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第二复习专题强化训练9

2014-5-11 0:31:57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9

化学实验(90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Al:27 C:12 H:1 O:16 Mg:24 P:31 K:39 Cu:64 Na:23

一、选择题(每题有1到2个正确答案,20分)

1.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甲酸钠溶液中加新制的Cu(OH)2并加热

确定甲酸钠中含有醛基

B

向苯酚的饱和溶液中滴加稀溴水

制备三溴苯酚

C

向酒精和醋酸的混合液中加入金属钠

确定酒精中混有醋酸

D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2.根据实验现象所作的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无色试液 出现银镜     结论:试液中有醛类物质 

B.无色试液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试液中含有Ca(OH)2

C.无色试液 试液变红    结论:试液显碱性

D.无色试液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试液中含有SO42-离子

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稀硝酸清洗不慎将浓H2SO4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 NaOH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10% NaOH溶液用分液漏斗将苯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中,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4.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苯(苯酚):加入NaOH溶液,分液;乙醇(乙酸):加KOH溶液,分液;苯(甲苯):加KMnO4/NaOH溶液,蒸馏;乙烷(乙烯):酸性KMnO4溶液,洗气;乙酸乙酯(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淀粉溶液(葡萄糖):渗析;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分液,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⑦

5.某化学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

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用水来吸收尾气

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

6.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代号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同温下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

Na2SO4溶液的酸碱性

比较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C

AlCl3MgCl2溶液中通人过量氨气

比较镁与铝单质的还原性强弱

D

同温下用同一电路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

盐酸和某一元酸溶液导电能力

比较该一元酸与盐酸酸性的强弱

7.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8.某含有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将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滴加足量的新制氯水,有气泡生成,溶液变黄色;②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显蓝色。依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该溶液

A.一定存在Fe2、Br、CO32-               B.一定呈碱性

C.一定不存在I、SO32                 D.可能存在NH4

9.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OH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10.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常用于分离互相溶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以NH4HCO3为原料,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

二、填空题(80分)

11.(16分)(1)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合理的是(多选倒扣分)_____________

a中和热测定实验时,如果没有环形玻璃棒,可用环形铜质搅拌棒代替

b.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

c.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 NaOH固体,配制10% NaOH溶液

d.向Na2CO3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可检验NaOH的存在。

e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f.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2)下列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填顺序字母)

A.从试剂瓶中取出并切下使用的钠块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过滤时,将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棒上,将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上

C.蒸馏时,冷凝水流应从冷凝管下端口进,上端口出

D.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导气管出口端不能插人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以下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①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②不宜用瓷坩埚灼烧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固体

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NaCl固体配制100 mL 1 mol/LNaCl溶液

④用稀硝酸洗涤做“银镜反应”实验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银

⑤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以制得Fe(OH)3胶体

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可先将氯化亚锡溶解在盐酸中,再加入蒸馏水稀释,最后加入少量锡粒

 (4)下列实验没有错误的是        

(5)下图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有的仪器被放大)

     

A图中液面所示溶液的体积为    mL,用上述四种仪器中的某种测量一液体的体积,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mmL,若m>n,则所使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标号)

12.(15分)Ⅰ:物质的分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填写下列物质分离时需使用的方法(不必叙述操作细节)。

(1)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        

(2)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3)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         

(4)胶体中分离出可溶电解质       

(5)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的分离         

Ⅱ:已知多种重金属化合物能催化H2O2的分解。下图是氨的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试管中加入过量浓氨水并滴入2ml 5%AgNO3溶液;A为胶头滴管,预先吸有25%的H2O2溶液; B中装有铂石棉催化剂。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将A中的H2O2溶液慢慢地滴入试管,试管内产生大量气体。不久,锥形瓶C内出现红棕色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反应中能催化分解H2O2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2)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本实验还可以改用其他药品,例如在试管中加固体       ,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液体       

(5)除干燥装置外,此实验装置的缺点是还缺少      装置。

13.12分)我国中医药已有数千年历史,其独特的疗效使得经深加工的中药产品正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但国外在进口中药时对中药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等各项指标检查是非常严格的,因此把好出口中药的质量关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介绍了分析实验室对中草药中可能的残余有毒元素As的检验方法和步骤(As在中草药中主要以As2O3的形式存在):

1000g中草药样品进行前期处理制得待测溶液,此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As元素将转化为H3AsO3

将待测溶液转移入250mL锥形瓶中,并加入230.2%的淀粉溶液;

用标准碘溶液滴定待测溶液至终点,消耗20.25mL标准I2溶液,其间发生反应:

H3AsO3 I2 H2O→H3AsO4 I H(未配平)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如何对少量的中草药样品进行前期处理制得待测溶液?          

                                       

2)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__H3AsO3__I2__H2O— __H3AsO4__I__H

30.2%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如何判断滴定到达终点?        

