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次联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B. 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促使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C. 沤制肥料时,预想得到含量较高的Ca元素,选新叶比老叶好
D. 在含氮培养基上筛选圆褐固氮菌
|
①
|
②
|
③
|
④ 4[H] + O2 → 2H2O ,这只发生于葡萄糖有氧呼吸过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 |

A.甲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可能为向光侧浓度
B.乙中,施用农药后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的频率,C点比A点高
C.丙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催化特性
D.丁中苹果贮藏室的氧气应调整到A点对应的浓度
4.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Ⅰ—2无乙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II—3号是纯合体的概率是1/8
C.乙病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设Ⅱ—4与一位正常男性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5.一组学生将叶捣碎成叶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存。在 10天中他们每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面的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 )
A.生物Ⅳ可能是捕食者
B.生物Ⅱ可能以生物Ⅰ为食
C.生物Ⅱ紧随生物Ⅰ的出现而出现
D.生物Ⅰ可能是生产者单细胞藻类
6.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4g铜与足量的硫黄在绝隔空气的条件下反应,则此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0.1×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数为2×6.02×1023
C. 0.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6×6.02×1023
D. 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4×6.02×1023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同一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对应的熔、沸点一定越高
B.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同浓度钠盐溶液的PH:NaA<NaB
C.若R2-离子和M+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D.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反应物分子能量增加,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8.下图是制取气体的一种装置,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
A.碱石灰与浓氨水制NH3
B.铝片与烧碱溶液制H2
C.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制乙炔(C2H2)
D.亚硫酸钠固体与75%的硫酸制SO2
9.早在40年前,科学大师Heilbronner经过理论研究预测,应当有可能合成“莫比乌斯”形状的芳香族(大环)轮烯分子,这一预测在2003年被德国化学家合成证实。[18]-轮烯是一种大环轮烯,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8]- 轮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18]- 轮烯的分子式为:C18H12
C.1 mol[18]- 轮烯最多可与9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烷烃
D.[18]- 轮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10. 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加入AgNO3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可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B. 若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C.若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色,可确定溶液中含有I- 离子
D. 若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32-离子
11.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 → H2O IO3- → I2 MnO4- → Mn2+ HNO3 → NO
若要得到等质量的I2 单质,则消耗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小的是( )
A . H2O2 B . IO3- C . MnO4- D. HNO3
12.在下图的实验装置中,从实验开始到过一段时间后,对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下列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苹果块会干瘪 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pH试纸变红
13.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上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反应Ⅰ:△H>0,P2>P1
B. 反应Ⅱ:△H<0,T1<T2
C. 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D. 反应Ⅳ:△H<0,T2>T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图。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
A.3.40eV
B.10.21eV
C.12.10 eV
D.12.50 eV
15.不同频率的紫外光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Ek—
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eV,锌的逸出功是3.34eV,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坐标中,以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 )
![]() |
16.如图所示,一闭合单匝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除了转轴分别为
和
边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则这两种情况下,线圈所产生的电流( )
A. 瞬时值表达式不同
B. 最大值不同
C. 有效值不同
D. 变化规律均相同
17.如图甲如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在水平向右的外力
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中的实线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1s内,外力不断增大
B.在1~3s内,外力
的大小恒
定
C.在3~4s内,外力不断减小
D.在3~4s内,外力的大小恒定
18.固定的水平气缸内由活塞封闭着一定量的气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假设气缸壁的导热性能很好,环境的温度保持不变。若用外力
将活塞
缓慢地向右拉动,如图所示,则在拉动活塞的过程中,关于气缸内气体的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B.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C.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D.气体向外界放热,气体内能不变
19.质量分别为m=0.5kg和M=1.5kg的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发生正碰,下图中的4条实线分别为m、M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在碰撞中动量守恒
B.碰撞前后m动能不变
C.碰撞前后m动能损失3J
D.两个物体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20.一列简谐横波沿
轴正方向传播,频率为
,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元
的平衡位置在距原点
为
处,质元
的平衡位置在距原点
处,从该图象对应时刻算起,质元
的运动状态与图示时刻质元
的运动状态相同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
A.0.16s B.0.14s
C.0.12s D.0.08s
21.如图所示,在点处放置一个正电荷.在过
点的竖直平面内的
点,自由释放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小球的质量为
、电荷量为
.小球落下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它与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图中实线表示)相交于
、
两点,
、
在同一水平线上,
,
距离
的竖直高度为
.若小球通过
点
的速度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通过点的速度大小是
B.小球通过点的速度大小是
C.小球由到
电场力做的功是
D.小球由到
机械能的损失是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共10道大题。
22.(17分)
(1)(4分)(1)如右图所示给出的是用螺旋
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为
_________。
(2)(13分)右图是测定电流表内阻的实验电路图,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0Ω,满偏电流为500μA,用电池作为电源。
1
实验室配有的可变电阻为:
A、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10Ω
B、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Ω
C、电位器,阻值范围为0~200Ω
D、电位器,阻值范围为0~20KΩ
在上述配有的可变电阻中,电路中R应选用 ,R1应选用 。(填字母代号)
2
某学生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将R的阻值调到最大,合上S1,调节R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转到满偏
②合上S2,调节R1和R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一半
③记下R1的阻值
指出上述实验步骤中的错误。
3
如果按上述实验步骤测得的R1的值为100Ω,现把该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2V的电压表,则应串联的分压电阻为 Ω。
23.(16分)已知万有引力常量,地球半径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
,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
,地球的自转周期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
的方法:
同步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 得
(1)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2)请根据已知条件再提出两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并解得结果。
24.(19分)如图所示,坐标空间中有场强为
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
的匀强磁场,
轴为两种场的分界面,图中虚线为磁场区域的右边界,现有一质量为
,电荷量为
的带电粒子从电场中坐标位置
处,以初速度
沿
轴正方向开始运动,且已知
。试求:使带电粒子能穿越磁场区域而不再返回电场中,磁场的宽度
应满足的条件(粒子受重力不计).
