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题

2014-5-11 0:32:08下载本试卷

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Al-27  P-31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6、背景材料:①2006年5月信息时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钠的摄取量少于2000毫克,长期过量摄入钠可能引起高血压、肾病、胃病;②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为他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储存在细胞核基因中的信息如何被复制、转送到细胞的其他地方,用以制造蛋白质,这个过程被称为转录,他首次在真核细胞生物中拍摄到了生命中这个动态过程的真实照片;③2006年初夏,四川大部分地区进行人工降雨;④2005年春末,某高速公路发生液氯运输车翻倒泄露事故。下列相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是活泼金属,常常保存在煤油中

B、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现象

C、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D、附近人员应迅速远离液氯泄露地点,并逆风往安全区域疏散

7.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溶液:Na+ 、Fe2+、Cl、NO3

B.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ClO、MnO4、Al3+、SO4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

D.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AlO2、S2-、CO32-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K37ClO3与浓盐酸(HCl)在加热条件时生成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B.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 +  O2(g)= H2O(g);△H=-241.8kJ/mol

C.将1mL~2mL氯化铁饱和溶液逐滴加到20mL沸水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3H2O  Fe(OH)3(胶体)+3H

D.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 OH= NH3↑+ H2O

9.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①H2S+O2,②Na+O2,③Cu+HNO3,④P2O5+H2O,⑤Fe+HCl,⑥ Cu+S,⑦Na2CO3+HCl, ⑧S+O2, ⑨H2S+NaOH。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 )                                                           

    A.全部都是                     B.①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⑦⑨           D.①②③④⑤⑧⑨

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述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11.2L SO3所含分子数为0.5 NA

   B.31g白磷含有1.5NA个共价键

   C.7.1g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工业上铜的电解精炼时,电解池中每转移1mol电子时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为0.5 NA

11.教材是学习的重要材料,但不能迷信教材。下列是中学化学教材中摘录的部分表述内容,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其中不够科学严密的是  (  )

A.第三册教材P20:除了加入电解质可使某些胶体聚沉外,将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也能发生聚沉。

B.第一册教材P10: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第一册教材P10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D.第二册教材P34: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这说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0.1mol·L1氨水中,c(OH)=c(NH4)

    B.10mL 0.02mol·L1 HCl溶液与10mL 0.02mol·L1 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溶液的pH=7

    C.在0.1mol·L1 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mol·L1NaHS溶液中,c(Na)=2c(S2)+c(HS)+c(H2S)

13.对于平衡体系:aA(g)+bB(g)cC(g)+dD(g);正反应放热,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容器体积扩大一倍,此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0.48倍,则a+b小于c+d

B.若从正反应开始,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则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

C.若平衡体系中共有气体M mol,再向其中充入bmolB,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M+bmol,则a+b=c+d

D.若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且a+b=c+d,则当升高容器内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26.(18分)(1)下列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是否漏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胶头滴管      B.温度计        C.容量瓶      D.分液漏斗

       E.长颈漏斗      F.酸式滴定管   G.烧杯        H.干燥管

(2)利用上述仪器和一些非玻璃仪器,及必要试剂可进行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和热的测定          ②用0.1045mol/L NaOH溶液滴定25ml未知浓度HCl

③分离苯和苯酚         ④实验室制备乙烯

(3)某同学为研究硫酸的性质,设计了以下实验。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在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Fe和C,然后,加入少量浓硫酸。

①在未点燃酒精灯时,乙中没有明显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处理生成的有毒气体,还应在乙、丙之间接入(1)中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并在其中填充足量的碱石灰。

②接入该仪器后,点燃酒精灯,开始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在丙处检验到某种无色无味气体,它是__________。

由于甲中加入了单质碳,使丙处产生气体的速率比不加入时快,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计简单实验,通过观察丙处现象,判断甲中反应基本结束,请简述操作及有关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8分)

下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①-⑤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元素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周期______族。

(2)元素③④⑤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氢化物的化学式表示)

(3)请在上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4)甲、乙两种化合物均由①②③④四种元素组成,写出此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X、Y、Z、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Y与X相邻,Y与Z也相邻;X、Y和Z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元素W与②形成离子化合物丙。

X、Y、Z三种元素有的是上表中编号①-⑤的元素,有的不是,请在上表中用元素符号标出不是①-⑤元素的相应位置。

物质丙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实验室制W2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单质和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化合物E(分子中有10个电子)。E的电子式为     ,分子的结构呈________形,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元素被发现。若把第七周期排满,则可以排布118种元素。

某同学受镧系、锕系元素排列方式的启发,将元素周期表设计成下列更简明的形式,把118种元素全部排列在内,表中除A、B、C、D外每个位置只表示一种元素。

则该表中的A位置包含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8.(12 分)某芳香烃A (C9H10)有如下转化关系:   

 

按要求填空:  

⑴写出反应②的反应条件:②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①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___

⑵写出A和F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反应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molC与足量Na反应生成________克H2.

29.(12分)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组成元素均为主族元素。它们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除(2)外,反应均在常温下进行】

 


 

(1)若A为金属钠,B为MgCl2溶液,则白色沉淀D为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若A是可溶性强碱,B是正盐,D不溶于稀硝酸,则A与B反应(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碳化钙(CaC2),B是一种盐,A与B的溶液反应时只生成气体C、CaCO3和水;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的燃烧热为1300kJ·mol—1,则C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是Al2(SO4)3,D既可溶于盐酸又可溶于NaOH溶液,A的相对分子质量与D相同,推知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向含1molB的溶液中逐渐加入固体粉末A,当A与B以物质的量之比3:2或_________时,生成的D的质量相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B  7、D 8、C 9、C 10、B 11、A 12、C 13、D

26.(18分)(1)C、D、F(3分) (2)③(2分)

(3)①常温下,Fe遇浓硫酸钝化,而C不与浓硫酸反应;(2分)干燥管(1分)

②2Fe+6H2SO4(浓)  Fe2(SO4)3+3SO2↑+6H2O (2分)   

C+2 H2SO4(浓)  CO2↑+2SO2↑+2H2O(2分)

氢气(或H2)(1分)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2分)

③经检验丙处气体(H2)纯净后(1分),点燃,待其火焰熄灭后,甲中反应基本结束(2分)

27.(18分)(1)二 (1分)  ⅥA  (1分)

(2)(2分,用数字表示的不给分)

(3)(2分)

    (4)(2分,写化学方程式不给分)

 
    (5)在上表相应位置写出“N”(1分)        (1分)

   

     2e-

 


(5)MnO2+4HCl    MnCl2+2H2O+Cl2↑(用双线桥表示也可)(3分)

(1分)   三角锥(1分)  分子晶体(2 分)

(6)11(1分) 

28.(12分)

(1)NaOH溶液、△(2分)(不写△不扣分); 加成(2分)

(2)A:  (2分) F: (2分)

(3)

2+O22 +2H2O (2分)

(4)2(2分)

29.(共12分)(1)Mg(OH)2(2分)

 


(2)Ba(OH)2+(NH4)2SO­4­  BaSO4↓+2NH3↑+2H2O(2分)

(3)Ca(HCO3)2(2分);C2H2(g)+5/2O­2(g)  2CO2(g)+H2O(l);△H=-1300kJ·mol—1(2分)

(4)Na2O2(2分);7: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