4)题中所用标准碘溶液并非将碘单质直接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得,而是由0.1070gKIO3、过量的KI以及酸混合,并将其准确稀释到1000 mL而制得,请用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说明标准碘溶液的形成过程                 

5)我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限定:绿色中药的砷含量不超过2.000mg/kg,试计算说明该中草药样品是否合格?(不需计算过程)计算可知该样品砷含量约为    mg/kg,故该草药样品    (填“合格”或“不合格”)。

14.(12分)(ⅰ)用装置AB和乳胶管组成装置,用于收集已经干燥NH3气体(装置A已经过了气密性检查;可供选用的试剂有碱石灰、水和酚酞)。


回答下列问题:

干燥剂碱石灰应放在________中(填广口瓶代号)。

NH3气体进入B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上述可供选用的试剂改成浓硫酸和石蕊溶液,仍用装置AB和乳胶管组成装置,

还可收集其它气体,请列举可收集的气体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

(ⅱ) 粗盐经提纯后得到NaCl溶液,再经蒸发、结晶、烘干得精盐。

蒸发操作中使用到的瓷质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同学将所得精盐配成溶液,用于另一实验。实验中需要用80mL,1mol/L的NaCl溶液,配制过程中用托盘天平称取的精盐质量为­­_________g,用于定容的仪器的规格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4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NaHCO3、NaCl、NH4Cl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侯氏制碱法”提出下列三种制备NaHCO3的实验方案。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2较合理,请说明方案3的不足之处是        

方案1:分别将二氧化碳和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方案2:将二氧化碳通入含氨的NaCl饱和溶液;

方案3:将氨气通入含二氧化碳的NaCl饱和溶液中。

根据方案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装置图:

步骤1:配制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在1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20mL氨水(体积比1:1),再加入8g食盐,塞紧橡皮塞,振荡几分钟,过滤除去不溶物,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

步骤2:制备碳酸氢钠。按图组装实验装置,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各仪器中加入相应的试剂,开始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在30℃—35℃(大于35℃时NH4HCO3会分解)和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反应结束后,把锥形瓶浸入冷水中,使较多的晶体析出,过滤、洗涤。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控制反应温度在30℃~35℃,应采用的操作方法是          

装置B中试剂是     ,它的作用为            

装置C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步骤2中所得晶体是碳酸氢钠而不是氯化钠的的实验方法和现象是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16.(11分)常温下,在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请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能够发生反应。

(1)在答题卡的方框中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包括反应时容器中的物质),并用图中玻璃容器旁自左至右分别用A、B、C……符号标明。

本题装置示意图中的仪器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玻璃导管之间的联接胶管等,在示意图中不必画出。如需加热,在需加热的仪器下方,标以“△”表示。

(2)请写出在图上用A、B、C……各玻璃容器中盛放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A      、B      、C      、D      、E     

(3)能够说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能够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或操作)是      

                                       

(4)停止反应,待装置冷却后,取出反应过的还原铁粉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所得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9参考答案

1-10 A、C、B、C、AD、AB、B、CD、BD、AC

11.(1)bde(4漏选、错选1个扣2分) (2)BCD(4漏选、错选1个扣2分)

(3)②④⑥(4漏选、错选1个扣2分) (4)D (2) (5)28.0 (1) C  (1)

12. Ⅰ:(5分)(1)分液 (2)过滤  (3)蒸发 (4)渗析 (5)蒸馏(或分馏)

(各1分,错别字不给分)

Ⅱ:(10分)1[Ag(NH3)2]+ {[Ag(NH3)2]OH[Ag(NH3)2]NO3}2分)

Pt

 
2O2NH3,(各1分,共2分) 

34NH3+5O2  4NO+6H2O 2无反应条件扣1

 (4)Na2O2  浓氨水 12 5)尾气吸收 2

13.12分)

1)取少量样品于坩锅内灼烧成灰,将灰转移至烧杯中并加入蒸馏水煮沸趁热过滤,取滤液恢复至室温后得待测溶液(3分)。

21111222分)。

3)作为指示剂以判断滴定的终点(1分);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保持半分钟不变色 2分)。

4IO35I6H3I23H2O1分)。

5)在2.278mg/kg2.279mg/kg范围内均可得分2分); 不合格(1分)。

14.(12分)

(i)(1)I (2分) (2)B中溶液变红、液面上下波动(只答B中溶液变红也可给2分)(2分)(3)HCl、SO2、NO2等(2分)

(ii)(1)蒸发皿(2分)    (2)5.9或5.8   100mL 容量瓶(各2分)

15.每空2分).(1)二氧化碳在水(NaCl溶液)中溶解度小,不利于NaHCO3的生成

(2)①水浴控温

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④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盐酸,反应激烈冒出大量气泡,最后剩余物全部溶解,说明得到的晶体为NaHCO3(如果加入盐酸后晶体全部溶解而无气泡产生,则得到的晶体可能是食盐)(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⑤先向少量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

16.(1)和(2)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要证明反应确实能够发生,就要证明有新物质生成,这里比较简单的是证明有氢气生成。因此实验装置应该包括有序的三个部分:水蒸气发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在检验产生的氢气时要注意水蒸气的干扰,因为水蒸气不可能与铁粉完全反应,必定会随气流排出。(可有三种方案)

方案一:

AH2O和碎瓷片;BFe;C碱石灰;D空气

方案二:

AH2O和碎瓷片;BFe;C;D

方案三:

AH2O和碎瓷片;BFe;C碱石灰;DCuO

(3)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试管口,使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爆鸣声,说明有氢气产生,从而说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或:黑色固体变红,右端管壁有水珠,说明有氢气产生,从而说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4)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