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基本概念专题测试卷
试卷类型:A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第二轮专题复习用卷。
导言:化学基本概念的主要考点有:⑴化学用语(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合价等);⑵阿伏加德罗常数;⑶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⑷溶解度;⑸氧化还原反应;⑹离子反应(包括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等);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及化学反应类型等等。上述考点是化学的基本内容,也是近年的高考试题常常涉及的内容,因此同学们复习的过程必须注意基本概念的落实与训练。现根据基本概念的重要考点选择了一部分试题,供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使用,以期对同学们2007年的高考备考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最后希冀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佳绩,金榜题名,圆梦2007!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成语、谚语、歇后语、缩语等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其中一些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各项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烈火炼真金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火树银花 D.雷雨肥庄稼
2. 2005年美国《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一种Al的超原子结构,这种超原子(Al13)是以1个Al原子在中心,12个Al原子在表面形成的三角二十面体结构。这种超原子具有40个价电子时最稳定。请预测稳定的Al13所带的电荷为( )
A.+3 B.+2 C.0 D.-1
3. 据2006年5月的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用丙二醇代替二甘醇,生产了一批假药,给 病人的生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则丙二醇的化学式为( )
A.C3H6O2 B.C3H8O3 C.C3H8O2 D.C4H10O2
4. U常见化合价有+4和+6,硝酸铀酰[UO2(NO3)2]加热可发生如下分解,UO2(NO3)2 —— UxOY + NO2↑+ O2↑,在600K时,将气体产物收集于试管中并倒扣于中气体全部被吸收,水充满试管。则生成的铀的氧化物化学式是( )
A.UO2 B.UO3 C.2UO2·UO3 D.UO2·2UO3
5. 有一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
+XO3—+6H+=3X2+3H2O,据此判断: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 )
A.+7 B.+5 C.+4 D.+1
6.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工业上冶炼钼的化学原理为:①2MoS2 + 7O2 2MoO3 + 4SO2; ②MoO3 + 2NH3·H2O = (NH4)2MoO4
+ H2O; ③(NH4)2MoO4 +
2HCl = H2MoO4↓+ 2NH4Cl;④H2MoO4
= MoO3 + H2O;⑤ 用还原剂将MoO3还原成金属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oS2煅烧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空
B.MoO3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C.H2MoO4是一种强酸
D.利用H2、CO和铝分别还原等量的MoO3,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
7. 有a、b、c、d四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分别是Ba(OH2)溶液、Na2CO3溶液、MgCl2溶液和稀硫酸中的某一种(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为了鉴别以上物质,操作如下: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现象如表1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生成气体,“—”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稀硫酸 B.b可能是Na2CO3溶液 C.c是Ba(OH、)2溶液 D.d是MgCl2溶液
8.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8g 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6NA
B.Cu和足量的稀硝酸反应产生4.48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6 NA
C.标准状况下,3.36L丁烷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为0.6NA
D.在1L0.2mol/L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为0.2 NA
9. 2005年9月始,“禽流感”在全球部分地区爆发,引起了人们继“非典型性肺炎”之后的世界范围内的恐慌。做好环境消毒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消毒剂是ClO2或Cl2等的稀溶液,其中ClO2溶液的消毒效果较好。已知ClO2常温下呈气态,其分子构型与水分子的分子构型相似,在自然环境中ClO2最终变为Cl-。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lO2的分子结构呈V型,属非极性分子
