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Al:2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报道,全球每年发生金属腐蚀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下列各电
极反应式中,能表示铁的电化学腐蚀的是( )
①Fe—2e—=Fe2+ ②2H++2e—=H2↑ ③Fe—3e—=Fe3+
④2H2O+O2+4e—=4OH— ⑤4OH——4e—=2H2O+O2↑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2、下列叙述从化学角度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被蜜蜂蛰咬后,可涂抹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减轻疼痛
B、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可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C、燃料煤脱硫后使用,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氟利昂(CCl2F2)或NOx都可破坏臭氧层,而导致“温室效应”
3、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由单质直接制得的是( )
A、H2SO4 B、HCl C、NH4NO3 D、FeCl2
4、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红褐色液体,该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光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Fe2O3生成
5、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8.0g 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B、11.2L O3所含的原子数约为1.5×6.02×1023
C、标准状况下,22.4L 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约是为 2×6.02×1023
D、0.1 mol Br原子中含中子数约为4.6×6.02×1023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a2+、HCO3—、Cl—、K+ B、Al3+、AlO2—、HCO3—、Na+
C、Fe2+、NH4+、SO42—、S2— D、Fe3+、SCN—、Na+、CO32—
7、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
A、气体1是CO2,气体2是NH3 B、通入的NH3必须过量
C、CO2可被循环使用 D、生成1mol(NH4)2SO4至少消耗2 mol NH3
8、常温下,分别在pH = 1的酸和pH = 14的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放出H2的量前者多,其原因可能是( )
A、酸是多元强酸,酸、碱溶液体积相同 B、酸是一元弱酸,酸、碱溶液体积相同
C、酸是硝酸,其体积比碱溶液大 D、酸是强酸,其浓度比碱溶液大
9、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g)+NO2(g)NO(g)+ SO3(g)
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通入少量的O2,此时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容器内压强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D、容器内压强不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0、向物质的量相等的硫酸铝和硫酸铵溶于水形成VmL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氢氧化钠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混合溶液中两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体积(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中含氧量高于河水
B、相同温度下,1 mol/L氨水溶液与0.5 mol/L氨水溶液中,c(OH—)之比是2:1
C、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Na2S、Na2SO4、NaHSO3、H2SO3四种稀溶液所含带电粒子数由多到少
D、H2S、HCl、PH3的热稳定性由弱到强
12、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a、b、c 同周期,c、d是同主族。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b与c形成离子化合物b3c。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a>b>c B、原子半径:c>a>d
C、单质的活泼性:c>a>d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d>c>a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NH4++OH— NH3 ↑+H2O
B、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C、FeBr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2Fe2++2Br—+2Cl2 ==Br2+4Cl—+2Fe3+
D、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Ca2++2HCO3—+2OH—==CaCO3↓+2H2O+
CO32—
14、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A(g)B(g)达到化学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某种组分质量分数(ω)与压强(P)和温度(T)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纵坐标表示A的质量分数
D、该反应的△H<0
15、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鉴定SO42—: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B、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C、Na2CO3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
16、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的(NH4)2SO4溶液中:c(SO42—) > c(NH4+) > c(H+) > c(OH—)
B、0.2mol/L的Na2CO3溶液中:c(OH—)= c(HCO3—) +c(H+)+2 c(H2CO3)
C、0.1mol/L的NH4Cl溶液与0.05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混合溶液中:
c(Cl—) >c(NH4+) > c(Na+)> c(H+)> c(OH—)
D、c(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l溶液中:
c[(NH4)2SO4] < c[(NH4)2CO3] < c(NH4Cl)
17、常温下,向0.1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导电能力:a<b<d<c
B、溶液的pH:a<b<c<d
C、a溶液和b溶液呈酸性
D、c溶液和d溶液呈碱性
18、工业上由二氧化锰制备高锰酸钾可分二步进行:①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钾共熔并通入氧气2MnO2 + 4KOH +O2 2K2MnO4 +2H2O;②电解锰酸钾溶液:2K2MnO4 +H2O2KMnO4 +H2↑ +2 KOH 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性:KMnO4 >K2MnO4 >O2
B、每生成1molKMnO4共转移6mol电子
C、第②步电解时,KMnO4在阳极区生成
D、第②步电解时阴极周围pH减小
19、观察化学实验,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分析推论中,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存在
B、加入氨水时生成白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3+存在
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存在
D、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32—存在
20、将15.6gNa2O2和5.4g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
A、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的气体(标准状况)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7.8g的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1.5mol/L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1、(10分)用右图装置,进行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同时,为了防止污染,在试管B里盛放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
(1)若实验使用的试剂是质量分数为63%的硝酸和小铜片,操作中怎样加入硝酸和铜片才能避免铜片与硝酸刚一接触时生成的气体外逸到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使用的试剂是1mol•L—1的硝酸和小铜片,则A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试管B中的溶液所含的溶质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从上述实验中获得纯净、干燥的NO,其方法是 。
