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化学上册每周一练1

2014-5-11 0:32:07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上册每周一练(1)

班别        座号        姓名        评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用米汤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KIO3

C.用纯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

2.元素X的单质Y及X与Y形成的化合物能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发生转化:

则X为

A.Fe            B.Cu           C.S            D.C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需要采用过滤操作的是

A.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    

B.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C.苯中混有少量的苯酚         

D.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

4.下列既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组是

  A.Na+、H、NO3、HS                 B.NH4、Na、MnO4、I

C.K+、Ba2+、Br、NO3                 D.Mg2+、Ag、OH、PO43

5.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

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

B.1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氢气

C.配制200mL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 mL

D.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大于9.2mol/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将162.5g FeCl3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小于6.02×1023

B.在含196g H2SO4的浓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粉使其充分反应,则反应结束时,转移电子数约为4×6.02×1023

C.在石墨晶体中,平均0.3 mol碳碳共价键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6.02×1023

D.1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约为31×6.02×1023

7.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A.制取乙酸乙酯,应先将乙醇、乙酸混合,后加入到浓硫酸中

B.酸碱中和滴定中,应先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后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

C.配制SnCl2溶液时,应先将SnCl2固体溶于浓盐酸中,后加水稀释

D.用分液漏斗滴液,应先旋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打开漏斗上口的玻璃塞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与醋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a2+CO2↑+H2O

B.向过氧化钠固体中滴加水:Na2O2+H2O =2Na++2OH+O2

C.将溶质物质的量之比为4∶3的 NaHSO4和 Ba(OH)2两溶液混合:

4H+3SO42+3Ba2+4OH=3BaSO4↓+4H2O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2O2=Fe3+2H2O

9.X、Y、M2+、N2均为含有一定数目电子的短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N2>Y、Y>X、Y>M2+,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可能比Y大,也可能比Y小

B.M2+、N2核外电子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C.原子序数:N>M>X>Y

D.碱性:M(OH)2>YOH

10.一定条件下CuS与稀HNO3发生反应,所得还原产物为NO,氧化产物为SO42。现将0.06molCuS加入到50mL4.2mol/LHNO3中,充分反应之后,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还原的硝酸为0.16mol       

B.反应后溶液中仍有硝酸剩余

C.反应后溶液的pH=1          

D.CuS未全部参加反应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50分)

11.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钒及其化合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

钒元素广泛分散于各种矿物中,钾钒铀矿的主要成分可用化学式表示为K2H6U2V2O15,测定其中钒元素含量的方法是:先把矿石中的钒元素转化为V2O5(钒元素的化合价不变),V2O5在酸性溶液里转化为VO2,再用草酸等测定钒。总反应可表示为:□VO2 + □H2C2O4 + □H     □VO2 + □CO2 + □H2O

⑴请将上述反应配平。

⑵现有钾钒铀矿样品10.2g,用上述方法来测定钒的含量,结果消耗0.9g草酸,那么此钾钒铀矿中钒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若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钾钒铀矿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12.某未知溶液X中可能含有K、Fe2、NH4、Cl。检验其中是否含有K,通常有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焰色反应法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X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证明其中不含K。对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之处加以纠正、补充:

                                                                        

                                    

方案二:亚硝酸钴钠法

在CH3COOH酸化的溶液中,K与亚硝酸钴钠[Na3Co(NO2)6]反应生成黄色沉淀[K2NaCo(NO2)6],该原理可用于K的检验。注意:NH4也能与Na3Co(NO2)6生成黄色沉淀,会干扰K离子的检验。

请你利用上述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未知溶液X中是否含有K

                                                                         

                                    


13.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网络查询,获得草酸及草酸晶体的一些相关知识:

名称

分子式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熔点(℃)

密度(g/cm3)

草酸

H2C2O4

易溶于水

189.5

1.900

草酸晶体

H2C2O4·2H2O

无色晶体

101.5

1.650

备注:草酸晶体失去结晶水后,175℃以上开始分解。

【提出猜想】⑴                             

⑵分解产物中的气体可能是CO、CO2或它们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⑴请设计完成“猜想⑴”的实验方案[用简要的实验装置图表示,要体现所使用仪器(加热和夹持仪器不必画出)和试剂]。

⑵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继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猜想⑵”的实验探究。已知:A、C、F中盛装澄清石灰水,B中盛装浓NaOH溶液,D中装有碱石灰,E中装有CuO。


①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                     ;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②若未连接装置G,要达到同样的目的,可采取的措施是            

【交流讨论】小李同学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草酸是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强,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有少量升华;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小李通过进一步研究,对实验中CO2的检验提出质疑。试根据相关信息,指出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验的改进措施。                                

                                    

高三化学每周一练(1)

答案

1.B  2.A  3.B 4.A 5.C  6.BC 7.C   8.C 9.B 10.AB

11.⑴ 2VO2 + H2C2O4 + 2H     2VO2 + 2CO2 + 1H2O (3分)

⑵ 10%(3分);     K2O·V2O5·U2O6·3H2O或K2O·V2O5·2UO3·3H2O (2分)

12.(8分)应使用铂丝或无锈铁丝蘸取溶液(2分)  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2分)

向未知溶液X中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静置、冷却后取上层清液少许;用醋酸酸化后再加入亚硝酸钴钠,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或者取未知液X蒸干并灼烧,将所得固体溶于水,过滤;取少量滤液,用醋酸酸化后再加入亚硝酸钴钠,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4分)

13.(15分)【提出猜想】⑴草酸晶体中含有结晶水,受热时会有水生成(2分)

【设计方案】⑴

(4分)

⑵①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 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E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写全不给分)(2分)

②在装置F出气导管的末端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2分)

【交流讨论】在未洗气的情况下通入石灰水,还可能因草酸蒸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草酸钙沉淀,对实验有干扰,因而在装置A之前可增加一个装有水的洗气装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