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第一次综合模拟练习试题

2014-5-11 0:31:58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第一次综合模拟练习试题

 1、试卷由三部分构成:第Ⅰ卷选择题(必做)、第Ⅱ卷非选择题(必做)、第Ⅲ卷非选择题(选做)。

2、考试时间150分钟,每位考生最高可得24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包括22小题,共88分,全部必做)

考生注意: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写改动后的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为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计60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得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叶肉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不断更新

B.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C.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同化作用

D.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2.下列曲线图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学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OB期间植物也在进行光合作用。

B、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时的百分比 

C、生产上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1曲线表示单子叶植物

D、丁图中动物甲表示恒温动物

3.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  )

  A.(1)(2)      B.(1)(4)      C.(2)(3)      D.(2)(4)

4.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SARS病毒  ⑥噬菌体

A.从结构和成分看,③④⑥是原核生物,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B.从新陈代谢类型看,②⑤是厌氧型,①④是兼性厌氧型

C.从生殖方式看,①能进行有性生殖和出芽生殖,②③④⑥能进行分裂生殖

D.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①②属于分解者,③④属于生产者

5.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也就死亡了

C.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

D.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6.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D.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的是②③④

7.如图是某家庭遗传病系谱图.请分析,若7号与8号婚配,所生子女患该遗传病的几率是

A.2/3          B.1/3              C.3/4          D.3/8

8.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入射的太阳能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15000     1800       250        40

    13200       1550       210        40

植物未利用的能量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做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下列说法正确合理的是:

    A.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已发现了大量新分子,但还没有制造出新分子

    B.凡是纯天然的物质,一定比人工制造、合成的物质好

    C.黄河水是由浊液、胶体、溶液组成的混合体系

    D.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都是化合态的物质

10.对下列化学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A.在反应2KClO3 2KCl+3O2 中,MnO2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B.在反应4HCl(浓)+MnO2 Cl2+MnCl2+2H2O中,MnO2得到电子,被氧化

    C.利用反应NH4HCO3+2NaOH=NH3+Na2CO3+2H2O ,△H<0可以设计成电池

    D.反应CuSO4·5H2OCuSO4+5H2O 变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11.溶液是一个均匀、稳定的体系,下列关于溶液的观点正确的是:

    A.溶液中所有的微粒都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B.在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中,n(Na+)=2n(CO32-)+2n(HCO3-)+2n(H2CO3)

    C.体积相同、溶质浓度相同的NaCl、NaHCO3溶液,离子总数相同

    D.酚酞—NaOH溶液和品红溶液,都显示红色,说明含有的微粒相同

1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合理的是:

   A.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人为规定的相对数值,与元素原子的质量无关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元素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可能不同

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该原子的质量数

   D.只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说明是同一种原子

13.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装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

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为使水容易观察,预先染成红色)如右图

所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①NaOH固体 ②18 mol/L H2SO4溶液 ③NH4NO3晶体

④Na2O2固体 ⑤生石灰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14.下列有关元素原子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相同数量的N、O、F结合氢原子的数量依次减少但依次变得容易

15.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 H2 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 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 ,形成1 mol HCl 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 Q2< Q3    B.Q1+ Q2>2 Q3   C.Q1+ Q2< Q3   D.Q1+ Q2< 2Q3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为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2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每题4分,共计28分)


16.如图中长为L的轻杆A的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B,

另一端在水平轴O上,杆随轴O在树枝平面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

某时刻杆与水平方向成α角,如图所示。则此时杆对小球B的作用

力在图中哪个范围内?         

A.竖直向上 B.沿OB方向 

C.图中区域Ⅰ  D. 图中区域Ⅱ

17.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人用恒力F拉绳,若人和车相对静止,不计绳和滑轮质量、车与地面的摩擦,则

车队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A.0      B.()F,方向向右                 

C. ()F,方向向左

D.()F, 方向向右                                  

18.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将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带电小球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做直线运动,关于带电小球的电势能ε和机械能W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sinθ<,则ε一定减小,W一定增加

