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班化学第一次统检测试题
化 学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墨水的签字笔,将自己的考生号、座位号和姓名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Ⅰ卷和Ⅱ卷均答在答题卡上。
2.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B型铅笔将答题卡Ⅰ卷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Ⅱ卷的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碳素墨水的签字笔作答,其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Ⅱ卷对应题号的空白处。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l2 N-14 O-16 F-19 Na-23 Mg-2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无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在陆地态系统研究中2H、13 C、15 N、18O、
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有关一些“稳定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B.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
C. 16O与18O的化学性质相同 D.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2.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乙烯和苯 B.乙酸和葡萄糖 C.蔗糖和纤维素 D.果糖和葡萄糖
3.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
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
B.1molAl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3 g氢气
C.“化学纯”是指这种硫酸只含H2SO4和H2O分子
D.配制200mL2.3mol/L的稀硫酸需量取该硫酸25 mL
4.列实验中,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的是
①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液定容时的滴管;
③制备Fe(OH)2操作中的胶头滴管; ④吸收SO2尾气时插入NaOH溶液的导管;
⑤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⑥制乙酸乙酯时插入饱和Na2CO3溶液的导管。
A. ①②⑥ C.③④⑤ B.③④⑤⑥ D.全部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的原子间靠共价键连接 B.分子晶体的原子间连接主要靠分子间力
C.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能形成共价键 D.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离子键
6.下列反应:①Na + H2O、②Na2O + H2O、③NO2 + H2O、④Cl2 + H2O、⑤F2 + H2O、
⑥SO2 + H2O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A.①③ B.②⑥ C.③④ D.④⑤
7. 老师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
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显红色。则该条件下
A.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H2燃烧生成了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C.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D.H2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具有还原性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1氨水中, c(OH—)<c(NH4+)< 0.1mol
B.室温时10mL 0.02mol·L-1 HCl溶液与10mL 0.02mol·L-1 Ba(OH)2溶液充分混合,
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mol·L—1 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C(CH3COO-)
D.0.1mol·L—1某二元弱酸碱性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9.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 D.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10. 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符合的是
![]() | |||
![]() | |||
A.在盐酸中加入NaAlO2;
B.SO2气体通入溴水中
![]() |
C.pH=2的醋酸与盐酸分别加水稀释 D.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正确选项。若只有1个正确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有2个正确选项,只选1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2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错选1个,该小题0分)
11.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盐溶液的pH
B.用加热法分离I2和NH4Cl的混合物
C.为了更快得到氢气,用粗锌代替钝锌与稀硫酸反应
D.用稀硫酸清洗长期存放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内壁上的附着物
12. 将1molH2(g)和2molI2(g)置于某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H2(g)+I2(g)
2HI(g) △H<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
分数ω(HI)随时间(t)变化如图(Ⅱ)所示。若改变反应的另一
条件,ω(HI)的变化如图(Ⅰ)所示,则改变的这个条件可能是
A.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B.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C.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D.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D.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pH为11的溶液:S2-、SO32-、CO32-、Na+