B.ClO2中氯元素显+4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其消毒效率(以单位体积得电子的数目表示)是Cl2的5倍
C.ClO2、Cl2的稀溶液用于环境消毒,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对人畜无任何危害
D.常用Na2SO3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还原NaClO3来制Cl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3 + 2NaClO3 + H2SO4 = 2Na2SO4 + 2ClO2↑+ H2O
10. 同温同压下,甲容器中CH4与乙容器中C2H2,C2H4混合气体的体积相等,则甲、乙两个容器中原子总数之比不可能是( )
A.10:9 B.10:11 C.5:6 D.1:1
11. 某无色溶液中,若加入溴水,溴水褪色,若加入金属铝,铝溶解并产生大量氢气,则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Na+、OH-、 S2-、CIO- B.H+、Na+、Fe2+,NO3-
C.K+、 Ba2+、OH-、 SO32- D. Na+、 K+、Ba2+、OH-
12. 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N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C.N4沸点比P4(白磷)高 D.1molN4气体转变为N2吸收882kJ热量
13.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有以下反应关系:①KBrO3能将I-氧化成KIO3,本身被还原为Br2;
②Br2能将I-氧化为I2;③KIO3能将I-氧化为I2,也能将Br-氧化为Br2,本身被还原为I2。向KBrO3溶液中滴加少量KI的硫酸溶液后,所得产物除水外还有( )
A.Br-、I2 B.Br2、Br-、I2 C.Br2、I2、IO3- D.Br2、IO3-
1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 Cu+Fe3+=Cu2++Fe2+
B.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H2↑+C12↑
C.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 2Fe2++Cl2=2Fe3++2Cl-
D.向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足量Ba(OH)2溶液 NH4++Al3++2SO42—+2Ba2++5OH-=AlO2-+2BaSO4↓+NH3·H2O+2H2O
15. 某温度下,VmL不饱和溶液a g,蒸发掉b g水或加入b g
固体(恢复到原温度)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则下列量的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00g
B. 原不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为
C. 原不饱和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
D. 原不饱和溶液的密度为
16. 某些盐在溶液中结晶时,析出的晶体是结晶水合物。下表记录了t℃的4份相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以及析出的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质量(温度维持不变)的实验数据:
硫酸铜溶液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的无水硫酸铜(g) | 2.50 | 5.00 | 8.00 | 11.0 |
析出的硫酸铜晶体(g) | 0.10 | 4.60 | 10.0 | 15.4 |
当加入5.60 g 无水硫酸铜时,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A.3.88 g B.5.32g C.5.68 g D.6.82 g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3分)
17.(13分)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 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 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_____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b.CCl4; c.无水酒精;d. KSCN溶液。
请你在下表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
方案1 | ||
方案2 |
(4)结论
氧化性:Br2>Fe3+。故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的思考
① 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的化学式)。
② 在100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2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小题,共31分)
18.(8分) pH<7的溶液中含有三种常见金属阳离子,用x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根据有白色沉淀甲生成,判断x溶液中有 阳离子。
(2)根据有白色沉淀丙生成,判断x溶液中有 阳离子;由溶液z生成沉淀丙的离子方程式为 。
(3)x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