B. 若sinθ=,则ε、W一定都不变

C. 若sinθ>,则ε一定增加,W一定减小

D.若tanθ=,则ε可能增加,W一定增加

19.如图所示的电路,A1的读数为1.2A,A2的读数为2A,则

A.R1<R2表A的示数大于3.2 A

 B. R1>R2表A的示数等于3.2 A

C. R1=R2表A的示数等于4 A

D. R1>R2表A的示数无法判定

B

 

A

 
20.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相连接,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开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先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则弹簧在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 、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B.A 、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C.A 、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D. A 、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21.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毅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传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M为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T=2π   B.T=2π  C.T=    D.T=

22.如图所示:以轻杆一端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以另一端O为圆心,使小球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过最高点时,杆所受的弹力可以等于零

B.小球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是

C.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可以欲求所受

的重力方向相反,此时重力一定大于杆对球的作用力

D.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与球所受

的重力方向相反

第Ⅱ卷 非选择题(必做)

(包括8小题,共计120分)

三、物理必做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计45分)

23.(16分)如图所示,一风景区的峭壁上安装了一套小型

索道车系统 ,将乘客送上和送下80m长的山坡,峭壁顶离

地面车站的垂直距离为40m,整个系统又一上一下两个车

厢组成,每个车厢的质量9000kg,它们通过山顶上一个巨

大的滑轮由钢索相连,滑轮由电动机驱动,每个车厢受到

的摩擦阻力为6000N。

(1)某次行程中有20位乘客在车厢X中下坡,另有18位

乘客在Y车厢中上坡,每个乘客平均质量位70kg,电动机

必须在整个行程中运行。

①为什么车厢X失去的势能不足以将车厢Y提升到山顶?(空载情况下)

②整个车厢系统在这次行程中的势能变化是多少?

③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是多少?

④如果整个行程用了30s时间,试计算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2)与上升车厢相连钢索中的拉力,在车厢由坡底拉至坡顶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24.(16分)如图所示,A、B是真空中平行放置的金属板,

加上电压后,它们之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A、B两极

间距离d=15cm,今在A、B两板之间加上如图所示的交变

电压,交变电压的周期T=1.0ⅹ10-6s,t=0时,A板电势比B

板电势高,电势差U0=1080V,一个比荷q/m=1.0ⅹ108c/kg的

带负点的粒子在t=0时从B板附近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重力,问:

(1)当粒子的位移多大时,粒子速度第一次达到最大值?

最大速度为多少?

(2)粒子运动过程中将与某一极板相碰撞,求粒子撞击极

板时的速度大小

25.(13分)半径为a的圆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0.2T,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半径为b的金属圆环与磁场同心地放置,磁场与环面垂直,a=0.4m,b=0.6m,

金属圆环上分别接着灯L1、、L2,两灯的电阻均为R0=2Ω,一金属棒MN

与金属还接触良好,棒与环的电阻均忽略不计。

(1)若棒以v0=5m/s的速率在环上向右匀速滑动,求棒滑过圆环直

径OO’的瞬时(如图所示)MN中的电动势和流过灯L1的电流

(2)撤去中间的金属棒MN,将右面的半圆环OLO’为轴向上翻

转900,若此时磁场随时间均匀变化,其变化率为=T/s,

求L1的功率。

四、生物必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33分)

26.(17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膜的问题:

(1) 磷脂分子参与构成动物细胞的哪些结构?(至少答出5个)。(5分)

(2)2003年研究细胞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科学家研究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时,通过测定氨基酸序列及其相应的DNA序列,发现了一种细胞水通道蛋白,并推测细胞渗透吸水、失水过程中,水分子进出细胞需通过此通道。为验证这一假设,科学家得到了如下材料:

a.分离纯化的水通道蛋白;

b.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

c.去除水通道蛋白的细胞;

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内含水溶液的球状体(其膜结构能与加入的蛋白质结合);

e.能够抑制蛋白质活性的含正离子的试剂;

f.蒸馏水。

某生物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研究水通道:取一只培养皿,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 放入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加入水通道蛋白的细胞吸水胀破。

结论: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部。

①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找出上述实验过程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改正。(2分)

③选取科学家找到的材料设计另外一个实验,验证科学家提出的假设。(4分)

方法:

预计将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16分)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想通过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做实验,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形性状)与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并且F1的统计数据绘成了右侧的柱型图。请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F1黄色与绿色比,圆粒与皱粒比分别是多少?(2分)

