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综合训练题

2014-5-11 0:31:57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综合训练题(交流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信息、材料、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有关资讯错误的是

A.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B.目前,中、美、日等国掌握的陶瓷发动机技术,能较大程度地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C.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

D.结构陶瓷碳化硼(B4C3)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原子晶体

2.美国科学家用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首次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每辆“纳米车”是用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而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生产复杂的材料和药物,成为“纳米生产”中的有用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

B.“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C60熔点比金刚石熔点高

3.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长征2号火箭发射的重要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D、T之间互称同素异形体         B.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起催化剂作用

C.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23    D.它们都是强还原剂

4.C、N、S元素都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平衡已受到较大的破坏。C、N、S元素在地球大气圈、岩石圈、水系、生物圈的循环过程中会产生的物质是

①HNO3      ②CO2     ③糖类     ④CH4      ⑤SO2

A.②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发生严重水体镉污染事件时,一般采用加入聚合硫酸铁(PFS)〔Fe2(OH)n(SO4)3—n/2m,n<5,m<10,利用PFS在水体中形成絮状物来吸附镉离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核素    中子数为60        B.含镉废电池应进行集中回收处理

C.PFS中铁为+2价             D.由FeSO4制PFS需经过氧化、水解和聚合过程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 NaCl        ②用50 mL 量筒量取5.2mL盐酸

③用蒸发皿加热NaCl溶液可以得到NaCl晶体 ④用100 mL容量瓶配制50 mL 0.1mol•L—1 H2SO4溶液

⑤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存放浓HNO3  

⑥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只有2种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7.有四组同族元素的物质,在101.3 kPa时测定它们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

He -268.8

(a) -249.5

Ar -185.8

Kr  -151.7

第二组

F2 -187.0

Cl2 -33.6

(b)  58.7

I2  184.0

第三组

(c)  19.4

HCl -84.0

HBr -67.0

HI  -35.3

第四组

H2O 100.0

H2S -60.2

(d) -42.0

H2Te  -1.8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a、b、c的化学式分别为Ne2、Br2、HF  B.第二组物质只表现氧化性,不表现还原性

 C.第三组物质对应水溶液均是强酸

 D.第四组中各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H2O>H2S> H2Se>H2Te

8.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

B.该硫酸50 mL与足量的铜反应可得到标准状况下SO2 10.3 L

C.配制200 mL 4.6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 mL

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

9.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变化,其中不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A.HS+H2OS2+ H3O+      B.HCO3+H2OH2CO3+OH 

C.NH4++H2ONH3·H2O+H+     D.AlO2+2H2OAl(OH) 3+OH

10.两种硫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共熔,可制得化合物X,X溶于水能电离出K、Cr3+、SO42,若将2.83

g X中的Cr3+全部氧化为Cr2O72后,溶液中的Cr2O72可和过量KI溶液反应,得到3.81gI2,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Cr2O72+6I+14H=2 Cr3++3I2+7H2O  。若向溶有2.83 g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可得到4.66 g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漏选得2分,共40分。)

1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3.01×1023个CCl4所占的体积约为11.2 L

B.80 g NH4NO3晶体中约含有NH4+ 6.02×1023

C.3.9 gNa2O2吸收足量的CO2时转移的电子数约是3.01×1022

D.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约为1.806×1024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1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液中,c(OH-)一定等于c(H+)

B.某温度下0.1mol•L-1的NaHB溶液中,c(Na)= 0.1mol•L-1c(B2)

C.在0.1 mol·L-1NH4Cl溶液中,c(H+)=c(NH3•H2O)+c(OH-)

D.0.1mol/L醋酸钡溶液中,c(Ba2+) >c(CH3COO)>c(OH)>c(H+)

13.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前者大于后者的一组是

①CH4 (g)+2O2 (g) = CO2 (g)+2H2O (1) △H1 ; CH4 (g)十2O2 (g) = CO2 (g)+2H2O (g)  △H2

②2H2 (g)+O2(g) = 2H2O (1)      △H1 ; H2 (g)+O2 (g) = H2O (1)       △H2

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SO2和1mol 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

④CaCO3(s)===CaO(s)+CO2(g) △H1 ;    CaO(s)+H2O(l)===Ca(OH)2(s)    △H2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Ca2++CO2+H2O===CaCO3↓+2H+

B.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  HCO3-+H+=CO2↑+H2O

C.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D.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   2Fe2+2Br+2Cl2=2Fe3+Br2+4Cl

15.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2+、AlO2、SO42、Cl      B.K、ClO-、Cl、NO3

