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上学期市统测模拟考试卷

2014-5-11 0:32:03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上学期市统测模拟考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试卷共8页,有6大题26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蓝、黑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卷Ⅰ、Ⅱ,考试时不能使用计算器

4.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S-32,Cl-35.5,K-39,Cr—52,Mn—55,Cu—64,Ag—108,I-127

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只有1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为“绿色奥运”某同学提出了下列环保建议,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① 用气态燃料代替液态和固态燃料作为发动机动力来源;② 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 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 分类回收垃圾;⑤ 开发无磷洗涤剂;⑥ 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2.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可用集合关系表示,以下表示中正确的是

3.向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逐渐变深    B.逐渐变浅    C.没有变化    D.变棕黄色

4.在化学学科中经常使用下列物理量,其中跟阿伏加德罗常数(NA)无关的组合是

① 相对原子质量;② 摩尔质量(g/mol);③ 原子半径;④ 中和热( KJ/mol);⑤ 物质的量;⑥ 化学反应速率(mol/(L·s));⑦ 气体摩尔体积(L/mol);⑧ 溶解度;⑨ 燃烧热(KJ/mol)⑩ 溶质的质量分数

A.①③⑧⑩ B.②④⑤⑥⑦⑨  C.①②③④⑤ D.⑥⑦⑧⑨⑩

5.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 Xm+ , b Yn+ c ZndRm (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 > n,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A.a-b = n-m          B.元素的原子序数a > b > c > d

C.元素非金属性R > Z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X > Y

6.在4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A气体和5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3A (g) + B (g)    2C (g) + x D (g)。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 mol C,经测定D的浓度为0.5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平衡时B的浓度为1.5 mol·L1     B.A的转化率为50 %

    C.x = 3    D.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95%

7.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H4H是一种离子晶体,其中氢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氦原子相同

B.在石墨晶体中,碳原子与C-C键的数目比为2∶3

C.四种氢化物的沸点高低:H2Te > H2Se > H2S > H2O

D.CaC­2的电子式为

8.足量浓H2SO4与m g铜完全反应,得到的SO2气体的体积为 n L(20℃,1.01×105Pa),则被还原的硫酸是

A.    B.    C.    D.

二、选择题(只有1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9.将KCl和CrCl3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熔制得化合物X,X由K、Cl、Cr元素组成。将1.892g

X中Cr元素全部氧化成Cr2O72, Cr2O72可过量的KI中氧化出2.667g 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2O72+6I+14H=2Cr3+3 I+7H2O,如果取溶有1.892g X的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可得4.52g白色沉淀,则表示X组成的化学式为

A.K3Cr2Cl7     B.K3Cr2Cl5   C.K3Cr2Cl9      D.K2CrCl4

10.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三元素中的2种或3种组成,相同物质的量的A和B分别燃烧时消耗相同物质的量的氧气。则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不可能是(n为小于5的正整数)

A.0     B.14n     C.18n     D.44n

11.电解法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水中含有泥沙、Ca2+、Mg2+、Fe3+、SO等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常采用下列步骤除杂:①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③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④ 过滤除去沉淀;⑤ 在溶液中加盐酸调节溶液pH;⑥ 通过阳离子交换塔得精制盐水。下列除杂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①⑤⑥ C.③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12.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的洗气瓶中(如右图所示),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X

Y

Z

A

NO2

SO2

BaCl­2

B

NH3

O2

Al2(SO4)3

C

NH3

CO­2

CaCl2

D

CO2

SO2

CaCl2

13.我国支持“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遇FeCl3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B.1 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4 mol和7 mol

C.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D.滴入KMnO4(H+)溶液,观察紫色变浅,是因为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过量的NaOH溶液滴入同浓度的少量Ca(HCO3)2溶液

Ca2 + 2HCO3 + 2OH== CaCO3↓+ 2H2O + CO32

B.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Ba2+ + OH + H+ + SO42 == BaSO4↓+ H2O

