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考前训练题

2014-5-11 0:31:57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毒韭菜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关于食品质量的报道中不断有①“致癌农药”、②“苏丹红”、③“碘元素”、④“亚硝酸盐”等化学名词出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化学性污染正成为危急食品安全的一大“杀手”。上述化学名词所提到的物质中,在某食品添加剂中允许含有且符合限量时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A.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只有③

2.如图是某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该分子中A、B两种元素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Cl6

B.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C.该化合物在固态时所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

D.该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键,也不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3.上世纪50年代日本西部的婴儿大批发生贫血、腹泻、呕吐等症状,经调查都是食用“森永”牌奶粉所致,化验发现奶粉中含As量极高,As的来源是由于加入奶粉中的稳定剂Na2HPO4中含As严重超标。A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四周期IVA族  B.第五周期IVA族   C.第四周期VA族    D.第五周期VA族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 g钠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NA个C2H2 分子与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 NA

C.任何气体单质在标况下体积为22.4 L,则含有2NA个原子

D.在1 L 1 mol/L Na2S溶液中,含有NA个S2

5.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O2(g)=2CO2(g);△H=-566kJ·mol1   CH4(g)+2O2(g)=CO2(g)+2H2O(1);△H=-890kJ·mol1

又知由H2与O2反应生成液态H2O 比生成气态H2O 多放出44kJ/mol的热量。则CH4 气体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H4(g)+O2(g)  CO2(g)+CO(g)+4H2O(1) △H=-1214kJ·mol1

B.2CH4(g)+O2(g)  CO2(g)+CO(g)+4H2O(g) △H=-1038kJ·mol1

C.3CH4(g)+5O2(g)  CO2(g)+2CO(g)+6H2O(1) △H=-1538kJ·mol1

D.3CH4(g)+5O2(g)  CO2(g)+2CO(g)+6H2O(g) △H=-1840kJ·mol1

6.阻断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金刚乙胺,对于多种甲型流感病毒都具很好

的抑制作用,金刚乙胺可由金刚烷制得。1-溴金刚烷的结构如图所示,若

它与NaOH醇溶液反应后所得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只有一个

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A.5种          B.4种       C.3种       D.2种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足量硫化氢气体通入硫酸铁溶液中:H2S+Fe3+=Fe2++S↓+2H

B.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2++2H2O+NO↑

C.醋酸溶液与纯碱反应:CO32+2H=H2O+CO2

D.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aHSO4在溶液中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8.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大量共存的是

A.K+ Na+ HSO3 NO3              B.Mg2+ Al3+ SO42 OH

C.K+ Fe2+ Cl S2              D.K+ Ba2+  NO3  SO32

9.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10.醋酸钡[(CH3COO)2Ba·H2O]是一种媒染剂,有关0.1 mol/L醋酸钡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不正确的是

A.c(Ba2)>c(CH3COO)>c(OH)>c(H)  B.c(H)+2c(Ba2)=c(CH3COO)+c(OH)

C.c(H)=c(OH)-c(CH3COOH)         D.2c(Ba2)=c(CH3COO)+c(CH3COOH)

二.选择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如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化学实验的的原理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溴水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B.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要加入少量还原铁粉

C.用固体NaOH与NH4Cl在玻璃试管中混和加热制NH3 D.用Fe3+检验工业废水中是否含有苯酚

12.25℃某一元强酸的体积为Va、pH=a,和体积为Vb、pH=b为的一元强碱混合后的pH为7,已知Va<Vb,且a=0.5b,则b的取值范围是:

A.7/2<b<14/3    B.7<b<28/3      C.8<b<13        D.9 <b<12

13.下列各组中的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浓硫酸与溴化钠强热制溴化氢气体    B.用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检验亚硫酸钠是否被氧化