22、(8分)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1)操作Ⅱ的名称是
(2)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3)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 、
(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4)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3、(12分)常温下,在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请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能够发生反应。
(1)在答题卡的方框中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包括反应时容器中的物质),并用图中玻璃容器旁自左至右分别用A、B、C……符号标明。
①本题装置示意图中的仪器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玻璃导管之间的联接胶管等,在示意图中不必画出。如需加热,在需加热的仪器下方,标以“△”表示。
(2)请写出在图上用A、B、C……各玻璃容器中盛放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A 、B 、C 、D 、E 。
(3)能够说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能够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或操作)是
。
(4)停止反应,待装置冷却后,取出反应过的还原铁粉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所得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7分)
24、(8分)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1)肼(N2H4)是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将NH3和NaClO按一定物质的量比混合反应,生成肼、NaCl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
(2)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和强还原剂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大量热。已知12.8g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1mol液态水变成1mol水蒸气需要吸收44kJ的热量。写出液态肼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3)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航天事业上有广泛应用。氮化硅陶瓷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氮化硅(Si3N4)晶体是一种超硬物质,耐磨损、耐高温。氮化硅晶体类型是 ;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
25、(8分)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 ,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 。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 + H2O(g) CO2(g) + H2 (g) △H1 <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mol/(L•min)
(3) 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 状态;
C1数值 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26、(11分)
25℃时,将体积Va,pH=a的某一元强碱与体积为Vb,pH=b的某二元强酸混合。
(1)若所得溶液的pH=11,且a=13,b=2,则Va︰Vb= 。
(2)若所得溶液的pH=7,且已知Va>Vb,b=0.5a,b值可否等于4(填“可”或“否”)
,其理由是 。
(3) 为了更好的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的定义为
AG=lg。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AG= ,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 (要简化)。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7、(10分)、Y、Z、W为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
① X可分别与Y、W形成X2Y,X2Y2、XW等共价化合物;
② Z可分别与Y、W形成Z2Y、Z2Y2、ZW等离子化合物。请回答:
(1)Z2Y的化学式是 。
(2)Z2Y2与X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如右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溶液的ZW饱和溶液,C(I)、C(II)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1后,C(I)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此时C(I)的电极名称是 (填写正极或负极); C(II)的电极反应式是 。
(4)铜屑放入稀硫酸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X2Y2,铜屑可逐渐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8、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1)碘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第 族。
(2)步骤①加Fe的目的是 。
(3)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 ,考虑原料循环利用,若将该副产物制成生产所需的试剂,先后还需加入 来进行处理。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6)第⑤步操作可供提纯I2的两种方法是 和 。
参考答案
一、二小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D | B | C | D | A | A | B | B | A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C | CD | B | AD | D | BD | BC | C | C | CD |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21、(1)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浓硝酸,将试管斜放,再把铜片放在试管内壁,塞紧胶塞,慢慢到直立试管,使铜片沿试管内壁滑下,与浓硝酸接触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NO+O2==2NO2 ,NaOH、NaNO3、NaNO2(3)用水洗涤,再用浓硫酸干燥
22、(1)蒸发;(2)NaCl质量;(3)烧杯、玻璃棒;(4)偏大
23、(1)和(2)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要证明反应确实能够发生,就要证明有新物质生成,这里比较简单的是证明有氢气生成。因此实验装置应该包括有序的三个部分:水蒸气发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在检验产生的氢气时要注意水蒸气的干扰,因为水蒸气不可能与铁粉完全反应,必定会随气流排出。(可有三种方案)
方案一:
A、H2O和碎瓷片;B、Fe粉;C、碱石灰;D、空气
方案二:
A、H2O和碎瓷片;B、Fe粉;C、水;D、水
方案三:
A、H2O和碎瓷片;B、Fe粉;C、碱石灰;D、CuO
(3)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试管口,使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爆鸣声,说明有氢气产生,从而说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或:黑色固体变红,右端管壁有水珠,说明有氢气产生,从而说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4)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7分)
24(1)2NH3+NaClO=N2H4+NaCl+H2O NaCl
(2)N2H4(l)+2H2O2(l)=N2(g)+4H2O(l);△H=-817.625KJ/mol
(3)原子晶体 共价键
25、(1)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1分)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1分)(2)0.03(2分)
(3)① 平衡(1分) ;大于 (1分) ② d (1分) ; a (1分)
26、(1)1︰9(2分)
(2)可(2分),若b=4, cb(H+)=10—4 mol·L—1,a=8 ,ca(OH—)=10—6 mol·L—1;
中和时应该有Va×ca(OH—)=Vb×cb(H+),即= Vb×cb(H+)/ Va×ca(OH—)
=10—4/10—6 =100︰1,与题设Va>Vb相符合。(3分)
(3)0(2分),2(7—pH)或者14—2pH(3分)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7、(1)Na2O (2分)(2)2Na2O2+2H2O=4NaOH+O2↑(2分)
(3)负极 Cl2+2e-=2Cl- (4分)(4)Cu+H2O2+2H+=Cu2++2H2O (2分)
28、(1)5,ⅦA (2分)(2)使碘化银转化成碘化亚铁(FeI2)和单质银 (2分)
(3)2FeI2+3Cl2 =2I2+2FeCl3(1分)(4)Ag(1分),稀硫酸(1分)、稀硝酸(1分)
(5)2AgI 2Ag+I2(1分)(6)升华 萃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