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

2014-5-11 0:31:57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

1.超酸是指酸性比普通无机酸强106~1010倍的酸,魔酸(HSO3F-SbF5)是已知超酸中最强的,许多物质如H2SO4在魔酸中可获得质子。则硫酸溶于魔酸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性质是

A.碱性      B.酸性      C.还原性      D.氧化性

2.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有时可呈金属性。下列事实能说明该结论的是

A.HIO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IOI+  + OH-  B.I(NO33晶体中含有I3+离子

C.化合物HIO4具有酸性              D.IBr、IC1等卤素互化物为共价化合物

3.化合物M 叫假密环菌素,它是香豆素类天然化合物。对M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M与Br2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M即能与FeCl3发生反应,也能与CH3COOH发和反应  

C.M可溶于NaOH稀溶液,lmolM最多消耗3molNaOH

D.lmolM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与4mlH2发生加成反应

4..1 g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可放出142.9kJ的热量,以下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1);H=-142.9kJ/mol  B.2H2(g)+O2(g)=2H2O(1);H=+571.6KJ/mol

C.2H2+O2=2H2O;H=-571.6kJ/mol      D.H2(g)+O2(g)=H2O(1)H=-285.8KJ/mol

5.将物质的量均a mol 的钠和铝一同投入mg 水中(水足量),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6.电解NaCl –KCl –A1C13熔体制铝比电解Al2O3 – NaAlF6制铝节省电能约30%,但现在仍用后一种方法制铝,其主要原因是

A.AlCl3是分子晶体,其熔体不导电  B.电解AlCl3生成的Cl2会严重污染大气

C.自然界不存在富含AlCl3的矿石   D.生产无水A1C13较困难,成本又较高

7.《科学》杂志评出2004年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的影子”名列第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火星有水就具探寻生命踪迹的意  B.弱酸的酸式盐一定能促进水的电离

C.催化剂能提高水分解的转化率    D.金属的电化腐蚀与水无关

8.下列关于工业生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 B.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C.目前合成氨,没有采用更高温度、更大压强是从设备和动力要求方面考虑的

D.生产硫酸时,接触室内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进入的炉气和冷却反应生成气体

9.现有下列物质:①氯水 ②溴水 ③碘水 ④臭氧 ⑤二氧化氮 ⑥稀硝酸,其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A.①②⑥  B.④⑤  C.除③外  D.全部

10.下列关于试剂保存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配有橡皮塞的细中瓶中 B.溴水盛放在配有橡皮塞的细口瓶中

C.金属钾浸没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      D.白磷密封在盛满冷水的广口瓶中

11.已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温恒容容器。初始时,两容器的温度、体积相同,两容器中均充入2molSO2和lmolO2,且发生反应为2SO2(g)+O2(g) 2SO3(g);H<0;当两容器都达到平衡后,为使两者中的SO2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向甲容器中再充入一定量的氦气   B.向乙容器中再充入2molSO3

C.适当降低乙容器的温度       D.缩小甲容器的体积

12.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识。下列各项举措中,主要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的是

A.研发可降解塑料  B.使用无氟冰箱 C.使用无铅汽油  D.停止使用含磷洗涤剂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SO4的酸性比HClO的酸性强,所以S的非金属性比C1强

B.CH3CH2OH、CH3COOH、 -OH 电离出H+的能力由弱到强

C.H2S加热到300时开始分解,H2O 加热到1000开始分解,说明O非金属性比S强

D.由于IA族和VIIA族的元素形成的离子晶体,晶体的结构完全相同

14.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氢溴酸滴加到Fe(OH)3中:Fe(OH)3+3H+=Fe3++3H2O

B.在氢氟酸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钾溶液:HF+OH-=F-+H2O

C.向酸性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Fe2++2H++H2O2=2Fe3++2H2O

D. 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 恰好沉淀完全:

    2A13++3+3Ba2++60H-=2A(OH)3+3BaSO4

15.已知在某温度下,将1 mol SO3(g)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3 2SO2(g)+O2(g)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起始充入1 mol SO2和1 mol O2在相同条件下建立平衡,则该情况下SO2转化率为:

   A.20%     B.20%~60%    C.60%    D.大于60%

16.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Cl、HBr、S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能被完全吸收,将所得无色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酸化的BaCl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原混合气体里①一定有SO2;②可能有SO2;③一定没有HBr;④不能确定有无HC1;⑤一定没有N2⑥一定有HC1。以上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⑤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17. 常温时某无色溶液白水电离出c(H+)=amol/L ,c(OH-)=bmol/L, 且,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①Zn2+、C1-、Ba2+、NO     ②Na+、NO、K+

③K+、Na+     ④、A13+、SO

A.只有①④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都不可能①②③④.

