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4-5-11 0:32:03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K—39   Mn—55  

Al—27   Ba—137  Fe—56   Cu—56   Ag—108

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SO42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2.“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水解反应  ⑤加聚反应  ⑥缩聚反应   ⑦酯化反应

A.①④    B.②③   C.⑤⑥   D.②⑤

3.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

C.常温下,“纳米铜”与铜片的还原性相同

D.常温下,“纳米铜”与稀硫酸反应能产生氢气

4. 下列关于硅和二氧化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晶体硅和二氧化硅晶体的结构都类似于金刚石

B. 晶体硅和二氧化硅晶体都常用来制造电子元件

C. 硅和二氧化硅都不与酸(氢氟酸除外)反应

D. 硅和二氧化硅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天然单质硅叫硅石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常温下,将1 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 mL,测得其pH<5

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 Na(l) +KCl(l)=K(g)+NaCl(l)

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A.①②③   B.只有②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6.向盛有氯化钡溶液的甲、乙两试管中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 

D.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

7.已知:X(g)+Y(g)3Z(g),X与Y在有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平衡如图实线所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平衡如图虚线所示,则相应的图示正确的是(  ) 

8.将氨水逐渐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AlCl3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和所加氨水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9.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是(“→”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A

B

C

D

a

Fe

CH2=CH2

Al(OH)3

HNO3

b

FeCl3

CH3CH2Br

NaAlO2

NO

c

FeCl2

CH3CH2OH

Al2O3

NO2

10、纯净的氯化钠不易潮解,但粗盐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MgCl2的缘故。为制取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将买来的粗盐放入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的晶体微粒较大一些,有利于提纯

B.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2比NaCl易溶于水

C.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的溶解平衡

D.在整个过程中NaCl饱和溶液浓度会变大(温度不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新华网莫斯科2005年2月4日电:俄罗斯西伯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生物活性吸附剂,可以吸附水中的几乎全部微生物和噬菌体。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这种新的吸附剂由成本低廉、环保性能好的棉纤维素和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的勃姆石制造而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l(OH)3既能够与盐酸反应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

B.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纤维素能够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D.实验室中Al(OH)3可以由偏铝酸盐和氨水制备

12.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2、NH4+、Cl、NO3

B.pH=1的溶液中:Mg2+、Fe2+、AlO2、Ag+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D.无色溶液中:K、ClO、Na+、SO42-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错误的是

A.钢铁腐蚀时可能发生的正极反应:2H2O + O2 + 4e== 4OH

B.明矾水解的离子方程式:Al3+ + 3H2OAl(OH)3 + 3H+

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溶液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D.1L 0.5mol·L1稀硫酸与1L 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57.3kJ的热:  H2SO4(aq)+2NaOH(aq) === Na2SO4(aq)+2H2O(1);ΔH=-57.3kJ/mol

14.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右图)。通电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中“a”为正极,“ b”为负极

B.电解池中的电解液可以是NaOH溶液但不能是NaCl溶液

C.两端都必须使用铁作电极

D.A电极发生的反应:2H­2O+2e-=H2↑+2OH-

15.有某可逆反应aA(g)+bB(g)cC(g);右图表示外界条

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时,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C的质量分数

B.a+b<c时,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C.△H>0时,y轴表示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

D.△H>0时,y轴表示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

16.PH=1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可能是强酸            B.HY一定是强酸

C.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    D.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17.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C.第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D.第17列元素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都能把Fe氧化成Fe3+

18.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pH>7,且c(Na+)>c(CH3COO-)>c(OH-)>c(H+)

B. pH>7,且c(Na+)+c(H+)=c(CH3COO-)+c(OH-)

C. pH<7,且c(CH3COO-)>c(H+)>c(Na+)>c(OH-)

D. pH=7,且c(CH3COO-)>c(Na+)>c(H+)=c(OH-)

19.已知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NO3)2==2CuO+4NO2+O2 ,某人将少量的Cu(NO3)2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能支持燃烧                B、NO2不能支持燃烧
C、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的缘故
D、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氮共同作用的结果

20.将AlCl3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所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原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A.1:3  B.1:4   C.2:3    D.2:7

第Ⅱ卷(共80分)

三、填空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21. (10分)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

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课题研究小

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装置,分别

进行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 ,在通入CO2 之前,关闭K1 和K2 。在试管Ⅰ内

装入试剂X后,打开K1 和K2 ,通入CO2 ,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

色变为白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__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22.(10分)KMnO4溶液常用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的标准液,由于KMnO4的强氧化性,它的溶液易被空气中或水中某些少量还原性物质还原,生成难溶性物质