C.向Ca(ClO)2溶液中通入适量SO2气体

Ca2 + 2ClO + SO2 + H2O == CaSO3↓+ 2HClO

D.向FeI2溶液中加少量氯水 

2Fe2+ + Cl2 == 2Fe3+ + 2Cl

15.锂离子电池主要利用碳的还原和氧化进行工作,比传统的镉镍电池、氢镍电池性能更优越(如右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充电过程中,B极被氧化

② 该电池充放电的总反应式为:

LiCoO2+C6       Li1-xCoO2+LixC6

③ 放电时A极是负极,Li发生还原反应

④ 放电时B极是负极,C6X-发生氧化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往含0.2mol NaOH和0.1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L(S.T.P)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数目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A        B          C         D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17.(6分)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我们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7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了的电离理论。

(1)1905年富兰克林(Franklin)深入研究了水和液氨的相似性,把阿仑尼乌斯以水为溶剂的个别现象,推到任何溶剂,提出了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试写出液氨自身弱电离的方程式

           

(2)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Brφu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莱(Lowry)提出了酸碱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粒子在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填编号);

A.H2O   B.NH4+      C.OH   D.HCO3  E.CH3COO  F.Cl

(3)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

 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H+     +      [∶OH ]         H∶OH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① H3BO3 + H2O = H+ + B(OH)4  该反应中的碱是    填:H3BO3 或 H2O),

② NaH + H2O = NaOH +H2     该反应中的酸是    填:NaH 或 H2O)。

18.(6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数之和为17。请回答下列问题:

(1)Y、Z和W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     ,理由是      

(2)Y是      、Z是     、W是     

(3)X、Y、Z和W可组成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19.(6分)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A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 = H+ + HA

HA H++A2。试回答下列问题:

(1)Na2A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已知0.1mol·L1NaHA溶液的pH = 2,则0.1mol·L-1 H2A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     0.11 mol·L1(填“〈”,“〉”,或“=”),理由是_     

(3)0.1mol·L1 NaHA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0.(6分)下图为一些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已知:① 电解C溶液的反应是无机化工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反应;② Q、M为常见单质;③ F、L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该元

素在两种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不同。

                          Al粉

                  + O2       高温   

A、B相等物            高温               

质的量混合                               Δ

                  稀盐酸

                                               NaClO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D的化学式为:B    、D    

(2)完成电解C的饱和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3)R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1.(7分) 现有三位同学分别利用浓盐酸、MnO2共热制Cl2,并用Cl2和Ca(OH)2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设计了三套实验装置:

    A         B       C    D   E        F        G

       甲                乙                  丙

 

已知温度稍高即发生如下副反应:6Cl2+6 Ca(OH)2=Ca(ClO3)2+5CaCl2+6H2O

(1)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的优缺点作出评价,并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编号填在空格内:① 不容易控制反应速率;② 容易控制反应速率;③ 有副反应发生;④ 可防止副反应发生;⑤ 污染环境;⑥ 可防止污染环境。

优点

缺点

甲装置

乙装置

丙装置

(2)请从上述装置的A-G的组成中选取合理的部分组装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装置各部分的连接顺序(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   ▲    

22.(6分)常温下,某学生用两片质量相等、外形相同、且表面均经过砂纸打磨(完全除掉氧化膜)的铝片,分别与等体积的c(H均为3 mol/L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反应进行到1、2、5、15、20 min时铝片与酸反应的情况,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应进程(min)

1

2

5

15

20

盐酸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大量气泡

反应强烈

铝片耗尽

硫酸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铝片与盐酸和硫酸反应存在较大差异。这和课本中“铝能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说法不一致。假如你将开展实验探究铝片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差异的原因,并设计实验,你将对差异的原因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填2种即可):

① 假设(猜想)一:   ▲    ,② 假设(猜想)二:   ▲   

(3)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或猜想:

① 假设(猜想)一:   ▲    ,② 假设(猜想)二:   ▲   

(4)现欲加快铝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可采取的方法或措施是       (任写一种)。

五、有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3.(7分)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物质:

B.  C.   D.

(1)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2)写出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由A制取C、D两种物质的有机反应类型:C      、D      

