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2014-5-11 0:31:57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35.5 V:51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清远,山青水秀、景色宜人。下列举措不利于清远继续保持良好环境的是(  )

A.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洁净能源,减少煤气、液化气的使用量

B.分类回收垃圾,充分利用再生资源

C.鼓励市民购置和使用汽车,加快城市交通现代化

D.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消除白色污染

2.汉代器物上的颜料“汉紫”至今尚没有发现其自然存在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进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钡(化学式:BaCuSi2Ox,Cu为+2价),下列有关“汉紫”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

A.用盐的形式表示:BaSiO3·CuSiO3         B.易溶于强酸、强碱

C.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       D.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3.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对学好化学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一定只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B.钠在敞口容器中长期存放或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一定是Na2O2

C.溶液中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一定不会有气体产生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或过量CO2,产物一定含有NaHCO3

4.. 锑(Sb)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国锑的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从硫化物中提取单质锑一般是先在高温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再用碳还原:

        2Sb2S3+3O2+6Fe=Sb4O6+6FeS  ……………………①

 Sb4O6+6C=4Sb+6CO   ………………………………②

关于反应①、反应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②中的氧化剂分别是Sb2S3、Sb4O6 

B.反应①中每生成3 mol FeS时,共转移6 mol电子

C.反应②说明高温下Sb的还原性比C强

D.反应①中Fe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5.已知A、B、C、D、E是核电荷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B、E同主族,A核内无中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A、B、E一定不在同一周期       B.D为第二周期元素

C.A、D不可能在同一主族        D. C、D的单质化合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

6.已知K2HPO4溶液中HPO42 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同时溶液中又有平衡:

HPO42+H2OPO43+ H3O,欲使溶液中C(HPO42)、C(H3O)、C(PO43)均减小,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加水     B.加少量烧碱     C.加硝酸银    D.加消石灰

7.某同学向一支试管中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一种物质只加一次):(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稀H2SO4溶液(E)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如下顺序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⑤蓝色。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  )

A.A→B→E→C→D      B.A→E→B→C→D      

C.B→E→A→D→C      D.A→D→B→E→C

8.皖北地区的小磨香油(芝麻油)香飘四方,制作过程中在晃动芝麻浆前要加一定量的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香油能发生加成反应      B. 加水的目的是使油与渣分离,浮在上层的是油

C. 纯净的香油是纯净物      D.可用有机溶剂从芝麻浆中将油提出

9.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42-、Cl-

B.pH等于7的溶液:Na+、Mg2+、NO3-、Fe3+

C.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Na+、Al3+、SO42-、NO3-

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I-、SO42-、Cl-

10.从下列事实所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                  

实  验  事  实

结  论

A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Cl2是电解质

B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aSO3不溶于强酸

C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酸性:HCO3>Al(OH)3

D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非金属性:P>N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依据物质的相关数据,可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利用物质的相关数据作出的相应推断不合理的是(  )

A.依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推断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依据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推断物质熔、沸点的高低

C.依据气体的摩尔质量,推断相同状态下不同气体密度的大小

D.依据金属离子所带正电荷的多少,推断其氧化性的强弱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L-1的NaHS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OH-) =c (H+)-c (S2-)+c (H2S)

B. 在NaHCO3溶液中一定有:c (Na+) +c (H+) = c (HCO3-) +c (CO32-) +c (OH-)

C. NaOH与CH3COOH混合液中,可能出现:c(OH-)>c(Na+)>c(H+)>c(CH3COO-)

D. pH=2盐酸和pH=12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等于7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1mol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0.3NA

B.含有0.01molAgI的胶体溶液中,具有的胶体粒子数小于0.01NA

C.一定量的Fe与含1mol HNO3的稀硝酸恰好反应,则被还原的氮原子数小于NA

D.0.0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目为0.02 NA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金属钠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Na+Fe3+=3Na++Fe

B.向FeCl3溶液中通入H2S气体产生淡黄色浑浊:2Fe3++S2=2Fe2++S↓

C.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使一半的Br被氧化:

2Cl2+2Fe2+2Br==2Fe3+4Cl+Br2

D.纯碱溶液的水解反应:CO32+2H2O=H2CO3+2OH

15.某含有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将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滴加足量的新制氯水,有气泡生成,溶液变黄色;②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显蓝色。依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该溶液(  )

A.一定存在Fe2、Br、CO32-              B.可能存在NH4

C.一定不存在I、SO32                  D.一定呈酸性

16.据报道,某公司最近生产的一款笔记本电脑使用了一种高能高效的甲醇燃料电池(DMFC),一次充电可工作160小时,该电池一极通入甲醇;电解质是质子交换膜,它能传导氢离子。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是:O2+4H++4e-=2H2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的总反应是:2CH3OH+3O2=2CO2+4H2O,工作时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    正极的反应为:CH3OH+H2O-6e-=CO2↑+6H+

