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2014-5-11 0:32:04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开发和和平利用核能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裂变(fission)或聚变(fusion)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下面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核裂变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核裂变或聚变中化学能转变为核能  B.该核裂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Ba是人工核反应制得的超铀元素    D.中含有106个中子

2.下列实验操作中,所使用的有关仪器要求干燥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中所用的锥形瓶         B.喷泉实验中收集氯化氢气体的圆底烧瓶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D.制取CO时用于收集CO的集气瓶

3.下列物质有固定的熔点,且熔点逐渐降低的一组物质是

  A.HI、HBr、HCl、HF       B.石英、食盐、干冰、钾

C.重油、柴油、煤油、汽油     D.KI、I2、Hg、O2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B.铜的电解精炼时,当阴极析出32gCu时,阳极产生的Cu2离子数为0.5NA

C.将5.0mol·L-1的FeCl3溶液20mL滴加到沸水中形成的胶体中,分散质粒子数为0.1NA

D.常温常压下,14 g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3NA

5.下列各种情况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Na、K、CO32、SO42

B. PH为11的溶液:S2-、SO32-、 S2O32-、Na+

C.能与Na2CO3反应放出CO2的溶液中:H、Mg2、Ba2、I

D.pH为1的紫色溶液中:K、Fe2、Cl、MnO4

6. 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甲硫醇(CH3SH)比甲醇的熔点低的原因是甲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C.氨易液化与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无关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7.下列各项因果关系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的熔点高于晶体硅,因为两种晶体中原子间平均距离前者小于后者

B.水的热稳定性比较高,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C.金属晶体能导电,因为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

D.离子晶体硬度较大、难于压缩,因为离子晶体中的阴、阳离子排列很有规则

8.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结论

A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要在放电条件下才与氧气反应

非金属性:P>N

B

CO2的水溶液可导电

CO2是电解质

C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沉淀为硫酸钡

D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同浓度pH:NaAlO2 < NaHCO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Ba(OH)2溶液和(NH4)2SO4溶液混合:Ba2=BaSO4

B.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的石灰水反应:  Ca2+OH=CaCO3↓+H2O

文本框: 4Ag+4H++O2↑文本框: 4Ag++2H2O

C.用直流电电解AgNO3溶液:

D.Na2O2粉末加入水中:2+2H2O=4OH+O2

10.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当反应进行到10s末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NH3)=0.15mol·L-1。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7.5%

B.反应进行到10s末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225mol·(L·s)-1

C.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11.下图为一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关于该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B.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还原反应

C.外电路中电子从b电极流向a电极

D.电池工作时电池内部的电解质溶液pH不变

12.莫尔盐[(NH4)2Fe(SO4)2·6H2O]常作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准物质,在0.1mol/L的该盐的溶液中,下列有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A.c (SO42) > c (NH4+)>c (Fe2+)>c (H+)>c (OH)

B.c(NH3· H2O)+c (NH4+) = 0.2mol/L

C.2c (SO42)+ c (OH) = c (NH4+) + 2c (Fe2+)+ c (H+)

D.c(H+) = c(OH) + c(NH3· H2O)

13.有机物A和B均由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关于A、B两种物质的燃烧,其中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A、B燃烧生成等质量的H2O,则可推知A、B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B.物质的量相等的A、B燃烧生成等质量的H2O、CO2,则A、B必然互为同分异构体

C.物质的量、质量均相等的A、B燃烧生成等质量的H2O、CO2,则A、B必然互为同分异构体

D.物质的量相等的A、B燃烧耗氧量、生成的CO2均相等,则两者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H2O”

14.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与X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2,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总数少1。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OH>Z(OH)2

  B.氢化物的沸点:HW>H2X

  C.X、Y两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一定为1∶2

  D.X、W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通常为正价

15.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B.金属晶体的熔点一定比原子晶体低、一定比分子晶体高

C.CaF2晶体中与一个Ca2距离最近且距离相等F的有4个

D.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四个O原子以单键相结合

16.2.8gFe全部溶于一定浓度、100mL的HNO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1。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HNO3溶液的浓度为2.0mol·L-1    B.1.12L的气体全部为NO

C.反应后溶液中c(NO3)=1.6mol·L-1       D.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61gFe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6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

17.(8分)下图为中学常用定量仪器的部分结构(有的仪器被放大),回答下列问题:

⑴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该仪器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放置的位置是                           

⑵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应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如果读数时视线偏高,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⑶ 测定某待测浓度时,一般用     手操作B仪器。

18.(11分)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 于人体中的胃酸。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 试剂1是       ,试剂2是        ,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⑵ 加入试剂2后溶液中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淡红色是因为              

写出+2价Fe在空气中转化为+3价Fe的化学方程式                 

⑶ 该同学猜想血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还原为+2价铁,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         。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19.(15分)电镀厂曾采用有氰电镀工艺,处理有氰电镀的废水时,可在催化剂TiO2作用下,先用NaClO将

CN离子氧化成CNO,再在酸性条件下继续被NaClO氧化成N2和CO2。环保工作人员在密闭系统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量确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

将浓缩后含CN离子的污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 mL(其中CN的浓度为0.05 mol·L-1

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一段时间后,打开橡皮塞和活塞,使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 乙中生成的气体除N2和CO2外,还有HCl及副产物Cl2等。丙中加入的除杂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                            

丁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作用是                             

⑶ 戊中盛有含Ca(OH)2 0.02mol的石灰水,若实验中戊中共生成0.82 g沉淀,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等于      。该测得值与工业实际处理的百分率相比总是偏低,简要说明可能的原因。①                                             

                                              

请提出一个能提高准确度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且操作简单)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8分)20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应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出结构类似于

C60(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的物质N60,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

N60与C60有相似的结构但稳定性较差。科学家预测,将

N2进行冷冻或加压,然后运用高强度激光照射能转变为N60分子团,

该分子团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在受热情况下瞬间分解为N2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已知E(N-N)=167kJ·mol-1E(N=N)=418kJ·mol-1E(N≡N)=942kJ·mol-1。(E表示键能,即打开1mol气态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

回答下列问题:

 ⑴ N60分子中每个N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

⑵ N60稳定性较差的原因可能是                         

⑶ 1molN60受热分解为N2时放出的热量为                     

⑷ N60潜在的商业用途可能是                          

21.(10分)下列框图中每个字母代表一种物质,其中A是金属单质,B、F是气态非金属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已知D为淡黄色固体粉末,C为无色无味的液体,G是空气中含量较少的气体,当空气中G的含量增多时会造成“温室效应”。A、D、E、H、M、N中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写出: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F分子的电子式         

⑵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⑶ X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物质,H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请列举出X可以代表的四种不同类别物质,写出相应的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

22、(8分)现有A、B、C、D四种有机物,已知:

①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104;

②A是芳香烃,B、C、D均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分子内均没有甲基;

③A、B、C、D能发生如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X、Y、Z(方程式未注明条件):

   nA→X  nB→Y(聚酯)+nH2O  nC+nD→Z(聚酯)+2nH2O

请按要求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A分于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个;

(2)B也能发生分子内酯化生成五元环状化合物E,E的结构筒式是______________:

(3)Z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已知两个羟基同时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它要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羰基

 

     

 

现有分子式为C9H8O2X2(X为一未知元素)的物质M,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一系列反应,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X为    (填元素符号); 

⑵上述转化中其中属于氧化反应的共有       步(填数字);M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所属类型是          反应。

⑶ M的结构简式为                  。

⑷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

①B→D           ②D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                

③E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6)

24.(6分)纳豆是一种减肥食品,从其中分离出一种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为确定其结构进行如下各实验:

    ①6.0g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生成3.36L(标准状况)一氧化碳和1.8gH2O。

    ②中和0.24g物质A,消耗0.2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mL。

    ③0.01mol物质A完全转化为酯,需乙醇0.92g;0.01mol物质A能与足量钠反应放出0.336L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试通过计算确定: (1)A的式量及化学式:    (2)A的结构简式。

25.(10分)仔细阅读给CuSO4•5H2O晶体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如下反应:

   

CuSO4·5H2O   CuSO4 +5H2O  CuSO4   CuO +SO3


4CuO    2Cu2O + O2       2SO3      2SO2 + O2

现取25.0 g CuSO4•5H2O晶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之均匀、缓慢升温至1000℃,并恒温1h 。

⑴ 实验过程中测得固体的质量为7.6 g,通过计算判断该固体的组成;