C.用新制氢氧化铜鉴别甲醇、甲醛和甲酸溶液  D.用溴水鉴别苯、苯酚和苯乙烯

14.如右图所示,一定条件下将1mol A2气体和3molB2气体充入一容积可

变的密闭容器中,可滑动的活塞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恒温恒压下发生

如下反应:A2(g)+3B2(g)2AB3(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活塞位置如

图2所示,则平衡时A的转化率是

A.20%        B.40%        C.60%        D.无法确定

15.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意外发现,将一定量的盐酸克仑特

罗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明显促进动物生长,并增加瘦肉率。后来饲料生

产及饲养行业干脆就称盐酸克仑特罗为“瘦肉精”。

盐酸克仑特罗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盐酸克仑特罗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消耗3 molH2

B.盐酸克仑特罗的化学式为 C12H18Cl2N2O·HCl

C.盐酸克仑特罗中含有酚羟基,遇Fe3+显紫色

D.盐酸克仑特罗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所得的有机物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16.相同条件下,下列装置中指定电极的电极反应式相同的是

A.②④⑥⑦⑩     B.①③⑤⑧⑨     C.②③④⑤⑥⑦⑩  D.①③⑤⑦⑨

17.向一定量的Cu、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300mL 1mol/L的HCl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红色出现,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固体的质量减少了

A.6.4g         B.4.8g          C.2.4g          D.1.6g

18.将CO2和NO的混合气体40毫升缓缓地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当保持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时,体积缩小为20毫升(设NO2与Na2O2不反应),那么原混合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比可能是

A.1∶2        B.4∶3          C.5∶6          D.8∶7

19.如下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

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

F极附近显红色。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B极是正极

B.(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均有单质生

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2∶2

C.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G应该是Ag,电镀液

选是AgNO3溶液

D.装置(丁)中X极附近红褐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负电荷

20.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

盐酸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第Ⅱ卷(非选择题 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1分)

21.(10分)

⑴(3分)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选填序号)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硝酸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C.实验室做关于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到废液缸中

D.制乙烯时,用量程为300℃的温度计代替量程为200℃的温度计,测反应液的温度

E.蒸馏石油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碎瓷片,立刻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

F.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将1体积的酒精倒入3体积的浓硫酸中

(2)(8分)①实验室可利用下图1所示

装置来制取气体      (写出两

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式);②已知草酸(乙

二酸)在受热时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H2C2O4 CO↑+CO2↑+H2O↑。

某同学拟用图1的改进装置图2来验

证上述反应中有CO2和H2O生成。      图1             图2

已知:草酸晶体的化学式为:H2C2O4·2H2O,熔点为100.1℃,分解温度约为170℃~180℃。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处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a:                 

b:                       c:                  

22.(10分)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mL1.0mol/L盐酸跟50mL1.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

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

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

(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

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31.6

6.6

2

25.1

25.1

25.1

31.8

6.7

3

25.1

25.1

25.1

31.9

6.8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和液的比热容 C=4.18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4)影响中和热测定结果的关键因素在于:                       

23.(10分)高中化学中学教材有如图3所示的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该实验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硫气体放出,污染室内空气,严重地

损害师生健康.为此某课外小组对此实验

进行如图4所示的改进,改进的实验操作

简单现象明显,并且几乎无二氧化硫气体

泄漏。实验步骤如下:①首先按装置图安

装仪器,安装仪器时,在支管胶塞的铁丝

构上挂一片品红试纸。②向试管中加入约10    图3           图4

毫升的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将铜片向上提起,铜片先不要伸入浓硫酸中),当加热至沸腾时,把铜片放下,使其完全浸入浓硫酸中,反应即刻发生。等不需要反应时停止加热并将铜片提起,离开浓硫酸,反应就停止了。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4所示,铜片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后可看到的现象有:             

(2)塑料袋作用是:                                

(3)为了防止反应结束后留在试管中的气体和塑料袋中的气体污染环境,可进行的操作是:

                                      

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24.(8分)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C和E均为2.0摩,设D为x摩、F为y摩。当x、y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

(1)若x=1、y=3,

反应   (填A.正向

进行 B.逆向进行C.已达

平衡状态)。其理由是

                                      