  (2)你能推测出某亲本豌豆的表现型与遗传因子组成吗?请写出推测过程。(4分)

  (3)本次实验F1中的纯合子占总数的多少?请说出推测过程。(2分)

  (4)有同学认为黄色和绿色比符合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但圆粒与皱粒比不符合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你觉得该同学的想法有道理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吗?(4分)

  (5)如果在市场上绿色圆粒豌豆销售形式很好,F1中的4种表现型相互杂交后代能够产生绿色圆粒的组合有哪些?其中哪种组合产生的绿色圆粒豌豆概率最高?如何获得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请你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程序。(要求:程序设计合理、简约)(4分)

五、化学必做题 (本题包括3小题,共计42分)

28.(15分)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高效、方便,价格低廉,目前仍是饮用水消毒的最主要方法。

(1)氯气溶于水发生:Cl2(aq)+H2O(l) H+(aq)+Cl-(aq)+HClO(aq) 其中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物质是         。经常见到许多材料介绍:向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会观察到先变红后退色,由此说明:氯水使石蕊显色的速率      (大于、小于、等于)使石蕊褪色的速率。

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消毒自来水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实践证明,此举消毒效果更好、更持久。据有关资料介绍,加入液氨后有NH2Cl(一氯氨)生成。请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              

(2)进一步的研究已经证实,在使用氯气杀死细菌、病毒后,当自来水暴露于阳光下,残存的氯会和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反应生成对人更有害的有机氯代产物。假定自来水中的有机物用R-CH3表示,请用方程式表示出第一步反应的方程式                           

(3)在标准状态下,2.464LCl2溶于水形成1L溶液,测得溶液中[H+]=0.01mol·L-1

 ①求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时,Cl2的转化率。

②求该反应的Kc  

 

③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NO3(设溶液体积不变),待沉淀完全后,测得溶液中[H+]=0.08mol·L-1,求溶液中[Cl- ]

(4)在标准状态下,当溶液中c(Cl2)=0.08mol·L-1、c(H+)=c(HClO)=0.12mol·L-1 、c(Cl-)=0.01mol·L-1时,溶液中的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不是平衡状态,溶液中c(Cl2)将如何变化?

29.(15分)从《化学手册》中查得如下资料和数据:

Ⅰ部分盐的溶解性(20℃)

阴离子

阳离子

SO42-

CO32-

S2-

Al3+

Fe3+

Ag+

Ⅱ 部分难溶物的溶度积(20℃)(单位省略)

  Ksp(Ag2SO4)=1.2×10-5; Ksp(FeS)=6.2×10-18; Ksp(Ag2S)=6.2×10-5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再举出一中微溶性的硫酸盐        ,一种难溶溶性的硫酸盐         。

将S粉与Al粉按一定比列混合,在研钵中研磨会有轻微的爆炸声,表明有Al2S3生成,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但上述资料显示,Al2S3却不能在水溶液中存在,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存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迄今为止,人们在通常情况下还未制得Fe2S3,当然在水溶液中也不存在Fe2S3,此状况的原因与Al2S3不能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原因相同吗?请指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HCO3-也不能与Al3+、Fe3+在溶液中共存,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得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的原料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研细的硫酸铝粉末,其工作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能用泡沫灭火器能够扑救的火险有                 (举两例)。

(4)实验室有一定浓度Ag+、SO42- 的废水,实验老师在倾倒废水之前,向废水中投放了一定量FeS固体。你认为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还需对废水进行__________操作。但即便这样处理后的废水若排放的话,还有的不当之处                                    。

30.(12分)海水是取之不尽的化工原料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各种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对海水的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试剂为:A 盐酸;B BaCl2溶液;C NaOH溶液;D Na2CO3溶液。加入试剂时,Na2CO3溶液必须在加入_______________ 之后加入。

(2)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与电源负极线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   (变大、不变、变小)。

若设溶液的体积为10升且忽略其变化,当溶液的pH=12时,理论上可合成的HCl的体积(标况)_______ mL 。

(3)有一种理想的设计思想,生产所用的石灰水就地取材进行生产。如可以用海滩上存在的贝壳等物质生产,其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                                。