⑵ 在此反应条件下,最后得到7.20 g 固体,除去反应生成水后的气态产物为0.150 mol,通过计算确定反应后气态产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一答题纸

班级       姓名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6分)

17.⑴                    ;⑵             ⑶         

18.⑴                                           

                        

                                          

                                           

                                             

19.⑴                                              

                                              

        ①                                   

                                           

                                             

                                             

20.⑴        ;⑵                         。

 ⑶        ;(4)                       

21.⑴                      

⑵ ①                    ②                       

                                           

                                             

22.⑴                       ⑵                   

                        

23.⑴        ⑵                   (3)              

(4)①                                  

                                 

                                       

24. [解答]

25. [解答]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D 6.B 7.A  8.C

9.BC  10.AC 11.C 12.D 13.CD 14.AC 15.D 16.A

17.(8分)⑴ C 悬挂于反应液中  ⑵ A 偏大   (3) 左 (3+3+2分)

18.(11分)⑴ 稀盐酸   KSCN溶液      2Fe2+Cl2=2Fe3+2Cl

Fe3+SCN=[Fe(SCN)]2                     (每空1分)

⑵ 少量的Fe2转化为Fe3,加入KSCN后显红色

4Fe(OH)2+2H2O+O2=4Fe(OH)3                  (每空2分)

⑶ 不合理 我的猜想是[Fe(SCN)]2+离子中的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设计的实验为在褪色后溶液加入FeCl3溶液,仍不变红色(或在褪色后溶液加入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                 

(第1空1分,第2空2分)

19. (共15分)

⑴ CN+ClOCNO+Cl 

2CNO+2H+ +3ClON2↑+2CO2↑+3Cl+H2O

⑵ 除去HCl气体  去除Cl2  防止空气中CO2进入戊中影响测定准确度

⑶ 82%

①装置乙、丙、丁中可能滞留有CO2

②CO2产生的速度较快未与戊中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

③Cl2、HCl在丙、丁中未吸收完全。

(三点中任意答两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建议一:不将甲中溶液一次全部加入乙中,改为分次加入,控制CO2的产生速度;

建议二:乙中瓶塞改为三孔塞,增加的那个孔中插入一根导管到液面以下,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除去CO2的空气,使装置中滞留的CO2尽可能多的与Ca(OH)2反应。

建议三:将戊中澄清石灰水改为浓度较大的NaOH溶液,反应结束后向戊中加入足量CaCl2后测沉淀质量。等等

(三点中任意答一点即可) (每空2分,共15分)

20.(8分)⑴ 8 ⑵ N-N的键能较小 ⑶ 13 230kJ ⑷ 用作高能量的炸药或火箭燃料

(每空2分)

21.(10分)⑴ H∶H

⑵ ① 2Na2O2+2CO2=2Na2CO3+O2 

⑶ Al2O3:Al2O3+2OH=2AlO2+H2O  Al(OH)3:Al(OH)3+OH=AlO2+2H2O

  H2SO4:H+OH=H2O        NaHCO3:HCO3+OH=CO32+H2O

(X还可以是酸性氧化物、其他含氧酸、酸式盐等)

(第⑴⑵两小题每空1分,第⑶小题每空1.5分)

22.

23、(共10分)

24.(6分)(1)120,C3H4O5  (2)HOOC—CH—COOH

25.(10分)⑴25.0 g CuSO4•5H2O 为0.100 mol

若生成的固体全部为 CuO ,n(CuO)=n(CuSO4)=0.100 mol 质量为8.00 g

若生成的固体全部为 Cu2O,n(Cu2O)=1/2 n(CuSO4)=0.0500 mol 质量为7.20 g

∵ 7.20 g<7.60 g<8.00 g   ∴该固体为CuO 和Cu2O的混合物。(4分)

⑵生成7.20 g 固体,CuSO4全部分解为Cu2O,生成0.0250 mol O2 、0.100 mol SO3

若0.100 mol SO3全部分解,则气态产物的物质的量为0.175 mol

∴气态产物为SO3、SO2 和 O2 的混合物。(2分)

设 有a mol SO3 发生分解,则平衡时

   2SO3      2SO2 + O2

0.100-2a    2a   0.0250+a     

0.100-2a +2a +0.0250+a=0.150     a=0.0250 mol

SO3 :0.050 mol  SO2 :0.050 mol  O2 :0.050 mol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