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中三年级化学阶段性质量检查试题

2014-5-11 0:32:09下载本试卷

高中三年级化学阶段性质量检查试题(2)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8分,考试用时4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Ca 40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文本框: 班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B.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在101Kpa,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D.在稀溶液中,1mol酸跟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7.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将含有NO2和N2O4分子共约6.02×1023个的混合气,温度降至标准状况,其体积

约为22.4L

B.7.8gNa2O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约为6.02×1022

C.0.05molC5H12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约为6.02×1023

D.标准状况下,1molSiO2晶体中含有共价键数约为2×6.02×1023

8.张老师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

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显红色。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条件下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该条件下H2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具有还原性

C.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只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D.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间必须通过电子得失或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而与原子核无关。

B.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共价键,金属元素的原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离子键。

C.原子晶体的原子间只存在共价键,而形成分子晶体的原子间均存在范德瓦耳斯力。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意即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核反应产生了新元素不为

化学变化。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振荡试管中的液体时,应用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B.在做乙烯的制备实验时要加少量的碎瓷片,以防止溶液暴沸

C.因苯酚具有弱酸性,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

D.中学阶段在使用试纸时,必须先用蒸馏水湿润,然后再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看变化

的结果,但是PH试纸除外,在使用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湿润。

11.相等物质的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①有MnO2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

 气;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到470℃左右,得到KClO4(高氯酸钾)和KCl。下列关

于①和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成KCl的物质的量相同            B.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相同

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          D. 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2.右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为电解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也是可以循环的

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水

C.水电解系统中的阳极反应:

4OH―4e=2H2O+O2

D.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H2-2e+2OH=2H2O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PH为11的溶液:S2-、SO32-、 S2O32-、Na+

B.滴加甲基橙试剂呈红色的溶液:Fe2+、NH4、Cl 、NO3

C.水电离出来的c(O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D.所含溶质为NaCl的溶液:K+、SiO32-、NO3、Al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4题,共60分。

26.(15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知:

  ①其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是:D>E>B>C>A;

  ②A、D同主族,并可形成离子晶体DA;

  ③B、D、E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且所得盐中均含C元素;

 ④B.E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C、D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DA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

(2)化合物D2C2的电子式为      ,化合物BA5所属晶体类型为       

(3)1mol E单质与足量的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应,能产生   mol A2气体。

(4)化合物BA3与BC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14分)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1)   肼(N2H4)是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用氨和次氯酸钠按一定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反应

生成肼、氯化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2)   在火箭推进器中分别装有肼和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气体,并放出大量热。已知

12.8 g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 kJ的热量;1 mol液态

水变成1 mol水蒸气需要吸收44 kJ的热量。写出液态肼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

化学方程式                                 

(3)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宇航工业上有广泛应用。氮化硅(Si3N4)晶体是一种超硬、耐磨损、

耐高温的物质,其晶体的类型是       ,化学键的类型是     

28.(16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使用下列仪器和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实验中使用的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已知:

①NO + NO2 + 2OH = 2NO2 + H2O;②气体液化温度:NO2:21℃、NO:-152℃

(1)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方案(用仪器的连接顺序表示)。

甲:A→C→F→D→B        乙:A→B→C→E        丙:A→F→D→B

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验证Cu与适量浓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填“能”或“不能”)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_

具体说明不能验证的主要原因(若三个实验方案都能验证,则此小题不用回答):

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足量的N2,其目的是                   

(3)确认气体中含NO的现象是                          

(4)如果O2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9.(16分)法国伊夫·肖万和美国罗伯特·格拉布及理查德·施罗克因在烯烃的复分解方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金属卡宾是指一类有机分子,其中有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连接,它们也可以看做一对拉着双手的舞伴,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

以下是利用烯烃复分解反应进行的合成,其中M==CH2为金属卡宾(Grubbs)。

(1)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整个过程来看,金属卡宾的作用是       

(3)写出卡宾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的CH2的电子式         

【附加练习】

1. 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的有性质是                      (  )

 ①高沸点 ②能溶于水  ③水溶液能导电  ④低熔点  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2. 下列各组物质中:①Cl­2O7,HClO­; ②SO2,H2SO4; ③NO2,HNO3; ④SiO2,H2SiO3;⑤Mn2O7­­,HMnO,前者不是后者酸酐的是  (  )

 A.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3. 将充有m mLNO和n mL 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m mLO2,若n>m,则充分反应后,试管中

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mL)为                            (  )

 A.(n-m)/3      B.(4n-1)/12    C.(3m+n)/3     D.3(n-m)

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二至三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I.甲同学的方案如右图所示:

(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在每次实验过程中

所进行的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      次。

(2)甲同学重复测定了三次,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

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则可能造成误差

II.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 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 g。

  (1)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          

  (2)洗涤沉淀的操作要点是                                  

  (3)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但乙同学使用氯化钡溶液而不用氯化钙溶液的原因是                                    ;测定CO32的量,若使用氢氧化钡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结果将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

6.D 7.B  8.D 9.D 10.C 11A  12.B 13.A

26. (15分)(1) > (3分)

(2)  (3分);离子晶体 (3分)

(3)  (3分) 

(4) 4NH3+6NO 5N2+6H2O (3分)

27. (14分)(1) 2NH3+NaClO=N2H4+NaCl+H2O (4分)  NaCl(2分)

 (2) N2H4(l)+2H2O2(l)=N2(g)+4H2O (l) ;  ΔH=-817.625KJ/mol (4分)

 (3)原子晶体(2分)  共价键(2分)

28.(16分)

(1)甲:能2分);乙:不能2分);丙:不能2分) 乙方案:混合气体在通过B时,因发生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使NO消耗,后续实验无法验证是否有 NO(2分)丙方案:混合气体通过F时,NO2与H2O蒸气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使部分NO2转化为NO,产生干扰,从而不能确认Cu和浓HNO3反应是否有NO生成2分)。

(2)排尽整个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产生的NO被氧化生成NO2(2分)

(3)D装置中通入O2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2分)

(4)4NO2+O2+4OH4NO3+2H2O(2分)

29.(15分)

    

  (2)催化剂 (3分)

  (3) (4分)

【附加练习】

1.A 2.D 3.A

Ⅰ(1)4  (2)ABCD

Ⅱ(1)106n/197m

(2)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2-3次.

(3)过量的Ca2可与OH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沉淀而影响测定结果;  BaCO3的相

对分子质量比CaCO3大.在CO32的量一定的条件下,加入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质

量多,测定的相对误差较小.