滴加1 mol·L—1HCl,使镁、铝两种元素恰好只以氯化物的
形式存在。写出此过程中含铝元素的化合物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实验三]取实验二的锥形瓶里的溶液10mL,向其中商加a mLC1mol·L—1NaOH之后,
|
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D段消耗盐酸的体积是AB段消耗的NaOH溶液体
积的两倍,则C1/C2= ;
(2)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a= mL。
五、必做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7.(10分)为测定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分子式的确定
(1)将有机物A置于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实验测得:生成5.4gH2O和8.8gCO2,消耗氧气6.72L(标准状况下)。则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2)质谱仪测定定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该物质的分子式是 ;
(3)根据价键理论,预测A的可能结构并写出结构简式 。
结构式的确定
(4)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给出不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甲基氯甲基醚
(Cl—CH2—O—CH3)有两种氢原子(图4)。经测定,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5,则A的结构简式为 。
|
性质实验
(5)A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可生成B,B可合成包装塑料C,请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扭伤时,队医随即用氯乙烷(沸点为12.27℃)对受伤部位进行局部冷冻麻醉。请用B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氯乙烷,要求原子利用率为100%,请写出制备反应方程式: 。
(7)A可通过粮食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由粮食制得的A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储存,因为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而变得更醇香。请写出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各10分,任选一道题作答。作答两道题,以第28题计分)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结构简式:A ;B 。
(2)第⑥步反应生成的酯和水中都含有18O,请简述理由 。
|
(3)请仿照上例设计一条由1—丙醇合成—2—甲基—1—丙醇的路线。
29.(10分)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字母代表对应的元素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I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已知M2+离子3d轨道中有6个电子,试推出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周期 族。
(2)请列举F的金属性比C强的实验事实: ,并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其原因:
。
(3)在标准状况下,根据M=m/n测定B的气态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发现,测定结果总比理论值高,其原因是 。
(4)H、A、G三种元素形成的晶体是一种矿物的主要成分,其晶胞结构如下图,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在该晶体中,G离子的配位数为 ;若晶胞的边长为acm,则晶体的密度为 g/cm3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B | B | A | B | D | C | A | D | B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AB | AD | C | A | B | AC | AD | B | C |
三、(共30分)
21(共8分)
(1)萃取、分液(各1分,共2分)
(2)FGA(可不按顺序填写,正确一个给1分,错选一个扣1分,不
出现负分。共3分)
(3)装置如图(画出烧杯、烧瓶且位置正确就给3分,没有冷水流动,
烧瓶中装入冷水也可)
22(共13分)
(1)X:亚硫酸钠 (共2分。写化学式不给分);B:除去SO2气
体中的HCl杂质 ( 2分),D:防止E中液体倒流(或防止倒吸、或安全瓶均可)。(1分)
(2)③①② (2分)
(3)Na2S+ SO2+ H2O=Na2SO3+H2S(2分)、
2H2S+SO2=2H2O+3S↓(或2H2S+H2SO3=3H2O+3S↓。2分)
(4)1:2(2分)
23(共9分)
(1)b(2分)
(2)79.2%(3分)
(3)①AC(正确一个给1分,错选一个扣1分,不出现负分。共2分)
②用圆底烧瓶替代试管并加装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或加装水冷凝管,提高冷却效
(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共2分)
四、(共30分)
24.(共9分)
(1)①4Fe2+ + O2 + 4H+ = 4 Fe3+ + 2H2O (2分)
② 放置过程中,C(Fe2+)增大,C(H+)降低(2分)[答C(OH-)增大不扣分]
(2)①B (2分) ②CuO [或Cu(OH)2或CuCO3等](2分)
③Fe(OH)3(S) Fe3+(aq) + 3OH–(aq) (1分)
25.(共10分)
(1)K3 = 2×10-5 mol·L-1 (2分)[不标量纲不扣分]
(2)C (2分)
(3)B (2分)
(4) ①降低 (2分) ② 2.5<χ<3.5(2分)
26.(共11分)
[实验一]
(2)合金表面有氧化膜;(1分) ;
(3)Al + 4OH– –3e– = AlO2- + 2H2O(2分,AlO2–写成[Al(OH)4]-也给分);
(4)② “测定残留固体镁的质量”或“测定反应消耗或剩余的NaOH的量”或“测定生成的NaAlO2的量”(2分)
[实验二] AlO2– + 4H+ = Al3+ + 2H2O(2分,AlO2–写成[Al(OH)4]-也给分)
[实验三] (1)C1 / C2 = 2或2:1(2分) (2) 7(2分)
五、(共10分)
27. (共10分)
(1)n(C): n(H): n(O)= 2:6:1 (1分)
(2)C2H6O (1分)
(3)CH3CH2OH CH3–O-CH3 (各1分,共2分)
(4)CH3CH2OH (1分)
(5)nCH2=CH2
[CH2-CH2 ] n (1分)
(6)nCH2=CH2
+ HCl
CH3CH2 Cl (2分)
(7) (2分, 不扣分 )
六、选做题(共10分)
28. (共10分)
(1)A: (2分) B: (1分)
![]() |
(2) 因为中间产物有两种脱水方式: ,故生成的酯和水中都含有氧-18 (2分)
(3)(每步1分,共5。格氏试剂中用HBr也给分)
29.(共10分)
(1)3d54s1 (1分);4 Ⅷ(共1分,其他表示方法不给分)
(2) 相同条件下与水反应,钾比钠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KOH>NaOH (1分,其他合理的答案给分),虽然钾的核电荷数比钠多,但钾的半径比钠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钾比钠小,故钾易失去电子,金属性强 (2分)
(3)在标准状况下,HF分子间存在氢键,缔合成(HF)n (2分)
(4) CaTiO3 (1分);12 (1分);M(CaTiO3)/(a3 NA) 或136/(a3 NA)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