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九校联考前综合训练一
化 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6 O-16 Na-23 S-32
Cl-35.5 Sn-118.7 Ca-40 P-31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使用合理的是
①铁酸钠(Na2FeO4)用于水消毒净化 ②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料服装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食品 ④酚醛树脂制作高弹力运动鞋
⑤硫黄熏制银耳,使银耳漂白 ⑥在制玻璃的原料中再加入Co2O3制成蓝色玻璃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⑥ D.②③⑤⑥
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 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⑤根据氧化物中含有金属元素属碱性或两性氧化物,含有非金属元素属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盐的离子组成分为复盐、混盐、络盐;还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⑦根据微粒间相互作用分为离子键、共价键、氢键等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⑧根据分子中含有苯环分为烃及其衍生物、芳烃及其衍生物,如苯乙烯是苯的同系物
A.①③⑧ B.②④⑥ C.①②④⑦ D.②③④⑤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将未经湿润的pH试纸浸到某溶液中,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该溶液的pH
②使用碱式滴定管盛装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
③将3滴浓硫酸滴入蓬松的脱脂棉中搅拌加热,在其中加入2滴2%CuSO4溶液,再加入足量的10%NaOH溶液,并加热至沸腾,可证明纤维素的水解
④用热水加热乙醛和银氨溶液的混合液做乙醛的银镜实验
⑤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如Na2SO4、CuSO4)浓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而分离提纯
⑥实验室制肥皂时,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NaOH溶液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
⑦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浓硫酸
⑧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至充分沉淀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滴~3滴即可
A、①③⑥⑧ B、②③⑥⑧ C、②④⑥⑦ D、③④⑧
4. 物质间某些方面存在相似性的同时还存在某些性质的递变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逐渐增强
B.等质量的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由少到多
C.CH3CH2OH、、CH3COOH电离出H+的能力由弱到强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
5.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该反应不能发生
B.向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滴加少量水和大量水的热效应相同
C.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石墨)→ C(金刚石);ΔH>0
D.在101 kPa、25℃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 O2(g) == 2H2O(l);ΔH=-285.8 kJ/ mol
6. 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SO42—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7.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7H46O,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34H50O2,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
A.C6H13COOH B. C6H5CH2COOH C.C7H15COOH D. C6H5COOH
8. 某共价化合物含碳、氢、氮三种元素,分子内有四个氮原子,且四个氮原子构成正四面体(如白磷结构),每两个氮原子间都有一个碳原子。已知分子内无碳碳单键,也没有碳碳双键,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A.C3H8N4 B.C6H12N4 C.C6H10N4 D.C4H8N4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常温下,将1 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 mL,测得其pH<5
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 Na(l) +KCl(l)=K(g)+NaCl(l)
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A.①②③ B.只有②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10.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右图)。通电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中“a”为正极,“ b”为负极
B. 电解池中的电解液可以是NaOH溶液但不能是NaCl溶液
C. A、B两端都必须使用铁作电极
D. B电极发生的反应:2H2O+2e-=H2↑+2OH-
11. 以酚酞试液为指示剂,对某新制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 待测液 | 消耗标准盐酸(0.10 mol·L—1)的体积 |
① | 20mLNaOH溶液 | V1 mL |
② | 20mLNaOH溶液+10mL水 | V2mL |
③ | 敞口隔夜放置的20 mLNaOH溶液 | V3mL |
该新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c合理的是
A.c== mol·L—1 B.c== mol·L—1
C.c== mol·L—l D.c== mol·L—1
12. 甲苯加到汽油中可增加汽油的辛烷值。空气与甲苯蒸气的体积比约为以下何值时,甲苯可发生完全燃烧
A.9:1 B.11:1 C.26:1 D.43:1
13. 金刚烷(C10H16)是一种重要的脂环烷烃,其结构高度对称,如下图所示。金刚烷能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其中一氯一溴金刚烷(C10H14ClBr)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4种 B.6种 C.8种 D.10种
14. 设No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12.4g白磷晶体中含有的P-P键数是0.6No
②电解精炼铜时转移了No个电子,阳极溶解32 g铜
③100g的98%的浓H2SO4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4No
④2mol SO2和1 mol O2混合在V2O5存在的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No
⑤2.9g 2CaSO4·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o
⑥C60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720gC60晶体含1NA个晶胞
⑦含1mol FeCl3饱和溶液加入到沸水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微粒数目约为No
A.②③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⑦
15.1983年,福瑞堡大学的普林巴克(Prinzbach),合成多环有机分子。如下图分子,因其形状像东方塔式庙宇(pagoda—style temple),所以该分子也就称为pagodane(庙宇烷),有关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3种 B.分子中含有二个亚甲基(—CH2—)
C.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碳环 D.分子式为C20H20
16. 某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为金属氧化物和NO2、O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使余烬木条复燃,证明其中含有氧气
B.若分解的固体产物全为CuO,则产生的混合气体从理论上说可恰好完全溶解于水
C.若产生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金属元素在分解过程中化合价降低