C.Na+、K、NO3、SO32       D. NH4+、Na+、F、CO32

放电

充电

 
16.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

  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 —6e+6OH == 3Zn(OH)2

B.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C.充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阳极有1 mol Fe(OH)3 被还原

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3Zn(OH)2+6e == 3Zn+6OH

17.磁光盘机(Magnetic Optical Disk Drive,MO)是一种可重写的光盘驱动器,它使用磁光盘片作存储媒体。磁光存储的研究是Williams等在1957年使Mn和Bi形成的晶体薄膜磁化并用光读取之后开始的。下图是该物质的晶体结构,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A.Mn2Bi  B.MnBi   C.MnBi3   D.Mn4Bi3

18.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里,反应3A(g)  B(g) + 3C(g)达到平衡时,A、B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2mol、6mol。在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入1 mol氦(He)(He与容器中气体不反应),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充入A、B、C各2 mol,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将A、B、C各减少1 mol,C的百分含量增加

D.加入一定量的A气体达平衡后,C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19.将一定量的锌与l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 L(标

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pH=1, 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气体 A 为 SO2 和 H2的混合物   B.气体 A 中 SO2 和 H2的体积比为 4∶l

C.反应中共消耗锌 97.5 g       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3 mol

20. 下列化合物均为天然萜类化合物:

对这些萜类化合物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化合物中只有a和c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三种化合物中b的沸点最高

C.三种化合物均易被氧化            D.三种化合物均可催化氢化

                                                    

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实验题  本题包括3小题)

21.8分)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金属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该反应中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而没有发现Cu单质生成。但某同学心中在想,会不会是因为生成的Cu较少而被蓝色沉淀所覆盖从而没有被发现呢?于是想课后到实验室继续研究,希望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假如该同学是你,请你写一份实验准备单交给老师,要求老师提供必需的用品。

(1)实验探究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必需的用品:小刀、玻璃片、滤纸、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金属Na、__________和_________。

该同学在探究实验中意外地发现生成的蓝色的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黑色沉淀,而所使用的药品均没有问题。你认为该黑色难溶物是_____________,生成该黑色难溶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饮品,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据测定茶叶中含有450种以上的有机成分与15种以上的元素。某化学研究小组欲探究茶叶中钙元素的含量,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如下:(已知茶叶中的铝、铁元素对钙离子的测定有影响)

   步骤1:称取500克干燥的茶叶,置于通风橱中,充分灼烧使茶叶灰化,再用研钵磨细后移入烧杯中,然后将200mL 1 mol·L-1盐酸加入灰中搅拌、过滤、洗涤。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6~7左右,使铝、铁的氢氧化物完全沉淀,再加热煮沸30 min,加入7.95 g无水碳酸钠,充分搅拌,待沉淀完全后,过滤,洗涤,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滤液稀释至500 mL,取其中的20.00 mL溶液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

0.1000mol·L-1的HCl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0 mL,计算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1中,使茶叶灰化需要三角架、泥三角、酒精喷灯、       等仪器。

步骤2中,改用试剂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pH将更为方便;判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步骤3中,滴定操作时,眼睛注视           。被滴定的20 mL滤液中 CO3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原茶叶中钙离子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若碳酸钠试剂不纯,且所含杂质不与Ca2+反应,则测得的钙离子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之一: ①偏小 ②偏大 ③不偏④偏小或偏大或不偏)

23.(12分)某化学研究小组以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1】:如右下图装置,电源接通后,与电池负极相连的铜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铜丝由粗变细。电解开始30s内,阳极附近出现白色浑浊,然后开始出现橙黄色浑浊,此时测定溶液的pH约为10。随着沉淀量的逐渐增加,橙黄色沉淀慢慢聚集在试管底部,溶液始终未出现蓝色。

【实验2】:将实验1中试管底部的橙黄色沉淀取出,分装在两支小试管中,以后的操作和现象如下:

序号

操作

现象

滴入稀硝酸溶液

沉淀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最终得到蓝色溶液。

滴入稀硫酸溶液

橙黄色沉淀转变为紫红色不溶物,溶液呈现蓝色

阅读资料:常见铜的化合物颜色如下:

物质

颜色

物质

颜色

氯化铜

固体呈棕色,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氢氧化亚铜

(不稳定)

橙黄色

碱式氯化铜

绿色

氢氧化铜

蓝色

氧化亚铜

砖红色或橙黄色

氯化亚铜

白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的常见正化合价为___ _、_______,最终试管底部橙黄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3)写出实验2中①、②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无机题 本题包括3小题,)

24.(8分)现有A、B、C、D、E、F、G、H、I九种常见的物质,其中常温下A、B、F、H、I为气体,E、I为单质,G溶液呈蓝色,现代医学研究表明F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CO更强。H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A、B最简式相同,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A~I九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试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H分子的电子式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3)实验室若要测定B分子的分子量,适宜的条件是       