(4)电解无水MgCl2所得的镁蒸气可以在下列    气体中冷却。

A  H2  B N2  C CO2  D O2 

(5)与Mg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简单阴、阳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原子序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第Ⅲ卷 非选择题(选做)

 (包括8小题,每小题8分。考生最多选择2个物理题、1个化学题、1个生物题,最多可从中选做4小题,满分32分)

考生注意:

 1、请务必将自己所选做的题目的答案写在专用的答题纸上;

 2、答题纸每个空白方框内内最多填写一个题目的答案,多填时按照位置在前的一个题目的答案平分。

六、化学选做题
31.(化学与技术模块,8分)

工业上为了处理含Cr2O72离子的酸性废水,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①往工业废水中加入适量食盐。

②以铁作为阳极进行电解。

③鼓入空气。经过一段时间后,使废水中含铬量降到可排放的标准。

注:Fe(OH)3开始沉淀的pH为2.7,沉淀完全的pH为3.7;Cr(OH)3开时沉淀的pH为4.0,沉淀完全的pH为8.7;Fe(OH)2开始沉淀的pH为7.6,沉淀完全的pH值为9.6,并且Fe(OH)2呈絮状,不易从溶液除去。

(1)电解之前加入适量食盐的目的                           ;

(2)由铁作阳极电解,阳极产生Fe2+进入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物质(离子)是          

铬元素最终以Cr(OH)3的形式沉淀下来,电解过程中,Cr(OH)3在电解池中哪一区域沉淀最多_______________ 。

                              A.电极中间区域  B.阳极区域  C.阴极区域    

(3)工业和实验室常见的Ⅵ铬(Ⅵ价)化合物是铬酸盐(如:铬酸铵(NH4)2CrO4),重铬酸盐(如:重铬酸钠Na2Cr2O7,重铬酸钾K2Cr2O7)。工业生产K2Cr2O7的方法是:80℃时,向饱和的Na2Cr2O7溶液中,加入KCl粉末,然后降温20℃左右,即可有较大量的K2Cr2O7析出。

反应的方程式             。之所以在起始和终了时,温度不同,是利用K2Cr2O7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_(大、小或不影响)。

32.(物质结构基础模块,8分)

 图表法、图像法是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是主族元素中的部分元素性质变化的图象,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A

 


(1)A 图所表达的主题是N原子形成N2分子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读图能得到N2分子的键能为        ,键长为        ;

(2) B图是研究1—18号元素中某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变化的图像。根据B图,可以得出: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                  。

(3)C图是研究部分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变化规律的图像。折线Ⅱ可以表达出第   A 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规律。折线Ⅰ可以定性的表达第   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变化规律,其中沸点最高的氢化物的元素可能是       ,其沸点之所以特别的高是因为氢化物之间存在      。

33.(有机化学模块,8分)

某有机物X的化学式C12H16O3N2,某同学经过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测定其结构,其过程如下:

(1)经实验,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X一定不可能属于的物质类别     。

 A.蛋白质 B.氨基酸 C.肽 D.硝基化合物

 


(2)光谱分析,X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一个    、一个    、一个      ,还有一个显碱性、一个显酸性的官能团。将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水解,能得到两种α—取代羧酸。其中一种的结构


简式为:            (苯丙氨酸) ,另一种水解产物结构简式为:          ;


(3)             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酯是一种有用的合成

中间体,利用该酯发生某一种取代反应 ,可得:

取代反应的方程式:

              

七、生物选做题

34.(生物技术实践8分)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引有如下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服浸于洗衣粉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    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并把结果用图A、B表示。

    

①   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   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③   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判断酶的催化效率。(1分)

(3)    该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为了使酶活性更稳定并能反复利用,可对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酶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8分)

1990年, 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美、日、德、法、英等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项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1999年,中国科学家也加入了这个绘制人类生命蓝图的计划。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英国首相布莱尔通过卫星传送联合宣布:经过10年的努力并付出数十亿美元的代价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完成了。这一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完全的基因组序列图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目前人类基因组全序列仍是一部“天书”,科学家还只能看懂其中一点点内容,完成基因组序列测定成为破解人类遗传奥秘的历史性开端,而不是结束。