(2)若      与     , 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

     (填A相等、B不相等或C不能确定).其理由是:             

25.(11分)有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已知: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E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D元素的单质常用于野外焊接铁轨,C元素是所在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一种。

(1)试写出A、B两种元素形成的不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2)试写出工业上用电解方法冶炼D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C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写出实验室制取单质E的化学方程式:                    

26.(10分)取一定质量的NaBr、NaI的混合物平均分成五等份,分别加水配成溶液并编号为甲、乙、丙、丁、戊,在分别向各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氯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干、灼烧得固体,通入氯气的体积与最终所得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编号

 甲

丁 

固体组成

NaI NaBr NaCl

NaCl

氯气的体积/mL

  V

  2V

  3V

  4V

  5V

固体质量/g

 54.62

 43.64

 35.48

 30.14 

 29.25

(1)请填写表中空白;(2)标准状况下氯气的体积V为  ,原混合物中NaBr的物质的量为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7.(10分)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6O2,它们都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A能发生银镜反应而B不能,A还能与溴水反应,1molA与足量溴水反应时消耗2mol Br2 ,B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 。由A转化为B的过程可表示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C          、D             

(2)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A与溴水的反应:                   

  B与E在浓硫酸存在下的反应:                       

(3)在A转化为B的过程中第④步反应若溴水足量,再进行第⑤步反应,则生成的产物中可能含有碳碳叁键,试写出其含有碳碳叁键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有几种写几种)        

六.(本题包括2小题,选做其中一道,共10分)

28.甘油松香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松香酯,俗称酯胶,是由甘油与松香反应而得的。松香的结构简式如图1所示:

(1)试写出松香的化学式:

             

(2)若用R-COOH来表示松

香的结构简式,试写出生成甘油三松香酯的反应方程式:              

(3)若1mol松香分子与1mol Br2反应,再在NaOH的醇溶液中发生反应后,再酸化可得如图2所示的物质。试写出松香分子与Br2反应生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             

(4)若已知苯环侧链上的第一个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的话,不论侧链有多长,都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羧基,则如图3所示的物质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29.(1)原子形成化合物时,电子云间的相互作用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会产生影响。试回答:

①BF3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形,NF3 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形;

②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在有机化合物中价电子均参与成键,但杂化方式不一定相同。在乙烷、乙烯、乙炔分子中,碳原子进行sp3杂化的分子是(写结构简式)      ,存在一个π键的分子是(写名称)    

③H2O、NH3、CH4分子中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原因是           

(2)下图为CaF2、H3BO3(层状结构,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结合)、金属铜三种晶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I所示的CaF2晶晶体中与Ca2最近且等距离的F数为   ,图III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形成晶体后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数为   

②图II所示的物质结构中最外能层已达8电子结构的原子是   ,H3BO3晶体中B原子个数与极性键个数比为     


高三化学 答题卷

高三(  )班  学号       姓名               分数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1分)

21.(11分)(1)           (2)①                  

②a:                                        

b:                                     

c:                                        

22.(10分)(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23.(10分)(1)                                  

                                      

(2)                                                       

(3)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24.(8分)(1)                                  

                                        

(2)                                       

                                      

25.(10分)(1)        ;(2)                       

(3)             ;(4)                       

26.(11分)(1)

编号

 甲

丁 

固体组成

NaI NaBr NaCl

NaCl

(2)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7.(10分)(1)C               、D                  

(2)                                      

                                          

(3)                                        

六.(本题包括2小题,选做其中一道,共10分)

28.(1)_____________,(2)                           

(3)                 ;(4)                   

29.(1)①      形,      形;②                     

                                     

                                     

(2)①                ;②                   


汕头市金山中学2007届高三化学 答案卷

一、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D

B

D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B

B

AB

A

C

BD

BC

D

21.(11分)(1)ACEF(3分,漏一个或多一个均扣一分,扣完为止)

(2)①O2、NH3、CH4等(2分)

②试管口应向上倾斜大约45°,由于草酸晶体的熔点比其分解温度低,所以晶体在分解之前就已熔化流向试管口而无法继续实验;(2分)