18.将羧酸的碱金属盐电解可生成烃类化合物,例如:

2CH3COOK+2H2OCH3CH3+2CO2+H2+2KOH。现充分电解C1CH2—COONa的水溶液,并加热电解后的水溶液,则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电解时阴阳两极都有气体产生  B.混合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NaOH

C.加热后有不溶于水的油状物生成 D.电解时阴阳两极气体积比略小于1:2

19.现有100mL溶质为MgC12和A1C13的混合溶液,其中c(C1-)=1.0mol,c(MG2+)=0.2mol。若不考虑水解因素,则要使其中的Mg2+全部转化Mg(OH)2沉淀而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1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A.25mL    B.5mL    C.30mL    D.100mL

姓名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错选扣分)

A.将未经湿润的pH试纸浸到某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该溶液的PH

B.制备Fe(OH)2时,将盛NaOH(aq)的滴管伸入到试管内FeSO4(aq)的液面下

C.焰色反应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然后蘸取待检物置于酒精灯或煤气灯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D.中和滴定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往其中注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E.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F. 配制0.1mo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在烧杯中用蒸馏水稀释后立即移入容量瓶

G.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H.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密闭放置至充分沉淀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滴~3滴即可

21.(10分)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有直线形、角形、平面形、四面体形、三角锥形等。为了解释和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科学家在归纳了已知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单的理论模型,其理论依据是: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对电子)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而取向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对于ABm形分子(A为中心原子,B为配位原子),分子中的价电子对数(n)可以通过下式确定:

分子构型

AB2

AB3

AB2

AB3

AB4

价电子对数

2

3

4

4

4

几何构型

直线形

平面形

角形

三角锥形

四面体形

说明:①作为配位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按不提供价电子计算;

②直线形分子中最少有3个原子,平面形分子中最少有4个原子。

(1)指出下面物质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PO43-            CS2            A1Br3           

(2)有两种活性反应中间体微粒,它们的微粒中均含有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请依据下面给出的这两种微粒的球棍模型,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3)按要求写出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构成中性分子的化学式:

平面形分子        ,三角锥形分子        ,四面体形分子        

22.(10分)化学几乎渗透于所有的行业,在考古工作中,化学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古墓中,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上绘制的壁画在潮湿的条件下往往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经测定为CaCO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生成CaCO3的过程:          。

(2)古画颜料中的铅白[Pb2(OH)2CO3]由于受空气中硫化氢气体的作用而变成溶解度极小的黑色硫化铅(反应I),影响画面的色泽,当用过氧比氢处理后,可使硫化铅变成白色的物质(反应II)。椐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白的物质类型是          。

②反应II中生成的白色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③反应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古代铁器(埋藏在地下)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仍然锈蚀严重(电化腐蚀)。原因是一种叫做硫酸盐还原菌的细菌,能提供正极反应的催化剂,可将土壤中的还原为S2-,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供给细菌生长、繁殖之需。

①写出该电化腐蚀的正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②文物出土前,铁器表面的腐蚀产物可能有(写化学式)            

23.完全燃烧某一类有机物,只生成CO2和H2O,消耗氧气与所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

(1)此类有机物满足的通式是       。(填序号)

①(CHx)m  (H2O)n   ②(COx)m (H2O)n    ③Cm(H2O)n

(2)此类有机物中式量最小的A是         。(填化学式)

(3)符合题示条件的物质B有多种,分子中均含有1个苯环,均含有16个原子。

 ①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有杀菌、漂白作用的是                    

②不能水解,能还原银氨溶液,并能与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物质共有       种。

24、相对分子质量为174的有机物M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结构简式是             

(2)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遇FeCl3溶液呈紫色 B.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遇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能缩聚为高分子化合物

(3)M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M与有机物A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02的酯类物质。A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5)研究发现,有一种物质B的分子组成和M完全一样,但分子中无环状结构;B在一定条件下水解能够产生甲醇;B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两个峰面积比为2:3)

物质B的结构简式是: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

AB

BC

D

C

CD

A

B

D

AB

AC

B

C

D

D

B

C

A

C

20.BDGH

21.

(1)正四面体  直线  平面

(2)CH3+ CH3-

(3)BF3  NF3  CF4

22.(1)CaCO3+CO2+H2O= Ca(HCO3)2   Ca(HCO3)2 =CaCO3+CO2+H2O

(2)①碱式盐

 ②PbSO4

 ③Pb2(OH)2CO3+H2S= PbS+3 H2O+ CO2

(3)

①SO42-+8e+ 4H2O=S2-+8OH-

②Fe (OH)2  FeS

23. (1)③

(2)HCHO

(3)①C6H5-COOOH

②6

24、(共10分)

(1)(2分) (2)B、D(2分)

(3)(2分)

(4)CH3CH2OH或HCOOH(2分)

(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