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级化学下册4月月考试题

2014-5-11 0:32:04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级化学下册4月月考试题08.4.13

化    学

原子量表 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Fe-56 Cu-64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

A.KCl晶体       B.H2S气体       C.CCl4        D.Mg

2.由于易被氧化而不宜长期存放的溶液是(   )

①KMnO4 ②氢硫酸 ③FeSO4 ④Cu(NO3)3 ⑤Na2SO3

A.①②③       B.②③⑤        C.只有②④      D.只有①⑤

3.将等物质的量的Mg和Al的粉末混合均匀,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到下列四种过量的溶液中,充分

反应后,放出氢气量最多的溶液是 (   )

  A.3mol/LHCl      B.4mol/L HNO3     C.8mol/LNaOH    D.18mol/L H2SO4

4.已知IO3- 在通常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而在酸性溶液中则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离子在酸性条

件下可被其氧化的有(  )

  A.Fe3+         B.F          C.ClO3-        D.I

5.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A.①⑥⑤③      B.②③⑤③        C.②③④③     D.①③⑤③  

6.下列变化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①NH3+H2ONH4+OH;②HCO3+H2OH2CO3+OH;③AlO2+HCO3+H2O=Al(OH)3↓+CO32

④Al3++3HCO3=Al(OH)3↓+3CO2↑;⑤HCO3+H2OH3O+CO32;⑥NH4cy+2H2ONH3·H2O+H3O+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

7.下列变化中,既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断裂,又有共价键和离予键形成的是(    ) 

A.2Na2O2+2CO2=2Na2CO3+O2             B.2Na+2H2O=2NaOH+H2

C.Cl2+H2O=HCl+HClO               D. Na2CO3+BaC12=BaCO3↓+2NaCl

 
8.对于反应A2(g) + 2B2(g)  2AB2(g)(⊿H<0),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变化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   )                     

9.与铁相似,金属锡能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锡,氯化亚锡又能被氯化铁氧化为氯化锡。则下列有关微粒氧化、还原能力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氧化能力:Sn4+<Sn2+             B.氧化能力:Fe3+<Sn4+

C.还原能力:Fe2+<Sn2+             D.还原能力:Fe<Sn

10.常温下,甲、乙两种醋酸稀溶液,甲的pH=3,乙的p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c (甲)=10 c (乙)        B.将甲稀释10倍,溶液pH变为4

C.若把甲用水稀释至pH=4,则稀释后的体积等于原来溶液体积的10倍

D.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充分反应,甲中产生的H2大于10倍乙中产生的H2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有一至二个正确选项。若有漏选得2分,只要有错选则为0分。)

11.利尿酸(LU)在奥运会上被禁用,其结构简式

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LU能使溴水褪色

B.1mol LU最多可与6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LU分子内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数不超过10个

D.LU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沸有红色沉淀生成

12.下列实验操作: ⑴用托盘天平称取5.2gNaCl;⑵用50mL量筒量取5.2mL盐酸;⑶用蒸发皿加热KNO3溶液制取KNO3晶体;⑷用100mL容量瓶配制50mL0.1mol/LH2SO4溶液;⑸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存放浓HNO3;⑹用煤油液封保存锂、钠、钾单质。其中错误的是(    )     

A.(2)(3)(5)    B.(2)(4)(5)    C.(1)(4)(6)    D.(2)(4)(6)

13.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S2、HS、OH、Na、H。则下列对该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浓度一定是c(Na) >c(S2) >c(OH) >c(HS) >c(H)

B.组成该溶液的溶质只能是Na2S或NaHS或两者的混合物

C.该溶液可能呈中性,或碱性,或酸性

D.离子物质的量的关系一定是2n(S2)+n(HS)+n(OH)=n(Na)+n(H)

14.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Z位于同一主族,X、Y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3种元素中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C.3种元素的气氢态氢化物中,Y的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

D.其对应的阴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n->Ym->Xn-

15.将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此种电池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一般柴油发电机只有40%左右),产物污染也少。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材料是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