C.正极的反应为:O2+4H++4e—=2H2O

D.电池工作时,H+经内电路由正极移向负极

17.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

        

己知:①C (s) +O2 (g) = CO2 (g);         △H = -393.5 kJ·mol-1

②2CO (g) + O2 (g) =2CO2 (g);        △H = -566 kJ·mol-1

③TiO2(s) + 2Cl2 (g) =TiCl4(s) + O2(g);    △H = +141 kJ·mol-1

则TiO2(g)+2Cl2(g)+2C(s) =TiCl4(s) + 2CO (g)的△H为 (  )

 A.313.5 kJ·mol-1                 B.-818.5kJ·mol-1

 C. 80 kJ·mol-1                   D.- 80 kJ·mol-1

18.干燥剂的干燥性能可用干燥效率(1m3空气中实际余留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某些干燥剂的干燥效率数据如下

物质

MgO

CaO

ZnCl2

ZnBr2

干燥效率

0.008

0.2

0.8

1.1

分析以上数据,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aO的干燥性能比MgO好         B.MgCl2可能是比CaCl2更好的干燥剂

C.上述干燥剂中阳离子对干燥剂性能的影响比阴离子对干燥剂性能的影响小    

 D.干燥效率可能与干燥剂的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有关

19.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M(g)+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E(g),达平衡时,E的转化率为40%;若开始时充入2mol M和1mol N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减少了(  )

A.20%    B.40%       C.60%      D.80%

20.接触法制硫酸通常在400~500℃、常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用SO2与过量的O2反应生

成SO3。 2SO2(g) + O2(g)  2SO3(g) ;△H < O在上述条件下,SO2的转化率约为90%。

但是部分发达国家采用高压条件SO3,采取加压措施的目的是(  )

A.发达国家电能过量,以此消耗大量能源

B.高压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SO2的转化率

C.加压可使SO2全部转化为SO3,消除SO2对空气的污染

D.高压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1.(8分)欲用托盘天平,过滤装置,蒸发装置,NaOH溶液等仪器和药品测定未知溶液浓度的MgCl2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由甲,乙,丙三组学生各设计一套方案,试根据下表中的三套试验方案回答下列试验问题:

组别

试验步骤

①取MgCl2 溶液m1g加热蒸发至干  ②称量最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为m2g

①取MgCl2溶液m1g ②将NaOH溶液逐渐加到所取溶液中,至刚好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测得用去NaOH溶液的质量为m2g   ③过滤,称得滤液的质量为m3g

①取MgCl2溶液m1g    ②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

③过滤,将沉淀洗涤,烘干,称得沉淀质量为m2g

④将沉淀再加热烘干,再称得质量为m3g,且m2-m3<0.1g

(1)________组方案最合理,试用该实验数据计算MgCl2溶液中MgCl2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________组方案是错误的,错误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组的方案基本正确。但计算结果比MgCl2溶液的实际浓度要_____(偏低,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同学们对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氧化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否只有二氧化锰能催化氯酸钾受热分解?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等对氯酸钾的受热分解有没有催化作用?对此他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要求填空。

I 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带铁夹的铁架台、带橡皮塞的导管、量气装置、过滤装置、电子天平、药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试剂: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和氯酸钾

II  实验步骤:

III 实验数据:

实验

编号

KClO3(g)

氧化物

产生气体(mL)

耗时(s)

化学式

质量(g)

回收

(已折算到标况)

1

0.60

10

480

2

0.60

MnO2

0.20

90%

67.2

36.5

3

0.60

CuO

0.20

90%

67.2

79.5

4

0.60

Fe2O3

0.20

90%

67.2

34.7

5

0.60

Cr2O3

0.20

异常

67.2

188.3

IV 实验讨论:

(1) 实验编号3的实验中KClO3的分解率为     _%(保留一位小数)

(2)在用Cr2O3 做研究实验时,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绿色的混合物变成了橘黄色。该刺激性气体是________(填分子式),可用______________试纸检验。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V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氟化钠是一种重要的氟盐,主要用作农业杀菌剂、杀虫剂、木材防腐剂。实验室可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以氟硅酸(H2SiF6)等物质为原料制取氟化钠,并得到副产品氯化铵:

文本框: 滤液

有关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分别为:

氯化铵:10℃时33.3 g、20℃时37.2 g、30℃时41.4g;氟化钠:20℃时4 g;氟硅酸钠微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上述流程中发生两步化学反应,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步反应能进行是因为                          

⑵ 操作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              

⑶ 操作II的作用是                              

⑷ 操作Ⅲ的具体过程是                          

⑸ 流程中NH4HCO3必须过量,其原因是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4.(12分)完成下列各题