MnO(OH)2,因此精确配制KMnO4标准溶液的操作是:

(1)称取稍多于所需量的KMnO4固体溶于水,将溶液加热并保持微沸l h;

(2)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除去难溶的MnO(OH)2

(3)过滤得到的KMnO4溶液贮存于棕色试剂瓶放在暗处:

(4)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在70℃-80℃条件下用基准试剂(纯度高、稳定性好的物质)溶液测定其浓度。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称取稍多于所需的KMnO4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不用普通滤纸过滤器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保证在70℃~80℃条件下进行滴定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中,可以用于测定KMnO4溶液浓度的基准试剂是_____________

    A.H2C2O4·2H2O    B.FeSO4·7H2O   C.浓盐酸     D.Na2SO3

(5)若准确称取W g草酸晶体(H2C2O4·2H2O)溶于水配成500 mL水溶液,取25.00 mL置于锥形瓶中,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高锰酸钾溶液V mL。

6H+2MnO4+5H2C2O4·2H2O====2Mn2+10CO2↑+18H2O,问:

①滴定时,高锰酸钾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终点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得的浓度值将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3.(10分) ⑴ 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为:将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加热,控制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转入蒸发皿中灼烧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g/100g水)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反应控制在30—35℃,是因为高于35℃NH4HCO3会分解,低于30℃则反应速率降低 ,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通常采取的加热方法为          

②.加料完毕,保温30分钟,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过滤所得母液中含有NaHCO3、NaCl 、NH4Cl、NH4HCO3,加入适当试剂并作进一步处理,使    _________(填化学式)循环使用,回收得到NH4Cl晶体。

⑵我国科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使其更加先进,被称为侯德榜制碱法,生产流程为:
  ⑤ 沉淀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__      

⑥ 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的操作方法为:          

⑦循环(I)中应该加入或通入物质的化学式为      

四、填空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24. (10分)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一般硝酸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的化合物越低。现有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量很稀的HNO3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任何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 mol·L—1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下图所示:

(1)和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反应时,HNO3对应还原产物为------------------------(填化学式)。

(2)完成下列过程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O→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值是多少mol?写出计算过程。

25.(10分)有资料报道: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一种新型净水剂,

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离子,使用该物质可代替Cl2和Al2(SO4)3

(1)用废铁屑制Fe2O3 。向有铁锈的废铁屑中加入稀硫酸,至铁屑全部溶解。再通过系列化学过程得到Fe2O3 。写出向有铁锈的废铁屑中加入稀硫酸过程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铁酸钠。氧化铁在碱性溶液中与硝酸钠反应制得铁酸钠。

Fe2O3 +NaNO3 +NaOH → Na2FeO4+NaNO2 +H2O (未配平)

当反应物中含有1.4 mol Na ,上述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时,电子转移总数为_______NA

(3) 制备铁酸钠后的废液中含NaNO2溶液,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中

①NaCl ②NH4Cl ③KMnO4 ④浓硫酸,能使NaNO2转化为N2(不引起二次污染的)的是______(选填试剂编号),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2(g)+3H2(g) 2NH3(g),△H = -92.44kJ/mol;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气体

氮气

氢气

熔点(℃)

-210.01

-252.77

-77.74

沸点(℃)

-195.79

-259.23

-33.4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           (填增大、减小、不变)。

(2)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明                 (填序号)。

  A.N2的转化率越高         B.NH3的产率越大

  C.原料中N2的含量越高       D.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        使        分离出来;继续循环的气体是             

五、填空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27.咖啡酸(下式中的A)是某种抗氧化剂成分之一,A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1)咖啡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咖啡酸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填写序号)。

       ①氧化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酯化反应 ④加聚反应 ⑤消去反应

  (3)咖啡酸可看作1,3,4一三取代苯,其中两个相同的官能团位于邻位,取

代基中不含支链。则咖啡酸的结构简式为              

  (4)3.6g咖啡酸与足量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标准状况)        mL。

  (5)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为CPAE,分子式为C­12H16­O4,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可水解生成咖啡酸和一种醇,该醇为芳香醇,且分子结构中无甲基,则咖啡跟该芳

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PAE的化学方程式为          

六、选做题(在28题和29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28.(10分)部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转化过程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关系如下:

物质转化关系:R-CH2OH   RCHO   RCOOH

相对分子质量:  M      M-2    M+14

已知:物质A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A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F中含有的官能团有        ;G的结构简式          

⑵一定条件下B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由C、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还能生成环状化合物,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⑷A的同分异构体很多,写出与A中所含官能团不同,但能与NaOH溶液反应各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9.(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第二周期10种元素的某种性质的一组数据(所列数据的单位是相同的)。除带“……”的四种元素除外,其余元素都给出了该种元素的全部该类数据。