25.(20分)如图所示,有n个相同的货箱沿同一条直线停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每个货箱长皆为l,质量皆为m,相邻两货箱间距离为l,最下端的货箱到斜面底端的距离也为l.现给第1个货箱一适当的初速度,使之沿斜面下滑,在每次发生正碰后(碰撞时间很短),发生碰撞的货箱都粘合在一起运动,当动摩擦因数为μ时,最后第n个货箱恰好停在斜面底端.求:
(1)第1个货箱碰撞第二个货箱前瞬间的速度。
(2)设第一次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第一次碰撞前的瞬间第一个货箱的动能为
,求
的比值。
(3)整个过程中由于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
26. (12分) 有X、Y、Z三种常见元素,已知:
①X2-、Y -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请回答:
(1)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2)将ZY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 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 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 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 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 mol该气体被O2氧化生成另一种气体时放热98.0 kJ。请写出该气体与氧气在此条件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 mol Y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同时有1.5×6.02×1023个电子发生了转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是 。
27. (15分)如下图所示,A溶液呈蓝色。(图中参加反应的水及生成的水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 G的化学式: ;
(2) 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3)写出电解A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4) 若向F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 ;
(5)若欲将A溶液与B单质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则所设计的原电池的负极材料可以是: ;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
28.(15分)已知碳碳双键的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结构是不稳定的结构。A是一种直链一溴代物,1mol A与2mol H2反应生成1mol G,F是五元环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4H6O2 。请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回答问题:
(1)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2)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
29.(12分)亚硝酰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亚硝酰氯(ClNO)有关性质如下:
分子式 ClNO | 别名 氯化亚硝酰 | 溶解性 溶于浓硫酸 |
熔点 -64.5℃ | 沸点 -5.5℃ | 性状 红褐色液体或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恶臭,遇潮湿空气分解成氮的氧化物与氯化氢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亚硝酰氯(ClNO)性质拟在通风橱中制取亚硝酰氯,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开始前K1、K3均已关闭,但K2却打开着。、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如何检查A、B、C所组成的实验装置气密性? 。
(2)若D中装有纯净的NO气体,请写出实验室里A装置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B中应选用最佳试剂为 ,B的作用为:① ;② 。
(3)F中U型管的作用: ;实验现象是 ;干燥管G作用: 。
(4) 某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只能吸收氯气和ClNO,但不能吸收NO。所以装置H不能有效除去有毒气体,写出你改进措施: 。
30.(22分)
Ⅰ(12分)回答有关生物工程的问题。
(1)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细菌、真菌、 。若将真核细胞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对该目的基因的基本要求是 。假设以大肠杆菌质粒作为运载体,并以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运载体与目的基因,将切割后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DNA连接酶,连接产物至少有 种环状DNA分子,它们分别是 。
(2)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除了各种营养成分外,还必须含有
才能获得愈伤组织。获得原生质体后,需要对其活力进行检查,下列哪种实验最适合? _________。
A.观察原生质体的结构是否完整 B.观察细胞质流动
C.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D.观察叶绿体数目的多少
(3) 发酵工程中,酵母菌常被导入外源基因成为 菌,然后应用于发酵工程获得代谢产品。酵母菌细胞主要的分裂方式是 ,其代谢类型是 ,其细胞内的诱导酶可受到 两种调节方式的控制。
根据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在右坐标图中
画出它的增长率曲线图。
Ⅱ(10分)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 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 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 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 | -1 | -2 | -3 | -4 |
光照后的重量变化(mg)* | +3 | +3 | +3 | +2 |
* 指与暗处理前的重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重量值,“+” 表示增加的重量值 |
请回答问题:
a.暗处理时,随温度升高,叶片重量 ,其原因是
;
光照时,叶片的重量变化没有类似或相反的规律,试分析原因
。
b.计算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 mg,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 组叶片。
31.(20分)
Ⅰ(10分)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图1) (图2)
(1)在图3的虚线方框中,参考图1神经元结构简图,画出2个神经元(神经细胞),使甲、乙、丙三个结构连成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图3)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 ;在突触处的兴奋传导是单向的原因是 。
(3)将微电极连在电流计G上(图2所示),电流计上的指针将向(当a点电势高于b点时,指针向左偏移,反之向右偏移) 偏移。
Ⅱ (10分)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不自主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分析实验原理、完成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健康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
答题卡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答案 |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
答案 |
22.(1)________________
(2)1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
23.