请阅读上述资料并回答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指的是什么?基因工程中对基因进行转化的方法有哪些?(2分)

(2)“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的基因及其序列。在测序时需要对基因片段大量扩增,请说出两种扩增基因片段的方法?(2分)

(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利弊至少各说一点)(2分)

(4)根据上述资料,结合生物科技的发展,试述生命科学与生物伦理的关系。(2分)

八、物理选做题

36(物理3-3模块 8分)

如图所示,一定量气体放在体积为V0的容器中,室温为T0=300K,有一光滑导热活塞C(不占体积)将容器分成A、B两个室,B室的体积是A室的两倍,A室容器上连

接有一U形管(U形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两边水银

柱的高度差为76cm,右室容器中连接有阀门K,可与大气

相通,(外界大气压等于76cm汞柱)求:

(1)    将阀门K打开后,A室的体积变成多少?

(2)    阀门K打开后将容器内的气体从300K分别加热到400K和500K,U形管内两边水银柱的高度差各为多少?

37(物理3-4 模块  8分)如图所,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象,求

(1)    波可能传播的距离

(2)    可能的周期(频率)

(3)    可能的波速

(4)    若波速是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5)    若0.2s小于一个周期,传播的距离、周期(频率)、波速。

38(物理3-5模块 8分)

第38题图

 
 如图所示,P为位于某一高度处的质量为m的物块,B为位于水平地板上的质量为M的特殊长平板,m/M=1/10,平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02,在板的上表面上访,存在一定厚度的“相互作用区域”,如图画虚线的部分,当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时,B便有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于P,f=amg,a=51,f对P的作用使P刚好不与B的上表面接触,在水平方向P、B之间没有任何相互作用力。已知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刚好到达相互作用区所经历的时间为T0=2.00s,设B板足够长,保证物块P总能落入B板上方的相互作用区,取重力加速度g=9.80m/s2.问 : 当B停止运动时,P已经回到初始位置几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为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计60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得0分。)

1C、2C、3D、4D、5D、6 D、7A、8B、9 C、 10A 、11 B、 12 B、 13 A、 14 C、 15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为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2份,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每题4分,共计28分)

16C、17ACD、 18B、19B、 20ABC、21AD、 22A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必做)

 四、物理必做题

23.解析:比较可以得出ΔEPΔEK近似相等,重锤减少的势能近似等于增加的动能,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

(1)①(见解析)②336000J③960000] ④20800W

  (2)(见解析)

  解析:(1)①车厢x失去的势能和车厢y增加的势能大小相

  等,而每个车厢受到的摩擦阻力均对车厢做负功,所以在空载的

  情况下要使索道车正常运动,必须由动力系统提供能量.

  ②在这次行程中X车厢势能减少量:ΔEpI一(M+20m)gh

  y车厢势能增加量为:

  ΔEp2=(M+8m)gh.

  整个车厢系统势能的减少量为:

  △Ep=△Epl一△EP2—12mgh

  =12×70×10×40J

  =336000J.

  ③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Ff=2Ff·5=2×6000×80j=960000j

  ④电动机做的功为:

  WF-=WFf一AEp=(960000—336000)J

  =624000J

  电动机平均输出功率为;

  P =20800W

  (2)车厢由坡底拉至山顶的过程中.其运动过程中分为三段,

  第一段:车厢由静止加速到某一运行速度,此过程加速度斜

  向上,牵引力F>Ff+Gsina!第二段:车厢匀速上升,此过程

  牵引力F=Ff+Gsina第三段:车厢减速至停止在山顶,此

  过程加速度斜向下,牵引力F<Ff+Gsina.

24.(1)0.04,2.4×105m/s, (2)12×104m/s

  解析:解此题可比照U--t图画出v--t草图。便对电子在极板

  间的运动有一个清晰的图景,同时对求得位移与d相比较,

  便知实际运动情况.

  (1)在0—T/3内,粒子向A板加速运动,当t=T/3时,粒子第

  一次达到最大速度,依牛顿第二定律,其加速度。A==

  设最大速度为Vm此间位移为s,则

  S=at2 =o.04m

  Vm= at =2. 4 X 105m/s.