25.(10分)2004年美国火星探测车在火星大气层中检测到了A气体。资料显示,A气体分子是一种三原子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在地球环境下A不太稳定,易分解得到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粉末状的KSCN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气体A和两种硫酸氢盐,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1)试推测火星大气层的温度,简述你的理由。

                                       

(2)试确定A的化学式    

(3)写出KSCN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A分解得到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写出A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B与SO3反应得到A与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单质。已知B由两种元素组成,A和B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总数相等,B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16。试写出B与SO3反应制备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6.(12分)(1)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设计了从该污水中回收纯净的金属铜的方案。

①甲、乙、丙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得到纯净的金属铜?

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②在能制得铜的方案中,哪一步操作会导致环境污染?_________________。应增加哪些措施防止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MgCl2·6H2O晶体在空气中加热时,释放部分结晶水,同时生成Mg(OH)Cl(碱式氯化镁)或生成MgO。下列是关于MgCl2·6H2O的综合利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图中的括号内填写适当的反应条件。

②Mg(OH)2固体存在如下溶解平衡:

Mg(OH)2(s)Mg2+2OH。向体系中加入(至少填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有利于Mg(OH)2溶解。

③依据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的概念(即化学反应的原料中每个原子都参与反应并全部转化为产物),203 kg MgCl2·6H2O原料,可以获得29.8 kg MgO、________kg 36.5%的盐酸和________kg MgCl2

五.(有机题 本题包括一小题)

27.(10分)煤的气化和液化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
C+H2O(g) CO+H2
CO和 H2的混合气体是合成多种有机物的原料气。右图是合成某些物质的路线。其中,D易溶于水,且与 CH3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F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是 D的 3倍;H经催化氧化可得到G。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指出A和H的关系_________。

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与新制Cu(OH)2共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E→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做题 在28或29题中任选一题  10分)

28.(10分)(有机模块)为扩大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一些油品中加入降凝剂J,以降低其凝固点,扩大燃料油品的使用范围。J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合成路线可以设计如下,其中A的氧化产物不发生银镜反应:

试写出:
(l)反应类型;a       、b       

(2)结构简式;F            、H             
(3)化学方程式:D→E                 
   E+K→J                      

29.(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10分)X、Y、Z、W为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

①X元素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2np2,且原子半径是同族元素中最小的。

②Y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元素的电负性略小于Y元素,在W原子的电子排布中,p轨道上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

③Z元素的电离能数据见下表(kJ·mol1):

I1

I2

I3

I4

496

4562

6912

9540

请回答:

(1)Z2Y2的电子式为       ,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Z2Y2        晶体。

(2)X、Y、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名称为          ;XY2的结构式为         ,分子空间构型为       

(3)X、Y、Z、W四种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硬度最大的是       (填“名称”);晶体ZW的熔点比晶体XW4明显高的原因是            

(4)ZW晶体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已知:ρ(ZW)=2.2 g·cm-3NA=6.02×1023 mol-1,则ZW晶体中两个最近的Z离子中心间的距离为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二: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 案

C

B

D

D

C

A

D

C

A

C

A

BC

D

B

C

AD

题 号

17

18

19

20

答 案

B

AC

B

C

三、(共2小题,20分)

21.答案:(1)验证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 (2)Cu(OH)2可溶于盐酸而Cu不溶 

(3)镊子  烧杯  CuSO4溶液 盐酸或稀硫酸  CuO Na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生成的Cu(OH)2部分分解

解析:(1)该学生怀疑Na也与CuSO4发生了置换反应而生成了Cu,因而他实验探究的目的是验证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2)当Na不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时,沉淀只含有Cu(OH)2;当Na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时,沉淀中既有Cu(OH)2,又有Cu。根据Cu(OH)2可溶于盐酸而Cu不溶,只要是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沉淀是否全部溶解即可。(3)这个实验需要首先完成Na和CuSO4溶液的反应,然后再进行沉淀与盐酸的反应。完成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需要的试剂是Na和CuSO4溶液,还需要的用品是镊子、烧杯。完成沉淀与盐酸的反应,需要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再需要别的用品。Na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Cu(OH)2受热易分解,因此,实验中意外发现的黑色沉淀应该是CuO。

22.(10分)步骤1:坩埚、坩埚钳(每空1分,共2分)

步骤2:氨水(1分)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其他合理的答案等均可),若无沉淀产生,则已洗净。(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步骤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和滴定管内液体流出速率。(1分,只答前者也给分)