(4)根据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确定x溶液中的第3种金属阳离子,理由是 。
19.(6分) 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断开1 mol 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 P-P | P-O | O=O | P=O |
键能/ kJ·mol–1 | 197 | 360 | 499 | X |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378.0 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如图Ⅲ所示,则上表中X= 。
20.(6分)1774年,英国科学家Franklin在皇家学会上宣读论文时提到:“把4.9cm3油脂放到水面上,立即使水面平静下来,并令人吃惊的蔓延开去,使2.0×103m2水面看起来象玻璃那样光滑”。
(1)已知油脂在水面上为单分子层,假设油脂的摩尔质量为M,每个油脂分子的横截面积为Acm2,取该油脂mg,配成体积为VmmL的苯溶液,将该溶液滴加到表面积为Scm2的水中,若每滴溶液的体积为VdmL,当滴入第d滴油脂苯溶液时,油脂的苯溶液恰好在水面上不再扩散,则阿伏加得罗常数NA的表达式为NA= ;
(2)水面上铺一层油(常用十六醇、十八醇,只有单分子厚),在缺水地区的实际意义是
21.(11分) 某一反应体系中共有Pb3O4、NO、MnO2、Cr2O3、Cr(MnO4)2和Pb(N3)2(名称叠氧化铅,其中Pb为+2价,N平均为-1/3价)六种物质,已知Pb(N3)2是反应物之一。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化学定律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铅(Pb)的常见化合价是 ,将Pb3O4写成常见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形式为 __ (已知Fe3O4可写成FeO·Fe2O3)。
(2)已知Cr的常见化合价为+2、+3、+6,Mn的常见化合价为+2、+4、+6、+7,则Cr(MnO4)2中Cr的化合价为 ,Mn的化合价为 。
(3)Pb(N3)2在该反应中是 剂,它的氧化产物是 ,1mol Pb(N3)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是 mol。
(4)试写出并配平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b(N3)2+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2.(8分)为了测定溶液中Ba2+的浓度,做了以下实验:
① 称取0.1224gK2Cr2O7溶于适量的稀硫酸中,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与之反应,反应后的溶液加入24.00mLNa2S2O3溶液时恰好反应完全。
② 另取50.00mLBa2+溶液,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K2CrO4的溶液,得BaCrO4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后,用适量稀盐酸溶解,使CrO转化Cr2O
,再加入过量KI与之反应,反应后再同上述 Na2S2O3溶液反应,反应完全时,消耗Na2S2O3溶液25.00mL,与之有关反应式如下:
□Cr2O+□I-+□H+——□Cr3++□I2+□H2O □I2+□S2O
——□S4O
+□I-
(1)配平上述的离子方程式。
(2)上述两步可用____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其现象为
(3)试计算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
化 学(6-1)参考答案
1.B 烈火冶金,一定有燃料在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火树银花指燃放烟花,有化学变化,而雷雨肥庄稼指,在雷电作用下,空气中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NO,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在土壤中增加了氮素。
2.D 由于A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13个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39,而Al13具有40个价电子时最稳定,说明Al13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3.C 根据题目丙二醇的名称可知该物质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两个羟基,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O2。
4.B 根据题目信息由于产生的气体产物收集于试管中并倒扣于中气体全部被吸收,水充满试管,说明产生的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N,O元素得失电子守恒。故铀元素反应前后价态不变,故对应的氧化物为UO3。
5.A 根据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所缺物质为X-,且其系数为5,即X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1价,所以其最高正价为+7价。
6.D 由于上述过程中产生了SO2气体,而SO2气体会污染大气,所以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根据反应②③可知MoO3是酸性氧化物,所以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由反应③可知H2MoO4是一种弱酸;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D项正确。
7.C 由于a能够产生两种沉淀和一种气体,所以a为碳酸钠溶液,d为稀硫酸,因b与d混合无明显现象,所以b为氯化镁溶液,c为氢氧化钡溶液。