(1)95℃时纯水的pH=6,将该温度时pH = 8的KOH溶液与PH = 5的稀硫酸混合,并保持95℃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KOH溶液与稀硫酸的体积比为       

(2)已知反应:CO(g)+H2O(g)    CO2(g)+H2(g)的△H>0,在850℃时,其平衡常数K=1。在850℃时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xmolH2。当x=5.0时,上述反应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为       ;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V正>V逆,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⑶ 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环境监测公报”指出,减

少SO2的排放和生活废水的处理是我国“十一五”期

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某地区酸雨pH

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该地区酸雨pH变化的原因是                    

新型氨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氨吸收烟气中SO2生成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再用一定量的磷酸进行反应,在反应回收SO2后的混合物中通入适量的氨气得到一种产品。该技术的优点是                           

③生活污水中含大量的氮化合物,通常用生物膜脱氮工艺进行处理:首先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将NH4氧化为NO3:NH4+2O2=NO3+2H+H2O,然后加入甲醇,NO3和甲醇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请写出加入甲醇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5.(8分)金属钒(V)在材料科学上有重要作用,被称为“合金的维生素”。以下是测定矿石中钒的含量的两个反应:

(1)用稀硫酸溶解五氧化二钒,得到(VO2)2SO4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已知浓度的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滴定(VO2)2SO4溶液,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短线上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VO2+ +  H2C2O4 +   _______ →  VO2+ +  CO2 +   ________ 欲知该反应能否用盐酸酸化,还需要知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VO2+和Cl2氧化性的相对大小   b.VO2+和HCl氧化性的相对大小

(3)某化验室称取0.5000g矿石样品按上述过程进行成分分析,在滴定过程中消耗了22.50mL0.1000mol/L的H2C2O4溶液,则此矿样中V2O5的质量分数是         。

26.(10分)下图是从铝土矿X中提取其主要成分的两种相互结合的方案,已知A为红褐色沉淀,D、F为白色沉淀,F经两次失水转化为G,Ⅰ、Ⅱ、Ⅲ、Ⅳ是相同的操作。

(1) X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氧化物的化学式表示)。

(2)F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X的利用率最高,则方案一与方案二所取矿石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5)两方案结合的优点是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7.(10分)石油资源紧张曾是制约我国轿车业发展,尤其是制约轿车进入家庭的重要因素。据2001年5月28日某媒体报道,中国宣布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1)汽油是由石油分馏和裂化所得的低沸点烃,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一般在5~11的范围内。如戊烷,其分子式为C5H12,试写出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的某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请写出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CO2、CO、H2O(其中生成的CO2与CO的质量比为11∶1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某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X在酶的作用下可生成一种化合物Y,Y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可生成乙醇,试写出Y的结构简式                 ,并根据Y的结构特点指出它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4)工业上还可以用石油裂解的重要产品——乙烯来制取乙醇,请写出由乙烯制乙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车用乙醇汽油称为环保燃料,其原因是               

六、(选做题,本题共10分)

考生注意:28、29题为选做题,考生可任选一题,先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你所选择的试题号,再按要求答题,如果不填试题号,一律按0分计。28题适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考生解答,29题适合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考生解答。

28.(10分)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测得其中含C72.0%、H 6.67%,其余含有氧,质谱法分析得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

现代仪器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用核磁共振仪可以测定有机分子里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及其相对数量。

  现测出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峰,其面积之比为1:2:2:2:3。

方法二:利用红外光谱仪可初步检测有机化合物中的某些基团,现从A的红外光谱测得其结构中C-H、C=O、C-0-C、C-C和   -C等键与基团,已知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A与NaOH溶液共热的两种生成物均可用于食品工业,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为               

(2)A的结构简式为                   

(3)试写出A与NaOH溶液共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4)A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有多种,请按要求写出其中两种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不含甲基的芳香酸:                

②遇FeCl3显紫色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的芳香醛:             

符合上述条件的芳香醛共有      

29.(10分)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请根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构和相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⑴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且核电荷数最大的元素R的电子排布式是                     


⑵ 第二周期元素中,除Be、B、Ne三种元素外,其他元素的氢化物沸点如下表1所示,其中A的化学式为      ;请你按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四种氢化物的分子式 :

            ,其中E沸点最低的原因是          ,第三周期元素单质的熔点(℃)变化如下图I所示,其中h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是       

⑶ 第二、第三周期的某些元素中能形成具有图II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单质丙和化合物丁,丙和丁的晶体类型相同,且丙与丁在高温时能发生置换反应。若该反应中丙被破坏了1 mol共价键,则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    g。

(4)元素丙的某种单质具有平面层状结构,同一层中的原子构成许许多多的正六边形,此单质与熔融的钾相互作用,形成某种青铜色的物质(其中的元素钾用“●”表示),原子分布如图所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