     0.001 (2分)   0.4%(或0.004)(2分)

④(1分)

23.(12分)(1)+1(1分)、+2(1分)(不写“+”不得分) Cu2O (2分)

(2)阴极上发生的反应:2H++2e-=H2↑ 或2H2O+2e-=H2↑+2OH- (2分)

阳极上反生的反应:答Cu+Cl-- e-=CuCl↓给2分,仅答 Cu- e-=Cu+ 或 Cu+OH-- e-=CuOH↓给1分(不写“↓”不扣分)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2O +  14H+ + 2NO3-= 6Cu2+ + 2NO↑ + 7H2O   (2分)

  Cu2O +  2H+ = Cu + Cu2+ +  H2O  (2分)

四、(共2小题,18分)

24. (8分)①       ②3NO2+H2O=2HNO3+NO  3Cu+8H++2NO3-=3Cu2++2NO↑+ 4H2O

   

③高温、低压      (每空2分,③中1个条件1分)

25.(10分)(1)火星表面温度低(1分)。理由:若较高,COS会分解。 (1分)

(2)COS  或SOC  或CSO等(只要元素及原子个数正确即可 ,2分)

(3)KSCN+2H2SO4(浓)+H2O=KHSO4+NH4HSO4+COS↑ (2分)

(4)COS =S +CO   (2分)     

(5)3CS2+SO3=3COS+4S  (2分)        

26.(12分)答案:(1)①不能  不能 能  各1分,共3分

②丙方案的③步(1分) 增加冷凝回收装置(1分)

(2)①在干燥的氯化氢气流中加热(1分)

②酸类:HCl、H2SO4、HNO3等;强酸弱碱盐:CuSO4、FeCl3等;铵盐类:CH3COONH4、NH4Cl等(2分)

③149 (2分) 24.2(2分)

解析:(1)①甲实验方案中的滤渣的成分是Mg(OH)2、Fe(OH)3、Cu(OH)2、Hg(OH)2,加热后的残渣为MgO、Fe2O3、CuO、HgO,经H2还原得到的铜含有MgO、Fe、Hg。乙实验方案中的滤渣的成分是Cu、Fe、Hg,加热后的残渣为CuO、Fe3O4、HgO,经H2还原得到的铜含有Fe、Hg。丙实验方案中加入过量铁粉后的滤渣成分是Cu、Fe、Hg,加入盐酸后的滤渣为Cu、Hg,加热后的残渣为CuO,经H2还原得到的铜不含杂质。

②丙实验方案能得到纯净的金属铜,其步骤③中产生有毒的汞蒸气,应增加冷凝回收装置。

(2)n(MgO)==745 mol   

n(MgCl2)=-745=255 mol

m(MgCl2)=255×95=24225 g=24.225 kg

据质量守恒:36.5%的盐酸质量=203-29.8-24.2=149 kg。

27.(10分) ①A: CH3OH; H: CH3CH2CH2CH2OH;同系物。

②HOCH2CHO +2Cu(OH)2 HOCH2COOH+Cu2O+ 2H2O

浓硫酸

 


 
HOCH2CH2OH +2CH3COOH        CH3COOCH2CH2OOCCH3 +2H2O

(每空2分,共10分)

28.(1)加成、消去(各1分,共2分)

(2) (各2分,其4分)

(3)+C16H33OH +H2O(2分)

n +n (2分)


29.答案:(1)(1分) 离子键、非极性键1分)  离子1分)

(2)碳酸钠1分)  O=C=O 1分) 直线型  1分)

(3)金刚石 (1分) NaCl为离子晶体而CCl4为分子晶体(1分)

(4)4.0×10-8 cm (2分)

解析:由题意知X、Y、Z、W分别为:C、O、Na、Cl。

(1)Na2O2的电子式为:,含有离子键、非极性键,为离子晶体。

(2)C、O、Na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为碳酸钠;CO2的结构式为:O=C=O,直线型分子。

(3)C、O、Na、Cl四种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原子晶体金刚石熔点最高、硬度最大;由于NaCl为离子晶体而CCl4为分子晶体,故NaCl晶体的熔点比CCl4晶体明显的高。

(4)ZW晶体为NaCl晶体,可选定题干图示的一个晶胞来进行计算。

利用“均摊法”可知一个晶胞含有的Na+—Cl离子对数为4。

一个晶胞的质量:m(晶胞)=×4=3.887×10-22 g 

一个晶胞的体积:V(晶胞)===1.767×10-22 cm3

设晶胞中两个最近的Na+中心间的距离为a,则:

(a)3=V(晶胞),解得a=4.0×10-8 cm

故两个最近的Na+中心间的距离4.0×10-8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