D.若3.76g Cu(NO3) 2无水晶体受热分解,得到1.52g固体,则固体中有Cu2O 0.72g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7. (8分) ①实验室可利用下图1所示装置来制取气体 (写出两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式);②已知草酸(乙二酸)在受热时发生如下分解反应:H2C2O4 CO+CO2+H2O 。某同学拟用图1的改进装置图2来验证上述反应中有CO2和H2O生成。已知:草酸晶体的化学式为:H2C2O4·2H2O,熔点为100.1℃,分解温度约为170℃~180℃。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至少指出3处)
。
图1 图2
18.(14分) I.课本中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⑴实验室可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写出该化学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⑵某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
。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⑵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____;由于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 ____________
⑶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
;你认为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 来计量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19.(12分)硼酸晶体呈片状,有滑腻感,可作润滑剂,硼酸对人体的受伤组织有缓和和防腐作用,故可以用于医药和食品防腐等方面。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题目信息可知硼酸应属于 酸(填强、中强、弱);
⑵硼酸的分子式为H3BO3,已知H与O成键,则其分子结构式为: ;
⑶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分子或离子时,其最外层具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趋向。已知0.01mol硼酸可以被20mL 0.5mol·L -1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据此推测硼酸在水溶液中呈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酸根离子
用结构式表示) ;
写出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硼酸和甲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可生成挥发性硼酸酯,试写出硼酸完全酯化的
方程式: ;
⑸科学家发现硼化镁在39 K时呈超导性,在硼化镁晶体的理想模型中,镁原子和硼原子是分层排布的,一层镁一层硼相间排列,右图是该晶体微观空间中取出的部分原子沿Z轴方向的投影,白球是镁原子投影,黑球是硼原子投影,图中的硼原子和镁原子投影在同一平面上。
根据右图确定硼化镁的化学式为 。
20. (9分)某试剂厂有银(含杂质铜)和硝酸(含杂质Fe3+)反应制取硝酸银.步骤如下
依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 (填序号,下同)
(a)减少过程中产生NOX的量 (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 (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
(2)步骤B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
(c)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H+]
(3)步骤C中是为了除去Fe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置换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的沉淀物化学式 .
21.(8分) 下图为某些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B、I中含有相同的阳离子且都是XY2型化合物,I是常用的干燥剂,C为直线型分子。
请按要求填空:
(1)B的电子式是 ,K的结构式是 ;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单质F与D的反应在工业上有重要的用途,其化学方程式是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2.(8分)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857。A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不与氢直接相连。A在—定条件下氧化只生成C,C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已知:
![]() |
试写出:
⑴A的分子式 。
⑵化合物A和C的结构简式:A ;C 。
⑶与C同类的同分异构体(含C)有 种。
23.(10分)2005年全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口增多,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全球石油储量下降。寻求和制备代号称“黑金”的新能源已经成为紧迫任务,化学工作者正在研究以天然气和醇类合成优质汽油的方法。
已知:⑴凡与醛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称为α一H原子,在稀碱溶液的催化作用下,一个醛分子上的α一H原子连接到另一个醛分子的氧原子上,其余部分连接到羰基碳原子上生成羟基醛,如:
![]() |
⑵
![]() |
⑶
合成路线如下:
![]() |
⑴在反应②~⑦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⑵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E → F: ;
H → G: 。
⑶H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
生成的有机物能否在Cu或Ag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被空气氧化 (选填“能”或“否”)。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4. (7分)马来西亚盛产锡器(原料是锡、铜的合金,其中锡的质量分数在95%~98%之间。锡,Sn,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周期第ⅣA族)。由于其独特的生产工艺,马来西亚生产的锡器不但外形美观,做工精致,而且密封性能非常好,可以长时间保存茶叶、酒等而不至变质。小燕同学今年暑假去马来西亚旅游时带回一些锡制茶叶罐,为了检验这些锡器的真伪,小燕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在锡器上刮取少量锡,用分析天平称得质量为0.589g;
⑵将0.589g锡全部溶于稀盐酸;
⑶向⑵中所得溶液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
⑷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⑶中生成的Fe2+。
问题I:写出第⑵、⑶步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⑵步 ;第⑶步 ;
问题II:第⑷步中K2Cr2O7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mol·L-1,用去K2Cr2O7溶液的体积为16.00mL。小燕所购回的锡器是真的吗?(如有需要,可参考本试卷中的有关信息)
25.(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 Al | Al2O3 | Fe | Fe2O3 |
熔点/℃ | 660 | 2054 | 1535 | 1462 |
沸点/℃ | 2467 | 2980 | 2750 | - |
I.⑴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答: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II.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现象说明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结合OH-的能力比_______强(填离子符号)。
⑷B与A的差值为_________mol。
⑷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通州中学九校联考前化学综合训练一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C | B | D | C | C | A | D | B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B | AD | B | D | D | A | AD | BD |
17.①O2、NH3、CH4等
② 试管口应向上倾斜大约45°,由于草酸晶体的熔点比其分解温度低,所以晶体在分解之前就已熔化流向试管口而无法继续实验;
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也可能是乙二酸蒸气溶于石灰水形成的草酸钙沉淀;
不能证明草酸分解有水生成。因为使用的是草酸晶体,加热后,草酸晶体失去结晶水,即有水生成;
分解产生的CO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污染环境。(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18.Ⅰ.
