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14-5-11 0:32:05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化 学 试 题

YCY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分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i—28  S—32  Mg—24  Al—27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合乎题意)

1.2005年9月16日(国际臭氧层日),我省签署了“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行动,创建

  国家臭氧层友好省倡议书”,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提前1年完成我省淘汰CFCs(全氯

  氟烃)两类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  )

    A.无氟冰箱是由于使用不含氟的制冷剂,因而是环保型的。

    B.我国目前已投入批量生产的哈龙(灭火剂)替代品一七氟丙烷的化学式是C3HF7

    C.汽车尾气、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及工业废气也可以破坏臭氧层

    D.人类广泛脾于制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清洗剂的氟氯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氢层的主要原因。

2.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组成E、G、L、

  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L是极性分子

    C.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M化学性质活泼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凡是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在一定条件下,吸热反应可自发进行 D.放热的熵增加的反应不一定能够自发进行

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0L1.0mol·L-1的FeCl3滴入沸水中,制得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NA

    B.9g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C.22.4L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D.Na2O2与水反应生成1.12L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5.在密闭容器中加少量水,常压下通氨气至饱和,则会建立下列平衡:

  NH3+H2O    NH4++OH。若要使该反应中的OH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水                           

    B.加NH4Cl晶体

    C.将氨气的压强增大1倍后,再通入密闭容器中

    D.通HCl气体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合乎题意)

6.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

  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

 
  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

  P—P  198 P—O 360  O—O 498

  则反应P4(白磷)+3O2→P4O6的反应热△H为                         (  )

    A.-1638kJ/mol   B.+1638kJ/mol

    C.-126kJ/mol    D.+126kJ/mol

 
7.A、B、C分别是三种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的单质;D、E、F则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且

  有如下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D、E中一定都含有A元素

    B.单质B肯定是氧化剂

    C.A、B、C中一定有一种是O2

    D.若A是非金属,则B一定为金属

8.单质Ti的机械强度高,抗蚀能力强,

  有“未来金属”之称。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钛铁矿(FeTiO3)的方法来制取TiO2,再由

  TiO2制金属Ti。由TiO2制金属Ti的反应为                           

  ①TiO2+2C+2Cl2   TiCl4+2CO       ②TiCl4+2Mg   2MgCl2+Ti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反应①可知,Cl2是氧化剂,TiCl4是氧化产物

    B.由反应①可知,可用CO在高温下把TiO2还原成Ti

    C.由反应②可知,若有24gMg参加反应,就可生成1molTi

    D.由反应②可知,金属Mg还原性比金属Ti的还原性强

9.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

  可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数相等的分子X、Y、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A、B、C、D只能形成4种单质

    C.X、Y、Z三种化合和物的溶沸点逐渐升高。

    D.A、B、C、D之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10.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元素原子的质量数,B元素原子核贩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种元素分别属于二、三周期

    B.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B>A>C

    C.1molC与水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氧化性和不稳定性的是B

11.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4+、Cl、SO42、HCO3、Mn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放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K+、HCO3、MnO4-                B.肯定有Al3+、Mg2+HCO3

       C.肯定有Al3+、Mg2+、SO42-                  D.肯定有Al3+、Mg2+、NH­4+、Cl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H=2和pH=1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

    B.Na2CO3溶液c(Na+)与c(CO32) 之比为2:1

    C.0.2mol·L-1与0.1 mol·L-1醋酸中c(H+)之比为2:1

    D.NO2溶于水时,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 之比为3:1

13.叠氮酸(NH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NH3)>c(H+)>c(N3)>c(OH)

    B.NH3与NH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

    C.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3)>c(OH)>c(H+)

    D.HN3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14.以水为溶剂进行中和滴定的原理是:H3O++OH→2H2O。已知液态SO2和纯水的导电性相近,因为液态SO2也会发生自离解:SO2(1)+SO2(1)   SO32+SO2+。若以液态SO2为溶剂,用SOCl2滴定Cs2SO3,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滴定反应可以表示为:SO32+SO2+→2SO2