  (注意:若s>d,则须由s=d确定t,再求Vm)

  (2)粒子在1个T内的前了 T时间内先加速后减速向A板

  运动,设位移为sA,后T内先加速后减速向B板运动,位移

  设为SB以后每个周期都将重复上述运动,则

  SA=2s=0.08m

  SB=2s=2×=at’2=0.02m

   即一个T内粒子位移为S1= SA一SB =0.06m

  第二个周期末,粒子离B的距离s2=2sl=0.12m

  此时距A板 s3=d一s2=0.03m<0.04m

  表明粒子将在第三个周期内的前了T内到达A板,设粒子到

   A时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有

  V= = 12×104m/s

  25.(1)0.4A(2)1.28×10—2W

  解析:(1)棒滑过圆环直径时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L=

  2a,棒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为

  E=BLv=0.2X 0.4X 2X 5V=0.8V

  当不计棒与环的电阻时,直径OO’两端的电压U=E=

  0.8V,所以通过L1的电流为:

  I1==A=_o.4A

  (2)右半圆环向上翻转900以后,穿过回路的磁场有效面积

  变为原来的一半,即s’=πa2磁场变化时在回路中产生

  的感应电动势为:

  E’==s’· =0132V

  由于L1、L2两灯相同,圆环电阻不计,所以每灯电压均为U’

  =E’,L,的功率为

  Pl= 1.28×10-2W

四、生物必做题

26.(1) 细胞膜、核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5分)

(2) ①验证水分子进出细胞需通过水通道蛋白 (2分)

②缺少对照实验;改正:取另一只培养皿,加等量的蒸馏水;将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放入,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保持原状 (2分) 

③方法:A. 将分离纯化的水通道蛋白与球状体混合,得到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B.取甲、乙两只培养皿,加入等量的蒸馏水;C. 将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放入甲培养皿中,将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放入乙培养皿中;D.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4分)

预计将出现的现象: 含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吸水胀破,不含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保持原状 (2分)

结论: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球状体(2分)

27.(1)黄色与绿色比为3:1,圆粒与皱粒比为1:1。(2分)

 (2)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基因的传递情况,子代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子代为1:1时,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这样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表现型则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4分)

 (3)1/4,因为Yy×Yy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Rr×rr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两对基因同时分析时,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1/2=1/4。(2分)

 (4)没有道理,如果将F1的黄色圆粒自交,则后代的圆粒与皱粒比应该是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比。(4分)

 (5)黄圆×绿圆、黄圆×绿皱、绿圆×绿皱可以产生绿色圆粒,绿圆×绿皱产生绿圆的概率为1/2,将F1的绿色圆粒豌豆自交,淘汰绿色皱粒豌豆,连续进行选择直到不发生分离时为止。 (4分)     

五、化学必做题

28.15分(1)HClO(1分) 大于 1分   NH3+HClONH2Cl+H2O (2分)

(2)R-CH3+Cl2 RCH2-Cl+HCl (2分)

(3) ① 9.09%(2分) ② 1×10-5 mol2·L-12 (2分) ③4.7×10-5mol·L-1 (2分)

(4)KQ=1.8×10-3>KC ,不能达到平衡,将向使Cl2浓度增大的方向进行。 (3分)

29.15分(1) 硫酸钙 硫酸钡 各1分2Al+3S=Al2S3 (1分)  Al2S3+6H2O=2Al(OH)3 ↓+3H2S↑ (1分)

 (2)原因不同 (1分) 原因是在水溶液中Fe3+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分)

(3)Al3+3HCO3-= Al(OH)3 ↓+3CO2 ↑ (2分)  油品着火、Na、Mg着火 (各1分)

(4)2Ag++FeS=Fe2++Ag2S↓ (2分)  过滤 (1分) 溶液中仍含有Fe2+  1分 。

30.12分:(1)B (或BaCl2溶液) (2分) 

(2) 2Cl-=Cl2+2e-  (1分) 变大 (1分)  2240 (2分)

(3)CaCO3 CaO+CO2  CaO+H2O= Ca(OH)2 (各1分)

(4)A (2分) (5)N3-  Al3+ (各1分)

 第Ⅲ卷 非选择题(选做)

六、化学选做题 (每题8分)

31.化学与技术 

(1)增大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强溶液导电能力 (1分)