B.所含溶质为NaCl的溶液:K+、SiO32-、NO3-、Al3+
C.滴加甲基橙试剂呈红色的溶液:Fe2+、NH4+、Cl- 、NO3-
D.水电离出来的c(OH-)=10-13mol/L的溶液:K+、Na+、SO42-、Cl-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2Fe3++3S2-=2FeS↓+S↓
B.醋酸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CH3COOH+HCO3-=CO2↑+H2O+CH3COO-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少量SO2气体:Ca2++2ClO一+SO2+H2O=CaSO3↓+2HClO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Ca2++2OH-==CaCO3↓+2H2O+MgCO3↓
15.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
B |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
C | 测定同浓度Na2CO3、Na2SO4两溶液的pH |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
D | 用同一电路测定等浓度的盐酸、醋酸两溶液的导电性 | 比较盐酸、醋酸的酸性强弱 |
16. Zn(OH)2是一种与A1(OH)3类似的两性氢氧化物,它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OH)2+2OH-==ZnO22-+2H2O。而且Zn(OH)2还能溶于过量的氨水,生成易溶于水的Zn(NH3)42+,而Al(OH)3不能。则下面四组溶液不能用相互滴加来进行鉴别的是
A.A1Cl3、NH3·H2O B.ZnCl2、NH3·H2O C.A1Cl3、NaOH D.ZnCl2、NaOH
17. 最近罗马大学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
分子,N4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与白磷P4相同)。已知断裂1mol
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放出942kJ热量。由此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C.N4沸点比P4(白磷)高 D.1molN4气体转变为N2将放出882kJ热量
18.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是用磺酸类质子溶剂作电解质,在200℃左右时供电(如下图所示),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安全。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
则有关这种乙醇电池的正确说法是
A.a极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4H++4e- = 2H2O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
D.设每个电子所带电量为q库仑,则1mol乙醇
被氧化产生12q×6.02×1023库仑的电量
19.设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L NO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A
B.标准状况时,22.4L 四氯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为4NA
C.1 mol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数目约为6.02×1023
D.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20.已知: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 kJ · mol-1,101 k Pa时辛烷
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 + OH- = H2O △H = -57.3kJ·mol-1
B.2NaOH(aq)+ H2SO4(aq)= Na2SO4(aq)+2 H2O(l) △H =-114.6 kJ·mol-1
C.2C8H18(l) + 25O2(g) = 16CO2(g) + 18H2O(g) △H = -11036 kJ·mol-1
D.2C8H18(l) + 25O2(g) = 16CO2(g))+18H2O(l) △H = -11036kJ·mol-1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1.(7分)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看不到浑浊现象。
经思考后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时产生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1)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
(2)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CO2快的原因是 。
(3)用图一装置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若存在缺陷,其改进方法是(若你认为该装置没有缺陷,此空可以不填): 。
22.(6分)由于MnO2能作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其他一些金属氧物质是否也可以作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1)[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实验验证]: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 木条不复燃 |
|
实验二 |
| 木条复燃 | Al2O3能加快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 |
(3)[结论]:故Al2O3能作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4)[讨论与反思]: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实验,不能完全证明Al2O3在H2O2溶液分解中起了催化作用。还应补充一个上述反应前后Al2O3质量是否改变的探究实验。
实验三: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 ;
④ 。
(5)有同学认为,即使实验三中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仍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Al2O3 。
23.(16分)苯甲酸甲酯:
| 苯甲酸 | 甲醇 | 苯甲酸甲酯 |