B.氢氧燃料电池常用于航天器,是因为该电池的产物为水,经处理之后可供宇航员使用

C.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2H5OH-12e=2CO2↑+3H2O

D.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16.下列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10mL0.1molL/NH4Cl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c(Na+)=c(C1)>c(OH)>c(H+)

B.10mL0.1mol/L氨水与10mL0.1mol/L盐酸:c(Cl)>c(NH4+)>c(OH)>c(H+)

C. 10mL0.1mol/LHCOOH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c(Na+)> c(HCOO-)>c(OH)>c(H+)

D. 10mL0.5mol/LCH3COONa溶液与6mLlmol/L盐酸:c(Cl)>c(Na+)>c(OH)>c(H+)

17.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OH+HCO3=CO32+H2O

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2Fe3++S2=S↓+2Fe2+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4NH3·H2O+Al3+=4NH4++AlO2+2H2O

D.Ca(ClO)2溶液中通人SO2气体:Ca2++ClO+ SO2 +H2O = CaSO3↓+2HClO

18.体积相同、pH相同的下述溶液:①NaHCO3;②Na2CO3;③NaAlO2;④NaAc;⑤NaOH;⑥C6H5ONa。它

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⑥③      B.⑥③⑤①      C.①②③⑤       D.②⑥③⑤

19.用6.02×102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1.4g中约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

B.6.8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6.02×1022个阳离子

C.23.4 g NaCl晶体中含有6.02×1022个右图所示的结构单元

D.电解精炼铜时转移了6.02×1022个电子,阳极溶解3.2 g铜

20.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2和2molB2,发生反应:A2(g)+A2(g) 2AB(g)。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AB。当温度不变时,若起始加入的A2、B2、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保持恒容,当xy<1∶2,z=0,则达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B.若保持恒压,当xy=1∶2,z为任意值,则达新平衡状态时AB的物质的量为(x+y+z)/3

C.若保持恒容,当xyz=1∶1∶a,则达新平衡状态时A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时不同

D.若保持恒压,当xy<1∶2,z>0,则达新平衡状态时B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时相同

第II卷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

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

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能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22.已知氨气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有关化学方程式:

纯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下面是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提出的实验制备氨气的几种方案

  A.(NH4)2SO4固体与消石灰共热      B.浓氨水逐滴加到新制的生石灰中

  C.在一定条件下,N2与H2化合      D.加热分解NH4Cl固体

  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方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备氮化镁的方案有以下两个。分别见实验方案的装置图。实验前系

统内的空气均已排尽。

  [方案一]

A      B      C    D    E      F

  ①该实验完成后,能否得到纯净的氮化镁_______  ____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方案二]

  已知:

  

A       B      C      D      E      F

①该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学校近年引进了一批数字化实验设备用于教学探究,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以下是某一研究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向20.00ml0.01000mol/L盐酸

中滴加0.01000mol/L的NaOH溶液。),并测绘酸碱反应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入酸、碱反应液之前,洁净的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还要分别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溶液润洗2—3遍。润洗的方法是                        

(2)在调节滴定管起始读数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请回答:该环节中碱式滴定管的操方法是               

(3)为测绘酸碱反应曲线,实验小组需要测定酸碱滴定过程中PH变化的数据。以下是某同学设

置的数据采集点:

V(NaOH)ml

0.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30.00

PH

你认为该同学设置的数据采集点        (填“合理”或“不合理”)?如不合理,你能否尝试设置更合理的数据采集点(合理不填)?

V(NaOH)ml

PH

(4)根据你采集的数据,请你在右图中绘出酸碱反应曲线。

(5)根据你所绘出的酸碱反应曲线,你认为可以选用哪种酸

碱批示剂能较准确地指示出酸碱反应的终点?并说出你

选择的理由                

四.(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24.聚合氯化铝晶体的化学式为[Al2(OH)nCl6-n·xH2O]m,它是一种


高效无机水处理剂,它的制备原理是调节增大AlCl3溶液的pH,通过促进其水解而结晶析出。其制备原料主要是铝加工行业的废渣——铝灰,它主要含Al2O3、Al,还有SiO2等杂质。聚合氯化铝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上图所示。