![]() |
24.
25.
26. (12分)
(1)Y _____________;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填写序号字母)。
(3) ① ;
② 。
27. (15分)
(1) A ; G ;
(2) ;
(3)离子方程式: ;
(4)现象 ;
(5)负极材料是: ;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
28.(15分)
(1)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2)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
29.(12分)
(1)
。
(2)离子方程式 ;B中应选用最佳试剂
为 ,B的作用为:① ; ② 。
(3)F中U型管的作用: ;实验现象是 ;干燥管G作用: 。
(4)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22分)
Ⅰ(1)
(2)
(3)
Ⅱ
a.
光照时,
b.
31.(20分)
Ⅰ(1)画图:
(2)
(3)
Ⅱ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八校联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答案 | B | C | B | B | D | C | B | B | C | C | B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
答案 | D | C | BC | A | D | BC | B | ACD | C | B |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22.(17分)
(1) (1)6.124(6.123—6.125均算正确)(4分);
(2)1
D B (4分)
2
合上S2后,不应再调节R的阻值(4分)
3
3900Ω (5分)
23.(16分)
(1)上面结果是错误的,地球的半径在计算过程中不能忽略。(4分)
正确的解法和结果是: (3分)
得
(1分)
(2)方法一:对月球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
(4分)
方法二:在地面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由(4分)
24.(19分)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在方向,有
(2分)
在
方向,有
(1分)
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为(2分)
又因为所以,
(2分)
设粒子出电场时的偏向角为,
故(2分)
粒子出电场时的速度,即进磁场时的速度为
(2分)
为使粒子能穿过磁场区而不再返回电场区,临界情况是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和右边界相切如图所示。
由得
(4分)
应满足条件
(4分)
25.(20分)
(1)由于第个货箱被碰后,运动到斜面底端停下,表明货箱沿斜面做减速运动,设第一个货箱的加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3分)
又因为:
得:(2分)
(2)第一,二两货箱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即
(3分)
上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1分)
而 (1分)
联立以上各式,得(1分)
(3)加速度与质量无关,说明每次碰后货箱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均为,方向沿斜面向上.在整个过程中,序号为1,2,3,…,
的货箱沿斜面下滑的距离分别为nl,(n-1)l,(n-2)l,…,l,因此,除碰撞瞬间外,各货箱由于滑动而产生的摩擦热为
(3分)
货箱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3分)
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 则
(3分)
26. (12分)
(1)(2分)
(2)
(胶体)
(2分)
a b d (3分)
(3)①(3分)
② (2分)
27. (1) A CuSO4; G Fe2(SO4)3;(各2分)
(2) 四、Ⅷ;(2分)
(3)
(4)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2分)
(5) 铁;(2分) Cu2+ + 2e- = Cu(2分)
28. (15分)(1)(4分)
(2)醛基、溴原子、碳碳双键(答对一个得1分)
(3)(2分)
(4)(3分)
(5)(3分)
29. (12分)(1)关闭K2,B装置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没导气管下口,用酒精灯微热烧瓶或双手掌紧握烧瓶外壁,若B装置中的M导管内水柱上升,并稳定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2分)
(2)MnO2 + 4 H+ + 2 Cl- Mn2+
+Cl2 + 2 H20 (2分)
饱和食盐水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安全瓶作用(防止装置阻塞引起实验事故)(3分)
(3)冷凝收集亚硝酰氯(ClNO) 有红褐色液体生成 防止水蒸气进入U型管使ClNO分解(3分)
(4)在G和H之间插入如下图装置(2分)
(改进措施只要答出在合适的装置中同时通氧气再用氢氧化钠吸收,不一定要作图,其它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
30.(22分)
Ⅰ(12分,每空1分,图2分)
(1) 动植物细胞 除去内含子 3 运载体自连的、目的基因片段自连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片段相连的环状DNA分子
(2) 植物激素 B
(3) 工程 有丝分裂 异养兼性厌氧型
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Ⅱ(10分,每空2分)
a.下降 在暗处,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分解有机物增多,叶片重量下降
光照时,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增强,但不成一定比例,而叶片重量变化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之差组成,故叶片重量增加没有一定规律。
b.7 四
31.(20分)
Ⅰ(10分)
(1)给分见下图(4分)
(2)局部电流(2分)
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2分)
(3)向左(2分)
Ⅱ(10分)
实验原理:健康小鼠体内的多巴胺会因注入利血平溶液而耗竭,从而引发运动不自主震颤症状出现。如果再注入多巴溶液,则可以在体内转化为多巴胺,症状消失。(2分)
实验步骤:
①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1分)
②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分)
③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1分)
④出现预期结果后继续实验,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量盐水。(1分)
⑤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1分)
实验结果:
A组:注射利血平后出现运动不自主震颤,注射多巴后运动恢复正常;(2分)
B组:实验过程中始终运动正常。(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