熔点/℃ | 122.4 | -97 | -12.3 |
沸点/℃ | 249 | 64.3 | 199.6 |
密度/g·cm-3 | 1.2659 | 0.792 | 1.0888 |
水溶性 | 微溶 | 互溶 | 不溶 |
(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经酯化和水解反应可进行苯甲酸甲酯的合成和皂化。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右表。
Ⅰ苯甲酸甲酯的合成和提纯。
第一步:将过量的甲醇和苯甲酸混合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第二步:水洗提纯;第三步:蒸馏提纯。
![]() |
(1)上述是合成和提纯的有关装置图,请写出合成和提纯苯甲酸甲酯的操作顺序(填字母)C→F→ → → → 。
(2)C装置中除了装有15.0g苯甲酸和20.0mL过量的甲醇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步聚F向酯化完成后,卸下的烧瓶中加入25mL水的作用是_____ ___ _ __;A装置中固体Na2CO3作用是_______ __。
(4)步骤E的操作要领是 。
(5)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液体分为两层,苯甲酸甲酯应在 (填上、下)层;B装置蒸馏时,接收苯甲酸甲酯前(温度<199.6℃)锥形瓶中得到的物质是 。
(Ⅱ)苯甲酸甲酯的皂化反应
① ② ③
(6)装置①中冷凝管的作用是: ;
能说明①装置中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7) 在③中得到白色固体的质量为5.9g。假设反应(Ⅰ)和反应(Ⅱ)中:蒸馏提纯的效率为66.7%,加浓盐酸苯甲酸钠生成白色固体的转化率为80%,其它步骤的转化效率为100%,请计算酯化反应中苯甲酸的转化率,写出简要计算过程: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4.(9分)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Z二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__、Z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它的共价键属于 (填:极性、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该化合物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时,水作的是 (填:氧化剂、还原剂)。
25.(9分)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气球。关闭K2,将等量且少量的NO2通过K1、K3分别充人A、B中,反应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
[已知:2NO2(红棕色) N2O4(无色) △H<0
]
(1)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A、B中生成的N2O4的速率是VA_________VB。(填“>”、“<”、“=”);若打开活塞K2,气球B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将(1)中开启的K2关闭,再向A、B中分别再充入与初始量相等的NO2,则达到新平衡时,A中N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若通入的是等量的Ne气,则达到新平衡时A中N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_,B中N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 保持K2关闭、室温和A、B体积都不变,将A套上一个绝热层,B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向真空的A、B中充入等量且少量的NO2,达到平衡时颜色较深的是容器____。
(4)若在容器A中充人4.6g的NO2,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7.5。则平衡时:NO2与N2O4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N2O4物质的量为 。
![]() | ![]() | ![]() | ![]() | ||||
26.(12分)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到自来水厂进行参观,了解到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⑴源水中含Ca2+、Mg2+、HCO3-、Cl-等,加入CaO后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复分
解反应,试写出其中的任意两个离子方程式 、
。
⑵加入凝聚剂可以除去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其过程是 (填序号):①只有物理过程,无化学过程;②只有化学过程,无物理过程;③既有化学过程又有物理过程。
FeSO4·7H2O是常用的凝聚剂,加入后,最终生成红褐色胶状沉淀,则这种红褐色胶状沉淀是 。用实验室制备该胶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⑶通入CO2的目的是 和 。
⑷气体A的作用是 ;在物质:①氨气、②ClO2 、③SO2、三种物质中, (填序号)可以替代气体A。
五.(本题1小题,共10分)
27.(10分)(1)(2分)一种有机物结构为: 。
该有机物不能发生的反应为 (填序号):①加成反应;②取代反应;③酯化反应;④水解反应;⑤加聚反应;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⑦在Cu或Ag催化下氧化为醛的反应
(2)(8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的
卓越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如下所示(炔烃也能发生此类反应):
即从总效果看,是双键断裂交换成份重新组合。
①以下反应不属于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写出丙炔与丙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③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合成其他反应难以合成的物质,写出用 制取
![]() |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们在上世纪50年代已发现了烯烃复分解反应,到了70年代由伊夫•肖万揭示了反应机理,并制得了钛、钨、钼等金属卡宾。烯烃复分解反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则后两位化学家所作的贡献应是_________(填序号,多项选择)。
(a)找到了更价廉的金属卡宾;(b)找到了在更多化学环境都有催化活性的金属卡宾;
(c)使反应原理转化为实际应用。
六、(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任选一小题作答。)