⑴
或
⑵用pH试纸检测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若酸性,则猜想①正确;反之,猜想②正确(或其它合理方法) 疑点 原溴水中的氢溴酸、次溴酸有没有参与反应,若无反应,溶液呈酸性的原因难以确定。
Ⅱ.
⑴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⑵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 发生倒吸
⑶过量的气体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单位时间内甲中的气泡数(每空2分,共14分)
19.(12分)⑴ 弱 ;⑵H—O—B 。
⑶_ B(OH)3+H2O [B(OH)4] -+H+
_、
_ B(OH)3+NaOH=NaBO2+2H2O _ __;
⑷_ B(OH)3+3CH3OHB(OCH3)3+3H2O;(5)MgB2
20.思路分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Ag+2 HNO3(浓)=AgNO3+NO2↑+H2O、3Ag+4HNO3(稀)=3AgNO3+NO↑+2H2O可知:每生成1molAgNO3,如用浓HNO3,消耗HNO32mol,产生1molNO2;如用稀HNO3,只需HNO34/3mol,放出NO1/3mol。故用稀硝酸比用浓硝酸好,原因为(a)、(c)。
(2)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加热保温是使反应加快,促使HNO3与Ag反应,而不希望HNO3损失,因此其目的是(a)、(c)。
(3)由水解原理,溶液浓度小,促进水解,使Fe3+、Cu2+生成难溶的Fe(OH)3、Cu(OH)2而除去。
答案:(1)稀,(a)、(c) (2)(a)、(c) (3)(b),Fe(OH)3、Cu(OH)2
方法要领:联系工业生产流程,运用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解答生产中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用到的化学原理有:反应速率;水解反应;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试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立意新。考生应首先将整个流程看懂,在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目的和作用的同时,须联系各步骤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明确前一操作是后一操作过程的基础和条件。如:过量的Ag与稀HNO3混合其目的是使HNO3充分反应,步骤B加热保温的原因也是为这一目的而设置的。它使NOx不断逸出,降低酸度,有利于下一步用水冲稀,使杂质离子水解完全,并通过静置而沉降。以上三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
本题通过AgNO3生产的步骤、过程,考查考生对金属(Ag、Fe、Cu)与HNO3反应的理解程度。在步骤C中,虽然Ag+也参与水解,但AgOH很不稳定分解:AgOH→Ag2O,合并于过量银中循环使用。
题中给出了生产的过程图,提供了解题线索。解题时应根据银与不同浓度HNO3的反应及产生,考虑生产实际中的价值及产物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不难选择问题(1)中的答案为稀HNO3及其原因。借助化学反应的原理及条件,离子的性质等知识,从而顺利解答出问题(2)和(3)。
21.(8分)
(1)
(2)
(3)2Ca(OH)2 +2Cl2 =CaCl2 +Ca(ClO)2 +2H2O
22.⑴C10H20 2 ⑵
;
⑶4
23.⑴③⑤⑦;②④
⑵
![]() |
![]() |
⑶ 否
24.问题I:Sn+2H+=H2↑+Sn2+ Sn2++2Fe3+=2Fe2++Sn4+ (各1分)
问题II:解: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
3Sn~~~~~~~~~~Cr2O72-
3mol×119g/mol 1mol
m(Sn) 0.100mol/L×0.016L
m(Sn)=0.571g (2分)
则锡器中锡的质量分数为:0.571g÷0.589g×100%=96.9% (2分)
因为锡在锡器中的含量在95%~98%之间,故小燕购回的锡器是真的。(1分)
25.Ⅰ⑴合理 ⑵NaOH溶液 2Al+2NaOH+H2O=2NaAlO2+3H2↑
⑶B
Ⅱ⑴H++OH-=H2O ⑵ NH4++OH-=NH3·H2O
Al3+、Fe3+、 H+ , NH4+; ⑶0.008 ⑷0.032mol 7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