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也可能是乙二酸蒸气溶于石灰水形成的草酸钙沉淀;(2分)

不能证明草酸分解有水生成,因为使用的是草酸晶体,加热后,草酸晶体失去结晶水,即有水生成。(2分)

分解产生的CO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污染环境。(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22.(10分)(1)偏低 (2分)  (2)-56.01kJ/mol;(2分)

(3)偏低(2分),由于醋酸电离要吸热,造成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低。(2分)

(4)略(本设问是开放型的,若考生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

23.(10分)(1)支管口有白雾,试管中出现绿色,品红试纸褪色,铜片部分溶解。(回答出一个给1分,共4分);

(2)收集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2分,各1分)

(3)在反应后的试管中、塑料袋中加适量的碱吸收SO2气体(2分)

SO2+2OH=H2O+SO32或SO2+OH=HSO3(2分)

24.(8分)(1)C(2分)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表明左右物质的量均为6mol.当x=1、y=3,右侧物质的量刚好是6mol(2分)

(2)B(2分)是通过调节温度达到左右两侧物质的量相等的,故两种情况温度不同,A的含量不一样。(2分)

25.(10分)(1)(2分)(2)2Al2O34Al+3O2 ↑(2分)

(3)2Na+O2 Na2O2(3分)(4)MnO2 +4HClMnCl2 +Cl2↑+2H2O(3分)

26.(11分)(1)NaI、NaBr、NaCl;(3分)  NaBr、NaCl;(2分) NaBr、NaCl;(2分)

  (2)1344mL;(2分) 1.0 mol(2分)

27.(10分)(1)(2+2分)

(2)(2 分)

   方程式 略(2 分)

(3)(2分)

28.(10分)C20H30O2(2分)

(3分)


(3分)             (2分)

29.(10分,每空1分)

1、(1) 平面三角 ,  三角锥   (2) CH3CH3 , 乙烯

(3) CH4>NH3>H2O , 由于NH3分子中有1对孤对电子,H2O分子有2对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增大,故键角逐渐减小。      

2、(1) 8 ,  12    (2) O  ,  1∶6


26.解析:(1)C12通入NaI与NaBr的混合溶液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2NaI+C12==2NaCl+I2 2NaBr+Cl2===2NaCl+Br2

   又因为还原性强弱的关系是I>Br,所以是I先被C12氧化,Br后被氧化,根据最终所得NaCl固体质量为:29.25 g,可计算出原混合物中。原混合物质量应小于75g(假设全部为NaI)大于51.5g(假设全部为NaBr)。甲固体质量大于51.5g,说明甲中仍含有NaI。甲固体组成为NaCl、NaBr、NaI。当C12的体积相同时,两反应的固体差量关系为:  

 2NaI+C12===2NaCl+I2   △w

    1 mol        183 g 

 2NaBr+C12===2NaCl+Br2 △w

  1 mol       89 g

后者是前者的,甲与乙的质量之差为10.98 g。而乙与丙的质量之差为8.16 g,,说明说明乙中仍含有NaI。乙的固体组成为:NaI、NaBr、NaCl。同时也说明丙中无NaI。丙固体组成为:NaBr、NaCl。丁与戊仍存在差量,说明丁中仍含NaBr,丁固体组成为NaBr、NaCl。

 (2)选取甲与乙或丙任何一组数据可求出V值。

 选取甲乙组数据计算如下:

C12+2NaI===2 NaCl+I2 △w

 22.4L        183 g

 V(Cl2)         10.98 g 

 

 由甲与乙的质量差量可推知原混合物质量为:54.62 g+l0.98 g=65.6 g

 设原混合物中NaBr、NaCI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列式:

 解得x=0.2  y=0.3 ,n(NaBr)=0.2 mol。

 答案(1)甲:NaCl、NaBr、NaI  乙:NaCl、NaBr、NaI  丙:NaBr、NaCl 丁:NaBr、NaCl

 (2)1344 mL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