(H)

13.6

(He)

24.6

54.4

(Li)

5.4

75.6

122.5

(Be)

9.3

18.2

153.9

217.7

(B)

8.3

25.2

37.9

259.4

340.2

(C)

11.3

24.4

47.9

64.5

392.1

489.9

(N)

14.5

29.6

47.4

72.5

97.9

552.1

……

(O)

13.6

35.1

……

……

……

……

……

……

(F)

17.4

34.9

……

……

……

……

……

……

……

(Ne)

21.6

41.6

……

……

……

……

……

……

……

……

研究这些数据:

 (1)每组数据可能是该元素的(  )

  (A)原子得到电子所放出的能量   (B)原子半径的大小

(C)原子逐个失去电子所吸收的能量 (D)原子及形成不同分子的半径的大小

 (2)分析同周期自左往右各元素原子的第一个数据

 ①总体变化趋势是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②与前后元素相比,由于该元素的数值增大得较多而变为反常的元素是在________族,分析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后,指出造成上述反常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

  (A)它们的原子半径突然变小些   (B)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处于饱和状态

  (C)它们的原子半径突然变大些   (D)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或全充满状态

  根据以上规律,请推测镁和铝的第一个数据的大小Mg(1)_____Al(1)

 (3)同一元素原子的一组数据是约以倍比关系增大,请你说出可能的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元素的一组数据中个别地方增大的比例特别大,形成突跃(大幅度增大),请找出这些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出现的规律,你认为氧元素出现该情况的数据应该是氧元素8个数据的第_______个。

上述规律可以证明原子结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1A2D3C4D5B6A7B8A 9C 10C11BD 12D 13D 14D15BD 16D 17AC 18D 19AD 20CD

21.(10分)(1)防止受潮.(1分)

(2)X是浓硫酸,(1分)其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水.(1分) Y是CO2的饱和溶液(或水)(1分)(3)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1分)(4)除去混在氧气中的过量二氧化碳.(1分)  (5)B、E (2分)  

22、(共l 0分)(1)有部分KMO4被还原成MnO(OH)2  (1分)

(2)KMnO4的强氧化性能氧化摅纸          (1分)

(3)可在水浴中加热              (1分)  (4)A (1分)

(5)酸式滴定管(2分),当最后滴下1滴KMnO4溶液后半分钟不褪色时(1分) 10w/63V (2分)偏高 (1分)

23. (10分) ①:水浴加热(1分)、②:使反应充分进行 (或使NaHCO3晶体充分析出)(1分) ③:NaHCO3的溶解度最小(1分) ④:NaCl (1分)

⑤: NH3 + CO2 + H2O + NaCl = NH4Cl + NaHCO3↓(2分)

或 NH3 + CO2 + H2O → NH4HCO3 ;NH4HCO3 + NaCl → NaHCO3↓ + NH4Cl  ⑥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1分),滴加过量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硝酸银,观察最终是否有沉淀 (2分) ⑦NH3(1分)

24.(10分)(1)NH4NO3               (1分)

(2)O→C :  H+ + OH == H2O         (2分)

D→E;  NH4+  +  OH--- ==NH3 · H2O   (2分)

E→F;  Al(OH)3 + OH-- == AlO2-- + 2H2O  (2分)

(3)  0。032 mol                 (5分)

25.(1)Fe+2H =Fe2 +H2 ↑ Fe2O3 +6H =2Fe3 +3H2O 2Fe3 +Fe=3Fe3 (2分)(2)1.2 (3分)(3)② NH4 +NO=N2 ↑+2H2O (3分)

26.(10分)(1)           (2分),减小(2分)

(2) A B (2分)

写对1个给1分,写对2个给2分,写错1个扣1分,但不出现负分,

(3)-33.42℃(1分), 氨(1分), N2,H2(2分)

27.  (1)羧基(1分)、羟基(1分)  (2)①②③④(1分)

 
  (3)               (1分)  (4)448(2分)

  (5)

 


28.碳碳双键、醛基(2分)

(2分)

OHC-CH2-CHO+4Ag(NH3)2OH    4Ag+NH4OOC-CH2-COONH4+6NH3+2H2O(2分)

HOCH2CH2CH2OH+HOOCCH2COOH     +2H2O(2分)

CH3CH2COOH  CH3COOCH3  HCOOCH2CH3(3分)

29.(1) C (1分)  (2) 增大 ⅡA ⅤA  D  > (5分)

 (3)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为阳离子,再失电子更难,吸收的能量成倍增加。(1分)  七 (1分)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