28.(10分)已知A、B、C、D、E五种元素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E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为4s2。A、B、C、D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
|
|
|
| …… |
| A |
|
B |
| C |
|
| D |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周期 族;D的电子排布式为: 。
(2)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 ,原因是
;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
(3) A和E可组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晶胞是在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结构如右图所示(阳离子用“●”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或面心;阴离子用“〇”表示,均位于小正方体中心)。该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A和E化合物的晶胞1/8的体积为2.0×10-23cm3,求A和E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密度,请列式并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Ⅰ)(3分)下图是一种形状酷似一条小狗的有机物,化学家Tim Rickard将其取名为“doggycene”。
(1)doggycen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1mol该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______。
(3)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Ⅱ)(6分)分子式为C13H16O2的惕各酸苯乙酯广泛用于香精的调香剂。已知:
。
为了合成惕各酸苯乙酯,某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另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在惕各酸同分异构体中,含“C=C”甲酸的酯共有_______种。
(3)试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合成路线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填编号)。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目标管理
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检测化学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30分) 1.C 2.B 3.D 4.B 5.A 6.C 7.C 8.B 9.D 10.B
二、(40分)11.CD 12. A 13.AD 14.B 15. B 16.A 17.BD 18. BD 19.A 20.BD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 |
21.(7分)
(1)(3分)SO2在水中溶解度大(1分)、且气体发生装置产生SO2速度快(1分),SO2直接与Ca(OH)2生成了可溶于水的酸式盐[或Ca(HSO3)2]而看不到沉淀(1分),
(2)(2分)SO2生成的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1分),CaSO3转化为Ca(HSO3)2扔速度也快(1分)
(3)(2分)用导管将尾气(1分)通入NaOH溶液中(1分)[或添加NaOH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
22.(7分)(2)(3分)实验一: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或分解很少)(1分)
实验二:在装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1分),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1分)
(4)(3分)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2分);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1分)
(5)(1分)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23.(16分)
(1)(2分)E A D B (2)(2分)浓硫酸、沸石
(3)(2分)溶解稀释未反应的酸和醇 中和(或吸收)残留在苯甲酸甲酯中的酸
(4)(3分)用一只的手指压住分液漏斗口部活塞并握住分液漏斗(1分),另一只手握住活塞部分(1分),倒转分液漏斗反复振荡并旋转活塞放气(1分)。
(5)(2分)下(因稀释后的酸液密度≈1,而苯甲酸甲酯的密度>1) 水和甲醇
(6)(2分)冷凝回流挥发的苯甲酸甲酯 液体不分层
(7)(3分)解:设酯化反应中苯甲酸的转化率为x,则:
122 122 ..............................(1分)
15.0g x×66.7%×80% 5.9g ..............................(1分)
酯化中苯甲酸的转化率
, 即73.7%.....(1分)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4.(9分 )(1)(2分)H O (2)(3分) 极性
(3)(4分)NH4NO3(1分) NH+OH―
NH3↑+H2O (2分) 氧化剂(1分)
25.(9分)(1)(2分) < 变小 (2)(3分)增大 不变 变小
(3) (1分)A (4) (3分)3 : 1(1分) 0.02mol(2分)[提示:用十字交叉法先求出n(NO2):n(N2O4)=3 : 1 ;设N2O4的物质的量为x、NO2物质的量为y。则有:
x/y=1:3 2x+y=4.6/46 联解两个方程式得:x=0.02mol ]
26.(12分)⑴(4分)只要写出下列4个离子方程式中的任意两个即可。
|
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 Mg2++2OH-===Mg(OH)2↓
⑵(4分)③(1分) Fe(OH)3(1分) Fe 3++3H2O===Fe(OH)3(胶体)+3H+(2分)
⑶(2分)除去钙离子 调节溶液酸度
⑷(1分)杀菌消毒(或氧化性) ⑸(1分)②
五.(本题1小题,共10分)
27.(10分)(1)(2分)⑦
(2)(8分)①a(1分)
②
③
④(3分)a、b、c
六、(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改卷时两题都改,记最高分数试题的分数)
28.(10分)(1) (3分)第三 ⅢA 1s22s22p63s23p5
(2)(3分)A A的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而D的氢化物不能 Na+
(3) (2分)
(4)(2分)=3.2g/cm-3
29.(10分) (Ⅰ)(3分)(1)C26H26
(2)2:1 (3)可能
(Ⅱ)(7分)(1)(2分)2-甲-1-丁烯, ;
(2)(2分)NaOH溶液 8
(3)(2分)
(4)(1分)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