    B.在一定温度下,液态SO2中c(SO32)与c(SO2+)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C.自离解的存在,说明SO2是离子化合物

    D.可通过导电能力变化来判断是否到达滴定终点

15.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Ca2+、HCO3、Cl、Na+                     B.Fe2+、NO3、Cl、OH

       C.Al3+、Cl、S2、Na+                           D.ClO、I、H+、Na+

16.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象相符合的是                  (  )

 


17.有200mLMgCl2和AlCl3混合液,其中c(Mg2+)为0.2mol/L,c(Cl)为1.3mol/L,欲将Mg2+、Al3+恰好转化为沉淀,需加4mol/LNaOH溶液                   (  )

    A.40mL         B.65mL         C.72mL         D.128mL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题,共54分)

三、(本题包括2小 共17分)

18.(8分)

虽然氟元素早在1810年就被发现,但170多年来化学家试图用化学方法制取氟单质的尝试一直未获成功。直到1986年,化学家Karl Christe首次用学化方法制得了F­2。他提出的三步反应如下(反应①、②里氟元素化合价不变):

  ①KMnO4+KF+H2O2+HF→K2MnF6+      +H2O

②SbCl5+HF→SbF5+      

③2K2MnF6+4SbF5→4KSbF6+2MnF3+F2

  请根据以上反应回答问题:

  (1)反应①中空格上应填物质的化学式为     ,为什么填这一物质,试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释:                     。

  (2)完成反应②:                        

  (3)反应③中的氧化剂为          ,被氧化的元素为        。

  (4)配平反应①,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将答案写在下面空格上)

                                      。

19.(9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A、B、C、D均为惰性电极,开始电解前在甲装置的A、B极两侧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回答下列问题:

  工作一段时间后,

  (1)A极附近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检验B电极上反应产物的通常方法是

                     

       。

    甲电池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2)甲槽溶液的pH       ;乙槽溶液的pH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当A极上收集到22400mL气体(标准状况)时,乙装置的C极上可得到   

 
             g金属单质。

  (3)A、D两极上析出的物质可以制成

已在阿波罗飞船中使用的新型电源,

其结构如右图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

孔性碳构成,通入的两种单质由孔

隙逸出而在电极表面放电。a是电

源的     极,电极反应式为

            。

四、(本题包括2小 题,共20分)

 
20.(11分)某同学运用已有的Na2O2和CO2­反应的知识进行迁移,认为Na2O2也可和SO2反应。为此设计了如下一套装置,来验证Na2O2和SO2反应的反应产物。

如图安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 填加药品并滴入适量浓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A处酒精灯,不久可观察到烧瓶中产生大量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处玻璃管管壁发热,管内药品的颜色变化是                       。

  (2)在反应过程中如何用较简便的操作证明反应产生了O2

                                           

    写出C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F处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从什么现象可证明收集的气体中已不含SO2

                                        。

  (4)待反应结束后,取C玻璃管内的少量固体,装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时未产生气体,则如何证明产物中有Na2SO3

                                        。

  (5)待反应结束后,取C玻璃管内的少量固体,装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试分析产生沉淀的原因:

                                         

  (6)有的同学认为:若将装置末端的烧杯换成量筒(或量气管),则可通过测定排水的体积来测定Na2O2药品的纯度。试判断该方案是否可行:      (填“是”、“否”)原因是                 。

21.(9分)已知常温下,AgBr的Ksp=4.9×10-13mol2·L-2、Agl的Ksp=8.3×10-17mol2·L-2

  (1)现向含有AgI的饱和溶液中:

    ①加入固体AgNO3,则[I]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②若改加更多的AgI,则[Ag+]       ;

③若改加AgBr固体,则[I]       ;而[Ag+]        。

  (2)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及溶解度(与AgBr、AgI无关),有以下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两种难熔盐电解质,其中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B.向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AgCl溶解又达到平衡时,AgCl的溶

  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C.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离子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