 
(4)写出两种既可以看作酯类又可以看作酚类,且分子中苯环上连有三种取代基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要求这两种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的取代基至少有一种不同)

           

24.(6分)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

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右图。加

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下表:

产物

氢气

甲烷

乙烯

丙烯

甲苯

质量分数(%)

12

24

12

16

20

10

6

(1)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制取高聚物聚乙块。

   A中残留物      

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②       、 ③      

(2)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有一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其一氯代物有

        种;

(3)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充分吸收,剩余气体经干燥后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4)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一种用途      

六、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5.(4分)下图是200 mg MnC2O4·2H2O晶体放在坩埚里加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m)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曲线(已知草酸锰不稳定,但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在300oC以下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点固体产物的化学式      

(2)从B点到C点过程中固体物质质量不变的

原因是      

(3)通过计算确定D点处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并推断其合理的化学式。(要写出具体推算过程)

26.(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铜屑与氧化铜混合物与硫酸和硝酸组成的混酸反应来制取CuSO4·5H2O晶体,混酸中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反应过程中不产生SO2,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Cu(NO3)2, 反应中固体完全溶解,两种酸均恰好完全反应。设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480 g,其中铜的质量分数为x。试计算:

(1)所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y(g)的值(用含有x的关系式表示);

(2)若x =0.4,求混酸中HNO3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

(3)若x=0.4,480g固体混合物与一定量的混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恰好只能得到CuSO4·5H2O,试求原混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

高三市统测模拟考化学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D

A

B

B

C

A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D

B

A

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17.(6分)(1)2NH3  NH4+ + NH2 (2分)  (2)A、D (2分)

(3)① H2O;② H2O (2分)

18.(6分)(1)否  如果位于同一周期,则其电子数之和应该是3 的倍数;

(2)Y:氮元素 Z:氧元素 W:硫元素;(3)(NH42SO4(各1分)

19.(6分)(1)碱性(1分)   A2+H2O  HA+OH(1分)

(2)<(1分),H2A第一步电离产生的H+,抑制了HA-的电离(1分);

 (3)c(Na+ ) > c(HA) > c(H+) > c(A2) > c(OH ) (2分)。

20.(6分)(1)FeCl2 , FeS(2分);(2)2NaCl+2H2O2NaOH+H2↑+Cl2↑(2分);

(3)Al2O3 + 2 OH == 2 AlO2 + H2O(2分)。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优点

缺点

甲装置

①⑤

乙装置

①③

丙装置

③⑤

 
21.(7分)(1)见表格(每格1分);(2)F、B、E(1分)

22.(6分)(1)2Al + 6H+ == 2Al3+ + 3H2↑(1分);

(2)假设(猜想)一:Cl能够促进铝片与H反应(1分),

假设(猜想)二:SO对Al与H反应起阻碍作用(1分);

(3)假设(猜想)一:在铝和c(H为3 mol/L稀硫酸混合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或可溶性氯化物,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1分),

假设(猜想)二:在铝和c(H为3 mol/L稀盐酸混合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钠固体或可溶性无水硫酸盐固体,产生气泡的速率减慢(1分);

(4)加热、增加酸的浓度、与铜片形成原电池等合理答案(1分)。

五、有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3.(7分)(1)羟基、羧基(2分);

浓硫酸

Δ

 
(2)        H2O(1分)

(3)消去、取代(2分)

(4)

                          (2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24.(6分)(1)CaC2+2H2O→Ca(OH)2+C2H2↑ nHC≡CH→[ HC=CH ]n (2分);

  (2)4(1分);(3)红棕色褪去(或溶液褪色)(1分), 4.8(1分);

  (4)合成氨原料或作燃料或有机化工原料(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六、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5.(4分)(1)MnC2O4(1分);(2)说明MnC2O4在100℃-205℃之间较稳定(1分);

(3)D点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化学式为MnO(2分)。

26.(6分)(1)375x + 1500 (2分)    (2)1∶3.3 (2分)    

 
(3)

(2分)(结果在52%-53%不扣分,其余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