(2) Cr2O72- (1分)

C (2分)

(3) Na2Cr2O7+2KCl    K2Cr2O7+2NaCl (2分,其中降温条件占1分) 大 (2分)

32.物质结构基础

(1)945kJ·mol-1  0.11nm (各1分)

(2) (第一)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呈增加趋势 (各1分)

(3)ⅣA ⅥA  O (氧) 氢键 (各1分)

33.有机化学基础

(1) D (2分)

(2)CH3CH9(NH2)COOH (3分)

(3)

     (3分)

七、生物选做题

34.(1)检查该洗衣粉是否含蛋白酶(1分)

  (2)①45℃(1分)  ②酶的活性已丧失(1分)  ③胶片上的蛋白膜消失时间的长短(1分)

  (3)使结构复杂的蛋白质分解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水溶性肽,或者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原来粘附在衣物上的汗渍、血渍等污物就可洗掉。(2分)

  (4)共价键结合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2分)

35.(1)基因指的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运用载体转化、基因枪法、显微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 (2分)

(2)将基因片段导入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利用PCR技术。 (2分)

(3)利:基因诊断、基因治疗、优生优育等。弊:基因武器、基因隐私权问题。 (2分)

(4)①生命科学的研究对生物伦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②生物伦理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有规范作用,但也不能完全限制生命科学的研究。(2分)

八、物理选做题

36(3-3)

 (1)V0(2)0  15.2cm

解析:(1)开始时,pA0=2大气 压,VAO=V0,打开阀门,A室气体发生等温变化,pA =1大

  气压,体积为VA,由玻意耳定律pA0VAO=pAVA得VA=V0

  (2)打开阀门后将容器内气体从To=300K升到T,体积由

  V0。变到V0,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

得T=T0=450K,因Tl=400K<450K,气体

 压强为PAl=Po,故水银柱高度差为0.

  从T1=450K升高到T2=540K过程中,气体发生等容变

  化,由查理定律=,得

 PA2=1.2大气压

  T2—540K时,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1.2—1)ⅹ76cm=15.2cm

37(3-4模块)

解析:(1)题中没有给出波的传播方向,所以又两种可能向左传播或向右传播.

 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3λ/4=(4n+ 3)m(n=0、1、2、…)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传播的距离为X=nλ+λ/4=(4n+

  1)m(n=0、1、2、…)

  (2)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3T/4得;T=

  4t/(4n+3)=0.8/(4n+3)(n=0、1、2、…)

  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T/4得;T=

  4t/(4n+1)=0.8/(4n+1)(n=0、1、2、…)

  (3)计算波速,有两种方法.V=x/t或V=λ/T

  向左传播时V=x/t=(4n+3)/0.2=(20n+15)m/s.

或V=λ/T=4(4n+3)/0.8=(20n+15)m/s.(n=0、1、2、 …)

  向右传播时,V=x/t=(4n+1)/o.2=(20n+5)m/s.

  或V=λ/T=4(4n+1)/o.8=(20n+5)m/s.(n=0、1、2、…)

(4)若波速是35m/s,则波在0.2s内传播的距离为X=Vⅹt =35 X 0.2m=7m=1λ

所以波向左传播.

  (5)若0.2s小于一个周期,说明波在0.2s内传播的距离

  小于一个波长.则

   向左传播,传播的距离X=3λ/4=3m;传播的时间t=3T/4

  得,周期T=0.267s;波速v=15m/s.向右传播时,传

  播的距离为λ=lm;传播得时间为1T/4

得:周期T=0.8s;

  波速v=5m/s.

38(3-5模块)

解析:P从开始下落到返回原处的时间内,设恒力f作用

的时间为Δt,则重力作用时间为:2T0+Δt,P在该过程动量

变化为零,

  即fΔt=mg(2T0+Δt)=O.

  由f=amg得:Δt=O.08s恒力f作用的时间木板受摩

擦力的大小为

  f’=μ (Mg+amg)

  P不在相互作用区的时间内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μMg

  对木板应用动量定理

  fo·2To+ f’· Δt=M·△v

  即μMg·2To +μ(Mg+amg)·Δt=M·△v

  得:△v=O.88m/s

  n==11.38取整数为n=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