 

 
填空:

(1)搅拌加热操作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生产过程中操作B和D的名称均为     (B和D为简单操作);

(3)反应中副产品a是         (用化学式表示);

(4)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5)调节pH至4.0~4.5的目的是                       

(6)实验室要测定水处理剂产品中n和x的值。为使测定结果更准确,需得到的晶体较纯净,

生产过程中C物质可选用     

A.NaOH      B.Al      C.氨水      D.Al2O3     E.NaAlO2

25.重晶石矿(主要成分为硫酸钡)因为含有Fe2O3、MnO及炭质等杂质而常呈深褐色。工业上将重晶石矿粉碎后与硫酸、铝粉在反应槽中混合加热(即“漂白”),再经水洗等一系列工序制得白色的重晶石填料,广泛用作纸张、油漆等的填充剂。

重晶石填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为:

(1) 在该流程中,为加快“漂白”速度,采取的措施有              

(2) 硫酸起到了“漂白”的作用。请写出硫酸直接起到该作用时的化学方程式:     

(3) 铝粉也起到了“漂白”的作用。你认为,铝粉是如何起到该作用的?        

(4) 有同学认为,既然两次水洗,那么铝粉的作用就不大。你的解释是:       

(5) 煅烧的主要目的是                             

(6) 将煅烧后的固体磨细,使用的是加有刚玉(氧化铝)球的振动磨。这说明刚玉具有很高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6.[I] 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现有如下可逆反应:2A(g)+B(g)  2C(g)(⊿H<0)

  (1)若将4mol气体A和2mol气体B在2L密闭容器中混合,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

则2秒时B的浓度为         mol/L。

  (2)若把amol气体A和b mol气体B充入上述密闭容器,达到平衡时,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

    n(A)+n(B)=n(C),则气体A的转化率为       

(3)如右图所示,将4mol气体A和2mol气体B混合后置于体积可变的等

压容器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X时,测得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4.2mol。若A、B、C起始的物质的量分别用a、b、c表示。试回答:

ⅰ:达到平衡状态X时的容器中,通入少量B气体,容器中A的体积

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A的体

积分数再升高到与平衡状态X相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只填一种即可)。

ⅱ:若起始a=1.2mol,b=0.6mol,且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平衡状态X相同,则起始

时C的取值范围为           

[II] 在含有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往往有多个化学平衡共存。

(1)常温下,将0.2mol/L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大于7,

若混合液体积等于两溶液体积之和,则混合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HA)<c(A)        B.c(HA)一定大于0.1mol/L

C.c(Na+)=c(HA)+c(A)     D.2c(OH)=2c(H+)+[c(HA)-c(A)]

(2)常温下在20mL0.1mol/L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HCl溶液4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

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 CO32-(填:“能”或“不能”)      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各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之间

的等量关系是:          

③已知在25℃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

常数Kh——EQ HCOeq \o(\s\up5(-3——2×10-4,当溶液中

c(HCO3-)︰c(CO32-)——2︰1时,溶液的pH——__ _

27.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图(有关反应的重要条件及生成的水已略去),已知:(a)A、B、C、D是非金属单质,其中B、C、

D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b)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c)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

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是常见的氮肥。(d)化合物L可用于漂白,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

(e)化合物J由C、D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

请按要求填空: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2)C的结构式                ;H的化学式           

  (3)L溶液与化合物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化合物J的化学式           

六.(本题包括两题,选做其中一题,若两题均解答,则以第一题计分。每题10分)

28.短周期的四种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

5。A、B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C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B元素原子

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A和C可以形成化合物CA3;B与D的原子序数之

比为3︰4。请回答:

(1)写出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由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甲属于盐类,其溶液呈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

表示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3)丙、丁两种化合物,它们均含上述四种元素,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丙

为无机盐,其化学式为      ,丁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水解产物,且是同类物质中相对

分子质量最小的,其结构简式为          

(4)A和B组成的化合物M,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是3︰1,常温常压下,0.5 mol M完全燃

烧放出780 kJ的热量,请写出表示M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9. 已知:

石油裂解得到C2H4可以合成很多物质,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结构简式F          

(2)写出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结构简式有:        

(3)上述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反应序号①②③④⑤⑥);

(4)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5)反应③中将B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为检验生成产物C(已知:C的沸点小于40℃),某同

学认为:将生成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有C生成。该同

学的想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理由                

高三级月考化学试题答题纸08.4.13

        班             号 姓名          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方案一](1)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

  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                                        

                                          

(2)                                        

(3)          

V(NaOH)ml

PH

(4)(右图)

(5)                        

24.(1)                     

                           

(2)        (3)            (4)                

(5)                               (6)      

25. (1)                                      

(2)                                         

(3)                                         

(4)                                        

(5)                               (6)       

26.[I] (1)             (2)         

(3)ⅰ                         ⅱ             

[II](1)    (2) ①      ②             _    ③_____ 

27.(1)                                       

(2)                               

(3)                               (4)      

28. (1)                                        

(2)                                      

(3)              ,                         

(4)                                       

29.(1)                (2)                      

(3)            

(4)                                      

(5)                                       


高三级月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08.4.13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D

C

A

A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D

B

C

AC

A

AC

AC

BD

21.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22.(1)A、B;

  

  

  (2)[方案一]①不能;由于在F装置后缺少一干燥装置,部分将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导致产品不纯。②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到B中,缓冲气流作用。

  [方案二]①由于氮气中混有氨气,且氨气也可与镁粉反应,造成产品不纯。

    ②可将装置D换成一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并在装置C与装置D之间加一安全瓶。或在装置C

与装置D之间顺序加入安全瓶和装有水的洗气瓶。

23.⑴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或碱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一手擦控制活塞,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即可。

⑵将出液口的尖嘴部分从橡胶管部位弯曲向上,另一手控制活塞放出溶液使之充满尖嘴部分排出

气体即可。⑶不合理。(表格中设置的数据采集点在20.00mL处上下在合理区域均可)

V(NaOH)ml

0.00

10.00

15.00

18.00

19.00

19.96

20.00

20.04

21.00

30.00

PH

⑷(碱滴酸线即pH递增型,选修四P51)。⑸酚酞。(解释合理即得分)。

24.(1)Al2O3+6H+=2Al3++3H2O, 2Al+6H+=2Al3++3H2↑;

(2)过滤;(3)H2 ; (4)HCl;(5)促进AlCl3水解,使晶体析出;(6)BD。  

25.(1) 重晶石和铝都使用粉末(“重晶石”和“铝”两项都有得分,否则0分);加热。

(2) Fe2O3+3H2SO4== Fe2(SO4)3+3H2O;MnO+H2SO4==MnSO4+H2O

(3) 把Fe3+还原为Fe2+,达到漂白的作用。(或与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而氢气使得Fe3+还原为Fe2+,从而达到漂白的作用。)(4) 水洗不可能将Fe3+全部除去,而用Al粉可以将深色的Fe3+转化为浅色的Fe2+,即使没有完全洗去,对产品的颜色影响也不大,较好地起到漂白的作用。

(5) 除去炭质 ;6) 硬度。

26.I.(1)0.7;(2);(3)ⅰ 减小,升温(或通入A气体);ⅱ:任意值。

II.(1)D;(2)①不能;②c(Na)+c(H)=c(Cl)+c(HCO3)+c(OH);③ 10。

27.(1)2NH3 + H2SO4 ==(NH4)2SO4;(2)NN;(NH4)2SO3(或NH4HSO3);

(3)ClO-+ SO2 + 2OH- = SO42-+ Cl- + H2O (4)N2H4 。

28.(1)1s22s22p3

29.(1)CH2Cl-COO-CH2-CH2-OOC-CH2Cl;(2)CHCl(OH)-CH3 、CH2Cl-O-CH3

(3)②④⑥;(4)CH2Cl-CH2-O-CH2-CH2Cl+2NaOHCH2=CH2-O-CH2=CH2+2NaBr+2H2O

(5)不正确,因为挥发出来的乙醇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