8.A B项中没有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C项中非极性键的数目为0.45NA;D项中硫酸根离子数目为0.6NA。
9.D A中 ClO2为极性分子,错误;B中由电子守恒知,ClO2消毒效率应是Cl2的2.5倍;C中Cl2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10.C 同温同压下,甲乙两个容器的气体体积相等,则气体分子数相等。分别取气体1mol,甲容器含原子总物质的量为5mol ,乙容器中含原子总物质的量为(4mol,6mol),乙容器中原子总物质的量可以为4.5mol,5mol,5.5mol,但不能为6mol。
11.D 这条题目只要考虑能否共存就行了。在A选项中,S2-与ClO‑是不能共存的,就是在碱性溶液中ClO-也有氧化性,除了ClO-,另外还有MnO4-,在解题时要注意应用。而B中的H+与NO3-和Fe2+是不能共存的,且Fe2+也有颜色,所以不对。Ba2+与SO32-也不能共存。
12.B N4中只含有N元素,和N2一样,都是由N元素形成的单质,应该叫同素异形体,从N4的结构可以看出是一个正四面体,和白磷的分子结构是一样的,则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都是白磷高,把1mol N4转化成N2,则应断开6 molN-N,要吸收6×167kJ的热量,形成2 mol N2,要放出2×942kJ热量,最后综合应放出882kJ热量。
13.D 假设KBrO3的量一定,KI的量由少到多依次加入,所得产物(除水外)依次为①Br2和IO3-,②Br2、I2和IO3--,③Br2和I2,④Br2、Br-和I2,⑤Br--和I2。后面所发生的反应分别是过量的I--与IO3-和Br2的反应(IO3-比Br2的氧化性强),但与本题无关。
14.D A项中电荷不守恒;B项中应为2Cl—+2H2OH2↑+2OH-+C12↑;C项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时,溴离子也会被氧化。
15.A 根据题目条件可知NaNO3在题目给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00g;原不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为
;原不饱和溶液中
物质的量浓度为
;原不饱和溶液的密度为
。
16.C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加入2.5g无水硫酸铜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0.1g,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加入5g无水硫酸铜析出4.60g晶体,说明在①的基础上每加入1g无水硫酸铜就会析出1.8g晶体,当加入5.60g无水硫酸铜时可认为在①的基础上加入了3.1g的无水硫酸铜,所以析出的晶体的总质量为0.10g+1.8g×3.1=5.68g。
17.答案:(2)①Br2 ;②Fe3+ (每空1分);(3)(每空1分)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
方案1 | b | CCl4层呈无色 |
方案2 | d | 溶液变红色 |
(4)2Fe2+ + Br2=2Fe3+ + 2Br― (3分)
(5)①Fe2+ (2分);②1mol·L-1 (2分)。
18. 因x中含有三种常见金属阳离子,且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所以X中含有银离子,由溶液z通入过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可知原溶液中含有铝离子,由产生的红褐色沉淀知溶液y中含有铁离子。
答案:(1) Ag+;(1分)(2)Al3+ (1分)AlO2-+CO2+2H2O=Al(OH)3↓+HCO3-;(2分)(3)NO3-;(1分)(4) 不能(1分);H+和NO3-能把 Fe2+ 氧化为Fe3+。(2分)
19. ⑴根据图中 的关系可知C图为有效碰撞;⑵因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所以NO2和CO反应为放热反应,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ΔH=-234 kJ/mol;⑶由于催化剂的使用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反应物达到活化状态时所需要的能量减小;⑷+197kJ/mol×4+499kJ/mol×5-360kJ/mol×12-4X=-2378.0kJ/mol,解得X=434kJ/mol。
答案:⑴ NO2(g)+CO(g)=CO2(g)+NO(g);ΔH=-234 kJ/mol;⑵434。(每空3分)
20. 根据题意,每个油脂分子的横截面积为Acm2,水的表面积为Scm2,可知油脂分子的个数为N=S/A,又滴入第d滴油脂苯溶液时,油脂的苯溶液恰好在水面上不再扩散,故扩散的油脂的苯溶液的总体积为V=Vd×(d-1),又因将质量为mg的油脂配制成体积为VmmL的苯溶液,所以VmL该油脂的苯溶液的质量为[m Vd(d-1)]/ Vm;所以S/A=[m Vd(d-1) NA]/(M Vm);故NA= (VmSM)/[mA Vd(d-1)];根据科学家Franklin在皇家学会上宣读论文时提到的内容容易得出⑵的实际意义为减少水分的蒸发。
答案:⑴NA=(VmSM)/[mA Vd(d-1)];⑵减少水分的蒸发。(每空3分)
21. (1)+2、+4;2PbO·PbO2 ;(2)+2 、+7; (3)还原、Pb3O4、NO; 17;(以上每空1分);(4)15Pb(N3)2+44Cr(MnO4)2
22Cr2O3十88MnO2+5Pb3O4+90NO↑。(3分)。
22.解析:⑶n(K2Cr2O7)=
=0.moL
Cr2O72-~3I2~6S2O32-
n(S2O32-)=6n(Cr2O72-)=6×0.mol=0.002700mol
c(S2O32-)==0.1000mol/L
2Ba2+~2BaCrO4~2CrO4~Cr2O72-~3I2~6S2O32-
n(Ba2+)==
·L-1×0.02400L=0.mol
c(Ba2+)==0.01600mol/L
答案:(1)1 6 14——2 3 7;1 2——1 2;(2分)(2)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每空1分);(3)0.01600mol/L。(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