  物质的溶度积。

D.溶液中存在两种可以与同一沉淀剂生成沉淀的离子,则Ksp小的一定先生成沉

  淀。

E.难溶盐电解质的Ksp温度有关

F.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原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物质),使难溶盐电解质的溶解度

  变小,也使Ksp变小。

  (3)现向含有NaBr、KI均为0.002mol/L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

4×10-3mol/LAgNO3溶液,则产生的沉淀是       (填化学式);若向其中再加入适量的NaI固体,则最终可发生沉淀转化的总反应式表示为: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2.(9分)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的A2气体和0.6mol B2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2(g)+B2(g)   2AB+(g)△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该反应进行到       时达到平衡,

用A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分数表示)。

  (2)图中对应的a的数值是       ,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c=     

(保留分数)

    温度升高Kc值       (填“增大”、

“减少”或“不变”)

  (3)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第4min时,若将容器的体积快速扩大一倍(其他条件不变),请在上图中画出4min~5min的AB浓度的变化线。

  (4)在相同条件下,若开始时向此容器中国入的A2(g)、B2(g)和AB(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要使达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不变,则a、b、c应满足的关系是           (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23.(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甲、乙、丙三组实验:各取30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然后分别缓慢地加入组成相同的硅铝合金粉末(可加热反应),得到下表中有关数据。(假定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化,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已知:

  Si+2NaOH+H2O=Na2SiO3+2H2yc

实验序号

合金质量/g

0.275

0.605

0.715

气体体积/mL

392

784

78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中,NaOH溶液       (选填“过量”、“不足”、“适量”)。

  (2)合金中硅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列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

一、(2分×5=10分)

  1.A  2.D  3.C  4.D  5.C

二、(3分×12=36分)

  6.A  7.B  8.D  9.C  10.D  11.C  12.A  13.B  14.C  15.A

  16.D  17.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三、(共17分)

18.(8分)

  (1)O2(1分),KMnO4M(+7)n化合降低,则H2O2必作还原剂(1分)

  (2)SbCl5+5HF→SbF5+5HCl(1分)

  (3)K2MnF6(1分),负一价的F(1分)

  (4)2KMnO4+2KF+3H2O2+10HF→2K2­MnF6+3O2+8H2O 

    (3分,其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与方向1分)

19.(9分)

  (1)溶液呈粉红色 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B电极,试纸变蓝色。

    2CI+2H2O     Cl2↑+2OH+H2↑ Cl2+2OH=Cl+ClO+H2O

  (2)上升  下降  64g Cu 

  (3)负极 2H2+4OH=4H2O+4e  (每空1分)

四、(20分)

20.(11分)

  (1)Cu+2H2SO4=CuSO4+SO2↑+2H2O  淡黄色变白

  (2)打开D装置b处橡皮塞,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说明产生了氧气。(没有打开装置不给分)

    2Na2O2  +2SO2====2N2SO3+O2

  (3)E处的品红不褪色,说明氧气中不含有二氧化硫。

  (4)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5)由于过氧化钠有氧化性,反应过程中有部分亚硫酸钠被氧化成硫酸钠,与加入的氯化钡反应产生难溶于酸的沉淀。

  (6)否;因为可能存在部分S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SO4而无O2产生。——方程式2分,余空各1分

21.(9分)

  (1)①变小  ②不变  ③变小  变大

  (2)B、E

  (3)Agl、AgBr  (2分)

     AgBr(s)+I(aq)=AgI(s)+Br(aq)

五、(17分)

22.(9分)

  (1)3min 1/6mol·L-1·min-1

  (2)0.15  100/3减少        ——以上每空1分

 
  (3)(2分)

  (4)  (2分)

23.(8分)

  (1)过量  (2分)

  (2)1:1  (2分)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30mLNaOH溶液恰好能与0.55g合金反应生成784mLH2.

     0.55g硅铝合金中Si与Al的物质的量均为0.01mol。

    由方程式知:Si——2NaOH——2H2

           Al——NaOH——H2

    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C(NaOH)=n(NaOH)/v(aq)=(0.01mol×2+0.01mol)/0.03L=1mol/L

    (4分 其他解法正确同样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